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八大流派
中国佛教八大流派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
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
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识宗
三是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
五是禅宗
六是净土宗
七是律宗
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1】三论宗
是中国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祖庭为西安草堂寺、南京栖霞寺和绍兴嘉祥寺。
因据印度龙树 《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 《百论》三部论典创宗而得名。又因其阐扬“一切皆空”、“诸法性空”而名空宗或法性宗。
后秦鸠摩罗什传译《三论》,盛倡龙树、提婆之学,为创立三论宗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南朝刘宋时僧朗将鸠摩罗什、僧肇的学说传入江南。僧朗弟子僧诠,僧诠门人法朗,数代相传,教义渐趋成熟。法朗门人吉藏集鸠摩罗什、僧肇、僧诠、法朗等人的三论学说的大成,创立三论宗。吉藏门下有慧远、硕法师等,硕门人有元康,继续弘扬“三论”。但是流行不久,该宗即渐趋衰微。
【2】瑜伽宗
瑜伽宗是由印度弥勒、无著、世亲创立的宗派。此宗主要依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国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
瑜伽宗和中观宗在否定客观现实世界方面宗旨是相同的。但瑜伽宗在否定客观世界的同时,又肯定思维意识(阿赖耶识)的真实存在。主张“实无外境,唯有内识”、“外无内有,事皆唯识”,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识的幻化。
南北朝时传来中国。唐玄奘法师翻译传播,并与弟子窥基建立唯识宗,即法相宗。
【大乘佛教】
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
传达摩西来,初到东土曾赞叹“东土神州,好一派大乘气象。”中国汉地佛教,自隋唐以来,一直即以大乘佛教为主。汉传佛教也事实上成为大乘佛教的主要发展与承传者,并弘扬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而北传佛教的另一支晚些时候传入西藏,形成藏传佛教。到近代,学界一般将大乘佛教专指汉传佛教。
【小乘佛教】
也叫做“小乘教”,"小乘教法",略称“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
里面的“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像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
小乘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要注意的是:小乘佛教并非指古印度所有的部派佛教,古印度各个部派佛教记载中,都有很多大乘思想和教法.上座部中也有很多大乘教法的部派,称为大乘上座部.大众部中更传承了很多大乘教法,公元前一世纪大乘佛教超过小乘成为佛教主流,却不能说之前的就都是小乘。
另外,现代人已较少谈到大乘小乘这个分类法。而根据南传佛教的定义,南传佛教统一称为上座部佛教。
【3】法华宗
法华宗是中国佛教宗派,又称天台宗。天台宗始于河南净居寺,盛于浙江天台山。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称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并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
天台宗学统自称有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禅师为初祖,或以智顗大师为初祖。智顗大师为慧思禅师之徒,承继中国南方的禅观,与北方三论宗的中观见,尊奉《妙法莲华经》,因此也被称为法华宗。
【4】贤首宗
贤首宗是中国佛教宗派。因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又名华严宗。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称贤首宗;该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相传学统传承为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该宗推戴杜顺为初祖,而实际创始人为法藏。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认为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
四法界
①事法界。指宇宙万有事法,彼此一一差别,各有分齐;②理法界。指诸法平等的理性,即真如;③理事无碍法界。是说有差别的事法与平等的理性,互相溶融无碍;④事事无碍法界。指一切各有差别的事法,由于理性同一,故能一一称性融通,一多相即而重重无尽。
六相
①总相。指一种缘起中,具足各种成分,类似所谓事物的全体;②别相。指各种成分有其差别,即事物的部分;③同相。指各部分互相依持,同成一总体,即事物的同一性;④异相。指各个部分虽互缘而生,仍各别有异即事物的差别性;⑤成相。指由此各缘起法得成,即事物的生成;⑥坏相。指各部分仍住自法不移动,即事物的破坏。此六相都两两相顺相成,同时具足,互融无碍。
十玄门
①同时具足相应门。指一微尘中同时具足一切诸法,互相依存,成一缘起;②因陀罗网境界门。指各个法中有无量法,彼此之间互相映现,重叠无尽;③秘密隐显俱成门。指说一法即一切法,或隐或显,俱时成就;④微细相容安立门。指一切法门均于一念中具足,即极微细中含容一切诸法;⑤十世隔法异成门。指一切法门遍布于“十世”之中,前后久暂,不相隔历;⑥诸藏纯杂具德门。指六度万行,或纯或杂,法法交彻,功德互相具足;⑦一多相容不同门。指每一法中具有一切法,容摄无碍;⑧诸法相即自在门,指诸法融通,相即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⑨唯心回转善成门。指法界无碍功德,都由一如来藏为自性清净心回转,具足成就;⑩托事显法生解门。指所有尘法,事事无碍,随一事理,能显法相实相。
该宗认为,上述事事无碍教义,皆如来称性之谈,即依本具有圆满性德而起赴感应机之用,谓之性起说。又以理性为众生本具,是因位中本有的性德,亦有称性而现之义。
【5】禅宗
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为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所以亦称佛心宗。禅宗的祖庭有河南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广东南华寺等。
依传说菩提达摩为创始人,被尊为初祖,其后几代的传承者依次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
禅宗传承的影响,自四祖道信时开始扩展,结束了流动生活,于黄梅双峰山聚众定居,垦荒自给。五祖弘忍始为朝廷承认,其禅称为“东山法门”,门徒布于全国,形成许多传禅基地。安史之乱后,禅宗分为南北二派。北宗尊神秀为领袖,强调“拂尘看净”,要求“慧念以息想,极心以摄心”,通过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实现拂除客尘烦恼,清净自心的目的,被称为“渐悟”。南宗奉慧能为领袖,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的努力,受到自藩镇以至王室的重视,主张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不重戒律,不拘坐作,不立文字,强调“无念”、“无相”,“即心是佛”,“见性成佛”,自称“顿门”。慧能著名的弟子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形成禅宗的主流,其中以南岳、青原两家弘传最盛。南岳下数传形成沩仰、临济两宗;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五家”。其中临济、曹洞两宗流传时间最长。临济宗在宋代形成黄龙、杨岐两派。合称“五家七宗”。
【6】净土宗
净土宗,中国佛教宗派,亦称“莲宗”。唐代善导创立。祖庭有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安香积寺。
此宗以三经一论为所依的主要典籍。
三经是︰《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此经叙说阿弥陀佛因位的愿行和果上的功德。(2)《观无量寿经》一卷,刘宋畺良耶舍译,此经说示往生净土的行业。(3)《阿弥陀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此经说示净土的庄严和执持名号证诚护念的利益。
一论是︰《往生论》,全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一卷,婆薮槃豆(世亲)造,元魏菩提流支译,此论总摄上三部经正明往生净土的义旨。
另外《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华严经》中的《普贤行愿品》也为此宗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