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魔性现场(中国魔性歌曲)
中国十大魔性现场(中国魔性歌曲)
本文目录一览:
1、《一剪梅》为什么又红火了? 2、方言 | 高能预警:比东北话还魔性的方言,你听得懂几种? 3、魔宫魅影中鬼后是谁 魔宫魅影真的有鬼吗 4、山东一大白爬窗魔性呼喊弟弟做核酸,发生了怎样的搞笑一幕? 5、武汉为什么是一座“不三不四”的魔性城市?
《一剪梅》为什么又红火了?
因为翻唱,以前《一剪梅》红遍大江南北,现在因为老歌新唱,又让它红火起来,让人来一切老歌新唱。
方言 | 高能预警:比东北话还魔性的方言,你听得懂几种?
DIALECT
魔性方言
2018.10.19
———— 欢乐周五分割线☞文末福利预警 ————
众所周知,
在日常生活中,
普通话正以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
扩散至全世界。
但在网络世界中,
不甘寂寞的 方言 ,
楞是凭借放荡不羁的走位,
先一步掀起了作妖的风头。
比如网络热词:
“蓝瘦香菇”出自广西南宁,
“额滴神啊”出自陕西关中,
此外,还有兰州的“菇凉”,
四川的“巴适得板”,
河南的“有木有”
......
说起来,平日宿舍里
小伙伴们大多来自五湖四海。
对铺的舍友给家里打个电话、
深夜里上铺的舍友说句梦话,
你都会感到...
那么首先
就让我们来听听小伙伴们
对各地方言的吐槽吧~
▼
“给我一个东北同学,
能让全班都说东北话!!!”
▼
“在宿舍说了句:‘我想窝粑粑。’,
舍友回我:‘我也想我爸爸。’...”
▼
“每次跟四川舍友去吃鱼,她都说‘鱼摆摆’,
就是鱼尾巴的意思,被戳到萌点...”
▼
我一云南舍友有一天说她脖子疼,
我们都以为她落枕了,
没想到是嗓子发炎了...”
▼
“八个人七个省,
打电话像七国会谈,
猜猜哪种语言会统治全宿舍。”
接下来
我们就来聊一聊
各省都有哪些魔性的方言~
上海话
在上海话里,
有一种问候叫“侬饭切估伐”,
有一种帮忙叫“我帮侬搞搞路子 ”,
有一种感谢叫“ 霞霞侬 ”,
有一种疑问叫“侬脑子瓦特啦”。
说到上海话,
伐晓得侬有没有听过
诸葛亮用上海话怼王朗呢?
来来来,跟着我随意感受一下。
《声临其境》郑凯上海话版《三国演义》
不得不说,讲上海话的诸葛亮
这波操作绝对666,
一百昏一百昏!!!
四川话
四川话中喜欢用叠词
去川菜馆吃火锅,老板会问你:
“要不要葱葱?”
做大扫除的时候,四川同学会说:
“扫地的时候,咔咔各各要扫干净”
四川的室友:
“你看到我的杯杯莫得?”
甚至连吵架都有一种卖萌的既视感,
不信念念这句——
“我看你是脑阔有饼蹦,
硬是哈戳戳瓜兮兮的!”
哈戳戳 和瓜兮兮都是说你傻的意思,
瓜娃子就是你个 熊孩子 。
在四川话里,鱼不叫鱼,
叫鱼摆摆;
鸡翅不叫鸡翅,叫鸡飞飞;
吃肉不叫吃肉,叫肉嘎嘎 ……
室友跟我说要去洗澡了,
洗澡是这么说的——“搓夹夹”,
我觉得有卖萌嫌疑。。。
东北话
传闻在寝室放一个东北同学
还你一个家乡
三年后,一宿舍都操着一口东北音
连做梦半夜说梦话都是
一种忧伤的口气:
“老铁, 这可咋整 啊?”
可以说东北话真是蜜汁魔性了,
简直是纵横方言界的“杠把子”。
好像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东北朋友,
张口便是相当地道的东北话。
如果寝室有个东北的室友,
一个月免费东北话速成了解下~
台湾腔
据说,和东北话可以相抗衡的
是我们美丽而 娇滴滴 的台湾腔。
东北话跟台湾腔对话一般是这样:
♡酱紫不好。你怎么酱紫呢!
◇酱婶儿咋就不好了?不带酱婶儿的!
♡老婆你今天好可爱内~
伦家好爱你的厚~
◇嘎哈啊,贱呲呲的,
跟你说多少回了,
说话把舌头给我捋直了!
♡我宣你汗久,你造吗?
◇哎玛,我布道啊!
福(湖)蓝(南)话
隔壁阿姨生了个儿子,
白白嫩嫩,水水灵灵。
我一湖蓝朋友喜欢得不行,
每次看到人家带儿子出门,
总要凑上去打招呼夸几句:
“这个 小狼孩 (男孩)长得真可爱!”
……
次数多了,
隔壁带着儿子出门总要拐道绕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这首宁乡话版的
《rolling the deep》~
它成功的治好了西洋歌曲
进入我国翻唱后水土不服的毛病,
并成功洗脑让人忘记原版。
《十三亿分贝》廖佳琳唱《rolling the deep》
闽南话
说起闽南语,
大家应该马上能想起
那首耳熟能详的《 爱拼才会赢 》
——“杀混题组dia,
气昏口趴bia,爱bia家诶呀。”
闽南语可以说是一门难懂的方言了。
当东北人和福建人玩成语接龙,
福建人:心心相印
东北人:印贼做父
福建人:父相伤害
东北人:害想咋滴
湖北话
有一次在武汉坐公交
听到前面大妈对前前大妈喊道:
“喂, 你孩子掉了 。”
“啊什么什么,我娃掉了?
天哪,乘警乘警,我孩子不见了!”
“么娃撒,我说的是你的 鞋 !”
广西话
我上大学时有个广西室友,
每次聊天都会把江西说成僵尸,
洗澡说成 死藻 。
因此,每次洗澡的时候,
室友们总能听见,
广西室友就冲着浴室喊:
“你快点死啊,你死了我就进去死啊。”
......
活着不好么??
粤语
说到粤语,相信朋友们
都会来几句简单的口头粤语吧!
比如“你好(内猴)”,
“天气好好(天K猴猴)”,
“好厉害( 猴赛雷 )”......
近期有一个“港普听力十级”的视频,
合集了各位港台明星在说普通话时
惨!不!忍!睹!的车祸现场,
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港式普通话听力十级测试
张家辉觉得很冤,我不渣啊!
蔡少芬说:本宫是 呜啦啦啦四 宜搜,
一脸“瞧我说的多好”的认真小表情。
看来港普的确是很多
明星心中的痛啊~
云南话
有次去云南人开的店吃米线
老板忽然说了句:
“你的 屁股抛翻 !屁股抛翻好了!”
我一口米线喷出来
旁边云南的同学淡定地告诉我
她说的是:排!骨!泡!饭!
而且每次拿米线的时候,老板都问
“加不加醋?”我说:“加”
她继续问:“加不加 虾粗 ?”
我:“啥?”
“我喂你加不加虾粗??”
“???”
云南同学在旁边翻译:
“她是问你加不加香葱!”
河南话
记得开学宿舍有了河南室友
说出的话自带段子效果
其中最经典的笑话是有一次
我们教她唱歌:
“太阳啊,我伟大的母亲,
你每天从东方升起,
从西方落下……!”
还没唱完,河南人就说:
“你累不累啊,看我们是怎么唱的。”
“日头啊!俺里娘,
你见天从东边日溜上去,从西边突路下来,
你使里慌不使里慌啊?”
据说只要弄懂“ 中 ”“ 怼 ”“ 得劲 ”这三个词,
就掌握了河南话的精髓!!
温州话
在网友微博上发布的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名中
温州话在难度指数上位居第一。
目前听到的温州话已经四种了,
吃饭分别是 起哇 , 切伐 , 甲麦 , 甲崩 。
记得学校开了温州话的选修课,
恩……没有然后。
在温州待了三年,
听同学讲温州话还是一脸崇拜的表情。
像雨像雾又像风……
有时候又像日语韩语,
跳出汉语体系的感觉。
都说没有方言,
连人生都少了点乐趣。
方言是我们对家乡感情的体现,
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也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
也要注意 保护好我们的方言 ~
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方言,
你在生活中听过哪些有趣的方言?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小故事
一起来为你的方言打call~
推荐阅读
《汉字里的中国》
内容简介: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文字,它的产生和演变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思维方式,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象征元素,也是中国 人最显著的一张名片。
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 义不断丰富、深化,借助汉字,我们可以窥见中华大地上的时空变 迁,体会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魅力。
本书以汉字为纲,织中国文化之网。书中选取最具中国文化代 表意义的 80 个汉字,涵盖天地自然、操行修养、社会民生、宗教文化、物质文明五大主题,力求向读者展现一幅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动图景。
作者简介:
王紫微,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博士。已出版著作:《中国古代怀古诗词三百首》、《与古偕行》。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杂志专栏作者。
王铁军,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专业博士,著有《诗词写作入门》。
-END-
魔宫魅影中鬼后是谁 魔宫魅影真的有鬼吗
魔宫魅影中鬼后是谁? 魔宫魅影真的有鬼吗?
10月10日,惊悚恐怖电影《魔宫魅影》在京举行定档发布会,监制文隽、导演叶伟民携 “鬼后”林心如 出席。三人在《绣花鞋》、《京城81号》屡创中国恐怖片票房纪录之后,正式以“华语惊悚铁三角”的阵容登场,揭幕电影首款海报以及预告片,同时宣布定档 2015年11月27日 。
这一次,《魔宫魅影》是三个人继《绣花鞋》、《京城81号》后第三次合作,讲述了民国年间一座废弃电影院里一系列恐怖异常的人体自燃事件。《魔宫魅影》其实正是今年年初在北京电影节上宣称的《魔都18号》,文隽现场讲解到,因为“魔都”二字不过审,总局不让用,所以后来就改了名字,又因为这次出品方不再是原先《京城81号》的投资商,所以索性也不加数字,就叫《魔宫魅影》,正好电影片名刚刚过审查,于是召开了这个定档发布会。“今年惊悚片票房没有一部好过,一般是两三千万,”文隽现场谈起电影的“魔性”,“我还找相师看过,说今年喜剧会火,但入冬(惊悚片)就好起来了,所以档期就定在11月27号。”
有着几十年制片经验的文隽底气很足,现场着重谈起关于中国恐怖片总是没有鬼的问题,“大家走知道,过去的恐怖片各方面都很差,最重要的是没有鬼,经常最后结局是吃药(指主角精神异常)或者做梦,《魔宫魅影》真的有鬼,而且电影局是没办法剪的,因为我们是‘戏中戏’有鬼。”原来,电影故事发生在旧社会的上海丽宫戏院,影片套用了1937年上海著名导演马徐维邦拍摄《夜半歌声》的典故,《夜半歌声》便是中国那个年代最轰动的恐怖片,而《魔宫魅影》特意邀请黄磊来客串主演,恰恰是因为黄磊的“香港电影处女作”正是张国荣经典恐怖爱情片《新夜半歌声》,黄磊在《魔宫魅影》中的角色,多半和马徐维邦有关。借着这种解构技巧,《魔宫魅影》中的鬼魅与现实交合,大可解释为老电影情节,老电影有鬼,那是1949年以前的事情,某种程度上的确规避了总局的审查规则。
导演叶伟民表示,《魔宫魅影》是他跨出最大的一步,“我来大陆拍戏,这次是最满意的一次,够胆拿出手,国家的规定不能违反,但我们觉得其实也不是那么难。”文隽还半开玩笑半谦虚地表示,编导主创们要和总局斗智斗勇,但送审之后是又害怕又喜欢,因为局里面夸拍的好,但是局里面夸好,通常观众觉得不好。
[img]
山东一大白爬窗魔性呼喊弟弟做核酸,发生了怎样的搞笑一幕?
山东一大白爬窗魔性呼喊弟弟做核酸在网上流传,因为场面过于好笑,甚至已经有人做了搞笑动漫出来,说明传播范围很广,让我们来看看现场到底发生了多么搞笑的一幕。
2022年4月16日,大白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按照要求给每位住户进行日常核酸检测,其中有一位大白也是这里的住户,而他要给自己独自一个人在家的弟弟做核酸,但是没想到弟弟可能是因为处于周末,睡懒觉睡太死了,没有下去做核酸,也听不到别人的呼喊声音,哥哥没有办法,就借了一把梯子,爬到了自己家弟弟所在的那一层,对着窗户喊自己的弟弟,想要把弟弟叫下来做核酸。
大白大声喊了好几次都没有听到弟弟的回应,于是又换了一个窗户喊弟弟起床做核酸,最终,在里屋睡觉的弟弟听到了自己哥哥的声音,一脸睡意的起来做核酸,哥哥透过防盗窗给弟弟做完了核酸,一边做核酸一边抱怨自己喊了那么多遍弟弟都没有听到,最后还不解气的说了一句我不捅穿你,可以说,兄弟之间的血脉压制在这一刻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弟弟委委屈屈的样子配合哥哥有点粗鲁的动作,这样的场面很是搞笑。
这件事情最为好笑的不是身为大白的哥哥叫了好几遍自己的弟弟起床,而是那句充满魔性的“我是你锅锅”,令人觉得非常洗脑,山东方言本身就自带搞笑气质,这个哥哥还一直大声喊就让人觉得满脑子都是这个声音,有网友还觉得这个声音谜之和杨迪的声音有点相似,可能是因为都很搞笑的缘故,事后哥哥还出来替自己的弟弟解释,这样有趣的兄弟情确实让人忍俊不禁,觉得很是搞笑。
武汉为什么是一座“不三不四”的魔性城市?
重庆和上海争夺魔都之战未果,武汉也要加入战队。武汉人以魔性令人闻风丧胆,公交车赛过火车、在马路上边走边吃热干面……可是这座城市里,却有中国最温柔美丽的大学。就是这么矛盾。
安逸的成都、魔幻的重庆、暧昧的东莞……有这么多“性格”鲜明的二线城市,很难说武汉到底是座怎样的城。
同样喝长江水的重庆,码头文化孕育出同样火爆的脾气,但对重庆多称“耿直”,对武汉,却说是精刮。同样以“小市民”著称的上海,时时刻刻透着“老克腊”风格的矜持与讲究,而武汉,不惮以糙劲示人。
易中天觉得武汉是个“不好说”的城市:“当年上帝创造武汉三镇时,如果不是头脑发昏,便一定是别有用心。因为他为武汉选择或者说设计了中国最好,同时也是最坏的地形和地理位置。这种‘最好同时也最坏’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左右逢源,腹背受敌,亦南亦北,不三不四。”
被称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南来北往的人穿梭于其间,三教九流,鱼龙混杂,造就了它的繁杂和粗鄙,形成了泼辣、大胆和世俗的城市性格。
武汉人就像这里的天气一样随机播放,晴则久晴,雨则淫雨,晴天就高温火炉,阴天就雾霾漫天暴雨就淹水看海,雪天就寒路难行。变化无常,极具张力。
对于武汉人来讲,骂人只是语气助词。路上见妈妈对子女说:“个X子养的”(X代表某骂人词);说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会说“个X子养的”。
池莉小说《不谈爱情》中,吉玲的姐姐们就是这样相互称呼的。每到这时,吉玲妈就会不紧不慢满不在乎地提醒一句:“你妈我没当过X子。”同“个斑马”一样,这也是武汉的市骂了,像京剧里的起势一样,有了它才好开腔。
在武汉,你也别指望享受“宾至如归”的服务了。久闻武汉服务业的大名,初来乍到,随便进一家面馆,点单等面。陆陆续续来了客人。
一位客人嘱咐老板娘少放辣椒,老板娘没好气地说:“辣子放就放,不放就不放,么子叫少放。”他紧接着关照不用加香菜,她气急败坏:“你自个搞自个搞。”旁边一桌游客,显然是赶时间,小心翼翼地问:“麻烦您快点,成吗?”她把勺子往锅里一撂:“催催催,催么子催?阎王赶来了么?”
顾客络绎不绝,客人每一句话,她都要回呛一两句,重点是周围的客人习以为常,被吼了依旧淡定吃面,只有我和那一桌游客面面相觑,不敢再造次。
学着做一名“识相”的顾客吧,不然只会受气。饭馆的阿姨的招牌手势是“甩”,和电影《食神》中,面摊老板娘莫文蔚“甩”给周星驰的杂碎面手势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武汉有“过早”文化,老派的武汉人非得在字号上讲究,为了吃一口正宗的热干面,宁愿渡江去汉口,讲究的只是口味。
形式么,就马马虎虎了,一次性碗筷装着,左手端碗,右手举箸,在路上边走边呼啦呼啦扒面,最好小拇指再勾个焦圈,好,武汉标配齐活了。
武汉还有一景,暮色四合时,住人的房子便空了,纷纷搬出竹床和躺椅。“竹床密密麻麻连成一片,站在大街上一望无际。” 男女老少四仰八叉睡在马路两旁,白花花的大腿一片片,外地人看得心惊肉跳,武汉人安之若素,睡得很香。这一胜景,盛夏时节在武汉老街区仍可寻到。
每年的10-12月,秋意正浓,从长江二桥眺望汉口江滩,连绵6公里的芦苇全部开花了。伴着落日余晖,金黄的芦苇令人醉心,但多走几步,就会看见很多人在江边洗澡、游泳。
不开口闭口就谈情调,自己舒坦了最重要,这是武汉人的生活要义。
武汉因有“最美大学”坐镇而吸引千万游人前来踏青,清晨的樱花,秋天的银杏,以及被称为“街头博物馆”的黎黄陂路的欧式建筑,与这座江湖之气混合一体。
本地作家方方曾讲,上海和武汉都是因商起市之地,其文化有一个共同特色,就是有一份特别的俗气。上海临海,洋风吹彻,是一份洋俗,而武汉在内陆深处,靠小商品起家,是一份土俗。
她说,土俗的武汉有很多规则不是学来的,而是小商小贩在挑担子贩卖的竞争闯荡形成,故而会有一种自然的蛮劲,很重的江湖气。因此,武汉人会少一些规则,会粗鲁些,也会豪爽些,会很实在。不在乎外在形式,讲江湖义气,不会装,甚至也不在乎人家说自己不文明。如果说上海充满小资气,武汉则充满江湖气。
夜市,是武汉江湖气的汇聚之地。
最早火的是吉庆街,池莉小说《生活秀》里的女主人公来双扬,就在这里卖鸭脖。然而我更推荐在汉口复兴村振兴路,无论是小龙虾,烧烤炸物,锅仔,鸡爪,卤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武汉小吃向来舍得给料,能把人吃得肚满肠肥。四到八月的火炉天里,正好也是小龙虾最鲜美的时节。晚上热度稍减,三五好友成群结伙嘬虾子,曰纳凉透气。武汉有一都市传说:“在地图上随便扎几下,能戳到八个油焖大虾摊位。”
向潮汕偷师的砂锅粥,武汉人直白叫“稀饭”,对这道和胃的小吃武汉也没忍住往里加上本地颡鱼,咸香酥脆。
夜市不光是虾子一条街,也充斥着你在各地能看到的炒面炒粉大胡子烧烤。最神奇的是,画速写的、美甲的、卖凉鞋的也点缀其间,不时来几句火冲但无恶意的汉骂,你来我往一场风风火火的嘴仗来给夜市加料。夜市里,不仅有顾盼生姿的来双扬,也有发愁生计的李宝莉。
武汉人的日常,就是打嘴仗和“飙车”。武汉就像一碗热干面,朴实无华、毫无修饰,还得赶紧趁热搅拌麻酱和面才能吃到最佳的风味。刚开始吃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好吃,只有吃多了才能慢慢尝到“刀子嘴”里的“豆腐心”。这正是武汉的“魔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