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每一个沪漂都值得读的一本书
《北京女子图鉴》:每一个沪漂都值得读的一本书
我是一名沪漂,今年已经是来上海的第六个年头了。谈不上混得好,也谈不上混得差。就是普普通通的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如果硬要给自己贴一个标签的话,那我就是一名剩女。
我是一名沪漂,我可以看《东京女子图鉴》,也可以看《北京女子图鉴》,但我看不了《上海女子图鉴》。正如金婧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说过,喜剧人其实内心很脆弱,她不敢看自己演过的节目一样,正因为上海离我如此之近,我不敢和它亲近,不敢亲近发生在它身边的故事。我怕哪怕是听到某个熟悉的地名,都能引起一段百爪挠心,甚至撕心裂肺般的回忆。
在上海这个城市,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事情发生,可能区别就在于有些是故事,而有些却是事故。北京距离上海1213公里,在这里,每天同样上演着各种精彩。所以,何不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来看《北京女子图鉴》呢?毕竟它离我那么那么遥远……
《北京女子图鉴》讲述了在北京发生的女性故事,作者王欣,微博名字叫“反裤衩阵地”,粉丝数接近250万。他自己有着19年的北漂生活经历,现在仍然在继续着。他以男性的视角来讲述女性的故事,跳脱开女性视角的束缚,以一种半旁观的态度,既像是在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点滴,又像是在观察着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的生活。
《北京女子图鉴》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来北京之前,你一无所有;来北京之后,你依然可以一无所有,但你终将在北京找到同路的异类,或者异路的同类。
我想,这或许是北京的,不,应该说是,大城市独有的魅力吧。
01 职场那些事儿
来北京的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个梦想。无论是想当模特,走上国际化的大舞台;还是聚焦于镁光灯下,成为一名人人追捧的经纪人;亦或者是,追随着他人的脚步,想成为一名网红博主。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归根到底,其实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在北京扎下根来。买一套房子,找一个靠谱的结婚对象,生一两个娃,把父母接到北京,光宗耀祖。
问题是,先结婚再买房,还是先买房再结婚?房子买在哪,买多大的?靠谱的结婚对象怎么找,真的就靠谱吗?生一个还是两个娃,还是不生?父母真的愿意来北京吗?
这些问题成就了欲望,有些人在欲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忘记了初心;而有些人在欲望的道路上越挫越远,塑造了更好的自己,关键是不忘初心。
她就是后者。
王欣描写的几个女性,很少有一目了然地直接能叫出名字的,一般是隐藏在文章的段落中,还有的就是没有名字。想想也释然,毕竟是普通女性的故事,故事重要,名字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我暂且叫她模特,因为她的职业是模特。
模特在小时候就显露出了当模特的特质:十一岁的时候就有一米六五的个头,往同龄小孩中间一戳,立即鹤立鸡群。她自己是知道自己的这种优势的,所以她亦然决然地选择走模特这条道路。当然,模特也是幸运的,她凭借自身优势,被模特公司选中参加模特大赛,拿了前三,正式开启模特生涯。
模特生涯是苦的,刚开始接到的活儿,全是各类服装服饰博览会路演走秀,天南海北地跑,酬劳还低。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迷失了,离开了北京。或者怀孕了,和男朋友一起离开北京。模特还是坚持着,坚持着模特生涯,坚持着洁身自好。但她知道,去纽约米兰巴黎,那也是没有希望的。后浪一茬一茬地来,她这前浪就要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转机来了,经纪人带她一起跳槽到一家新的公司,正好她的脸型适应当时的流行风尚,所以她在国内火了几年。但也仅限于国内,她还是没去成纽约米兰巴黎。后来,流行风尚变了,她的模特生涯变得举步维艰。
但模特的洁身自好,让她找到了她的Mr right。其实模特之前有过男朋友,和模特同行,在模特选择跳槽的时候,男朋友勃然大怒地说过一句话:你还折腾什么啊?!你真以为自己能去巴黎走秀吗?
模特毅然决然地选择和男朋友分手,选择留在北京,继续模特生涯,继续着看不见的虚无缥缈的梦。
模特结婚后,也是过了一段在家相夫教子的生活,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的话,也就没有那么稀奇了。可贵就可贵在模特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她还是想去纽约米兰巴黎。她重新站上了T台,结了婚生了孩子又怎样,照样可以在T台上展示自己别样的风采,走着走着,她就去了纽约,去了米兰,去了巴黎。
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一切都变得节奏很快。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我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就会很快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这也直接导致了焦虑症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现代白领中,经常焦虑的人占到34%,偶尔焦虑的人占到62.9%,只有0.8%的人从来不焦虑。然而,越是焦虑,思想就越是停不下来,越是想要干些什么,节奏就越来越快,从而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其实,偶尔放慢自己的脚步,回顾一下自己来上海,来北京的初心是什么,在职场打拼的最初的理想是什么,是不是能找到指引自己继续前行下去的方向与动力呢?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找准了方向与动力,也许就事半功倍了呢。
02 情场那些事儿
不得不说,女人的第六感是很灵的。凭借着男人的一句话,一点蛛丝马迹,就能联想种种,进而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一般和出轨挂钩,一般都是正确的。
她本来并不会做饭,为了那个他,她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做清蒸鲈鱼,但她从来没做过豆豉鲈鱼。男朋友却不自觉地拿她做的清蒸鲈鱼和豆豉鲈鱼相比,得出的结论是:还是上次你用豆瓣蒸的好吃,今天的淡了点。
答案显而易见,男朋友在吃着另一条鱼,还有另一个姑娘的存在,另一个平行的故事在发生着。
她不甘心,或者说女人潜意识里总想找出男人的出轨对象,将自己与那个她比一比。如果不如自己,还能稍微安心一点。她也是这么做的,她通过男朋友的微博,找到了那个比她小4岁的姑娘,那个充满着青春活力,前途一片光明的姑娘。
这又怎么样呢?只是更加认证了男朋友出轨这件事。两人一合计,拼凑出来的时间拼图似乎还缺了那么一些,所以应该还有小四、小五、甚至小六。渣男无疑了。
这可以说是一条鱼引发的惨案,但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正所谓早知道,早止损。可是她爱得很深,爱到不惜和母亲决裂,也要和他在一起。所以,自然受伤也是很深的。真的很痛苦。但痛苦总会过去的,因为生活不会因为谁而停下前进的脚步,时间的齿轮沿着它自己既定的轨迹前行。今天的痛苦到明天就变成了历史,何必拘泥于历史呢,因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展望未来。
《北京女子图鉴》中有这么一段话:幸福是一种多样型,就像是橘子、苹果、香蕉、桃子……一堆丰富的水果,而不是一个孤零零但巨大的西瓜。我们时常因为遇到一个人,全情投入,就忘了在遇到他之前,我们本身已是完整的。我们有工作、有朋友、有并未失控的生活,就算吃了龙肉,也不过是知道人生有另一种滋味,但活下去的必须,都还在你自己手里。
我们都是完整的个体,我们都有权利去最求我们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情场。但这一过程注定有酸甜苦辣咸,不管结局如何,每一种都是人生的体验吧,不存在好与坏,只要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那就是有意义的。
金婧曾经说:所有单身的女孩,都是人间四月天。我是一名剩女,我在上海打拼,也许留在这里,才不会被当成怪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