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汤为西汉扫除边患,为何有功难封,一生不得重用?
陈汤为西汉扫除边患,为何有功难封,一生不得重用?
提起“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霸气冲天的话,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至于最早说这句话的人,有些人或许就不知道了。最早说这句话的人是陈汤,他生活在西汉晚期,前36年,他领兵西征,一举获得胜利,斩杀郅支单于,为西汉扫除边患,给西汉创造了40多年的和平时光。
陈汤立下如此大功,本应被朝廷加官进爵,像卫青、霍去病那样,享受来之不易的荣华富贵。然而谁能想到,这件事不按常规套路发展,反而给为陈汤带来了无穷麻烦,他的后半生由此充满了跌宕起伏和曲曲折折。
1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今山东兖州人)。他出身贫寒,却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从小就积极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陈汤为生活所迫,平时赖账不还、偷奸耍滑的事儿没少干,于是乎,他成了乡亲口中“有才无德”的人。那时,西汉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既重视才能,也重视德行,而陈汤“有才无德”,自然便与察举制无缘了。无奈,陈汤只好自己找出路,孤身一人到就业机会更多的长安,成了“京漂”。
繁华的长安没让陈汤失望,陈汤凭着自己的才华谋取太官献食丞之职,终于跻身官场,成为京官,踏入仕途。长安权贵如云,陈汤不放过任何一个结识权贵的机会,和富平侯张勃成了好朋友。说起张勃的家族背景,可是大有来头——他的曾祖是张汤,张汤是汉武帝著名的酷吏;祖父是张安世,张安世历武、昭、宣三朝,是汉昭帝和汉宣帝的辅政大臣,封富平侯;张安世的哥哥张贺,即张勃的叔祖,在汉宣帝流落民间时,对汉宣帝照顾有加,及汉宣帝继位,厚报张贺的后代,赐爵关内侯;张安世的儿子张延寿,即张勃的父亲,袭爵富平侯,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却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富家翁;张延寿的弟弟张彭祖,即张勃的叔叔,和汉宣帝小时候一起学习,关系十分深厚,封爵阳都侯。
张家和西汉皇室的关系非同一般,陈汤有了这层关系,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似乎指日可待了。陈汤经过张勃的推荐,终于得到朝廷的认可,等到了升迁的机会。就在这时,陈汤的父亲去世了。西汉提倡以孝治天下,规定官员的父母离世后,必须回乡奔丧。陈汤在长安辛苦经营多年,只为得到这次升官的机会,他左思右想,最终决定隐匿父亲的死讯,等朝廷正式下达任命后,再为父亲办理丧事。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负责监察京官的司隶校尉得知陈汤的行为后,当即弹劾他“无循行”,陈汤因此获罪免职,就连张勃也受到牵连,落个“选举不以实”的罪名,被削户二百。
陈汤经此风波后,又被推荐为郎。然而,陈汤明白,他闯下的乱子已然让他在长安无法容身,于是,陈汤不得不另谋出路,主动请求远离长安,出使外国。不久,陈汤得偿所愿,被朝廷任命为西域副校尉,跟随西域都护甘延寿到西域任职,开始了新事业。
自汉武帝改变“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全面战争后,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在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漠北草原接连取得胜利,极大削弱了匈奴人的实力。此后,西汉和匈奴争夺的焦点转移到西域,及至昭、宣时代,双方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状态,神爵二年(前60年),汉宣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以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对匈奴取得了战略优势。紧接着,匈奴爆发内乱,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本为亲兄弟,却为争夺统治权大打出手,呼韩邪单于不敌郅支单于,只好向西汉称臣,借西汉之力反击郅支单于。郅支单于眼见情势不妙,只好远逃西域,兼并一些弱国,称霸一方。郅支单于表面臣服西汉,实则桀骜不驯,屡杀汉使,蔑视西汉权威,对西汉治下的西域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陈汤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也是一个不守常规的人。在陈汤看来,郅支单于对朝廷有不臣之心,正是他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陈汤为创造有利战机,决定“矫制”,也就是假传圣旨,发动西域诸国的胡兵和都护府的汉兵,对郅支单于发动突袭。矫制听上去是死罪,但在西汉,矫制视后果而定,危害大腰斩,危害小弃市,没危害罚金。汉宣帝时代,常惠和冯奉世出使西域时都曾矫制,分别发兵平定龟兹国和莎车国,增强了西汉的声威,巩固了西汉对西域的统治,两人也因此得到奖赏。
既然有成功的例子在先,陈汤便不用顾忌那么多,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陈汤不经甘延寿同意,果断矫制发兵,迫使甘延寿同意了自己远征郅支单于的计划,和甘延寿共同带领四万多汉、胡联军,对郅支单于发动了战争。汉军声威远扬,西域诸国积极配合,甘延寿和陈汤顺利抵达郅支单于所在的单于城,指挥联军作战,只有两天的时间便攻破单于城,斩杀郅支单于,取得了“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的战果。
战后,甘延寿和陈汤给朝廷汇报工作,在文末写道:“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千古名言诞生了。
2
陈汤矫制,又立下战功,立刻在朝廷引起激烈争论,大臣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是:要不要把郅支单于的首级挂在长安街头示众,以对外国宣扬国威?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持反对态度,主张不悬首便掩埋;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持支持态度,主张悬首十日后再掩埋。
在这轮争议中,汉元帝选择了许嘉、王商的意见。陈汤闻讯,不禁大喜,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期待。不料,陈汤在班师的路上便遭到逮捕,瞬间成了囚犯,陈汤据理力争,朝廷这才释放自己,用功臣的方式对待自己。
陈汤能有这番曲折的经历,离不开匡丞相的“帮忙”。匡衡早年家贫,靠着自己的勤奋进入仕途,又靠着自己的经营步步高升,在建昭三年(前36年)担任丞相。那时,汉元帝为加强皇权,对内朝十分重视,他宠信中书令石显(石显是宦官),放纵石显干涉外朝,匡衡身为官场老油条,对政局看得十分清楚,他攀附石显,充当着工具人的角色。
石显曾想把自己的姐姐嫁给甘延寿,却被甘延寿拒绝。石显热脸贴上冷屁股,因此对甘延寿怀恨在心。而甘延寿敢拒绝石显,也是仗着自己有外戚许嘉的支持。陈汤这次矫制发兵,若无甘延寿的默许,断无成功的可能。从来冤家见不得对手的好,石显欲打压甘延寿,却顾忌许嘉,只好和匡衡联合打压没有靠山的陈汤,以变相打击甘延寿。陈汤违法矫制,平素又贪污,正好给石显和匡衡提供了下手的机会,陈汤在班师途中的那番遭遇便由此而来。
甘延寿和陈汤抵达长安后,朝廷争论再起,这次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封赏甘延寿和陈汤?自然而然,石显和匡衡又持反对态度,理由是“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这个理由太政治正确了,正确的让人无法反驳。汉元帝在内心深处虽赞赏甘延寿和陈汤,但他还是接受了石显和匡衡的意见,对封赏甘延寿和陈汤迟迟不表态,任由大臣们争论不休。
朝廷对甘延寿和陈汤冷处理,宗室刘向看不下去了。竟宁元年(前33年),他上疏朝廷,为甘延寿和陈汤请赏。刘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家,他的文字打动了汉元帝,汉元帝这才表态,赦免了甘延寿和陈汤的矫制之罪,并让大臣议论如何封赏甘延寿和陈汤。毫无例外,石显和匡衡再次找理由阻拦封赏,不过,汉元帝心意已决,他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此外,甘延寿升任城门校尉,陈汤升任射声校尉,两人的战功终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不久,汉元帝驾崩,汉成帝继位。匡衡以元老大臣的身份,再次拿陈汤贪污说事,罢免了陈汤射声校尉的职务。而甘延寿有贵人相助,在官场上继续升迁,终于护军都尉之位。陈汤虽被免职,但关内侯的爵位尚在,仍不失为富家翁,他却不甘寂寞,上疏朝廷,说康居王侍子是冒牌王子,后经朝廷查实,陈汤被狠狠打脸——康居王侍子是真王子,他因此事又获牢狱之灾,按律当死。这时,太中大夫谷永(谷永的父亲谷吉是被郅支单于杀害的)为陈汤说情,汉成帝赦免了陈汤的死罪,不过,陈汤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关内侯的爵位是保不住了,他被一撸到底,夺爵为士伍,连富家翁也做不成了。
陈汤费尽心机,在官场折腾来折腾去,最终一夜回到解放前,可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陈汤在西域的经历让他成了一个通晓边务的人,当乌孙兵围攻西域都护段会宗时,他在国舅王凤的推荐下复出,向朝廷预言乌孙兵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出五日便会自动撤兵。四天后,军书抵达长安,乌孙兵果然已经撤退,众人惊叹不已。随后,王凤任命陈汤为从事中郎,让陈汤帮助自己决断大将军府中的事务。
倒霉的陈汤时来运转,在政坛上再度活跃起来,他在参与各种政务之余,大肆收受贿赂,替人办事,一时间名利双收。陈汤趁汉成帝营造皇陵之机,建议朝廷恢复旨在打击豪强的徙陵制度,这却得罪了另一个执政的国舅王商(这个王商是王凤的弟弟,和前一个王商不是一个人)。永始二年(前15年),王商捏造罪名,把陈汤免职为民,流放敦煌。
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几年后,陈汤在敦煌不受太守待见,理由居然是“汤前亲诛郅支单于,威行外国,不宜近边塞。”朝廷采纳敦煌太守的意见,又把陈汤流放到安定。
又几年后,汉成帝驾崩,汉哀帝继位。汉哀帝接受议郎耿育的建议,把陈汤视为国家的功臣,让陈汤返回长安。建平元年(前6年),一生坎坷、几度起落的陈汤去世。
按汉律,陈汤矫制没危害,还有功,本应像常惠、冯奉世那样受到封赏,但个人的命运往往是时代变化的缩影,陈汤曲折的人生经历亦是如此。汉宣帝继承了汉武帝“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对军事扩张持积极但谨慎的态度,他深思熟虑,给予常惠和冯奉世适度的封赏,对那些擅自发动对外战争的将领一边鼓励,一边打压,有效维持着军事政策的平衡。
及汉元帝继位,他“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而像匡衡那样的儒生对军事扩张是持消息态度的,加之汉元帝性格柔弱,对朝中各种政治势力的态度左右摇摆,因此对陈汤的封赏迟疑不决。当然,陈汤的品行不端,也是他经常被政敌攻击的原因。陈汤“有才无德”,在儒家思想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汉晚期显得不合时宜,他被时代无情淘汰了,于是,他人生的悲剧就此注定。
立功封侯是陈汤一辈子的梦想,但鲜明的个性与时局的变化让他最终无法圆梦。汉哀帝驾崩后,王凤的侄子王莽执政,王莽为感谢陈汤当年帮自己封新都侯,乃追封陈汤为破胡壮侯。如果陈汤泉下有知,或许会感到一丝丝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