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梧州市概况
中国梧州市概况
梧州,广西下辖地级市。梧州是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享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之美誉。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光在此地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梧州是古苍梧郡、古广信县所在地,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发源地之一。
梧州位于东经110°18′~111°40′,北纬22°37′~24°18′之间,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梧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是广西东大门,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十二个省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东邻封开县、郁南县,东南与罗定接壤,南接容县,西连平南县,北通昭平县、荔浦县,东北与贺州市八步区接壤,西北与金秀县毗邻。
截至2015年,梧州全境东西距115公里,南北长196公里,总面积12588平方公里。
2018年7月30日,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联合公布2017-2018年度转型升级优秀智慧城市,梧州在列。
建制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梧州属百越的一部分。[8]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属南越国。
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属交趾刺史部苍梧郡,称广信县,治苍梧王城。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从赢[阝娄]移治广信县。
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张津、太守士燮表请改交趾为交州,置交州牧,治广信。
三国初属交州,后属广州,为苍梧郡,治广信。
蜀汉章武初年(221年),属蜀。
蜀失荆州后属吴。
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为广州。州治番禺(今广州),苍梧郡属广州,郡治广信。
晋朝属广州苍梧郡,为苍梧郡及广信县治。
南北朝先后属广州、成州,为广信县治。
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苍梧郡治广信。
南朝萧梁普通四年(523年),分广州之苍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广信隶成州。
隋朝先后属成州、封州、广州苍梧郡,为苍梧郡及苍梧县治。
隋开皇三年(583年),更广信县为苍梧县。
隋开皇十年(591年),成州改为封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封州设苍梧郡,以苍梧郡之苍梧4县统于广州。
唐朝属岭南西道梧州,为州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铣,置梧州。
贞观八年(634年),割藤州之孟陵、贺州之绥越来属。
贞观十三年废豪静县,称梧州郡。
天宝元年(742年)称苍梧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梧州。此后,梧州市一直为州、路、府、县治所。
五代先后属楚、南汉。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马殷略定梧州,属楚。
乾和八年(950年),南汉刘晟攻楚取梧州,属南汉。
宋朝属广南路、广南西路梧州苍梧郡,为州、郡治。
开宝年间(968-976年),置广南路,梧州隶属广南路。
至道三年(997年),置广南西路。
咸平四年(1001年),梧州市属广南西路。
元朝属广西行中书省梧州路,为路治。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抚司。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称总管府,领苍梧县。
明朝属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为府、县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为梧州府。
成化元年(1465年)初,设两广总督驻梧州。
成化六年(1470年)始立三总府(两广总督府)。
清朝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广西省梧州府,为府、县治。
中华民国先后属广西省苍梧道,梧州区。
民国元年(1912年),梧州隶属梧州军政分府,为府治。
民国二年(1913年),广西废府为县,复置苍梧县,隶郁江道,为道治。
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梧州设市政委员会。
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为省辖市。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复归苍梧县,治梧州。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苍梧民团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苍梧县,梧州市属梧州专区。
1950年2月,梧州市为地级市直隶广西省政府。
1958年7月,划归梧州专署统一领导,市人民委员会的机构不变,仍属专署一级政权。
1960年10月,梧州市与梧州专区合并。
1961年5月,梧州市复为自治区直辖市。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梧州市地处东经110°18′~111°40′,北纬22°37′~24°18′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区经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是广西东大门,东邻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云浮市郁南县,东南与广东省云浮市的罗定市接壤,南接玉林市容县,西连贵港市平南县,北通贺州市昭平县、桂林市荔浦县,东北与贺州市八步区接壤,西北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毗邻。全境东西距115公里,南北长196公里,总面积125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占1097.17平方公里。[12]
地质
梧州市市区的地质发展历程可划分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4个大发展阶段。
早古生代(距今4.05~5.7亿年),梧州市区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西南部,寒武纪海侵继承晚震旦世的海侵,全境被海水淹没。沉积厚数千米的类复理石砂、页岩建造,大瑶山一带具鲍马粒序层理和冲刷印模,一般认为属深海沉积产物。由于沉积速度快,海水十分浑浊,因而生物稀少,只有一些小型无铰纲腕足类和海绵等生物。寒武纪末(距今5亿年左右),发生郁南运动,桂东大瑶山——花山隆起成陆,而梧州市区处于钦州——玉林坳陷东北部,故奥陶纪和志留纪仍有类复理石砂、页岩沉积,今大部分已被剥蚀殆尽,仅南邻苍梧县局部地方尚存。志留纪末(距今4亿年左右),发生强烈的广西运动(加里东运动),钦州——玉林坳陷海水退缩,其余广大地区(包括梧州市)地壳普遍上升为陆地,从此,结束了地槽沉积的历史。同时使早古生代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并产生博白——梧州区域性深断裂。
晚古生代(距今2.3~4.05亿年),广西运动后,除钦州、玉林一带仍为地槽继续沉降外,其余广大地区均已转化为准地台。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剥蚀后,泥盆纪初地壳又复下沉,海侵由西南向东北逐渐推进,整个桂东被海水淹没。由于该地区靠近云开陆地边缘,早泥盆世(石桥、贺县期)以滨海陆屑滩相沉积为主,由紫红色、杂色石英砂岩、砂页岩组成数百米至千余米厚的单陆屑建造,北面贺县一带产植物和鱼类。中泥盆世(距今3.59~3.7亿年),早期(信都期)基本继承早泥盆世的沉积环境,沉积海陆交替相砂页岩、含铁砂岩、灰岩及富川、贺县、钟山一带的鲕状赤铁矿。中泥盆世晚期(东岗岭期)至晚泥盆世(距今3.5~3.59亿年),海水加深,成为浅海台地碳酸盐相沉积灰色、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鲕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厚500~1000余米,有腕足类、珊瑚、层孔虫等底栖生物。据周围地质情况分析,市区石炭纪至早二叠世仍有沉积。早二叠世末(距今2.4亿年左右)东吴运动波及广西全境,地壳普遍上升为陆地,大瑶山、云开大山连为一体。
中生代(距今0.67-2.3亿年),根据《广西区域地质志》资料,二叠纪末发生苏皖运动后,梧州市区仍为陆地,而大瑶山陆地西侧则下沉为滨海——浅海,接受早中三叠世沉积。中三叠世末(距今约2.05亿年)至晚三叠世初,印支运动发展至高潮,广西全境地壳抬升,海水退出,从此,结束了海相沉积的历史,开创了中、新生代内陆盆地沉积的新纪元。区内侏罗纪元沉积,而于侏罗纪末(距今1.37亿年)燕山运动第一幕,中酸性——酸性岩浆沿北东组断裂带侵入,形成苍梧和大漓口花岗岩体及太平花岗闪长岩体。于早白垩世,沿深断裂带旺甫——双桥断陷低洼盆地,形成山麓粗碎屑堆积。早白垩世末(距今约1亿年)燕山运动第二幕波及全区,盆地抬升,湖水枯竭,结束堆积。白垩纪末,燕山运动第三幕,导致地壳普遍抬升,北东组断裂仍继续活动,造成第三纪前窝田断陷盆地的基底构造。
新生代(距今6700万年以来),梧州区地壳经历中生代变革之后,逐渐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在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下,地壳由多次升降变为总体上升。
早第三纪(距今3700~6700万年),气候干燥炎热,在块断山麓地带的窝田、旺甫——双桥断陷盆地,产生快速堆积,形成红色陆屑建造及类磨拉石建造。晚第三纪可能无沉积。第四纪(距今160万年前),地壳总体缓慢上升,河床下切,沿浔江、桂江两岸形成多级冲积阶地。[13]
地形地貌
梧州市地处浔江和桂江交汇处,两江交汇后称西江,由西向东贯市区,浔江、桂江、西江交汇梧州,俗称“三江水口”。桂江由西北流入西江。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中部苍梧县城至梧州市区一带西江两岸大部地区为地势低的Ⅰ~Ⅲ级河谷阶地,标高一般为20~60米;其他大部分地区为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碎屑岩及燕山期岩浆岩组成的丘陵地貌,标高一般为80~300米。丘陵地占总面积80%以上,多丘陵起伏,群山连绵,极少平地,地势由南北向中部西江倾斜,以海拔300米以下丘陵、台地为主,梧州市区最高峰白云山,海拔367米。梧州地貌按照成因类型和形态组合特征,划分为:1.剥蚀侵蚀类型,包括丘陵、垄状低丘以及波状低丘。2.侵蚀堆积类型,分Ⅰ~Ⅲ级河谷阶地和河漫滩。
桂江由西北蜿蜒流入西江。该区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中部苍梧县——梧州市一带的西江沿岸地区,分布由第四纪冲积物组成的三级河谷阶地,标高一般20~60米;周围地区,大部分为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碎屑岩及燕山期岩浆岩组成的丘陵、垄状——波状低丘所占据,标高一般80~300米,最高峰白云山位于梧州市区东北角,海拔367米。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市区内北北东、北东和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比较发育,对地貌形态的展布特征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山体的走向、次一级水系的发育与地质构造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梧州地貌按照成因类型和形态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2种地貌类型和7个组合单元。
丘陵主要分布于西部社塘至三山顶、东南部火流岭至大耀村及东北部旺口、白云山等地。山岭标高200~367米,多在230~300米之间,切割深度一般为130~250米,由寒武系和下第三系的砂岩、砾岩、泥质粉砂岩及页岩组成。地形明显受岩性和构造制约,砂岩、砾岩成岭,页岩和泥质粉砂岩成谷,岭谷相间大致呈北东、北西两组方向展布。山脊波状起伏,山坡坡度多为20~25度,个别地方形成40度左右的陡坡或陡壁。此外,本地貌单元内植被普遍发育较好,坡积层较薄,厚度1.5~3米不等。水系多呈树枝状展布,密度较大,河谷剖面常呈“v”字形或者“u”字形,在较为宽阔的“u”字型谷中,常有第四纪冲积、坡积物分布,形成小面积的河漫滩或一级河谷阶地。
垄状低丘市区内广泛分布。山岭标高90~200米,个别山峰超过200米,相对标高40~100米,由寒武系黄洞口组上段的砂岩、粉砂岩及页岩组成。山体走向以北东、北西向和南北向为主,地形坡度一般较平缓,沟谷多为“u”字形,底部平坦,水流缓慢,冲积、洪积物常见。窝田至平浪一带,为下第三系的碎屑岩组成的垄状低丘地形,西南陡北东缓,成条带状北东向延伸,植被发育中等。
波状低丘分布于市区中南部及北部大漓口等地,面积43.4平方公里。主要由燕山早期侵入岩所组成。海拔标高40~130米,一般为50~100米。地形略呈波状起伏,丘顶浑圆,山坡坡度一般为25度以下,地表很少见到新鲜的花岗岩。低丘一般被风化剥蚀形成花岗岩风化残山,据钻孔揭露,坡残积层厚4~22米,最厚34.5米。该区植被生长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冲沟发育,并伴有塌落现象。
三级河谷阶地主要分布于龙圩镇西南部及长洲岛一带,莲花山、儒岩等地亦有零星分布。地形略有起伏,冲沟发育,海拔标高35~60米不等。主要由中更新统粘土及砂砾石组成。但长洲岛一带,上部中更新统砂砾石层被剥蚀较严重,仅在个别地段尚有保留,厚一般小于5米,大部分地区出露花岗岩的风化残积土。
二级河谷阶地分布于苍梧、长洲岛、莲花山、太平等地区。阶面标高28~40米不等,高出河水面8~20米,阶地宽250~1800米,主要由上更新统粘性土及砂砾石组成。阶面向河床微倾斜,倾角一般小于5度,表面略有起伏,与一级河谷阶地成陡坡或阶梯状接触。
一级河谷阶地分布于西江、桂江、下小河及思良江等河流沿岸,面积38.9平方公里。由全新统粘性土及砂砾石组成。阶地面较平坦,向河床微倾斜,标高15~27米,阶地宽200~1800米,阶地上有较多的池塘分布。与河漫滩或河床呈阶梯状或陡坡接触。
河漫滩主要分布于高旺、莲花山等地河流沿岸地带。为近代河流沉积的砂性土组成,标高约为10米,处于常年洪水位以下,枯水期与平水期出露水面。地形较平坦,向河床微倾斜,宽200~600米,时有小面积积水,偶见基岩出露。[14]
气候
梧州市地处桂东,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较丰富,具有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闷热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有低温、干燥、偏冷少雨。多年平均气温21.2℃;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2℃;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2.2℃。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29日,梧州市区曾有过41.4℃极端最高气温记录。1951年以后,极端最高气温为39.7℃,出现在1989年7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1℃,出现在1957年2月11日。年平均降雨量1453.0毫米,春夏之交较多,秋冬季较少;年降雨量最多是1961年1906.9毫米,最少是1991年942.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春夏潮湿、秋冬干燥。年平均日照时数1725.4小时。暴雨、干旱、冰雹、雷电、台风和霜冻等气象灾害偶有发生。2015年,梧州市各地平均气温20.1℃~22.9℃。各地总降水量1323.6~2366.0毫米,各地日照总时数1041.7~1772.6小时。主要气候事件有春旱、暴雨洪涝、强对流、台风及高温天气等。[15]
水文
梧州市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中下游——浔江(西江上游)与桂江交汇处。西江水系梧州市以上流域,集水面积32.97万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外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19.34万平方公里。流域上游西面为云贵高原,北面有大苗山、猫儿山、越城岭,南面是十万大山、六万大山、大容山等。整个流域西北高,东南低,流域内水流汇集西江注入珠江。
梧州市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起,设站观测降水量,是广西进行降水量观测最早的站。二十六年起,在梧州海关前面河岸设立水尺及在对岸岩壁上画水尺观测水位。民国四年(1915年)起,会同广东省治河事宜处施测流量:30年起,施测含沙量:1959年起观测水温。自设站进行水文测验起,站址、观测场、测验断面在梧州市西江河段内上下进行多次迁移,1967年1月迁至上深冲河段至今。1996年建立了完整的水文资料数据库。
西江水系
西江水系汇集江河溪流700多条和广西85%以上水量流经梧州市。整个流域西北高,东南低,流域内水流汇集西江注入珠江,流域内河流密度较大,广西境内集水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784条,平均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14公里。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河流有420条。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50平方千米河流有283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河流有65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1000平方千米河流有55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1万平方千米河流有13条;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河流有4条。中间低而多河流,浔江、桂江相汇成西江,集广西众多河流水量,河流水面积占总面积9.28%。梧州市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河流有7条,其中100平方千米~1000平方千米河流有1条。黔江在桂平市三角咀郁江汇入处以下河段称浔江,流经桂平市和平南县、藤县、苍梧县,至梧州市区桂江汇入处止。干流长172千米,苍梧县及梧州市区境内18千米,河段平均坡降0.0097%。区间流域面积20236平方千米。其中,广东省境内1594平方千米,在广西境内18642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梧州市内主要河流有桂江、浔江和西江。广西境内有784条江河溪流汇集梧州流入西江,经珠江注入南海。梧州市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5.5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8.7亿立方米。梧州市区平均年降雨总量4.62亿立方米,地表水平均年资源量2.6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资源量5900万立方米。过境水量2083亿立方米。
白云山远眺(3)
梧州市河网密布,江河可利用落差较大。全市各中小河流水能蕴藏量54.39万千瓦,可开发量35.59万千瓦。过境河流浔江水能蕴藏量88.32万千瓦,可开发量62.13万千瓦;桂江水能蕴藏量11.5万千瓦,可开发量10.9万千瓦。建有6.9万千瓦的京南水电枢纽和1.2万千瓦的爽岛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2.1万千瓦,总投资近60亿元的长洲水利枢纽是国内同类型水电站中大坝最长、机组台数最多的大型水利枢纽,内江和外江河床式厂房共安装15台单机容量为4.2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被誉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电站中的“三峡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0.14亿千瓦时,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11][17]
矿产资源
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37种,包括金属矿产12种,分别为铁、锰、钛、钒、铜、铅、锌、钨、钼、金、银、稀土等;非金属矿产24种,分别为锆石、独居石、硅石、萤石、磷、硫铁矿、重晶石、水泥灰岩、高岭土、砖瓦用砂页岩、饰面花岗岩、珍珠岩、沸石、叶腊石、膨润土、黑矅石、云母、石英岩、白云岩、硅藻土、钾长石、钠长石、建筑用砂岩、建筑用河砂砾石等;水气矿产1种,为矿泉水。[11]
动物资源
梧州市有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23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叶猴、中华鲟、蟒、鳄、巨蜥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小灵猫、苏门羚、麝、水獭、穿山甲、蛤蚧、山瑞、鹦鹉、白腹啄木鸟、鸳鸯、大鲵、文昌鱼、白鹇、原鸡、金鸡共17种。一级保护动物未发现活体,二级保护动物在全市有一定的分布,但除小灵猫和穿山甲外,其他品种的数量都极少。
此外,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经济意义较大的动物,主要有赤麂(黄猄)、鼬獾(媚子)、黄鼬(黄鼠狼)、红皮松鼠(松鼠)、鼯鼠(飞虎)、斑林狸(过山虎)、豹猫(狸子)、貉(貉子)、黄腹鼬(香姑娘)、红颊獴(树鼠)、青鼬(黄狸)、中南竹鼠(竹鼠)、狐(狐狸)、石獾(獾皮)、华南兔(野兔)、野猪、箭猪、果子狸等。鸟类有环颈雉(野鸡)、山斑鸠、鹧鸪、红毛鸡、猫头鹰、鹰、苍鹰、火斑鸠、鹌鹑、褐耳鹰、鸦鹃、长毛兰鹊、翠鸟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蛇类和龟类等。水鱼(鳖,甲鱼)、鹰嘴龟、马鬃蛇、吹风蛇、金环蛇、银环蛇、水律蛇、索蛇、广蛇、山万蛇等尚有少量分布。[11]
森林资源
截至2015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7.134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7.19%。其中,公益林(地)18.0247万公顷,商品林(地)79.1095万公顷。林业用地森林面积95.4388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89.2304万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2.3505万公顷,农地乔木林0.0404万公顷,农地经济林1.5707万公顷,农地竹林0.1714万公顷,四旁绿化2.07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含农地乔木林、经济林、竹林和四旁树覆盖面积)为75.85%。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4937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