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系军阀人物:赵恒惕
湘系军阀人物:赵恒惕
赵恒惕, 字夷午, 又作彝午, 号炎午, 乳名英郎, 1880年12月 25日 ( 清光绪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白果镇赵家湾。赵恒惕出生于书香世家, 世代居住在衡山, 祖籍为浙江衢州。 其远祖北宋名臣、 “ 铁面御史” 赵掠游览衡山时, 爱其清幽, 留下幼子赵棠建宅定居衡山。其后有赵方及其次子范、 三子葵, 因为支持南宋危局, 抗击元兵, 获得忠献、忠肃、 忠靖的谥号, 并配享南岳庙。 赵恒惕的父亲赵甓庸, 是清朝县学生员,曾经创办白山学堂, 在当地有些名望。赵恒惕五岁开始启蒙读书, 却苦于难于记诵经典。 十岁丧母, 为抚平他幼年失母的痛苦, 其父将他带在身边, 不离左右。 稍长一些, 赵恒惕出外就学,两次参加童子试均未通过, 后以国子监生参加乡闱, 也没有中试。 于是, 发誓不再厕身科场。当时, 湖广总督张之洞锐意进取, 创办了湖北方言学堂。
赵恒惕
1902年, 赵恒惕应考录取, 受亲人资助前往就读。 入学后, 获得方言学堂监督程颂万的喜爱,加以栽培。 1903年, 赵恒惕考取选送日本留学, 原定派送师范学校, 因为感受到国家危难, 于是改为学习陆军进入日本振武学校就读。 课余, 赵恒惕喜欢阅读排满书籍, 倾心革命, 并于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8年, 赵恒惕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 唐继尧、 程潜、 李烈钧、 童锡梁、 阎锡山( 步科)都是他的同期同学。
主湘前的人生经历
1909年, 赵恒惕从日本回国, 参加陆军部甄别考试, 考取新科举人。 当时广西巡抚张鸣歧, 以革新自居, 招集留日学生辅佐军务。 赵恒惕应招到广西后,最初担任兵各处参谋, 后调任陆军干部学堂教授。 张鸣歧离开广西后, 蔡锷因守旧人士攻击而去职, 赵恒惕跟随蔡锷返回湖南。
1911年, 沈秉堃升任广西巡抚, 赵恒惕回到广西担任干部学堂监督, 不久接管学兵营, 并成为广西混成协协统。武昌起义爆发后, 广西巡抚沈秉堃作出响应, 宣布广西独立, 并就任广西都督。 赵恒惕率学兵营与招编未满的混成协开拔进入省城, 维持秩序。 不久,赵恒惕率混成协之大部, 随沈秉堃组织援鄂北伐军, 到达湖北孝感作战。 因援军到来, 黎元洪整顿编制, 委任赵恒惕为左翼军司令与清军对抗。 南北议和后,赵部开往南京,被授陆军少将衔。等到赵恒惕率部要返回广西时,却因广西都督已换上新人,不愿让他这个不是自己亲信的军官带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进入自己的地盘。赵恒惕部滞留湖南境内,进退两难。这个时候,正值谭延闿将原来属于焦达峰、陈作新的部队全部清理出湘的关头,谭正愁自己身边没有贴心的军队。于是一边是要补锅,一边是找锅补,就一拍即合了。谭延闿向黄兴请准,将赵恒惕的一个旅留在了湖南,从此成为了自己的"御林军"。 在谭延闿三次督湘的过程中,赵恒惕一直与之共进退。
1913年,二次革命暴发,谭延闿被革命党人逼迫,不得已附和反袁军,宣布湖南独立后,反袁一方很快树倒猢狲散,弄得谭延闿又通电取消独立。可老袁不依不饶,非要追究谭延闿一个附逆之罪不可。谭入京谢罪,被判了个四年徒刑,连带赵恒惕也跟着吃了挂落,同时判刑,差点没丢了脑袋。幸亏有黎元洪帮忙说情,才被赦免,寄居北京。
1915年, 袁世凯称帝在即, 防范有些松懈, 赵恒惕趁机逃离北京, 来到上海, 与谭延闿等商量策动汤芗铭独立。 1916年2月, 赵恒惕带着汤化龙( 汤芗铭之兄) 函介、 谭延闽亲函, 与曾继捂、 陈复初、 刘建藩同行, 潜返湖南, 面见汤芗铭, 获其礼遇。1916年5月29日, 迫于国内形势发展, 汤多铭宣布湖南独立, 并自任都督。 不久, 护国军击败汤芗铭所部, 汤芗铭逃出长沙, 赵恒惕等人重请谭延闿回湘主持大局。 于是, 谭延闿再督湖南, 将原来四个师的军队缩编为两个师,以程潜所属的第四师并入赵恒惕所辖第二师, 合编为新编第一师, 赵恒惕任师长。 谭延闽到任不及三个月, 其母在上海病逝, 谭赶去奔丧, 令赵恒惕以第一师师长暂代督军兼摄省长。 谭延闿于1917年春天才返回湖南主政。
1917年, 段祺瑞想以武力统一西南各省, 荡平护法势力, 任命傅良佐督湘,将谭延闿改任为湖南省长。 傅良佐统军南下, 且第二师陈复初怀有二心( 因谭延闿“ 重赵抑陈") 甘为北军内应, 谭延闿自知不敌, 就离开湖南寓居上海。 当年7月底, 零陵镇守使刘建藩与第二旅( 赵恒惕所属) 旅长林修梅, 联名通电,宣布独立护法。 当时赵恒惕正在衡山老家为父奔丧, 迫于形势, 前往督师。 赵恒惕与刘建藩率军在衡山萱州河一带御敌, 与北军对峙一个多月, 后以敢死队奇袭敌后才取胜。 之后趁胜反攻到长沙, 驱敌至羊楼司作战, 获得胜利后, 北军被驱逐出湖南省。
1918年春天, 直、 皖两系军阀集结十余万大军分三路进犯湖南: 吴佩孚率军正面进攻岳阳, 张敬尧进击平江, 张怀芝从江西侧击醴陵。 因实力悬殊, 湘军自岳阳、 长沙节节败退, 南撤到衡阳一带。 当时, 谭浩明所率桂军、 程潜所部湘军均已撤退, 赵恒惕与刘建藩孤立无援, 为掩护撤退, 决定先台兵攻取攸县, 不久攻克醴陵, 歼灭张怀芝所部, 进抵株洲。 与此同时, 张敬尧率军前来阻截。 湘军转战数月, 士卒疲乏, 无力再战, 于是整军撤退。 路上, 刘建藩失足落水而死, 军心更加涣散, 赵恒惕独力支撑, 率军撤退到永兴、 耒阳一带布防。 因为张敬尧被任命为湖南督军, 吴佩孚对此十分不满, 于是驻兵衡阳观望局势, 没有继续进兵, 而且当时直皖两系军阀冲突日益加剧, 互相牵制, 赵恒惕得以在湘南一隅与北军长期对峙, 屏障南方护法军政府。
张敬尧督湘期间, 鱼肉百姓, 为祸湖湘, 激起湘人反抗, 1919年冬更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 驱张运动” 。 此时, 程潜被逐, 谭延闿、 赵恒惕统一湘南; 而吴佩孚秘密接收南方护法军政府开拔费, 并约定吴军撤退, 湘军接防, 不再作战。 1920年5月下旬, 赵恒惕率军跟随吴军北进, 沿途占领衡阳、 湘乡 等地。6月, 击败张敬尧所部, 张敬尧逃出湖南。 湖南再次回到湘人手中, 谭延闿担任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 赵恒惕仍为湘军总指挥。
在政潮中上位
成功驱张后, 湘系军阀内部谭派( 谭延闿) 、 程派( 程潜) 、 赵派( 赵恒惕)矛盾激化, 连番争斗。 谭派军人大部分是旅长或守备司令级别, 成分很复杂,多数是清末新式学堂毕业, 他们的家庭或社会关系与谭延闿有联系。 程派军人人数不多, 且因程潜膺服国民党, 屡遭排挤打压。 赵派军人大都是团长级别军官, 职位较低却人数众多, 他们多为广西干部学堂和保定军官学校毕业, 专业水平较高, 不像谭派军人成分复杂, 也不像程派军人势单力孤。
尽管谭延闿与赵恒惕二人关系亲密, 谭、 赵两派可以说原来属于一派, 但是随着赵恒惕实力的增强, 谭、 赵二人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扩大, 两派势力也就日益分化出来。 特别是在驱张成功后, 湘军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实力大增, 内部斗争日益激烈。 同时谭延闿违背了让赵恒惕当湘军总司令的诺言, 仍旧兼任督军、 省长、 湘军总司令三职, 没有放权的意思。 而且, 谭派政客、 旧属占据了大量政府肥缺, 这就引起了许多中下级军官的不满, 激化了谭、 赵两派的矛盾。程派在驱张胜利后, 主张依附南方, 倍受主张自治的谭派打压。 与此同时,谭延闿在粤桂战争中不肯与孙中山合作, 致使孙中山重振军政府的计划受挫,于是广东军政府着手通过程派、 策动赵派进行倒谭计划。
1920年10月, 程派林修梅在湘西举起孙中山的靖国军旗帜, 吸引谭派主力前往湘西。 11月7日,程派军人于应祥以士兵闹饷为名, 枪杀了谭派军官萧昌炽, 发动“ 平江兵变” 。兵变发生后, 谭延闿调兵镇压, 但赵恒惕作壁上观, 军官们也基本上按兵不动。迫于形势, 谭延闽于11月18日召开军官大会, 宣布废除督军, 专任省长, 并将总司令一职让给赵恒惕。 但是这些让步并未奏效, 赵恒惕坚辞不受, 而程派军人又发出“ 兵谏"通电, 逼谭下台。 迫于无奈, 谭延闽又于23日召集军政绅商报各界代表举行联席会议, 希望通过交权留在湖南。 但是赵恒惕不接受其任命, 而鲁涤平更发言表示要“ 送别旧总司令” 。 会后, 谭延闿正式向省议会提出辞职。
24日, 赵恒惕正式担任湘军总司令一职。 25日, 林支宇被省议会选举为临时省长。 27日, 谭延闿坐船前往上海。 11月29日, 孙中山任命赵恒惕为湘军总司令, 赵获得了省内和广东军政府的承认。此次派系斗争以谭延阊出局、 赵恒惕获得承认为结局。此次倒谭, 程派军人出力最多, 却没有获得什么实利。 而赵恒惕却作壁上观, 渔翁得利, 程派军人自然不满。 同时, 赵恒惕也深知程潜是危及他统治的隐患。 12月初, 赵多次致电孙中山, 举荐程潜担任广东军政府陆军部长, 目的就是想让程潜安居广州, 不再插手湖南政局。 这更使得一些程派军人心有不甘,想要迎接程潜回来主持湖南大局, 甚至开展倒赵活动。
12月6日, 驻扎长沙的第二旅第四团发生闹饷兵变, 并劫掠了赵恒惕的总司令部和私宅。 据说兵变的主谋就是程派将领李仲麟, 他还联系驻湘西的滇军和赣军一起去赵。 兵变平息后, 赵恒惕便与群龙无首的谭派联合, 镇压程派。 12月24日, 赵恒惕以讨论湘军援桂与滇军假道为由召开军事大会, 借机逮捕李仲麟等人。 12月25日凌晨开始, 谭、 赵两派对李仲麟等程派要员进行了大屠杀, 同时对原属程派统领的军队进行缴械遣散。 至此, 程派在湖南的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清除了。程派既去, 谭、 赵两派矛盾又开始上升。 为巩固统治, 赵恒惕重新改编了湘军, 并组织宗派团体分化反对势力。 这样, 赵恒惕在与谭派分享权力的同时,又安插亲信来限制谭派, 加强了对湘军的控制。
1921年春, 谭派军人张辉瓒开展推翻临时省长林支宇的活动, 企图在林支宇倒台后迎回谭延阊做省长, 接着再对付赵恒惕。 不料, 3月5日林支宇弃职离省出走。 而赵恒惕经过多方运作,于4月19日正式担任湖南省长, 总管湖南军民政治。
以“ 联省自治” 巩固地位
赵恒惕上台后, 就需要稳定省内人心, 寻求省外承认, 这样才能巩固地位,维持统治。 为此, 他发布了一些关于“ 联省自治”的号召, 以此来获得统治的合法性和省内外支持。 赵恒惕之所以搞湖南自治,说穿了,是为了拉民意之大旗作虎皮,不让外省军阀染指湖南,以求自固自保。 这个号召发出之后,第一个响应的是四川的刘湘,接着云贵、两广、福建、浙江、江西、奉天、陕西等共十四个省复电响应!可见当时这种联邦制的呼声是何等强烈。老赵有这么多人呼应,一时不禁飘飘然起来,乃进一步派人游说各省,特别是要把湖北拉进联省自治的圈子里来。
这时,在邻省湖北,直系军阀、两湖巡阅使王占元贪污成性,克扣军饷,激起兵变多起,尤以宜昌兵变和武昌兵变为烈。1921年5、6月,湖北人蒋作宾、孔庚等纷纷集中长沙,要求赵恒惕以武力援鄂自治。赵恒惕认为,这是扩张势力的好时机,援鄂自治,无形中也为湖南建筑起一道屏障。于是,6月20日,赵恒惕自任援鄂自治军总司令,举行援鄂誓师大会,以宋鹤庚为总指挥兼第一军司令,鲁涤平为第二军司令,兵分三路:左路以唐荣阳为指挥,由澧县攻湖北公安、石首;中路以夏斗寅为先锋司令官,由岳州攻湖北蒲折、咸宁;右路以叶开鑫为指挥,由平江攻湖北崇阳、通城。7月22日,在长沙还成立了湖北自治政府,蒋作宾为临时省总监,夏斗寅为湖北自治军前敌司令。
7月30日,湘军全线猛攻。31日占领湖北赵李桥。8月5日,攻克通城。王占元派兵抵抗,同时急电曹锟、吴佩孚援鄂。曹、吴决定援鄂不援王,派靳云鹏第八混成旅、萧耀南第二十五师进驻汉口。王占元见大势已去,遂于8月6日辞职。8月9日,北京政府任命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为湖北督军。8月12日,吴佩孚抵达武汉,将五万余兵力分三路反攻湘军。8月17日,两军各下达总攻击令。吴佩孚命令海军在金口决堤以淹湘军,直军乘水势攻占金口、 州、嘉鱼、新堤,8月22日经过激战夺回汀泗桥,8月28日占领湘北重镇岳州,并水陆夹攻蒲圻湘军。湘军全线动摇。9月1日,经过英国驻汉口领事居间调停,吴佩孚、赵恒惕签订了岳州休战条约共九条。至此,湘鄂战争结束。
这次湘鄂之战,赵恒惕共花费了军费一百多万元,士兵死伤两万多人,湘北鄂南的人民遭受兵祸荼毒更难以数量计。而且,人祸总是连着天灾,湖南连着两年遭受水旱灾害,各县饥民数百万流入长沙等大中城市。赵恒惕的心思全在如何整顿刚受到重创的湘军,哪管老百姓的死活!省宪法中本规定人民有得到救恤灾难的权利,可赵恒惕这时却取消对饥民每日每人两合豆子的救济,改用掺糠的稀粥来对付。一时怨声载道,特别是学生发动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湖南省内外发起了一阵倒赵的强烈风潮。
1922年9月, 赵恒惕通过贿选以绝对优势击败谭延闿当选省长,使谭延闿看到赵对湖南局势掌控力, 也认识到不借助外力无法夺回湖南的统治权。 为此, 谭延闿放弃了联省自治主张, 膺服三民主义, 追随孙中山。 1922年10月, 谭延闿去拜见了下野后在上海寓居的孙中山, 并加入国民党, 表示服从三民主义。 不久, 谭延闿跟随孙中山返粤, 先后任大元帅府内政部长、 建设部长兼大本营秘书长。 从此, 谭赵二人的矛盾冲突与南北矛盾纠缠在一起, 事态不断扩大。最后, 孙中山的北伐计划推动了谭赵战争的爆发。 因为作为“ 联省自治"的鼓吹者, 赵恒惕不仅不同意孙中山假道湖南进行北伐, 还与抱有共同主张的陈炯明合作反对孙中山的北伐计划。
1923年3月1日, 孙中山在广州组成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 没有了陈炯明掣肘的孙中山继续推行北伐计划, 把解决湖南问题放在了首要位置, 并派人劝说赵恒惕加入北伐。 但是, 赵恒惕仍然坚守“ 省自治” , 并建议孙中山修明政治、 勤练军队, 组织联省自治政府, 暂缓北伐。 为此, 孙中山放弃了赵恒惕, 全力支持谭延闽在湖南另组政府, 加剧了事态的发展。
谭赵战争
整个谭赵战争可分为蔡赵战争、 谭赵对峙、 直军介入三个阶段。 蔡赵战争拉开了谭赵战争的序幕。 1923年7月2日, 赵恒惕以蔡钜猷收留“ 叛部” 为由,对其撤职调任。 7月12日, 蔡钜猷在谭延闿的指示下, 指责赵恒惕“ 甘心附北,背叛西南", 宣布湘西独立, 并组织三路讨贼军东出讨赵。 赵恒惕亦随即下令讨伐, 派唐生智、 贺耀祖等部队前往镇压。 但在宋鹤庚、 鲁涤平等湘军将领主张和平解决湘西问题的牵制下, 蔡赵战争只有小范围交火, 并未全面开战。
谭赵对峙以8月7日谭延闿进入衡阳为标志, 局势迅速恶化, 战争规模开始扩大。 进入衡阳当天, 谭延闽就宣布就任孙中山委任的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职务, 并大肆委任谭派将领、 政客予相关职务, 大有在衡阳另组政府的形势。 之后, 谭延闽调动军队向长沙进发。 获得省议会及社会舆论支持的赵恒惕便马上组织护宪军与之对抗。 赵军先是处处告捷于8月30日占领衡阳, 不料却被张辉瓒偷袭长沙成功于9月1日失去长沙, 即使于9月13日反攻夺回长沙后也无法再取得优势, 双方陷入对峙。直军介入以9月21日吴佩孚派军进入岳阳为标志, 为了避免直军南下攻湘的舆论, 吴佩孚成立两湖警备司令部, 观望形势。
由于吴佩孚与赵恒惕并未达成合作协议,吴要求赵放弃湖南自治, 便可任其指挥入湘直军; 赵只接受援助武器, 并以自己率军退入湘西, 让直军与谭军正面接触, 又有中立派鲁涤平居中调停, 谭赵双方开始进行和谈。 由于对湖南自治问题难以达成共识, 谭方要求湖南放弃自治, 废除省宪法, 追随孙中山,赵方则要求维持湖南自治, 修改省宪法, 谭率蔡部返回广东, 其余各部维持原状, 和谈陷入僵局。而随着吴赵合作条件达成, 10月中旬吴佩孚派军守卫长沙, 并提供武器帮助赵恒惕向南进攻, 战争不可避免地再次进行。 赵军一路告捷, 于11月13日占领郴州, 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赵恒惕。 恰在此时, 陈炯明率军攻打广州, 孙中山急召谭延闿率部回防, 湘南战事至此结束。 之后, 赵恒惕全力进攻湘西, 于11月底结束了全部战事。
谭赵战争后,赵派军阀几乎统一湖南, 赵恒惕趁势采取统一军权、 财权的措施, 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 1924年11月20日, 省宪法的修改工作完成, 修改后的省宪将省务院长制改为省长制, 加强了省长的权限, 从法律上肯定了赵恒惕的地位。 然而,修改后的省宪规定省长可以连选连任, 这一变相延长赵恒惕任期的规定却使唐生智因前途受阻而生了反叛之心。
唐生智自1914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就回湖南参军了, 1916年隶属赵恒惕后渐获赵之信任, 稳步提升。 谭赵战争中,唐生智极力拥赵, 屡立战功, 战后不仅被升为第四师师长还被任命为湘南善后督办。 此后, 唐生智利用湘南广阔的地盘, 充足的财税( 特别是水口山铅锌矿的官营收入) , 扩军截税, 军队扩张到3万多人, 实力大增, 渐成割据之势。而且, 唐生智的部下军官大都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 军事素养较好, 第四师战斗力比其他三师都强一些。 随着广东革命政府日益发展与壮大, 国内革命形势高涨, 镇守与广东接壤的湘南的唐生智渐受革命影响。 1925年底, 唐生智将弟弟唐生明等十多位青年送入黄埔军校学习, 以便了解革命形势。 这些都加剧了赵恒惕与唐生智之间的矛盾, 对湖南政局变动产生了影响。
无奈下野
1925年11月, 唐生智不顾赵恒惕的反对将进入湘境的川军汤子模部收编,实力更增, 对赵的态度日益强硬。 为了制约唐生智, 赵恒惕在12月7日的军财联席会议上推出了厉行裁兵节饷、 统一财政的措施, 并让唐生智总揽实施, 还从湘西调叶开鑫一部驻防湘中, 以备不患。 而唐却借故没去参会, 会后虽表面统一, 实则拖延不实行。
1926年1月27日, 唐生智的秘密代表叶琪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广西举行的“ 梧州会议” , 与两广方面讨论了北伐问题。 这个消息传到长沙, 赵唐的矛盾冲突也就公开化了。 1926年1月底, 赵恒惕请白喇嘛来长沙主持金光明法会, 意图吸引新近佛教徒唐生智来长沙以便借机铲除。 不料,唐已存戒心, 一再推脱, 拒绝前往长沙, 赵亦无可奈何。
1926年初, 为了反对“ 关税会议” , 湖南人民掀起了“ 反英、 讨吴、 驱赵” 运动, 声势日渐高涨。唐见“ 民心可用” , 加紧囤粮备战, 并分别派代表与广东、 吴佩孚联系, 孤立赵恒惕。 3月8日, 唐以“ 郴宜米贵, 给养困难"为由调第十五团驻扎衡山“ 方便就食” , 并邀请赵恒惕前来检阅。 与此同时, 唐父唐承绪及第四师驻省城办事处人员也都逃离了长沙。 至此, 赵恒惕已无办法制约唐生智了, 只能让唐生智代行省长职权, 于3月12日逃离长沙。 3月16日, 唐生智以第四师师长名义进入长沙维持秩序。 3月25日, 唐宣布就任代理省长一职, 赵唐冲突以唐生智获胜而结束。赵恒惕去职离湘, 不结束了赵对湖南近6年的统治,
赵恒惕离湘后逃往上海,在那儿当了十年寓公。 赵恒惕后来成了一个佛学居士,走的似乎是中国传统下野之士吃斋念佛归隐避祸的老路子。到日寇占领上海时,曾动员他出任伪职,老赵倒是不为所动,严词拒绝。这一点与吴佩孚很相似。1939年赵恒惕重新回到湖南,参与抗日救国运动,并当选湖南临时参议会议长。抗战胜利后,他又再次被选为省议会议长,以他制定"省宪"的经历,干这行倒算得上是个老资格。1947年他还当选了"国大代表",1949年随国民政府撤往台湾,后来还当过"资政",1971年死于台湾,再也没有回到过湖南这块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