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文明篇:《毛选》中的“屠龙术”与“造龙术”

点击: 来源:百痕网
摘要:文明篇:《毛选》中的“屠龙术”与“造龙术” 如果我的生命中,只允许存在一本书,那我一定会选择《毛选》。如果在文明的社会。你需要《毛选》 其身,与众不同,才能出人头地

文明篇:《毛选》中的“屠龙术”与“造龙术”

如果我的生命中,只允许存在一本书,那我一定会选择《毛选》。如果在文明的社会。你需要《毛选》 其身,与众不同,才能出人头地。如果是在极端的情况下,你更需要《毛选》中的理论武装头脑,团结众人,避免惊慌失措,走错方向。

教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伟大的武器,叫做《毛选》,我把它称为屠龙术,可教员的敌人不配称为龙,便换个包装,叫他“屠狗术”,因为他屠了蒋家王朝,西方列强和封建思想的狗头。

当然,在我看来,中国封建思想的狗头还是砍了脖子连着筋,脑壳子一时半会儿掉不下去,但这不妨碍《毛选》作为一部经典,永远流传下去。

一条“虫”是不可能“屠龙”的。唯有“龙”或者比“龙”更厉害的存在,才可能“屠龙”。因此,想学“屠龙术”,得先学“造龙术”。

“造龙”有两种互为补充的方式。一者为先将自己造就成“龙”,二者为得将自己的组织造就成“龙”。除此之外,还得造就一批“天兵天将”以为补充。这三者,在《毛选》中均有答案。

将自己造就成“龙”,可以通过对《矛盾论》、《实践论》、整顿学风、文风等材料进行学习和实践获得;将自己的组织造就成“龙”,可以通过对整顿党风、党务等材料学习和实践获得;造就一批“天兵天将”,则可以通过对统一战线、群众路线等材料学习和实践获得。

当然,这只是基础材料,只够“屠小龙”之用,要想“屠中龙”、“屠凶龙”还要开展进一步修炼,进一步修炼的材料,在《毛选》中也存在。

《毛选》有多经典呢?

上世纪的80年代,乌干达的穆塞韦尼拉了一支游击队,揣着五本英文版《毛选》进了丛林打游击战,五年后推翻了奥凯洛政府。

《毛选》的魅力可不止于此,随便举些例子,读之前你看到一伙青年男子聚在一起,你觉得就是一堆人而已。可读了之后,你看到的是,这伙人可以分为四类:高富帅(有钱有能力),土鳖(有钱没能力),文艺青年(没钱有能力),屌丝(没钱没能力),当然,分类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会有很大不同。这个时候有人让你去管理他们,后者心里自然就会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策略,而前者只会一脸懵逼。

再比如有的人玻璃心,遇到丁点大的挫折就想抹眼泪,试着读完《毛选》,我不敢包你药到病除,但敢保你内心强大十倍。特别是结合历史,看看教员失意时(通常是中国革命走向低潮的时候)做的那些文章,想必你会大有感触。由此,我也想起了一句话:所有学哲学的人里,学马克思主义的是最不可能抑郁的。

我简单选取一个角度,详细讲讲读《毛选》对我们自身的影响与改造。

一,从前有一种说法叫做,中国有两个半圣人,一个叫做孔子,半个叫做曾国藩,还有一个就是明朝大名鼎鼎的王守仁(字阳明)。

曾国藩《自箴》

那个时候儒学的一个流派“理学”大行其道,理学的一个祖师爷是宋朝的朱熹。朱熹对儒家提倡的修身之法“格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怎么讲的呢?

说的文邹邹点:

上至天地,下至微小的一草一木一昆虫,皆有理,都要去格,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

说得白话一点:

看见那个灯泡没有,盯着,想着,里面有人生与世界的道理。

既然如此,追逐学术潮流的王阳明当然也得格物了,也就因此留下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王阳明于新婚之夜神秘失踪,跑去格竹子,格了七天七夜,几乎格到吐血,还是什么都没有格出来。由此,他埋下了一颗怀疑“理学”的种子。

“真按理学家所言,这样干坐一整天,能格个什么物?能悟个什么理呢?”

后来,经过命运的千淘万漉,他将儒学的另一个流派——“心学”发扬光大了,并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这算是王阳明对“坐枯禅”悟道的一次抗争。

王阳明《心学》

这个故事,有人看出了王阳明的执着坚韧,有人看出了王阳明的敢于创新,也有人从整体出发,看到了我们大多数人身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干想。

什么是干想?

就是干巴巴地,什么也不做,就是在那儿发愁,就是在那儿瞎想,并美其名曰:思考。

二,人们有时会讥讽一些读书人:只知坐而论道。其实非但读书人,许多在学习工作中做的很不出色的人,都是“坐而论道”的铁杆粉丝。

教员坚决抨击了这种现象,并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金句。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其实坐而论道的本质并不仅仅是“谈论道理”,我想凡是对事实没有了解,没有调查分析就瞎说瞎做的,统统算是坐而论道。

教员提到了几种现象:

1、领导干部新履职,连所在地啥情况都搞不清楚,就开始烧三把火,下政令,后来发现与当地情况不符合,政令作废,让人不胜其烦;

2、军队的首长看到手下犯错,不由分说先给几个巴掌,后来发现是误会,次数一多,自己在弟兄们心中的威信也大大下降;

3、还有一种情况,教员则直接称当事人为“蠢人”

“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换一句话说,他一定会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这段话打开了一扇大门。

三,为什么教员的道路就符合中国国情?为什么与毛的较量中,共产国际指定的继承人博古败了阵,北大高材生,中共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接触过列宁的张国焘败了阵?不得不提那句话:成功是有方法的。

让我产生这个想法的是三篇文章,一个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个是《寻乌调查》;一个是《反对“本本”主义》(“本本”即教条)。前两篇是教员亲自做的调查报告,均为其耗时数月,亲自走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后一篇的中心则是毛对调查研究的提倡。

洋洋洒洒八万字,有粗有细,精细为主要风格,假如我没有读过这些文章,怎么也想象不到豪放的教员竟有如此细腻的一面。

什么是起而行之?这就是起而行之。

四,调查研究有多重要呢?就以几个军事家为例,拿破仑在打仗的时候,喜欢就作战中的每个细节的每种可能性在头脑中思考,然后让自己的侦察兵去地图上对应位置侦察,看看地图上的标记和实际情况是否相同,如果不同,立马修改自己的计划;

粟裕-开国大将

淮海战役首屈一指的功臣,开国大将粟裕无时无刻不在研究地图,地形,研究敌军阵型情况;

林彪曾讲过“怎么当好一个师长”,其中他提到军事指挥员到了宿营地,就要去看看村子多大,有几条路,有几个山头,群众条件如何,部队到齐没有,哨位安排如何,这样可以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对敌人的突然袭击束手无策的情况。

反面举个例子,现在许多地方出现的“鬼城”,荒废了的各种工厂,一个巨大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当地政府谋求政绩,心浮气躁,不搞调研就胡乱上马工程。这样蛮干,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当然,我们不要片面的理解调查研究,许多人所从事的工作,所做的调查研究并不是传统的那种形式,但是本质是相同的。对于搞文学艺术的人,阅览前人留下的名作,到民间采风,与群众谈心说话是一种调查研究;对于科学家来讲,不断地做实验,与同行交流经验,阅览科学文献也是一种调查研究;即使是搞理论工作的,他们也必须紧盯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

所以调查研究的手段是多样的,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的,但是调查研究的精神必须要有。

那些干想,只知道在那里发愁着急,不知道从何下手的人,真的应该好好读读教员的这段话。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满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调查问题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这个比喻精彩至极。

五,教员思想的活灵魂之一,便有“实事求是”。通俗一点地说,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因事制宜的方式方法。

我们常听到两句话:“强龙不压地头蛇”,“龙游浅底遭虾戏”。

为何会如此?

因为缺乏对“实事”的了解,所以便只能是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

怎样才能“脱颖而出”,“三两拨千金”?

这就需要来源于《毛选》的中级材料的帮助了。

像《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就是了解“实事”的最佳典范;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便是“因事制宜”的最佳范例。

当然,这也只够“屠中龙”、“屠凶龙”之用,要想“屠大龙”、“屠恶龙”还要继续进一步进阶。

同样,进一步进阶的材料,在《毛选》中也同样存在。

六,谋略之术,多以“玩阴谋”为主。可毛爷爷不一样,他一般只“用阳谋”。这就好比,三人玩“斗地主”,某人选择“明牌”。

其为何能选择“明牌”?因为其对自己手中的“牌”十分自信,因为其知道即使对方知道自己手中的“牌”也玩不过自己,而且他还知道对方根本就用不了自己手中的“牌”。

小智多“玩阴谋”,大谋多“用阳谋”。

这些大谋就掩藏在来源于《毛选》的高级材料(对应我所整理的“日拱一卒”的高级版学习材料)中。

像《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就是其杰出代表。

有此三者,就算完成了“屠大龙”、“屠恶龙”的内功修炼。若想要实现最终“屠大龙”、“屠恶龙”仍需进行外功打磨。

外功打磨亦存在于《毛选》中。

七,当自己还是一个人的时候,该怎么办?当自己有一群人时,又该怎么办?当自己的组织力量薄弱时,该怎么办?当自己的组织力量强大时,又该怎么办?当自己处于低谷的时候,该怎么办?当自己处于高潮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当事业遇到阻碍的时候,该怎么办?当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诸如此类问题,在《毛选》中都能找到答案。

有人说,赵普据半部论语治天下。若我们能够拥有整部《毛选》,难道还无法改变现状,赢得未来?

既然能够如此,不选《毛选》,还能选什么?

毛主席万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