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音效团队成员(中国比较好的音效网)
中国十大音效团队成员(中国比较好的音效网)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有专业的阿卡贝拉乐团吗?阿卡贝拉的定义是什么呢? 2、中国拟音大师魏俊华演绎声音奇迹 3、著名音乐制作人(多位艺人的音乐制作人) 4、冰墩墩的歌叫什么? 5、国内有哪些知名的游戏音乐音效外包公司? 6、中国有哪些大的电影声音制作团队或者公司?
中国有专业的阿卡贝拉乐团吗?阿卡贝拉的定义是什么呢?
有的。
阿卡贝拉(意大利:A cappella 、中文:无伴奏合唱)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当时的教会音乐祇以人声清唱,并不应用乐器。而最具代表性的阿卡贝拉曲种,是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s)。 在器乐于16世纪起逐渐流行之前,各式各样的阿卡贝拉一直都是西方音乐中最重要的形式。
拓展资料:
中国的阿卡贝拉乐团成长的缩影---“New Vorld”
华中师范大学“New Vorld”人声乐团成立于2012年10月,编制为7人(3女4男),主要由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校学生组成。乐团的7位成员个性迥异、各有所长,每个人都在团队担当了不可缺少和替代的角色。
乐团擅长各种曲风,涉猎广泛,包括流行、古典、爵士、摇滚、歌剧、音乐剧等各种风格的作品。乐团演唱作品大多由本团成员独立创作、编曲。经过不断的磨合,乐团在声音质量、和声水平及舞台表演效果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艺术特色。
凭借乐团总监张艺臻改编的歌剧《哈巴涅拉》,团长刘心遥原创,总监张艺臻改编的歌曲《知不知道》,华中地区阿卡贝拉先行者吴昊老师改编的《孤单芭蕾》,获得了第三届“Vocal Asia”全国阿卡贝拉音乐营大赛的第三名。
乐团以精湛的和声、独特的曲风和优秀的舞台呈现的得到港台、美国等地阿卡贝拉专家的一致好评,并与“台湾金曲奖”得主“欧开合唱团”同台演出。
2013年11月28日,“New Vorld”乐团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再次用完美的和声、独特的风格和惊艳的舞美,赢得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当晚的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厅可谓“站无虚席”,创造了音乐厅建成以来观众上座率最高的历史。
中国拟音大师魏俊华演绎声音奇迹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 实习记者:李珂
气势磅礴的军队,奔驰的骏马,马蹄声敲打着地面,咚咚咚,咚咚咚......
林海雪原,银装素裹,没到小腿的积雪让人难以前行,吱嘎吱嘎......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不论怎么纠正,蝶衣还是“不思悔改”,唱给梨园经理那爷听,段小楼用力地把烟枪塞到了程蝶衣的嘴里。
很难想象,马蹄声、踏雪声、烟枪捣嘴声……这些我们认为自然存在的声音,都是出自一人之手,拟音师——魏俊华。
“烟枪捣嘴”,是1993年上映的电影《霸王别姬》中的场景。而它的声音来自于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房子。在这间房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道具,一个塑料盆、几个塑料瓶、几片碎布、遍地的大砖头……在这里,魏俊华左手拿着铁棒,右手拿着稍微细一点儿的绑着布条的小棍,小棍在铁棒的关节处不断摩擦转动……她就像一个声音的魔术师,用这些我们眼中的瓶瓶罐罐、破铜烂铁,拟出了电影、电视剧各种各样的声音。用她的话说,她正在用“艺术的真实”来还原“生活的真实”,让我们通过这些声音,感受人物的情绪和感情。
自有声电影出现以来,声音便是影视剧作品中的重大元素,除视觉的冲击外,声音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渠道,掌握它就抓住了直追人心的钥匙。
魏俊华工作室
魏俊华作为中国拟音界第一人,她见证了中国几代导演的成长和发展。她最早和第二代导演一起合作,从陈怀皑、崔伟,到谢佩霖、林子峰,天天一起吃饭,一块工作;她可以让卡梅隆竖起大拇指对她说“wonderful”;她见证了时下主流导演的成长和成熟,成为冯小刚、张艺谋等导演的“御用拟音师”;她配过不计其数的作品,从《边城》、《霸王别姬》、四大名著的影视作品,再到时下热播影视剧《琅琊榜》、《麻雀》、《小别离》。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从建国初期的发展,到文革的风霜,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但我们只记住了这些名作的导演、演员,甚至在片尾的谢幕中也不会出现她以及团队的名字,然而她一笑置之。
拟音画面
她不仅仅是一个拟音师,还是拟音理论第一人,其专著《影视拟音技巧》是多所大学相关专业的不二教材。因为,关于拟音理论,尚无人涉足。她曾应邀回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做高级讲座,给导师、博士生、研究生讲声音。高级讲座只安排了三讲,第一个是卡梅隆,讲编剧;第二个是中国香港的徐克,讲导演;第三个就是她,讲声音。
辗转多年,魏俊华现在也只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有幸福温暖、三世同堂的家庭;在事业上,为配音界培养后继人才,著书立传希望自己的手艺不断延续。
她,本身就是传奇。
记者:您一辈子与声音结缘,是遗传、运气,还是命中注定?
魏俊华:都有,回头看来,这辈子给我定调的是我的父亲。我母亲生我弟弟的时候因难产去世。那年母亲27岁,我才3岁多。28岁的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为了我们3个孩子,奉献了青春和一生,我缺失了母爱,却享受到伟大的父爱。
记者:那您父亲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
魏俊华:我的爷爷是日文英文翻译,奶奶也有文化,父亲虽被爷爷奶奶宠着,但对事业很用心。他是爱情的忠贞保卫者,父亲直到去世也没有再娶,‘我一定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人,这是我唯一的目标’,这是他给母亲的承诺,母亲放心的走了。因此父亲管得特别严格,放假的时候就怕我们闲下来,他就来审查我们的学习,每年在暑期出很多实践题、手工制作,那个年代很少有人能做到。我父亲打猎很好,邻里没有不知道的,不同的季节打不同的动物,因此我们三个孩子全都会打猎。我们都是接受父亲的教育,所以性格大大咧咧,有什么辛苦的事情都会说没事儿,有苦水会往肚子里吞,但我的内心还是很细腻的,但性格上更闯实。
记者:小时候的经历对您有什么影响吗?
魏俊华:有一次我和父亲去打猎,我问父亲:‘爸爸我都没看野兔,你怎么就一枪就打到野兔了’,我父亲说‘做任何事都要用心,你没有用心看,没有琢磨透,当然打不到猎了,你将来长大了应该也要学会分析一个事情的根和源。’就是这些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人需要不断学习,不要让苦难成为你的绊脚石,知识阅历都藏在你心里谁也偷不走,没有母亲也不用怜悯,但我们有父爱和爷爷奶奶,自己爱自己,自己活得很幸福。
魏俊华在SELF讲坛展示拟音过程
记者:能说一下您是怎样与配音,拟音结缘的?
魏俊华:我父亲这个人多才多艺,在音乐上曾是我的启蒙老师,一把琴,在父亲手里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太动听、太诱人了!我被音乐迷住了。学着吹口琴、拉二胡、弹钢琴。而且我和声音很有缘分,我原来在初中学校的广播员,朝阳区有线广播站,我在那里做播音,从写稿、组采访走访、编写。最后我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录音专业,当时14名毕业生面向全国分配,我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但当时我还有些犹豫,拟音毕竟不是专业录音呀,实习到第3个月,电影学院的郑洞天老师来了。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说我的性格、创造思维和激情,都比较适合做拟音,这里有你一辈子想不完的问题。他的话坚定了我的信念。而且很巧的是,郑洞天老师刚拍了电影《火娃》,戏里小火娃拉着一匹大马上山。我当时已经有感觉了,就说我能跟着一块儿做吗?师傅说马蹄声你可做不了。我说让我试试吧。所以我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冲的(笑)。
记者:那您在与这么多导演合作的过程中,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魏俊华:我最早是和中国第二代导演合作,这些老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的艺术家要求很高,我们和张导演去拍日本鬼子进村,他要求黄昏日落,一定要演员全都到场走戏,到4点之前正式走场,一定是4点一刻走机,那个时候是胶片,只能一次完成,资金也有限。
我的第一部片子是林子峰的《边城》。那时候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要按照国家培养方式培养,要下去体验生活,正好我和林导合作,去了湘西茶洞了解当地民风。80年代,那里的人每天洗澡还像原始社会一样,大家脱了衣服在河里洗澡。我们去剧组一天才补助4毛8分钱,还要自己带被子,真的走到农户家去,了解时代背景,深层次地学习和体会,对民族、季节有了解,才能做出这个声音。我觉得我给社会做贡献,但也是社会把我培养起来,人有良心要感恩,从来没说戏给的钱少,钱多。
记者:那您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否和您生活的年代有关?
魏俊华:其实是有关的。一个是家庭的原因,比如到暑假的时候父亲和爷爷要求我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到外边要知道怎样做人,邻里间人家吃饭不要越过人家的门槛,穷要想怎么过好,不要去看别人,这样会影响人的心境,这决定了你今后怎样看待人生,也会改变你的人生,就像我做中国四大名著影视版,也曾想起爷爷跟我讲,红楼梦是讲情的,讲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记者:您曾经历过文革,那段岁月您的心态发生过哪些变化?
魏俊华:这就是我说的另一个原因,时代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我有苦难的时候我没和你们说过,所以大家都觉得我过得很顺利,不理解你的人还会说你很残酷。我刚做广播员的时候,曾经有人打击我,贴大字报,但我也没有更多的理睬,因为家里人还关心我,父亲和我说了很多话,这是成长过程的第一步,沟沟坎坎会记得特别清楚。我虽然在困境中,但心态特别好,那时候人觉得做工人很光荣,机关里党委告诉我心里不要浮动,我就踏踏实实的,努力做好工作。人的一生只要学会坚持就什么都做的了。后来又赶上知青下乡,将近900人的知青大队,在那里我还遇到了我的老伴儿,我们俩就在那里谈的恋爱,我们一起设计规划,做1000多亩水面,做养鱼,后来我们的知青大队还被评为朝阳区先进知青大队。但是我一生的目标不是做知青办,准备返程的时候就报名了电影学院,正巧三国演义总美术的负责人招生,我就考取了电影学院。
记者:在您的人生中,有哪些对您影响深刻的人,能说一说吗?
魏俊华:我很庆幸我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当然也是时代原因,很多原北大清华的老师下放来我们这里教书,当时我在学校里读稿子,教俄语的老师主管文化宣传,她看我的读得很好,就把我调到了广播室,因此我很小就接触了鼓点儿,这激发了我对艺术创作的灵感。还有一件事情印象很深刻,我记得我的班主任老师原来是清华的,当时我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我还要照顾奶奶,身上没钱,只够路费钱,班主任把我送到车上,给我2毛钱买面包,让我在路上吃,我在广播室期间他帮助我也很大,所以我现在愿意做老师和那个时候的感受分不开。
记者: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拟音老师,您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
魏俊华:做拟音这一行每天要完成十几集的工作量,国内很少做这行,全世界都没有专门的学校,基本靠师傅带徒弟,所以我在准备办学校。我在传媒大学给动漫学院导演系讲影片生产工艺,怎样构思影片,升华艺术,把声音的结构和画的结构结合起来,两个蒙太奇呼应好会产生非常神奇的效果。电影的四大项目:台词,音乐,资料,音效,哪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只有画面没有声音剪辑,也不行。当初我学习拟音的时候是有两个老师傅,但都藏着不让你做,这个活是个铁饭碗,一般不外传,我们做不同片子一定要有不同的风格,当时全国最多的时候17个音响师,一共8个电影厂,里面配置一到两个,最多是三个。所以这个行业人才很稀缺。
我现在的学生有很多都是我的粉丝,我想平时上课与学生有互动,让他们给自己做近期规划,教他们怎么去把握导演创作的主题,怎样积极参与创作、调动演员的创作性。一个导演不是全能的,每个部门的协调很重要,能力不是体现在想法上,要有自己的主线和模式风格,要积极投入状态,群策群力,老导演一天走场磨合各部门,吸取对他影片有利的部分,这才是导演。现在全国拟音师培训都是我们来培训,我的徒弟也有去台湾做录音,做的也比较不错。
记者:您如何看待自己做了一辈子的职业?
魏俊华:中国人可能对艺术的理解方式不一样,从大面讲,老百姓喜欢就好。生活当中的所有声音都是关键的东西、技巧。像剥鸡蛋、打斗的声音和真实的不一样,但一放在电影里你就知道是这个声音,为什么我把我们行业归为声音的魔术师,真跟变魔术一样,都是想出来的,你在创作,有兴趣充分发挥。虽然一天都很忙,一个星期就没有停过,行业的神秘性完全用思维的技巧完成电影的艺术真实,我当初喜欢它也是因为特别有挑战性,有时候偶尔加上一些东西,比如吃苹果、吃梨我们不可能真吃,我们曾经有个故事,有一次我们正好在北京台做节目,我们戏里有一场切冬瓜的戏,买了好几个冬瓜切都不合适,他们请我来救场。
我们进录音棚,带了一本厚杂志,里面裹着白菜帮,我做刀切的声音,冬瓜撕裂的声音就是白菜心儿掰开的声音,业内人说“哟,比真切冬瓜都像!”我们有体验生活的经验,一个电影里画外音是什么性格的,在家吃饭,她有什么习惯,比如神气地进厨房和很温和的收拾厨房应该先弄什么,开冰箱,弄出人不同的情绪声音。
从理论根据上和细节上讲,拟音师技巧、魔术的能力和基础是艺术的真实,它既饱含美又饱含真实的感觉又能震撼心灵。但我从来没有配不出来声音,卡住的时候,我们在做的过程中,看实物的时候要体验生活,既有美学又有声音的架构。人要热爱一种职业,天分是一方面,喜欢就会钻进去,入了迷,你对生活的理解,对方方面面的理解,喜欢就能从中找到灵感。
但我想我这一辈子是幸福的,走到人生的后半段时在回望过去走过的路,我觉得幸福一直在眷顾我、等待我,因为从事了这个职业,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内容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SELF格致论道讲坛,转载请注明出处。
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获取更多信息。本期视频也将陆续在中国科普博览上推出,敬请关注。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self@cnic.cn联系。
[img]
著名音乐制作人(多位艺人的音乐制作人)
这一期我们采访的,是一位在行业内元老级别的人物,他就是刘鑫。
从最初的音效师,到如今与无数明星大咖有合作的音乐总监,无论何种身份,他始终秉持着初心,努力完成每一份作品,打磨出最好的音乐,为观众们带来一场场听觉盛宴。
2020年11月12日,他荣获亚洲音乐盛典2020年度最佳跨界男艺人奖。2019年,他陆续发布了单曲《光华路口》和《最孤独的幸福》。在观众看不到的后台,他是掌控现场“音乐魔法”的魔术师,让现场表演更加如鱼得水、深入人心。
他是众多知名艺人的幕后音乐制作人,实力得到了圈内的一致认可。他甚至还开创了自己的公司,担任“鑫声音乐”的CEO,带领的音乐团队优秀出色。平时我们可见的综艺节目,十之八九都是出自刘鑫团队之手。
收入也远超同行业,年薪达百万,可谓真真正正实现了财富自由。
今天,让我们走近他的世界,了解他和音乐到底有何不解之缘。
偶然机会触碰到“音效”的美妙,一入行就录制央视的《半边天》
音效师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幕后音效,比如游戏音效师,像我们经常听到的游戏技能特效声和游戏里的BGM等,都由他们制作。另一类是台前音效,比如综艺节目和晚会上,各种类型BGM的即兴演奏和渲染。
刘鑫老师从事的,正是后者。从2006年录制第一档节目到现在,他入行已经有15年了。
15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对音效和音乐相关的知识了如指掌。录制现场节目时,导演的一个眼神,他立刻就能心领神会。嘉宾和主持人们在综艺中说一句话,刘鑫老师和后台的同事们马上就能给到需要的音效。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情感的灵魂。而作为音效师的他们,无疑是节目中必不可少的一块主心骨。
和刘鑫谈及他当初是怎么想要要从事这个行业时,刘鑫非常可爱地笑了笑,说:“都是因为一个手势。
十五六岁的时候,去电视台看录影,看到节目有一位工作人员做了一个摁门铃的手势,同时音响那边立刻就传来了‘叮咚’的声音。
当时就觉得很神奇,因为现场根本看不到其他的工作人员,究竟是谁负责这个声音的表达和传递呢?这个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当下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想去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职业。”
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则是前辈的一句话。
大学毕业前夕,为了积累经验,他经常会去参与一些现场节目的录制。有一次录完节目后,刘鑫看到后台有一架钢琴,他就不自觉地走上前去弹奏了起来。优雅的琴声总是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前辈被琴声吸引了过来。曲罢,前辈就对刘鑫说:
“你有没有兴趣来录制现场?感觉你弹出来的旋律和我之前听到过的都不一样,有一股很特别的感觉。”
“我可以试试。”
没想到,这一做,就是15年。
刘鑫第一次录制的节目是央视的《半边天》。回忆起第一次录制节目的感受,他坦言“既紧张又兴奋”。
“第一次录制节目,面对的就是现场直播,根本没有什么彩排的时间,你必须有充足的准备。当摄像机打开的那一刻,全国观众都可以从屏幕那端看见听到,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但真正完成录制的那一刻,就会非常有成就感。”
第一次成功录制的经历,总是能让人信心倍增。此后15年大大小小的节目和晚会,他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作品获得行业内一致认可。
录综艺、跑通告,人人羡慕的体面工作背后是无人懂得艰辛
在大众眼中,音效师其实是非常小众的一个职业,对这个行业会有一些误解,以为音效师的工作非常简单。
但事实并非如此。
音效师最初被称为MIDI老师,当时国内对于音效师的培养模式还不够健全,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音效相关的专业,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摸索。
“你不仅仅要掌握电视音效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游戏音效等等很熟练,这样在现场嘉宾突然要求来一段游戏或者其他音效时,你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刘鑫如实说。
音效师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做支撑,还需要有非常高的职业敏感度。
“彩排之前导演会给你一个台本,里面会有大概的流程,你要根据上面的文字去理解和联想现场的画面,然后猜想哪个地方会用到什么样的BGM或FX。现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嘉宾们通常会赶行程,留给我们的时间可能只有10分钟甚至更少,所以必须自己做好万全的准备。”
为了呈现出好的节目效果,音效师们一般都会有一个数量庞大的曲库,以便更快更直接地找到符合现场气氛的BGM或FX。
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刘鑫老师会收到很多综艺和晚会的节目邀约。今天还在北京,明天就又要飞到上海,这种情况对他而言就是家常便饭。
不仅出差频率高,还要经常加班,天天录影。不是在录影,就是在录影的路上,想过个双休日简直成了奢望。
当问及刘鑫老师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是否会感到辛苦时,他说:“其实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发自内心所追求和热爱的。当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付诸一生的事业,你就会发现,工作也是可以很快乐的。”
说这段话的时候,他的声音非常坚定,眼里闪着光。
在刘鑫老师看来,音效师并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能带来价值感和幸福感的事情。
“任何声音都是服务于画面的,听和看加在一起就是感受。音效师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职业,可以把头脑中的想法变成现实,把嘉宾们的感受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同时,用富有灵性的音乐,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
音效师的日常工作,也会发生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有时候录制节目,平时看起来一本正经的嘉宾,会突然要求我们放一段超级玛丽的BGM,然后做一些很搞笑的动作,逗得全场所有人哈哈大笑。
还有一次,在录制现场,朱迅姐正在讲话,结果音响这边突然出现了故障,发出‘砰砰’的声音。朱迅姐被这个声音吓了一跳,以为真的打雷了。但因为是现场直播,必须要保持冷静。朱迅姐带着一丝丝惊恐的声音,继续面带微笑地在那里讲话。后来结束了,她才知道是音响的故障。然后她告诉说,以为是我故意做的音效,想做一些节目效果,当时还在思考讲话要怎么配合这个声音。又尴尬又好笑。”
除了职业本身的乐趣所在,刘鑫老师还参加了一些公益事业,希望用音乐来给他人带来温暖和陪伴。
也许这就是真实的音效师,有欢笑,有泪水,有压力,也有莫大的乐趣。
参与《跨界喜剧王》等多档综艺节目录制,入行15年终于成为行业佼佼者
除了音效师,刘鑫老师还有着另一个身份,那就是音乐总监。
相比于音效师,音乐总监要负责的事情更繁杂,责任也更大。
音效师主要负责音乐效果的呈现,而音乐总监要负责的是全场,包括音效、人声、乐器演奏以及嘉宾们演唱的歌曲等。
音效师的工作经历,使得刘鑫在担任音乐总监的时候,对于声音更加敏感,也有更多创意点子,更加如鱼得水。
如今,他作为音乐总监,也取得了许多傲人的成绩。最近的他,正在参与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和江苏卫视《小红书214独爱之夜》的录制。
“把事情做到极致”一直是他的追求。
“如果满分是100,60分是及格,80分是优秀。有的人可能觉得60分就很不错了,有的人追求到80分便停止了脚步。但是对于我而言,我想努力做到一百分。只有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你才能真正突破自我。”
他正按照他所说的,步履不停,一直学习精进,在音乐领域不断深耕,努力打磨出更好的作品,成为一个更厉害的人。
音乐会有很多种可能性,能交织出各种美妙的旋律。今天身为音乐总监的刘鑫,他的人生也和音乐一样,充满着各种可能,在未来一定也会演奏出更美的乐章。
冰墩墩的歌叫什么?
冰墩墩的歌叫《相约北京》。
1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30天,由音乐人刘牧创作的单曲《2022相约北京》合唱版全新上线,歌曲MV也同时登陆视频平台为冬奥会献礼,为奥运健儿拼搏的精神加油,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欢迎他们的到来!
相约北京:
《2022相约北京》合唱版集结了北京几十位青少年以及专业的北京市童声合唱团,气势磅礴的唱出了中华儿女的热情,他们用不同的声音和情感谱写出了共同迎接冬奥会的篇章,传递出了北京这座魅力之城的豁达开朗,并对世界人民的盛情邀请,这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自信。
2022北京冬奥会将会是一次世界瞩目的焦点,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体育盛会,作为中国人民我们都会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它的到来。
《2022相约北京》合唱版是一次全新的试听感受,在众多青少年的演唱中,彼此心与心相互交融,在大爱中感受冬奥会的魅力,在激情演唱中将中国的文化底蕴唱给全世界听!期待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
音乐人刘牧多年来一直担任央视大型活动及晚会音乐总监,2019年成立井冈山音乐团队,集结了国内顶尖的知名乐手和音乐制作团队。
高效而有力的为众多晚会提供优质的音乐服务,键盘音效团队成员祝司东、公平、韩涵是央视大型活动御用的键盘音效师,在节目中非常精准的把握每位嘉宾的情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MU乐队成员董长跃、赵龙、胡瑀轩、苏微知名的乐手,长期与明星大腕合作,也是众多知名歌手演唱会御用乐手,活跃重多卫视热门节目当中,编曲制作苏芷扬,录音混音李石。
音乐编辑吕承道在国内幕后都是非常知名的制作者,为大型晚会的试听提供了高质量的音频输入,专业的团队,打造音乐精品,2022未来可期!
国内有哪些知名的游戏音乐音效外包公司?
北京小旭音乐文化公司(小旭游戏音乐制作)是一家专注于游
戏音乐音效外包制作的团队,由音乐部、音效部、配音部、录
音部等部门组成。
中国有哪些大的电影声音制作团队或者公司?
中国有大的电影声音制作团队或者公司有金知了,声林,派华,和声创影,非凡,莫非,天工异彩等。
北京金知了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电影声音制作公司,公司于2010年在北京创立。
北京金知了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剧、广告及栏目的前期录制及后期制作等相关声音制作工作。
北京声林音效艺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25日,法定代表人为富康。
经营范围: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文艺创作,技术推广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电脑图文设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
北京派华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影视制作、后期创意技术的产业公司,是以提供音、视、效全流程影视技术服务为主,并获得业界认可的影视制作公司。
派华服务范畴从前期影视剧、广告、纪录片等项目的策划到承制、影视器材租赁、DIT团队跟组以及前后期音视频制作、包装、调色、特效制作等。
能够为影视等多种项目投资者提供从前期到后期的全流程服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近几年完成的影视项目有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许诚毅执导的《捉妖记》、黄建新导演的《失眠笔记》、易小星执导的《万万没想到》、李少红执导的《新红楼梦》、黄岳泰执导《别有动机》等等,多部影视剧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