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中国最牛打工妹王来春:32岁离开富士康选择创业,成就4000亿帝国

点击: 来源:百痕网
摘要:中国最牛打工妹王来春:32岁离开富士康选择创业,成就4000亿帝国 文✎财图说 编辑✎ 财图说 2021年年初,福布斯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 号称 “最强打工妹” 的 王来

中国最牛打工妹王来春:32岁离开富士康选择创业,成就4000亿帝国

文✎财图说

编辑✎财图说

2021年年初,福布斯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

号称“最强打工妹”王来春107亿美元力压海天味业董事长程雪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位居榜首,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关注。

要知道在20多年前,来自农村仅有初中学历的王来春,还只是富士康流水线上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工。

然而这个没颜值、没学历、没背景的普通女人,却在十几年后被商界称为是“女版郭台铭”

她是如何做到用20年的时间从一名打工妹成长为百亿女富豪的?又是如何带领自己一手创办的立讯精密,超越有着48年历史的前东家富士康的?

来到富士康,成为流水线女工

1967年,王来春出生在广东汕头的一个小村庄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她和大部分的六零后一样,有个普通且贫困的家庭,父母靠着种地为生,家中还有两个哥哥,一家五口虽然条件不怎么好,但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王来春的生活一直还是比同龄女孩要幸福的多。

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在勉强读完初中之后,十来岁的王来春没有选择继续读书,而是回到家乡帮着父母种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本以为生活会一直按部就班地过下去,等到年龄大了,和村里的其他女孩一样,嫁人生娃,过自己的小日子。

可王来春的命运,却在1988年拐了个弯。

1988年,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两岸关系缓和了下来,国家对于台商还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的相关政策。

此时宝岛的商人们早都已经对内地民众的劳动力垂涎不已,随着政策的到来,一个个马不停蹄地带着资金来到内地投资建厂,其中就包括郭台铭

作为富士康品牌的创始人,郭台铭也憧憬着能够将富士康做大做强,可当时的富士康由于接触计算机和消费类、通信类电子产品以及半导体设备的时间不长,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帮助公司发展。

于是便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内地,他看中了深圳作为经济发展重心的潜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几经考察之后来到深圳西乡崩山脚下,在那里建了富士康位于内地的第一个工厂——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

有了工厂,自然需要大量的员工,郭台铭派人四处张贴招工启事,从周边的城市共招到了149名女工,其中就包括年仅21岁的王来春

怀揣着对于外面世界的憧憬和向往,王来春期待能够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投入到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作中,为此她的内心充满了动力,只可惜她不知道的是,工厂生活比她在农村的务农生活还要艰难一百倍

由于水质不够好,蒸出来的米饭是红色的,这种“红米饭”吃到嘴里还有股铁锈味。员工宿舍连个上下铺都没有,什么6人间、8人间更是想都不要想,被招来的一百多名女工就这么被统一安排在大通铺上面,随便一个人发出一点声音,都会影响到周围人休息,她们就像是一条条已经被晾晒好的咸鱼,排列的整整齐齐。

冬天潮湿阴冷,被子似乎永远有股霉味;到了夏天又变得炎热无比,甚至连风扇吹出来的风都隐隐带着一种夹杂着汗味的热浪。

因为工厂的位置偏远,水电的供应都不是很稳定,停水停电都是家常便饭,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是停水了,大家就需要提着自己的水壶或是水桶去一公里外的村庄去接水,如果是想要洗澡了,就只能到好几百米之外的某建筑工地曾留下的小木屋去洗,由于环境恶劣且无法保证安全,为了防止被不良人士偷看,女工们通常都会在下班之后选择结伴去洗澡。

如果生活环境艰难,工作管理上面人性化一些也就罢了,可富士康在业界却是出了名的要求高,每天每一位女工都有极为严苛的工作进度要求,甭管是生病有事还是停水停电,都得在规定好的工期内完成工作,就算是加班加点也要按时完工。

可奈何供电系统不给力,由于电力无法保证供应,大家的上班时间也不固定,基本就是“来电上工,停电下工”,如果是半夜三更来电了,那大家就得从睡梦中挣扎着爬起来做工,若是再遇上赶工期的时候,一直加班十几个小时那都是常事。

这样艰苦的生活和工作,对于大部分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子来说,简直是无法承受的噩梦,因此时不时就有年轻女工抹着眼泪从富士康离开,她们宁愿回到农村过着种地嫁人的生活,都不愿意在工厂里受这个罪。

走到最后,第一批招的149名女工中,只有王来春一个人留了下来。

脚踏实地,步步高升,在富士康工作11年

明明在那个时候,王来春也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别的女孩子不能忍受的生活,她为什么甘之如饴又乐在其中?

原因正是来自富士康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郭台铭。

郭台铭心里也明白,厂子里的工人们压力大,生活苦,可工作上的压力并没有办法改善,生活环境方面也因为位置过于偏远加上厂子早期并无太大的利润,也只能让员工自行克服。

既然啥也没有办法改善,那就多给员工做些演讲,打打鸡血,喂喂鸡汤,鼓励她们好好工作吧。那时候,郭台铭常会在工厂车间给工人们做演讲,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没有谁是天生的穷命”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这样的鸡汤偶尔喝一次还比较新鲜,喝多了便有些索然无味且缺乏营养,可王来春不这么认为,她无比坚信郭台铭说的那些话,并奉为圭臬。

除了演讲,郭台铭在行事方面也确实颇有一套自己的准则,当时插件厂处在创业初期,大多数环节磨合的都不到位,郭董事长就事事亲力亲为,没事给女工们做演讲、做汇报,需要加班赶工了,就亲自上手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班的干活,也有过三天三夜赶工的记录。

看着时时下基层的董事长,王来春大受鼓舞,她也希望自己可以利用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挣更多的钱,改变贫穷的生活。

靠着这股想要多多挣钱的劲头,王来春不光坚持下来没有离开,反而还总偷偷趁着夜里没人一个人开工。

要说她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多劳多得嘛,干得多就挣得多,可负责管理车间的主管却不这么认为,在主管的眼中,王来春就是一个勤劳踏实,能吃苦,爱干活的好员工,手里的活计质量十分有保证。

大家不要觉得流水线上的工作简单,谁都可以干,这种长年累月的从事某一项工作,还能一直保证工作态度一如既往地端正,重视自己的工作,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没过多久,凭借踏实肯干,始终如一的工作态度,王来春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升迁之路,从一名普通的流水线女工变为了一名基层管理人员——小组长

除了工作认真勤奋,王来春还特别善于观察学习,不管工厂组织什么学习管理课程,她都会挤出时间去学,并且将学到的管理内容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学习如何按照老师讲的那样带动员工情绪,调解员工之间产生的矛盾以及处理工人吵架、打架的情况等等。

除此之外,她还经常会去观摩其他岗位上的员工是如何工作的,通过观看她们的工作流程,总结、思考如何更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方法。

那时候,由于加工的利润很低廉,为了能够多挣钱,很多工厂都要求管理人员将生产的产品毛利率精确到“角”,但王来春不一样,她可以精确到“分”,这大概就是她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靠着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工作,王来春从小组长做到了流水线工长,再到内地人能够在台资企业做到的最高职位——课长,管理着手底下几千名员工,她用了整整十年。

随着职位的越来越高,她能够看到的、听到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她的思维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管理上面,她知道那一条条枯燥无比的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拥有令人无法想象的利润和超级大的市场。

渐渐地,有一个想法出现在王来春的脑海中:既然郭台铭能够创立富士康,拥有自己的工厂和流水线,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可以也拥有自己的工厂呢?

32岁始发春,离开富士康选择创业

1998年,32岁的王来春,在富士康已经工作了11年之久,也就是这一年,她做了一个令无数人大为吃惊的决定——辞职创业

她要自己单干。

面对家里人的不理解,王来春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从小和自己最亲的二哥王来胜。

虽然王来胜也不是很理解,可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妹妹,就算是最后的创业没什么结果,也得咬着牙支持,而王来胜不知道的是,就因为自己当初的一个决定,让他在十几年之后成为拥有亿万身家的大富豪。

一个三十多岁的六零后女性,在大部分人心中,都应该是以家庭和孩子为主,能够在富士康当课长,已经是很多人心中顶顶好的工作了。

王来春为什么会选择自己建厂单干,她是哪里来的勇气,梁静茹给她的吗,还是酷爱激情演讲给工人喂鸡汤的郭台铭给她的?

还真是郭台铭给她的。

在之后立讯精密建立之后,工厂车间的墙上张贴的都是郭台铭的经典语录,在之后的采访中,王来春也曾表示:“郭总裁的语言虽然朴实,却蕴含着深邃的内涵。我经常把郭总裁的名言讲解给员工听,让员工感受富士康文化。”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兄妹俩拿出多年积攒的全部身家,在深圳共同成立了名为“全胜”的加工厂。也算是运气好,公司成立没多久便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受到严重影响的香港不少公司都破产倒闭,瞅准时机的俩人颇为顺利的便收购了香港立讯公司,还因此获得了港资的身份。

刚刚成立的立讯,并没有多少生意,能够接到的订单也是跟最初的富士康一样,只能生产些电子连接器和连接线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看中内地市场,愿意将自己旗下关于电子元件的生产交给南方的工厂做代工。

正因如此,富士康的代工业务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摩托罗拉的订单被拿下,业务量更是大到了难以承接的规模,若是全部勉强吃下,势必会加重工厂的成本和人工费用。

考虑到自身的实力,郭台铭很务实地想到寻找别的工厂帮他承接上游业务

听到风声的王来春立马行动起来,她明白这是自己翻身的好机会,果断地吃下富士康无法消化的业务。

王来春先是跟着富士康的脚步,将订单交给位于昆山的小代加工厂做生产随后将立讯精密改制成为股份公司,在深圳选地建厂,最后,布局自己的产业链,跟着富士康也在江西吉安投资建厂。

靠着和富士康几乎同步的举措,王来春很快便从富士康拿到了大量的订单,虽然在不少人的眼里,这些订单都是富士康不要的低利润、低价格的小订单,但王来春依旧会全力以赴认真对待。

在之后的五年里,靠着接手富士康不愿意做的订单,王来春的立讯精密逐渐发展了起来。

根据立讯2010年公布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总营收的一半基本都是富士康提供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外界来说,立讯精密就像是富士康走哪跟到哪的小弟,被戏称为“小富士康”

对于外界的议论,王来春自然心知肚明,可对于那时候的她来说,能够背靠富士康茁壮发展,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哪怕是被牢牢的捆绑住,毕竟又不用愁订单,又有利润可以挣。

公司上市,成就亿万身家

王来春毕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不然也不会从富士康出来自立门户,她绝对不会满足于只做富士康的“小弟”。她坚信,能够和凤凰同飞的一定是俊鸟,而她除了要做俊鸟之外,也要成为真正的凤凰。

当拥有了足够多的优秀经验之后,王来春开始为上市做布局:靠着富士康多年来合作伙伴的身份,立讯很容易便获得了联想的订单,之后又一鼓作气拿下方正、同方等几家大客户的订单,将之前单一的代加工生产业务逐步转型为自主研发生产,开发出自主品牌台式机连接线。

有了客户支持,又能做自主研发,立讯的IPO进展的极为顺利,2010年9月,立讯精密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从做连接线开始,到承接富士康的业务订单,再到登陆A股市场,王来春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走的平稳且扎实。不光使得立讯顺利上市,她自己也实现了从打工妹到亿万身价企业家的华丽蜕变。

同期的《潮商》杂志对于王来春曾做出过如下评价:深圳的上市公司已有一两百家,打造出的深圳富豪不可胜数,但是正宗打工妹出身而创业成功却极为罕见,王来春终于填补了这一空白。

立讯上市之后,王来春将公司的重心放在了自主研发上面,加大了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渐从传统制造业转型为科技公司。

为了甩到“小富士康”的称号,立讯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收购、并购行为。

2011年,王来春收购了对于立讯未来的发展有极大帮助的联滔电子,曾经的联滔一直是为苹果做代工的,靠着收购联滔,立讯直接成为苹果iPad连接线的供应商,之后她又收购了几家为苹果代工的电子厂,成功打入苹果的内部,开始了为苹果iPhone做声学器件和为AirPods、iPhone进行组装的业务。

靠着数十次大刀阔斧的并购,王来春成功地成为苹果、华为等电子巨头们的代工供应商,同时还和索尼、微软以及日系的汽车电子产业有了业务往来。

因为眼光独到且出手快准狠,王来春在商场征战多年从来没有输过,通过一系列的发展,立讯快速做大做强,成为行业翘楚。

当年在苹果iPhone1上市的时候,靠着多年在电子手机领域代工的经验,富士康成功获得iPhone1的全部订单,在之后的几年里,苹果的大部分订单也都是交给富士康做代工,二者合作极为密切。

可因为是一家独大的原因,在谈价上面没有丝毫的优势,合作了几年之后,苹果一直想要在增加几个能力出众的供应商。

就在此时,发展迅猛的立讯进入了库克的视线。

而这一切,靠的都是立讯自身的实力。为了能够加速发展,王来春多年来在公司研发上面的比例高达营收的7%,而且还是全部费用化,要知道工业富联在研发上的比例才仅有2%左右。

到了2016年,苹果推出新款无线耳机,这种无线耳机对于生产制作的要求特别高,要在小小的耳机里面塞入上百个精密元件,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代工厂能够做到了,之前给苹果代工的台湾英业达就因为良品率不过关,一直没有达到苹果的要求。

为此,王来春特地带着研发团队,反复琢磨耳机内部连接线的问题,最后成功地用自动化方式将问题解决,达到了100%的良品率,也因此成为AirPods微型扬声器的供应商,获得了库克的认可。并赢得库克的认可。

2017年底,来到中国考察的库克在上海和王兴聊完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昆山拜访立讯精密,在工厂里和工人们相谈甚欢,大加赞赏,他说:“他们超一流的工厂,将了不起的精良工艺和细思融入AirPods的制造。董事长王来春女士打造了以人为本的卓越文化。我们很高兴可以跟他们合作!”

如今的立讯精密早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连接器制造厂商。在2020年的时候,市值便突破了4000亿大关。而董事长王来春也荣登福布斯“全球科技界100位富豪”,成为排行榜上全世界仅有的六位女性之一

在2021年年底,王来春又有了大动作,她打算在江苏昆山再建一个大型工厂,这势必会打破富士康十多年来对于苹果的垄断,成为苹果公司又一重量级的供应商

结语

郭台铭肯定没有想到,当年在自己工厂做活的普通女工竟会在20年后成为自己最大的对手

做到这一切,王来春足足用了21年。这其中不仅有运气,更多的还是一次次坚持不懈的努力,发愤图强的拼搏和厚积薄发的结果。

就如同王来春自己所说的那样: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年,她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带着支持自己的哥哥开始创业,在创业成功之后,即使公司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都是得益于她,可她依旧按照当年兄妹俩各出资50%的比例,将自己1800亿的身家,分给了哥哥王来胜900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