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太原古县城城隍薄昭轶事

点击: 来源:百痕网
摘要:太原古县城城隍薄昭轶事 太原古县城城隍薄昭的一段轶闻 薄昭,西汉时期外戚大臣,薄太后胞弟,汉文帝舅父。据《史记、外戚世家》载:薄太后是吴人,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

太原古县城城隍薄昭轶事

太原古县城城隍薄昭的一段轶闻

薄昭,西汉时期外戚大臣,薄太后胞弟,汉文帝舅父。据《史记、外戚世家》载:薄太后是吴人,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后薄姬入宫侍刘邦,生代王刘恒,即汉文帝。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平息陈郗代国之乱后,把整个代国封给了儿子刘恒,当时刘恒只有八岁,薄姬随其子归代国,薄昭作为弟弟随姐姐一起来到代国。姐弟俩辅助外甥刘恒治理代国,经过十七年的耕耘,“轻徭薄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晋阳大地出现空前的社会安定,物阜民丰,百业兴旺,府库充盈,成为当时诸侯国中少有的繁华都市。为刘恒继承皇位,以后的治国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当然,母亲薄姬的教诲特别重要,但舅父薄昭也伴演了不同重要角色。

西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周勃、陈平等诛灭诸吕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刘恒犹豫不定,于是就派自己的舅父薄昭进京去见周勃,打听虚实。周勃向他仔细作了解释,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回来跟刘恒说:“没问题,确确实实,别怀疑了”,刘恒才放心去了长安。当时,薄昭赴京打探消息,实则这是一个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的担当,帮助外甥完成这一特殊使命。对刘恒顺利进入长安,登上皇位,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薄昭是功不可没。后来刘恒又派舅父薄昭返回代国,接母亲薄太后回到长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正月刘恒封薄昭为轵侯,出任车骑将军。封晋阳为薄昭的封地,享受晋阳万户役。薄昭也成为刘恒集团的重要功臣之一。

薄昭力挺周勃。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周勃被贬官回家到封国,他害怕被杀,每逢官员前来看望,他穿上护甲然后才和人见面。结果由此被人诬告他谋反,被下大狱。廷尉审判周勃,他却不知为何申辩。到了周勃案件的紧要关头,薄昭性格刚烈,一身正气,主持正义,替周勃向薄太后进言,认为周勃没有谋反之事。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灞北率领军队,不在那时候谋反,如今在一个小小的县,反倒想要谋反吗?汉文帝己经看到绛侯在狱里的供辞,于是向薄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才查清了,马上放他出狱。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绛侯,恢复了周勃的爵位和封邑。此事如没有薄昭与薄太后经过多方努力和太后直接向文帝进言,周勃的无罪释放也是不可能的。

汉文帝刘恒推行新政,任用年轻有为的大臣钟毓,到代国晋阳为代天巡抚。这里是皇舅爷薄昭万户役的封地,但他的侄子薄贵却在当地,为非作呆,欺压百姓,任晋阳总管。钟毓来到晋阳体察民情,走访调查,掌握了薄贵的大量依仗权势,作恶多端的违法事实。并公然抵触大汉国策,不执行新税政,却私收租税,加重税赋,抢男霸女,滥施罚刑,犯不赦之罪。可这晋阳是圣上之地,曾是皇上刘恒龙潜的地方。钟毓看到,大汉岂容这种败类骚扰,致使民怨沸腾。可薄贵却仗势欺人,还满不在乎,说什么:“那个官儿不贪,那个羊儿不膻,古往今来,走遍天下都是如此。”钟毓道:“你吏治不严,滥施非刑,胡作非为,故使民有怨声。”薄贵:“大人,天下哪里没有刁民,城狐社鼠无处没有,大人你可别再意!”钟毓大怒:“好你薄贵竞如此大胆,还耍弄花言巧语,你把王法当儿戏,违法大汉法令,加重赋税,欺压百姓,该当何罪!快快如实招来。”薄贵道:“俺是国舅的侄子,看你能咋办,有话快讲,俺要回家睡觉了。明儿送大人几坛老酒,回去喝喝。”钟毓一听,气炸了!好你个渣官,敢出此言,有污朝廷钦差,今儿我要让你看看王法的厉害了!嘿!我不惹你,你倒是硬起来了。这是晋阳,不是长安,你有国法,我有王法,你能把我怎样?薄贵步步逼近钟毓。这时钟毓命随行使臣将薄贵拿下。大汉新政不容沾污,你可知罪?你欺君害民,万恶不恕之罪,当斩!推出斩了!这时薄贵大喊:“大人恕罪,我送你银子,叔父救我!叔父救我!”将薄贵斩首,钟毓回朝复命。

钟毓回朝之日,众朝臣奉文帝之命到官亭迎候。薄昭自然也要去接风。皇舅爷以车骑将军身份,前来为个新吏接风,实属是尊重贤才的举动。薄昭亲自为钟毓敬洒,钟毓当即将奏章交他过目。奏章写道:“晋阳并非刁民作乱,皆因薄贵作恶多端。为释放无辜,惩严扬善,处斩薄贵,解民倒悬。”薄昭当初就有所担心,看来钟毓是一点没给留面子。当场大怒,还令校尉将钟毓绑了起来,带回薄府处置。钟毓坦然自若,说明晋阳之行的所见所闻,说薄贵依仗皇亲权势,兼并土地,加重赋税,假传圣后,滥施非刑。为了大汉社稷,必须惩治邪严,以安民心。这时的薄昭,根本听不进半点,反而大骂钟毓,滥言谏君,欺骗皇上,是斗胆犯上,欺压皇亲。钟毓据理力争,薄昭感情失控,恼羞成怒,令钟毓为其侄子披麻戴孝。这有污人格之事,钟毓绝对不从。薄昭又让钟毓上书认罪,收回条陈,并以钦封宝刀相威胁。钟毓刚直不阿,哪管他的这一套,并警告薄昭:如若以宝刀之阻止新政,将军的盖世之功将毁于一旦,我汉室江山也付之东流之险啊!两人争论激烈,薄昭自感理屈词穷,竞用手中的刀,刺向钟毓,演出了刺杀使臣的一幕。

文帝在金殿上等待迎接钟毓,忽有人报,钟毓被薄昭府绑去。文帝急忙命相国张苍传旨,命薄昭与钟毓一同上殿。张苍正欲出殿,可见大事不妙,又见钟夫人殿前呼冤,文帝一听钟毓被杀,那里容得,王法难逃,立即提笔写旨,欲斩皇舅薄昭。却被众大臣劝阻。相国张苍和大将军周兴则认为,不处置薄昭,必然失信于民。这时文帝只好劝钟夫人不要悲伤,并赐重金厚葬钟毓,待丧事完毕,一定处置薄昭。文帝派张苍、周兴携带御酒到薄府设宴劝薄昭自决。薄昭不仅不从,还大骂文帝,攻击新政。有人将此事告诉薄后,薄后亲自来到昭阳官训诉文帝,历数薄昭当初为平息吕氏篡权,扶匡汉室立下的汗马功劳。这时许多大臣一并联名上书请求赦免。钟夫人得知国太赦免薄昭,便在绝望中写下遗书自杀。张苍身着孝服,怀抱钟氏遗孤进殿面君。周兴则捧冠冒死请求处置薄昭。这时的文帝看了钟夫人的遗书痛心疾首,决意要斩薄昭。他先收回薄昭的宝刀,又在宫中设下灵堂,宣薄昭进宫。文帝在薄昭面前,既讲出他的功劳,又严正指出他触犯刑法,必须服罪。

大家都知道薄昭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自然是汉文帝唯一的舅舅。可正义的法律是天下公正的事情,只有善于执法,一视同仁,沒有偏袒,人们就不敢依靠背景而犯法。在朝政和权力面前法律是完全可以拐弯的。在汉代,草菅人命的事情不胜枚举,前有吕后、萧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大功臣韩信。吕后因吃醋把情敌戚夫人做成“人彘”,并毒死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等。既然这样,这事就真的摆不平了吗?《资治通鉴》写道:薄昭根本不想死,当时他的姐姐薄太后还在世,说句话为弟弟求情,还是应该管用的。所以司马光认为“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汉文帝接照法律进行处治并沒有错。《资治通鉴》卷十四还写到:“汉文帝十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之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尽。”汉文帝派遣数位大臣到薄府邸哭活丧。这时的薄昭,已经感到自己所犯罪行的严重性,外甥对其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属无奈。一切只能怪自己惹来的祸,为了大汉江山永固,社稷安宁,于是薄昭在殿堂之上自刎而死。

薄昭死后自会长眠,返回到他的代国封地晋阳。安葬于现今太原市尖草坪区阳曲镇北山头村,名为“官地”的地段。如今北山头村,百分之八十村民姓薄,据说是延续薄氏二千年的后代。

在太原古县城的所有祭祀活动中,天地人之间的沟通中,都离不开当地的城隍爷。明初太原县城复建于晋阳古城之上,仍将薄昭作为掌管阴间的城隍神,为其在故地晋阳受人尊重,他的功过与教诲,令晋阳儿女所折服,符合中华传统祭祀标准。薄昭一生功过分明,敢作敢当,为晋阳所带来的恩德可敬可颂。滴水之恩,当湧泉相报。太原古县城每逢祭祀,都请城隍的参于,更是龙天庙祭祀的主角、主神。太原古县城迎请圣母与城隍庙看大戏,群神狂舞都离不开城隍到场,城隍也成为善始善终的参与者,这些民间民俗几百年来传承不息,可见晋阳大地对薄昭的尊重和敬仰,这也是代地晋阳人重感情,顾人义的显著特征,至今香火不段的原因所在!

在牛爱科老师收集的民间剧目《活人祭》中刘恒与薄昭的一段对话简录:刘恒白:府中设灵堂,看似不吉祥,对应国舅爷,也许是良方。摆放“大将军薄昭之灵位”。

刘恒唱:舅父之灵已登天,甥儿为你哭一番。在朝为官掌大权,不该仗势杀钦官。薄昭唱:听得皇王有旨宣,府中景象眼发慌。甥儿在此设祭坛,其中用意非一般。刘恒唱:舅父杀人犯法典,倒让甥儿着了难。若将舅父开刀斩,害的甥儿坏名扬。薄昭唱:甥儿此意并非短,只知其意记心上。只宣旨意不见面,外甥心中也有难。刘恒唱:舅父功劳可比天,从龙大功早在先。不是舅父把路探,甥儿难以赴长安。薄昭唱:甥儿登极志不短,一心一意为江山。轻徭薄赋兴大汉,注重和亲能边安。刘恒唱:钟毓怒将薄贵斩,代替寡人使王权。舅父杀他本越权,杀人顶命理应当。薄昭唱:我杀钟毓用意偏,不该将其杀殿前。

事到如今悔已晚,自己过错自己担。

(薄昭自尽)宣皆,有司处理国舅后事。

历史评价

李湛:汉文帝汉室明主,薄昭即是帝舅,从代来日,亦有大勋,与无忌不别。于后惟坐杀人,文帝惜国之法,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旧唐书》)

薄昭之显达、死难均不见于《史记、孝文本纪》。薄昭为什么杀汉使者,汉文帝为什么要鼓励舅父自杀,这些正史中都没有说明白。只是在后人的演义故事里越说越玄,以至于薄昭“依仗权势,无恶不作”之类的话都出来了,确实过于想当然。一些所谓的历史故事,历史剧,更是越编越离谱。

对待辅佐刘恒治代17年之薄昭的历史应该持有的态度是功就是功,功过分明,也不能掩盖他的过错,如果单纯从薄绍辅助刘恒治代的角度来讲,肯定是功大于过,这就是历史研究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

作者:王恭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