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游览顺序 扬州个园景点介绍作文
扬州个园游览顺序 扬州个园景点介绍作文
我喜欢游览园林,用妈妈的话说“我看你是带着买茬儿的架势去逛园林,看得那叫一个美滋滋。”
好像也是这么回事儿,这些年来,我家五下江南,四逛拙政园,这次又邂逅了个园,想说的还真不少。
门口
我们在蒙蒙细雨中入园,不久又赶上小雨转中雨,正当我狼狈于撑伞、收伞之际,抬头撞见厅内三个大字“宜雨轩”,字面理解大约是适合雨天观赏吧?关键是它还坐落在园子的中心位置,好像暗示着此园最佳的观赏时节就是雨季,不由的精神为之一振。
宜雨轩外景
暗自琢磨着,这怎么就忘了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如此,园林亦如此。自是不难理解的。
宜雨轩内景
随着游览的深入,逐步发现园中多处楹联匾额皆有雨字,于是我童心大起,开始记着园中的雨字个数,一圈数下来,至少五处。与其他园林相比,雨字在个园中出现的次数堪称相当多了。
住秋阁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
清美堂对联: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
于是,这就是我发现的第一个此园的特别之处,与退思园、拙政园等罢官回家的士大夫们所造之园寄情流水不同,个园寓雨于园。
自古,雨,带给人们诸多不便,而为了平衡雨天的麻烦感,人们赋予雨很多美好的含义,比如说:天钱雨至,地宝云生。
雨代表着财富。
拙政园的楹联多次提到了水:流水、山水,秋水,但不常提雨,即便有一处“听雨轩”,也是偏于一隅,追求一种“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尤闻碎玉声”的意境和韵味,试想如果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又如何听得到雨声呢?
拙政园听雨轩
而个园,谋篇构局的中心正是这座“宜雨轩”,轩中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这里的“今雨”、“旧雨”借指新朋老友,据说寄托了主人希望朋友越多越好的愿望,此轩也自然成为了主人与朋友们欢聚的场所。
宜雨轩位置
当然啦,园主人是不会直说希望多财的,但是“下雨如下财,风雨贵人来”,人、财从来分不开,所以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猜上一猜,儒商把雨这种象征天上来财的佳字,藏于园内的亭台楼阁之中,也带有一点希望多财之美意。
对比拙政园的“听雨轩”和个园的“宜雨轩”,用途、心境迥然不同,不难发现差别:士大夫赏雨,偏重审美属性,享受的是幽静独处的自在,有一种沉静内向之美。
而商界大佬赏雨,取其“多友多财”之彩头,暗含变雨为喜的乐观与通达,使园林晴天雨天皆有看头,有一种兼容万物的外向之美。
从水池的角度看宜雨轩
出于个人偏爱,我觉得听雨轩更雅致。但同时,也不禁佩服个园主人化不利为有利的智慧与底气,世上很多事情不就是这样吗?只有我认为它不好,它才是真的不好。
这里,个园是红顶盐商黄至筠的私家府邸,黄公作为可以摆平两淮盐务错综复杂利益关系的商场常胜将军,肯定是具备在各种局面下获利的能力,考虑问题也是周全,投射在园林上,不但完全hold住雨天,还可以把雨化作一项主要的景致。
其实后人也了解这些含义,所以在做北大门时,题联“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此联概括了春夏秋冬山、竹林等构园要素,同时也将雨也作为点睛之笔。
个园北大门对联: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
所以这是第一个体现商人属性园林同文人属性园林的区别所在。
第二个,便是园主人于山的感受不同。
个园中,与“宜雨轩”隔池对望的就是“抱山楼”,此楼横跨夏山秋山,拥两山于胸口,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地方,彼时家中戏班就在池塘边的空地搭台唱戏、以水传音,楼上之人听起来非常享受,一个抱字,勾勒出一派欢腾景象,也传递着商贾之家的热情奔放。
个园抱山楼
而拙政园中,恰巧也存在一座与山有关的楼,叫做“见山楼”,相传由李秀成得园后命名,取“悠然见南山”之意,并安排在此办公。后人猜测这名字也抒发了他对江山社稷的畅想。见和抱,只一字之差,但视野不同了。
拙政园见山楼
那么,这又让人想去探究,在李秀成之前,这座楼叫什么名字呢?这要从拙政园的原主人王献臣说起,王公官宦世家,进士出身,官至巡查御史,不想由于为人刚正不阿,得罪了东厂太监,被打入大牢饱受折磨,直到新皇登基方得以平反,但也彻底对官场失望,于是归隐山林,建造拙政园。他为该楼起名为“梦隐楼”,将前半生的浮华一梦,和后半生的归隐之心,皆收于此楼,虽有点悲情,但更多的也是文人那些浪漫情怀。
商人热情、将军豪情、士大夫悲情,全在楼名上反应出来,这便是商人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又一差别。
左侧抱山楼,右侧宜雨轩
第三个差别就更明显了,是对于读书的理解不同。
拙政园中无“读书”二字,我猜大约因为他家世代饱学,更爱谈的是气节、风骨、文采、境界,口气上多是表达追求,颇有点“人均清北,不在乎硕博”的意味。对联数量也多,质量也好,写景格外优美,写人特别生动,动不动就提点江山政务,难度经常十级起步。更有亭台楼阁的名字也让人爱不释口。
而个园的楹联,自勉、训诫居多,常以读书、博学要求子孙后代,简单粗暴、朗朗上口。自古商人留在古诗中的模样都是重利轻离别,可是从这楹联上看,各行各业想要做到顶尖和长久,都少不了时刻警醒,此乃大商的底蕴。
上面种种差异,在游园时只是一种感受,回来几天,特意再找了拙政园的对联,虽不绝对,着实也印证了一些。
为了说明两个园子气质不同,我随机把两个园子的对联混合在一起,看看自己能否一眼分辨出来。
1.兰雪堂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2.绣绮亭的“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
春亭:绣绮亭
3.荷风四面亭的“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夏亭:荷风四面亭
4.待霜亭的“墙外清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
秋亭:待霜亭
5.雪香云蔚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雪香云蔚亭
6.梧竹幽居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7.卅六鸳鸯馆的”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
8.玲珑馆的“曲水崇山,雅集逾狮林虎阜,时花种竹,风流继文画吴诗”,
9.清颂堂的“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10.汉学堂的“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
11.楠木厅的“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羹有味是读书”,
楠木厅
12.清美堂的“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
清美堂
13.鹤亭的“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
14.清漪亭的“何处箫声,醉倚春风弄明月,几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
15.住秋阁的“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
秋从夏雨声中入
答案就是,1-8出自拙政园,9-15出自个园。当然,这些对联,很多是由后人完善和题写的,也未必就能完全代表原主人的审美差异。
不过9,10,11这几句又是积善又是读书的,确实不像大学士的笔法。还有1句那般高洁,如果放在个园,也有点假,那么的遗世独立,和谁做生意呢?
以上文人气质和商人气质的区别,如果觉得过于牵强,那只好继续往下说:
个园原来有五个大门对着东关街,分别是“福禄寿喜财”,这五个门的名气很大,有儒商的面儿和范儿。而拙政园有“与谁同坐轩”,取自苏东坡的“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这是多形象的文人气质呀。
与谁同坐轩(拙政园)
不过文人商人在我心中倒是没有高下之分,真实而适合,最好。以诗书压人和以财力压人,都是同样的丢份儿。
抛开上面那些感受,还另有一些细小的体会。
我常觉得诗文最好的存在方式就是此情此景下,心中有一佳句飘过,但不必说出来。
然而所学毕竟太少,总不能到了拙政园说“鸟鸣山更幽”,到了个园还说这句吧。
所以才需要楹联的存在。
好的楹联匾额,外与景色融为一体,内与心境融为一体。默念楹联,揣摩园主人或波澜壮阔或跌宕起伏的一生,也是欣赏园林的一大乐趣。当出园之后,不用特殊记忆,还能想到哪句诗句,那么它就是这个园林送给你的礼物,归你了。
比如我对拙政园,印象最深的还是与谁同坐轩,第一次看到时,我还小,不知道是苏轼的词,就是觉得怎么说的这么好呀!后来越来越喜欢苏轼之后,还特意去考证了苏轼的花边新闻,苏轼和我一样,不善下棋,从来不写下棋的词。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而个园,我印象最深的诗句还是“大羹有味是读书”,非要妈妈给我在那前面合个影,说明有个真吃货、假书生到此一游。
关于园林,不说也就不说了,一旦开个头,越说越多。
最后,只再写一个好玩儿的小事儿,快结束游览时,走到一间屋子,里面陈列着全园的微缩沙盘,旁边配有亭台楼阁的名称列表,我挨个名字看,很多地方都到过了,只有知足斋没到过,名字又好听,我说“妈妈你看,这地方我得去”,就在沙盘上找位置,结果一看,丛书楼对面,那不就是现在这间房间吗?抬头一瞅,果然对着沙盘就是匾额——知足斋。
你说巧不巧,不知道何为知足,可抬头便见知足。或许南方人心思巧妙,把沙盘设置在这里也有这层含义。至少我愿意相信某个小职员在安排旅游路线的时候,是舍得花一点点巧思的。
快出园时,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终于看到了出水芙蓉一般、润泽秀丽的个园,回首望去,一片水灵灵的竹林在阳光雨露的映衬下英姿飒爽,联想到那句“竹宜著雨松宜雪”,不由得重新琢磨,也许个园多题雨,只因为主人爱竹,竹又喜雨,所以寓雨于园,并非盼发财之意。我前面说我是小人之心猜测主人家的心思,用雨代表财,竟然真是调研不足了。
想着想着,就走出了园林,好吧,这圈游览,基本上又能达到背着绘制平面图的程度了。
个园,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