《性别战争》
《性别战争》
#教育听我说#
为你解读的是一本妙趣横生的进化生物学著作《性别战争》,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0万字,我会用25时间为你讲述: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与繁衍,雄性生物和雌性生物围绕着性都进行了哪些博弈与斗争。
为什么我们说《性别战争》这本书妙趣横生呢?最有趣的其实在于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上。在书中,各种各样的生物将自身有关性的困惑以书信的方式写给了一位性行为专家,然后专家再用通俗、幽默的语言给予解答。
比如,一只小蜜蜂给专家来信,说自己很害怕,因为身边所有的追求者都是疯子,他们不急着向自己求爱,反而将其他的雄性蜜蜂咬成两截。这只小蜜蜂就问专家,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制止这些疯狂的雄性蜜蜂呢?
对于这个问题,专家先是打趣地说道:恐怕你是无能为力了,你们这类蜜蜂是地球上最暴力的一个种群之一,为了争夺一簇无花果,都会有成百上千只年轻的雄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接着,专家开始认真地解释这其中的原因,他告诉这只蜜蜂,由于你们这类属于榕小蜂科的物种只有一个产卵季,也就是说,很长一段时间内,雌性蜜蜂最多只能怀孕一次,所以,面对雌性蜜蜂受孕机率不高的现实,雄性蜜蜂想要留下自己的后代,就必须干掉与它竞争的所有对手。
像这样的对话,原书中还有很多,专家将动物们的床笫之欢层层剥开,再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认真的描述。而这位专家就是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奥利维娅·贾德森,她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性别战争”这个极具创见性的观点。性别战争,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雄性和雌性生物围绕着性行为进行的博弈和抗争。雄性是为了自己的基因得以传继,而雌性则更关注抚育后代以及保证自己的安全。有趣的是,这场雄性和雌性之间的博弈注定旷日持久,因为无论哪一方胜利了,生存与繁衍的进程都将会中断。因此作者认为,只有雄性与雌性势均力敌,相互震慑,保持一种不输于但也不胜于对方的胶着状态,物种才能永久延续。
下面,我会通过三部分的内容来详细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先讲雄性生物。在这场性别战争中,雄性需要克服什么阻力、需要用什么姿态与方法,才能让自己的基因更好地传递下去。第二部分我们再来了解雌性生物,我们来看在一般意义上属于弱势的雌性,是如何在性别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更好地保全自己,生养更多、更健康的后代的。第三部分,我会告诉你这场性别战争中一些看起来违背战争原则的现象,比如吃掉伴侣这样的暴力行为以及动物界“一夫一妻”制度等背后的深层原因。
第一部分
我们先看看雄性生物。作者贾德森认为,在性别战争中,雄性就算付出惊人的代价,也难以确保满足雌性,最终达到传递基因的目的,因此,雄性需要懂得什么时候该战斗、什么时候该逃跑,甚至什么时候该使坏。下面,我们详细来说说。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动物界的雄性总是高大威猛,占尽优势,好像只要长得还凑活,能力还可以,那繁衍后代应该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但作者贾德森告诉我们,事实并不是这样。如果雄性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心仪的雌性并且交配,那么任何物种的数量都应该成倍地增长。作者认为,之所以各个物种在总体上均衡繁衍,是因为雌性阻止了雄性频繁的成功交配,而这里所说的阻止,主要体现在雄性巨大数量的精子和雌性极少数量的卵子之间的矛盾上,这在生物界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
关于这个问题,作者贾德森当然没有一本正经地进行学术科普,而是以一只雌性鹪鹩的来信开始讲述,为什么雄性的精子数量这么大。
这只雌性鹪鹩来信说,它的老公担心自己的精子数量太少,无法让它怀孕,因此老公不停外出,说是去看医生,但是这只鹪鹩很疑惑,因为它知道老公一次可以射出80亿个精子,所以它想不通老公的精子数目怎么会不够。对于这只鹪鹩的困惑,专家回信告诉它,它的丈夫在撒谎,说去看医生,这只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借口,它应该是出去鬼混了。接着,专家话锋一转,语调渐渐严肃了一些,她告诉这只鹪鹩,虽然80亿个精子只是为了1个卵子,但有时候还真不一定够。
作者认为,在众多雄性物种中,有两个重要因素决定了雄性必须拥有极大的精子数量。
第一个因素是生物学家所说的精子竞争。由于和雌性交配的雄性不止一个,为了使卵子受精,不同雄性之间的精子会互相竞争。贾德森风趣地描述说,精子竞赛的过程跟购物中大奖一样,买的越多,中奖的机会就越大,所以说,产生精子数目越多的雄性,让雌性卵子受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受精成功的雄性必然是那些精子数目最多的雄性,而繁衍出来的雄性后代也会拥有数量惊人的精子。这样繁衍几代之后,族群中的每个雄性就都会有很大的精子量。我们进一步来说,由于许多物种的睾丸是精子的制造工厂,所以在精子竞赛中胜出的雄性应该有更大的睾丸,这种大睾丸的基因会遗传到下一代。实验观察发现,最少经过10代,睾丸的尺寸就会因为适应精子竞赛而变大。
接着,专家告诉这只鹪鹩,第二个决定雄性需要产生大量精子的因素,是精子在通过雌性的生殖道与卵子相遇之前会大量死亡。书里幽默地描述说,“精子出发时的数百万大军,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可以到达终点。”对于精子大规模死亡的现象,科学家已经讨论了300多年,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然而,精子与卵子数量极大的反差,以及精子在交配过程中大量的死亡,就造成了一个很直观的现象,那就是,交配成功导致雌性怀孕不算是一个很大概率的事,而一旦交配成功使雌性受孕,后代往往都是比较健康和优秀的。对于雄性而言,要想让自身的基因得到传承,实现繁衍的目的,那么,它就必须不断寻找令它满意的雌性,然后不断与这些雌性交配。
这听起来好像也很容易,不过贾德森告诉我们,实际上一点也不容易。我们拿书中一个片段来说,一头雄狮子来信,说自己的伴侣是一个花痴,性欲高涨的时候,每半个小时就要和自己交配一次,而且这种情况会没日没夜地持续四五天。这头雄狮子感到筋疲力尽,但又不想让伴侣知道,于是想让这位专家推荐几种增强性能力的药。
对于这个问题,专家回信说,现实是很残酷的,因为即便这头狮子已经和他的伴侣交配了100次,也未必能当上父亲。根据调查研究表明,雌性狮子需要强烈的性刺激才有可能受孕。研究人员估算过,狮子交配能最终导致怀孕的概率不超过1% 。专家还告诉狮子,不仅仅是狮子,有些物种,比如雌性的兔类、白鼬和家猫,对它们来说,如果没有适当的性刺激就不会排卵;还有像老鼠这类物种,虽然会自动排卵,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性刺激,即使卵子受精也不会怀孕。许多物种中的雌性只有受到足够的刺激才可能受孕,否则,它们会不断与雄性交配,直到受孕才算满足。
面对这样的情况,作者贾德森认为,雄性动物为了繁衍的目的,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坚守两项原则,并进化出两项重要的技能。
我们先说这两项原则:第一条原则是,判断当下是否是自己的唯一交配机会;第二条原则是判断通过战斗是否可以和更多的雌性交配。雄性必须用这两个原则时刻提醒自己,以便让自己有更大地胜算战胜对方。
在实际战斗中,光有原则还不够,行为上还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技能。
这第一项技能,就是明确判断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实力的高低。许多动物都进化出一套特有的方式来评估对手的实力。比如,雄果蝇通过比较双方视幅的大小来确定对方的实力。视幅是指眼睛在观看物体、图像时,停顿一次所能看清内容的面积。而对于雄性大象来说,打斗的因素不仅是身材大小,还要考虑对方是否处于狂暴状态。当一头雄象处于发情狂暴期时,血液中的睾丸激素是正常情况下的50倍,所以,如果一只正常状态的雄性大象遭遇一头狂暴期的雄象,那么逃之夭夭才是上策。这里还可以补充一个知识,对于年轻的雄象来说,发情期的狂暴状态每次持续几天,而老雄象的狂暴状态有时则可以持续4个月。
那么,如果一个雄性天生软弱无能,很难遇到比它还弱的对手,它又该怎么办呢?
贾德森认为,这时候,雄性就需要掌握第二项技能,就是趁乱行事。具体来说,就是偷偷混到雌性动物中间,趁其他雄性不备的时候,与雌性交配。这种方法在鱼类中比较常见,有报告称,超过120种鱼会采用这种方法。那么,究竟如何趁乱行事呢?
比如在书中,一只海绵虱来信,这是一种很小的虱子,它说自己刚打了一架,赢得了一个海绵洞,这个洞里住着一群美丽的姑娘,但是它开始怀疑其中一些姑娘也许是小伙子,有几个看起来就像穿上了女人衣服的男人,它问专家自己是不是得了妄想症?
说到这儿,估计你应该猜到雄性生物要怎么趁乱行事了。我们以大鳍鳞鳃太阳鱼为例再具体说说。在这种鱼中,小个的雄鱼不仅看起来像雌鱼,而且也会和真的雌鱼一样,跟大个雄鱼调情。当一条真的雌鱼出现后,假雌鱼就混在其中,并排出自己的精子,这样一来,弱小的假雌鱼也获得了繁衍后代的机会。所以说,那只来信的海绵虱当然不是得了妄想症,海绵洞里确实有一些穿上了女人衣服的男人。
我们总结一下这部分内容。作者认为,在性别战争中,雄性数量巨大的精子和雌性数量很少的卵子之间的矛盾,使得各个物种在总体上可以均衡繁衍。对于雄性来说,它们往往即使付出惊人的精子数和体力,也难以确保让雌性受孕,因此,雄性要懂得两条原则,在行为上还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技能,第一项技能就是明确判断自己与情敌实力的高低,第二项技能就是混入异性群体,偷偷交配。
我们说完了雄性生物,那么,对于雌性而言,是不是就可以在性别战争中高枕无忧,等着雄性来交配就好了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贾德森认为,对于雌性而言,这场性别战争同样是艰苦卓绝的,如果雌性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那么它们不仅要疯狂地、主动地与更多雄性交配,还要有策略地交配,有时甚至需要违背自己的本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贾德森看来,对于动物而言,理想状态里,与更多优秀的异性交配,生出的后代也就越优秀。这点不仅是对雄性适用,对雌性同样适用。所以,雌性与越多的雄性交配,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受孕机会。
在书中,有一只拟蝎写信给专家,说它的女朋友和某个混蛋拟蝎眉来眼去,它认为自己的女朋友肯定和那个混蛋有一腿。这只拟蝎问专家,怎样才能找到一个真正爱自己的姑娘?
专家告诉这只拟蝎,雌性拟蝎生性水性杨花,喜新厌旧。至于它们为什么会这样,答案非常简单,这样做,怀孕几率更高。另外,除了增加受孕概率,雌性乱交的背后还往往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在动物界,常常有雄性杀死非亲生的后代的事情发生,所以雌性乱交还为了保护后代。为了完整清晰地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借助书外的一个叶猴杀婴的故事来具体说明。
在肉唐僧的《被劫持的私生活——性、婚姻与爱情的历史》一书中,肉唐僧告诉我们,根据美国社会学家萨拉·赫迪的研究发现,叶猴这种猴类,在一段时期内只能存在一个猴王,猴王一般有六七个配偶,而猴群内许多小猴就是猴王和配偶们生下的的未成年子女,不幸的是,猴群中还有很多成年的单身雄性猴子,它们会寻求机会打败猴王,成为新猴王,当某个成年单身雄猴打败了猴王并成为新猴王后,会杀死所有还在吃奶的小猴,目的是让哺乳小猴的母猴进入发情期,从而与自己交配,生下自己的亲生骨肉,延续自己的基因。对于这种情况,母猴们当然不愿让那些自己生下来正在吃奶的小猴被杀,于是它们会找机会尽可能与所有雄性叶猴交配,如此一来,不管哪只雄猴当上了新猴王,所有的后代都有可能是新猴王的孩子,这时候,新猴王就不敢再随便杀害小猴了。
回到《性别战争》一书,作者贾德森用黑猩猩的例子,较为精练地讲述了雌性的这种为保护孩子而进行的乱交现象。作者告诉我们,雌性的这种性行为策略,在生物学上被称作混淆理论。混淆理论最初是对黑猩猩一种性行为的描述,后来人们发现这个混淆理论可以被应用到更多有类似性行为的动物身上,比如我们说的叶猴,就符合这种混淆理论。
针对雌性的这种策略,之前说到的美国社会学家还进一步观察了雌猴的性行为频率以及尿液中的激素水平。她发现母猴对性最为热衷的时候,不是怀孕前,而是刚刚怀孕不久的时候。雌猴怀孕后变得更热衷于乱交,目的只能是一个:欺骗。既欺骗了老猴王,让老猴王以为都是自己亲生的,又欺骗了未来的新猴王,让新猴王认不清其中哪个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可以推测,怀孕不久的雌猴和雄性频繁地交配,就是为了阻止未来新猴王的杀婴行为。
雌性物种追求乱交的生存状态,在一些动物中还存在着一些特殊原因。作者贾德森说,在红翼黑鸟中,雌鸟的鸟巢在受到袭击的时候,所有和它有过性行为的雄鸟都会飞过来帮忙。可以说,这种性行为的策略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
让我们总结一下,性别战争中,雄性的乱交行为简单粗暴,它只是为了基因的传承,而对于雌性来说,却还有保护后代和自身生存安全的目的。
第三部分
不论是雄性还是雌性,为了维持这场性别战争,它们分别忍受着自己说不出的苦,进行着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最优性行为。除了这些已经模式化了的常态行为,还有一些我们看上去反常的行为,比如,像吃掉伴侣这样的暴力行为,以及动物界里的“一夫一妻”制度等等。其实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层的原因。
我们先来说说暴力行为。动物界的暴力有很多种,我们先来看一下雌性的暴力行为。比如一只公麻雀拥有两个配偶,公麻雀只会帮助最先孵化出小鸟的那个配偶,因此,雌麻雀为了确保自己能得到公麻雀的帮助,会将公麻雀另一个配偶生下的卵压碎。贾德森告诉我们,这种暴力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资源抢夺,雌麻雀是在为自己的后代争夺更多的食物,以及更多的生存机会。
接下来我们要说雌雄之间最骇人听闻的暴力行为,吃掉伴侣了。
在书中,一只欧洲螳螂给专家写信,说自己交配的时候,如果先把伴侣的脑袋一口咬下来,它会觉得更爽。对此,专家告诉这只欧洲螳螂,大约有80多种雌性动物会在交配前、交配中或者交配后吃掉自己的伴侣,其中除了很多人已经知道的蜘蛛,还有几种螳螂和蝎子也在犯罪名单中。
这种匪夷所思的行为究竟为何会出现呢?贾德森说,这其中包含各种复杂的进化原因。目前公认的理论认为,这其中包括物种成本效益、精子竞争和神秘的雌雄淘汰计划。在某些物种中,雄性虽然被吃掉了,但它的后代却因此具有了演化优势。比如一种雌性花园蜘蛛,它们每消化完一只雄性蜘蛛后,身体就变得更丰满而健康,从而使得后代更优秀。这是雄性用身体喂养了与自己交配过的雌性,这样可以提高下一代的孵化与成长机率,最终能够让自身的基因传递下去。
除了这些动物界的暴力行为,一些物种的“一夫一妻”状态又是怎么回事呢?在大自然中,究竟有没有天生忠贞的动物呢?
从行为表面来看,这样的动物是有的。贾德森就告诉我们,像黑兀鹰、寒鸦、迪克小羚羊等动物,就是忠贞不渝的典范。可是,它们这样的行为并不是因为道德,而是生存选择的结果。在这些动物中,一些雌性由于没有能力单独抚养后代,所以它们选择和自己的伴侣实行一夫一妻制,让伴侣和自己一起抚养后代。这种行为,作者称之为一夫一妻的贤妻理论。
贾德森还说,有一种螳螂虾在青春期就可以配对了,一旦配对成功,双方就会抓紧一切时间挖个洞穴,然后一生都守在洞穴口等待猎物,从不离开彼此,也从不走出洞穴。这是因为螳螂虾不像其它虾那样有坚硬的外壳,它们的身体很软,在洞穴外根本活不下来,更别提出去拈花惹草了。另外,由于这种虾在成年后会停止分泌防止洞穴坍塌的黏液,所以,它们必须趁着青春期早早找到配偶,在双方成年前尽快挖好一个洞。也就是说,即使这两只螳螂虾后来互相看烦了,也没有能力再去新筑一个洞了,所以只能在一个洞里一生厮守。由此可见,动物选择一夫一妻有时是为了生存。如果某种物种的雄性与雌性相互离开会对彼此产生生存上的危险,那么它们就会保持一夫一妻的关系。关于这个现象,作者称之为一夫一妻的危险理论。
在生物界,一夫一妻的例子其实并不多见,其原因也不尽相同,而人类社会的主流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一夫一妻呢?据作者推测,除了文化压力之外,很可能是因为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人,比那些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人有着更高的生殖成功率。人类的配偶制度不同于大部分动物,恰恰说明人类生命体的构成含有一种超越生物本性的机制,这点也许比其他动物更高明。
在我们熟知的《自私的基因》这本书里,作者理查德·道金斯认为,物种千奇百怪的行为虽然常常被人类文化赋予利己、利他、道德、非道德等等含义,但在实质上,基因都是自私的,几乎所有的动物行为都是出于本能需要。基因在某种算法里判断利弊、引导行为进行取舍,最终目的还是将更加优质的基因传承下去。换句话说,任何物种都是基因制造的机器,也都是基因的奴隶。
除了我们讲到的暴力行为、一夫一妻制度,书中还描述了雌雄同体,甚至是无性行为的生殖方式。所有两性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归根结底,不过是为了繁衍后代、传播基因。
总结
这就是本期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讲述了在性别战争中,雄性数量巨大的精子和雌性数量很少的卵子之间的矛盾,使得各个物种在总体上可以均衡繁衍。对于雄性来说,它们往往即使付出惊人的精子数和体力,也难以确保让雌性受孕,因此雄性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技能,第一项技能就是明确判断自己与情敌实力的高低,第二项技能就是混入异性群体,偷偷交配。
在第二部分,我们讲解了在性别战争中,雌性极具策略的乱交,是为了避免雄性对自己后代的杀戮,最终得以与雄性维持力量的平衡,达到物种不断繁衍和优化的目的。
在第三部分,我们围绕性别战争,谈了谈性行为中的暴力和一夫一妻等特殊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了解到,雌雄之间,不仅基因会为了千秋百代的繁衍做出力量均衡的对抗,而且雄性和雌性还常常着眼于自身及后代的生存发展状况,做出各种各样甚至是看似难以理解的行为,包括暴力、互相蚕食以及坚守一夫一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