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长津湖》有多惨烈?没有被拍出来的和错漏背后,都是震撼
真正的《长津湖》有多惨烈?没有被拍出来的和错漏背后,都是震撼
一:血战长津湖前奏。
人民志愿军在10月19日进入朝鲜,用一场快速突击的战役,打得轻敌的联合国军措手不及,仅仅一个小时,就拿下温井,后续更是用旋风快打,打的联合国军全面退守清川江以南。
这就是入朝的第一次战役!
挨了一记闷棍的美国人,因为装备精良,损失不算多,也没觉得有多少大碍。
麦克阿瑟继续嚣张寻思,中国不会大规模参战,不仅不撤退,反而准备兵分两路继续进攻。
美军的态度,还有战备懈怠,让毛主席和彭老总看到了机会。
如果能借力美军摸不清情况下的轻敌,发起突击,集中优势兵力歼灭1到2个美军师,战场态势必定会反转。
但这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兵力不足!
先期入朝的志愿军,完成西线阻击,让美军无法动弹没问题,但要包围歼灭就力有不逮,必须要有一支生力军参与东线作战,如此才能东西合击。
于是,调兵增援朝鲜战场,就成了必然,生力军哪里来的?
看着美军陆战一师这个王牌师,毛主席也在看过全国兵力部署后,将目光瞄准了正在东南沿海训练抢滩登陆,准备解放台湾的宋时轮第九兵团。
王牌对王牌,要么不打要打就打大的,毛主席一声令下!
淮海战役终结者,孟良崮歼灭者,华野王牌九兵团,战略目标从台湾变成了朝鲜半岛。
这就是电影中,伍千里跟随部队集结,从温暖的江南水乡,迁往冰天雪地的东北因由。
大部分都是南方人的九兵团,承接了艰巨的任务,而这任务的开始,则和水土不服有关!
(毛主席)
二:被提前的计划。
第九兵团水土不服,毛主席是考虑到了的,原计划是让第九兵团先去山东整备,补充御寒物资再前往朝鲜作战,谁曾想美军的行动,让计划赶不上变化!
失去充足准备的第九兵团,只在沿线获得了少量冬季装备,就去了东北。
这装备,还有不少是东北后勤人员,调出全部库存,甚至脱下自己棉衣、棉裤和军大衣给凑出来的,可即便如此,第九兵团依旧有不少战士穿着单衣,就从温暖江南去了冰原朝鲜。
这也为后续,将士们大规模冻伤减员埋下了伏笔。
为何行军如此急切,看美国在前线部署,和我军的战术安排就懂了。
当时联合国军负责防御东线的主力是美军陆战一师和陆战七师。
其中陆战一师先锋,已经推进到了柳潭里,新兴里也有美军第七师北极熊团驻守,陆战一师主力和坦克等重装备,则在后方拥有机场配合的下碣隅里。
拥有机场加持的“下碣隅里”成了东线美军枢纽。进可以增援柳潭里和新兴里,退可以坚守有坦克、机场的阵地。前后衔接,补给充分,美军部署也算深谙用兵之道!
(美军部署和我军行动)
面对美军的部署,志愿军东线战场的战略部署是这样的。
东线,集中兵力全歼美军王牌陆战一师。
第一阶段任务,用穿插切割战术,将敌军分割在各自阵地中。
第二阶段任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被分割包围的敌人。
这其中关键,是快速穿插切割敌军,随后包围敌军完成歼灭、
第一阶段任务,志愿军克服重重困难,用顽强的意志顺利完成了任务。
冰封千里的朝鲜半岛,那一刻到处都是夜行军的志愿军将士们。
他们顶着严寒,顶着美军的空中优势,克服后勤补给不足的问题,步步前进,接连抵达预定战场,抢占制高点,先头部队更是依靠急行军,到了联合国军后方,断了敌军的后路。
这也是第一部电影中的雪夜行军,面对空袭时的隐忍和牺牲根源。
这也是第二部电影中,志愿军能在敌人后方,早早准备炸桥,打阻击的根源。
这一切,都是战前部署时谋划好的,目的只有一个,断绝敌人后路,彻底歼灭陆战一师。
整个长津湖战役,第一阶段任务,在志愿军意志、勇敢加持下顺利完成。
但第二阶段的任务,却少有完成的。
至于为何?我们继续看!
(雪夜行军)
三:未完成的任务。
整个长津湖战役围歼阶段中,我志愿军真正完全攻克的目标,只有美军第七师北极熊团驻守的新兴里,这就是电影长津湖中,七连击毙美军指挥官那场战斗!
那场战斗虽然战果辉煌,但依旧没有全歼敌人。
在后续尾随追击中,有一千多名美军溃退到了“下碣隅里”跟陆战一师汇合。
陆战一师主力坚守“下碣隅里”和“柳覃里”这两个硬骨头,志愿军虽然不断进攻,却一直没有攻克,但持续的进攻依旧让美军非常忧虑、担心,由此才有了美军的撤退。
只不过,电影中将这一段美军撤退的狼狈给放大了。
当时驻扎下碣隅里的美军,是在通过机场空运走伤员之后,才有序撤退的,柳潭里则是在退守下碣隅里后,跟随撤退的。
简言之,陆战一师在退到兴南港时,依旧拥有战斗力。
那么是什么让我军战前部署落空的?
(撤退总结)
四:多重困难叠加。
打仗打的是什么,答案是后勤!
相较于美军的机场傍身,后勤管够,志愿军后勤问题分外明显,而且孤军深入,让这个问题进一步放大了。
山区地貌的长津湖跟国内不同,志愿军去了朝鲜,本就人生地不熟,再加上穿插战术的前突态势,让志愿军突击部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点,电影中也有体现!
那冰冻成疙瘩的土豆,那时刻面临的空袭,那后方运输车辆的艰难补给,道出了第九兵团的困境,后方运送的物资,能安全抵达前线的至多三成。
更难为第九军团的是, 长津湖地区山多公路少,少有的公路都有美军飞机、探哨时刻侦查,负责穿插的将士们,只能自己携带足够的粮草弹药,从山区穿越。
(山谷行军)
这从山区穿越,还有补给苦难,又让战士们面临冻伤的威胁。
当时的朝鲜,经历了一场数十年不见的极寒,美军往往是沿河谷进军,驻扎在山区的平原地带,好走的路都被美军占了,弄的志愿军只能隐匿在山头和山洞,就连扎营都无法做到,更别提生火做饭了,稍许风吹草动,美军的飞机就来了,丢下几个凝固汽油弹清场。
雪地露宿,山洞蛰伏,就成了志愿军行军标配!
电影中那种,将冻土豆放在太阳下晒,晒软一层吃一层,不是艺术加工,而是真实呈现。
(就是这样的冻土豆)
美军占据的空中优势,让志愿军白天行动困难重重,弄得志愿军只能在晚上盯着风雪行军,不少将士们走着走着就会掉队,也出现过不少冻伤失踪的情况。
就算到达了预定地点,情况也不见好转!
为了遏守战略要地,预定的阻击地点都在山上。
可到了山上目标也显眼啊?
为了躲避侦查,志愿军只能伪装,跟雪融合在一起,不能搭建营帐,弄得冻伤问题更多。
这就是让人动容的冰雕连由来!
冰雕连负责防御的1081号高地,位于水门桥和真兴里之间,是美军撤离的必经之路。
志愿军用穿插战术,先期抵达高地伪装,在被美军发现后,打了几天阻击,击退了敌人。
可12月8日的气温骤降,让“冰雕连”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到12月9日美军小心翼翼地攻上山头时,志愿军仅剩的两个班战士,全部战斗姿势冻僵在了阵地上。
(致敬冰封的战士们)
我打这些文字的时候是心碎的,但这就是真相!
而且这真相,在不少预定战场上都有发生!
死鹰岭争夺战时,驻扎柳潭里的陆战一师所部,经过死鹰岭撤往下碣隅里。
当时死鹰岭有志愿军一个连镇守,美军在不断进攻无果后,就放缓进攻节奏,观察山头阵地,发现我军火力全部集中在山头阵地周围,并不威胁公路。
一看这情况,美军立马选择绕过死鹰岭撤退。
敌军绕道走了,我军将士却不追,后方支援的志愿军上山之后才发现,不是志愿军不追,是他们的双脚很多都冻坏了,没办法移动,只能在一个地方坚守!
看着这群冻伤双脚的人,支援的战士和医护兵都哭了。
这一切困境,特别是冻伤,让志愿军非战斗减员特别严重。
战斗打响之后,呼啦的冲锋号响起,指战员才发现,编制不完整了,弄的原本设想中的以多打少,真打起来之后,反而成了兵力相当,弄的火力占优的美军,有了突围的可能。
(坚守到志愿军将士们:剧照)
五:战场预估不足。
除了困难重重之外,对于敌人的预估不足,也让志愿军吃亏不少!
开战之前,志愿军知道美军火力强大,但强大到什么程度,大家其实心里没底。
全歼过整编74师的第九兵团,不少人都认为,这美国大兵就算强,估计也强不到哪里去?
弄得志愿军兵力部署的时候,居然按照的是跟国民党对战时的套路,做个一定程度的升级。
这一打就吃亏了!
跟国民党打,白天还是能行动的,但美军的空中优势和火炮优势,却让志愿军遭遇困境!
美军一看志愿军集结,就能派出铺天盖地的飞机和重炮进攻,无奈的志愿军只能晚上行军!
同样的,美军弄防御阵地也很有一套,超过国民党部队太多、太多。
环形防线是美军惯用的套路。
第一圈修工事,第二圈是步兵为主的散兵坑阵地,第三圈是坦克组成的机动阵地,内圈是指挥部和炮兵阵地。
这战略布置,让美军打起仗来,火炮和坦克能随时支援前线,往往是志愿军费尽辛苦,终于攻破前两层防御的时候,到了第三层,面对坦克和重火力的时候,就攻不动了。
(美军坦克)
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中,这样的情况就发生了不少!
志愿军杀入美军腹地后,天一亮美军的飞机、重武器就开火进攻志愿军,无奈的志愿军只能选择撤退。
这里不得不说下电影中的一个情节!
当时穿插七连居然给“炮兵抢炮”,这情节艺术加工的过了点,因为美军的大炮都在环形防御圈的内圈,不可能设置在下碣隅里的外围阵地。
你说,你咋抢炮?
面对美军的环形防御,我军将士们也总结经验,找到了解决办法。
那就是将美军尽力分割,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才有被包围歼灭的可能。
但是这也有问题,双方阵地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穿插分割太频繁后,往往弄得自己也遭遇美军夹击,后勤不足,又让志愿军将士们更容易打空弹药,弹药没了,仗咋打?
(补给不足的志愿军)
除了以上外,情报不明确,也是个大问题!
按照战前的情报,我军预计新兴里只有美军一个营,足以快速完成歼灭作战,然后迅速支援柳潭里进攻陆战一师,谁曾想打起来之后,才发现哪里有美军一个混编团北极熊团!
这失误可就大了,从一个营变成了一个团。
预估不足,让战斗持续了数天,直到增援部队支援,集中六个团兵力,才拿下新兴里。
这还是美军空投补给出问题的情况下,获得的战果!
情报不足之外,我军的分割穿插战术,在获得了战略优势的同时,也让我军兵力分散,通信困难,部队难以有效调动,这就给了美军撤退的机会。
(战场态势图)
六:没有水的水门桥,背后凸显了什么差距。
在真实的历史中,三炸水门桥完全是志愿军将士们用命去拼的结果。
第一次炸桥,九连用全员牺牲,才完成任务。
第二次炸桥,七连在完成任务后,也没几个人了。
第三次炸桥,是七连剩下的最后几个人,用牺牲换来的。
炸一次桥就要牺牲一个连队,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绝非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吴京神勇无双。
看过电影的估计会寻思,叫水门桥,为何这桥下面没水,只有四根输水的大管?
这样的桥根本挡不住志愿军,美军为何那么看重,非要抢修也要保住桥?
其实这就是美军跟志愿军最大不同的体现。
有没有水门桥不影响志愿军,但影响美军,影响美军的重装备通过。
(真实的水门桥)
当时等待过桥的美军陆战一师,有1000多汽车,为数不少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战车,都需要过桥,没有他们跟随过桥,美军陆战一师那还有战斗力?
失去了重武器和汽车护佑的美军,真要跟志愿军一对一打,那就是一边倒的局面。
跑肯定是跑不过的,打也是没得打的,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被包饺子之后投降。
因此,在三炸水门桥直接炸毁了桥基之后,美国人急眼了。
立马通过在后方日本的工厂,空投八组钢桥梁,在最短时间内,将炸毁的桥面修复,让重武器能够过桥。
(中国勇士)
这其实就是中美两军当时最大的区别,工业体系加持!
被炸毁的桥面,美国人不惜代价,可以用几天时间恢复,可志愿军只能用人去拼,去炸桥。
当美国人将水门桥基座换成八组钢梁后,炸毁的难度直线提升,也就失去了继续的可能。
同样的,在下碣隅里驻扎的美军,能在短时间内修筑起可以起降运输机的机场,也是工业体系的优势。这是今日看,都施工难度很大的冻土,短时间就能修筑机场,这一切,都是当时的志愿军,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除了那时候的世界“基建狂魔”美国强势工业体系加持外,美国在兴南港部署的数个航母编队和500多架飞机,也是美军撤退底气所在!
电影中,那呼啸而来,投下凝固汽油弹的美国战机,就是来自航母编队。
凝固汽油弹是美军的大杀器,在朝鲜战争中用了不少,特点是越扑火越大!
(火焰中奋战)
这特点决定了电影中的一幕不可能出现!
电影中的志愿军将士们,大规模集中在港口,欢送美国军舰的画面,这情节,艺术加工成分特别过了。
要知道,如果当时美军从航母上派遣飞机,丢一堆凝固汽油弹下来,会如何?
答案是全灭的结局。试问你拿什么反击?
飞机?第二次战役时还没多少!
高射炮?那么多你打得下来吗?
除了航母舰载机外,航母编队所拥有的无数舰炮,也足以进攻陆地,集中在港口欢呼,这个情节绝对要反思下。
(抗美援朝时的美军补给)
七:唯武器论和意志论的融合。
美军打仗靠的是什么?从二战截止到现在,靠的一直是背后的先讲装备和夸张的工业能力。
在美国看来,没有火力和装备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是火力不够猛,装备不够多。
于是,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中,弄出了范弗里特弹药量,将火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至于战斗意志,那就真不咋地!
以至于在肉搏战时,美军往往很快认怂,直接“跪降”的事多了,弄的志愿军都很诧异!
不过这诧异,真不需要。
西方部队大多数时候都是如此,投降不是丢人的事情,反而凸显所谓的民权和人道主义,投降的大兵也不会遭遇歧视。
大家都这样,谁歧视谁?这一切都根源,就是唯火力论,唯装备论。
他们不需要军人有多少战斗意志,只要战斗素养足够,能使用武器就行了。
(唯武器论的美军)
反观我们志愿军,因为工业基础的薄弱,因为装备的落后,因为火力的不足!
在哪个特殊年代,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勇敢、顽强和超人般的意志。
现在很多自媒体文章中,为了博流量,都会说美国人如何如何尊重志愿军的意志力。
诸如给冰雕连敬礼啊?说志愿军牛逼啊之类的!
其实这一切,都是少部分人的话语放大之后,为了流量而艺术加工的。
真实的美军做派,就跟电影中一样,
他们不懂尊重,反而在志愿军遗体上喷火,冰雕连遭遇的也不是敬礼,而是发泄的子弹。
写到这里,心有点痛,但这就是真相。
就连美国人拍的纪录片中,对志愿军也几乎没有任何褒奖。
有个美国老兵的回忆是这样说的:我开枪射击一个冲锋的志愿军将士,第一枪打中了之后,这个士兵踉跄过后,还在继续冲锋,我又打了一枪,他才倒地。
语言缓和平静,即没有尊敬也没有缅怀,仅仅是述说而已。
(美国人拍的抗美援朝)
这才是大部分美国人的真实态度,
战争就是战争,我们唯火力论,用装备,你们唯意志论,用勇敢和战术,区别并不大!
其实这所谓的尊重不要也罢!
因为胜利者才不需要怜悯,给予敌人最好的回馈就是,让他看到你变的强大了起来。
于是,曾经唯意志论,战术发挥到极致的中国军队,现在拥有了跟美军不相伯仲的装备。
远程,有国之重器东风41,空中有五代机歼20,海上有中华神盾,陆地有坦克、大炮,还有无数无人装备。
炸炸炸,变成了中国军队的作战风格,在融合曾经无往不利的战术水平。
这叠加之后,世界谁与争锋?
(强国梦成真)
尾声:长津湖战役胜负之争!
关于长津湖战役胜负的争议不少,谁胜谁负各有说法!
美军将这场战役,打造成一次成功的撤退,他们认为陆战一师主力和大部分装备都保留了下来,还牵制了我军的东线兵力,让其他部队能从容撤离,缓解了西线的压力,算不得失败。
美军的说法听听而已,我军的说法则是,五五开!
毛主席和彭老总充分肯定了长津湖战役的战略作用,通过一系列奋战,将美军一路从鸭绿江赶到兴南港,一仗就让美军回到了三八线以南,已经完成了战略任务
第九兵团宋时轮将军总结时则说,仗没有打好,歼敌目标没有达到不说,部队还因为减员严重不得不回国休整三个月。
无论说法如何,都无法掩盖长津湖战役的辉煌和壮烈,这是一只用弱势装备,完成强势逆袭的英雄部队,也是逆袭的中国人,让世界震惊的一战。
致敬先辈,致敬志愿军,致敬祖国!
完成工业化的现在,我们足可昂首挺胸说,谁与争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