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Robotaxi首秀啥都没“秀”,马斯克“打车网络”打得过Uber吗?
特斯拉Robotaxi首秀啥都没“秀”,马斯克“打车网络”打得过Uber吗?
文 | 适道
虽迟但到!万众期待的特斯拉 Robotaxi 终于揭开了面纱!
只不过,面纱背后没啥好看的。
本次发布会在加州伯班克的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厂举行。该场地模拟了一个郊区环境,能够让特斯拉顺利地展示其自动驾驶能力。换句话说,场地路况简单,特斯拉无需处理实际交通的意外情况,避免现场 " 翻车 "。
迟到近 1 个小时后,马斯克坐着一辆炫酷的银色 Cybercab 来到现场。该说不说,这款带有蝶翼门的两门车,比路透照的黄色车子好看不少!只是看完才知道,整场发布会最好看的部分到此为止。
以下是发布会重点信息:
1、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目前至少拥有 20 辆 Cybercab,并在此次活动中展示了 50 辆搭载完全无人驾驶能力 FSD 的汽车。
2、马斯克表示,FSD 驾驶水平比人类高得多,安全水平可超人类驾驶十倍左右。
3、Cybercab 没有方向盘、踏板、控制器,未来或将采用无线感应充电。
4、Cybercab 预计成本低于 30,000 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 Cybercab 运营成本将为每英里约 0.2 美元(约为 0.125 美元 / 公里),含税价格可能为每英里 0.3 或 0.4 美元(0.19 或 0.25 美元 / 公里)。
5、马斯克透露,Cybercab 预计 2026 年、2027 年前进入量产阶段。在此之前,特斯拉会在加州和德州推出无监督版 FSD Model 3 和 Model Y。
5、特斯拉发布了一款名为 Robovan 的机器人货车,可以容纳多达 20 人。出行成本可以大幅降低,每英里约 10-15 美分。
6、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 (正式版)登场,预计价格在 28,000 至 30,000 美元之间,但未透露该机器人具体的上市时间表。
展会的最后,几台机器人伴随着灯光秀在舞台上跳舞,表演结束。
用一句话形容这场秀—— " 雷声大,雨点小 "。
一方面,在今年 6 月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的 " 饼 " 画大了。
"Robotaxi 将为公司市值带来 5 到 10 万亿美元的增长,加上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贡献,最终特斯拉总市值将达到眼下苹果的 10 倍,超过 30 万亿美元。"
" 目前,Cybertruck 一周内的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 1300 辆,目标是年底达到 2500 台 / 周。"
另一方面,马师傅很擅长 " 做饼 ",但商业模式还需细想。
" 特斯拉车主将能在自己的车辆空闲时将他们的汽车添加到车队中,搭载 FSD 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特斯拉能‘自己开出去’赚钱,类似于 Airbnb 和 Uber。"
" 私家车的使用成本包括停车费等等,使用率严重不足,而在接入特斯拉网络后,大幅提高车辆利用率也让你的成本支出更加划算 "。
" 就像牧羊人管理一群羊,未来一个人也可以管理一支车队。"
" 从此,停车场可以改造为公园。"
私以为,整场最大亮点是一句话:" 预计 Cybercab 成本低于 30,000 美元 "。毕竟,降成本既是马斯克的过人之处,同时也是其实现特斯拉蓝图的必经之路。
" 端到端 " 能迎来自驾 GPT 时刻吗?
自动驾驶分化出两条技术路线。
一条路线是传统自动驾驶算法(感知 - 决策 - 规划 - 控制的多模块算法)。例如谷歌 Waymo 在感知模块上,采用了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多元融合方案,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全方位、高精度感知。走同样路线的还包括百度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等。
另一条路线是更为激进的 " 端到端 ",例如特斯拉。其 FSD V12 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直接从原始传感器数据中提取信息,实现了从感知到控制的无缝连接,极大地提升了自动驾驶的效率。最新 FSD V12.5.4 版本则实现了智能召唤,允许用户使用手机将车辆召唤至身边或附近可选择区域。
借用大神 Andrej Karpathy 的话:"Waymo 现在看似领先,但如果展望未来十年,看谁真正实现了规模化运营并且从中获得大部分收入,我认为特斯拉在这方面占据优势。"
原因一:更高的天花板 & 更低的地板
在传统自动驾驶算法路线下,所有模块都是分开单独做,然后堆叠在一起。即使每个模块的准确率达到 99%,整个方案的准确率也存在 " 天花板 "。
例如,去年 10 月,通用汽车旗下 Cruise 大规模停运 Robotaxi。原因是,一位行人被另一辆有人驾驶的汽车猛烈撞击后,被甩至 Cruise Robotaxi 前方。接着,这名行人被 Cruise 拖行了 20 英尺(约 6 米)。例如,在旧金山,几辆 Robotaxi 堵了一条窄路,消防车不得不绕道救火;一辆 Robotaxi 困在消防作业区域附近,影响消防员工作。
遗憾的是,由于系统复杂度非常高,类似的很多问题需要工程师一个个手动调整。正因如此,依赖于传统自动驾驶系统的公司在经历了 " 潮起潮落 " 和 " 泡沫 " 后,最终回归了渐进式的路线,没有迎来横空出世的 "GPT 时刻 "。
马斯克的评价是:Waymo 有非常本地化的解决方案,需要高精地图绘制。它相当脆弱。我认为他们的扩张能力是有限的。而我们的解决方案(端到端)是一种通用解决方案。
事实确实如此,端到端路线作为一种更合理的进化方向,得益于大规模神经网络学习的突破,超越传统方案,被行业寄予厚望。
而在这条路线上,特斯拉可谓是一家独大。其第三代 FSD 芯片 AI5,据称推理稳定性与英伟达的 A100 和 V100 相当;遍布全球的特斯拉每天能收集数百万英里价值的驾驶数据——从日常通勤到 Corner case(极端情况)。毕竟,马斯克可是亲口说," 如果一辆车每周行驶 50 多小时,还有 100 多小时空闲,一亿辆车的算力非常多,可以在闲置时集成使用,自动驾驶在这方面有很大价值。"
特斯拉的问题是——未来的天花板更高,但现在的地板也更低。
Bernstein 市场分析师指出,L4 级别的自动驾驶是实现真正 Robotaxi 服务的一个明确的先决条件,而特斯拉目前能提供的 FSD 仅仅是 L2+ 级别。
根据多位大佬对特斯拉 FSD 的反馈。
Ted 掌门人 Chris Anderson:在每天 1.5 小时通勤中,特斯拉会 3、4 次脱离自动驾驶;Waymo 可以为消防车让路,特斯拉做不到。不认为特斯拉能在短时间内部署一支 Robotaxi 车队。
资深记者 Timothy B. Lee:特斯拉上车 45 分钟,自己上手 2 次;Waymo 上车两个小时,安全且平稳。Lee 专门写了一篇吐槽文章《Waymo 在下象棋,而特斯拉还在下跳棋》,文章指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比 2018 年的 Waymo 好一丢丢,但还不如 2020 年的 Waymo。
反正在本场首秀上,特斯拉 Robotaxi 的观感称不上惊艳。
原因二:成本是必争之地
Waymo 是著名的 " 烧钱黑洞 "。今年 7 月,母公司 Alphabet 再次向 Waymo 输血 50 亿美元。马斯克的评论是 "Waymo money(笑哭)"。
目前,每台 Waymo 的硬件成本在 14 万美元左右,毕竟后面背着两块 A100 显卡;使用寿命仅仅 4 年。根据 Alphabet 第二季度财报,Waymo 所属的 " 其他业务 " 板块在该季度的亏损额达到了 11.3 亿美元。
至于特斯拉,先不说性能。一辆 Cybercab 成本低于 30,000 美元,也就是 Waymo 的 21%。
如此一来,大摩策略分析师 Brian Nowak 的预测略显保守。他指出,相较于 Uber 和 Lyft,特斯拉 Robotaxi 能节约 41% 的成本;而相较于现在的 Waymo,则能节约 21% 的成本。如果特斯拉能够比 Waymo 更快地推出一个可行的 L4 产品,达到规模生产并降低成本,将对 Waymo、Uber 和 Lyft 都构成威胁。
成本解决了,重点就看 Cybercab 量产后的性能了。但 Wolfe Research 分析师 Shweta Khajuria 预测,特斯拉距离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几年时间。
特斯拉打得过 Uber+Waymo 吗?
来,我们看看马斯克造的梦(画的饼)—— " 大家都可以拥有这样的出行服务,车辆成本低于 3 万美元,通过这样的车辆可以开辟新商业模式。想想如今像 Lift 这样的出行平台的管理方式,希望车队管理高效,像牧羊人照顾羊群一样,一个人就能管理大规模车队,这非常酷,未来很光明。"
即,特斯拉的造车对手是 Waymo,打车对手是 Uber。
谁能赢下战争?或许不是一场 " 零和游戏 "。
今年 8 月,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 在一次播客采访中说道:"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零和世界。例如,在餐饮界,麦当劳、星巴克、达美乐等等都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但当他们想最大化餐厅利用率时,结论最终是与市场平台合作。我认为汽车行业也会是类似的情况。"
一个出于焦虑,一个出于分摊成本,目前 Waymo 已经与 Uber 开展合作,在明年进军两个新市场:奥斯汀和亚特兰大。Waymo 的新捷豹 I-Pace 车队将通过 Uber 为打车用户服务。Uber 负责保持车辆清洁和维护;Waymo 管理传感器硬件、软件和乘客支持。
与此同时,Uber 也表达了对特斯拉的兴趣。不知道马斯克作何感想。
而根据 Wolfe Research 分析师团队预测:" 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性很低),即使大多数自动驾驶不与 Uber 的合作,即使大部分自动驾驶市场份额是以 Uber 失去市场份额为代价,Uber 的利润也只会有个位数到低双位数的百分比下滑。"
因为 Uber 运营的是市场。
首先,大规模网络的创建极其困难,一旦建立起来,却很难被打破。其次,Uber 不是租车公司,它不需要为大多数成本买单——不用买车辆,也不是真正地给司机付工资。
反过来看,如果 Waymo 和特斯拉 Robotaxi 取代了 Uber 的人类司机,会发生什么?
它们一定会建立自己的 " 打车网络 ",由此会带来运营庞大车队的高昂成本和复杂性。
特斯拉也逃不过。举个例子。如果你去打工了,你的特斯拉 No.1、No.2、No.3 也去打工了。毕竟马斯克说过 " 像牧羊人照顾羊群一样,一个人就能管理大规模车队。"
突然,你的特斯拉 No.1 不慎爆胎了;特斯拉 No.2 眼神不好雨天撞树了;特斯拉 No.3 感应充电突然瓦特了。。。。请问你要先去照看哪只羊?车里的乘客怎么办?
还是说,你要找特斯拉专业服务团队?运营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成本是算在谁头上?万一出交通事故了,法律责任要如何划分?
马斯克画的饼,不是特别敢细想。
具体来看,一个纯粹的自动驾驶 " 打车网络 " 在扩展时要面临的挑战包括——底层技术、监管审批、建立足够大的供应基础以运营高质量的网络(尤其是在乘客最需要服务的高峰时段),以及最终让客户接受这一服务的过程。
而在上述一连串的复杂过程中,Uber 们完全可以继续扮演 " 需求聚合者 " 和 " 战略合作伙伴 " 的角色,发光发热。
对了,马斯克还特别点出了 " 空驶 " 问题:" 考虑车的使用频率,一周有 168 小时,可能车每周只用 10 — 100 小时,大部分时候车什么都不做。如果车是完全自动驾驶,可以将使用率提高 5 — 10 倍,获得 5 — 10 倍的价值提升,每周使用时间可突破 100 小时甚至达到 160 多小时。"
有没有一种可能,当 Uber 的人类司机不载客时,公司不需要分摊收入。而对于 Robotaxi,即使车上没有乘客,大多数这些固定成本仍然存在。数据显示,截止今年 5 月,Waymo 网络每天 " 空驶时间 " 为 60%-70%," 空驶里程 " 为 30%-40%。"
嗯,需求就那么多。特斯拉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呢?万一造成交通堵塞怎么办……
总而言之,无论 Waymo 和特斯拉 Robotaxi 多么出色,都要迅速地让 Robotaxi 的座位坐满。而这正是 Uber 们 " 打车网络 " 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