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论语》17·0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
共读《论语》17·0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
【共读内容】
17·0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导读老师】
杜保瑞:台湾大学哲学系 教授
郭美華:上海師範大學哲學院 教授
白彤東: 復旦大學哲學院 教授
刘祥柏: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 研究員
【共读笔记】 (来源:論語滙)
刘翠媛:
孔曆 二千五百六十七年 夏曆 丙申年四月十三 2016年5月19日星期四
刘祥柏:
别的我不会,夫子逗你玩的这一招,容易学。
崔圣:
刘老师导读这章以“前言戏之耳!”开始[強][強]
刘祥柏:
这一章,是个小故事,子游当个县长,干得可带劲儿了!弦歌之声不绝于耳,把孔夫子都给整乐了。于是乎逗他一下。
文字比较简单,没有什么什么难懂的。问题是,孔子不是说相声,也不是演小品的,为啥要逗你玩儿呢?
刘翠媛:
是啊,为什么呢?[疑问]
江骏芳:
刘老师一早逗我们玩了一下,原来包袱在这[憨笑]
刘祥柏:
子游应该是个好学生,孔子比较赏识的。尤其是在礼乐方面颇有成就,号称孔门弟子中文学第一,也就是对于礼乐方面十分精通。
孔子本人当然也醉心于礼乐治国,但是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大概也是失望落寞多,莞尔一笑少。
没想到自己的弟子主政一方,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梦想似乎成了现实。
孔子很高兴,也掉过头来,开个玩笑,觉得这个学生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样,有点迂腐过头了呢?
孙福万:
圣人莞尔,天下太平!
王德岩:
子游此人不简单,不但为文学科之首,而且能行夫子治道。《论语》中两次提到子游宰武城,一次是此处以礼乐教化为先,一次是推荐澹台灭明,以人才为重,深得孔子治道之本。
刘祥柏:
割鸡焉用牛刀?
割,是宰割,也就是宰杀。小小这么一个地方,何必拿出治天下的一套理论来进行实践?想要四方宾服吗?
孙福万:
@刘祥柏 刘老师以为子游太过迂腐?
刘祥柏:
子游不慌不忙,拿出孔子自己的理论来,礼乐之道,学了之后有什么效用,这个可是夫子您自己说的,难道不对吗?
夫子一听这么严肃的话题,立即从玩笑中回来,子游说的是对的,你们这些同学得向他学习。我莞尔一笑,只是开玩笑的。
老师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往往都会会心一笑的。
尤其是学生大张旗鼓地把自己的主张变成现实,或许都有点教条了,也会忍俊不禁的。
这种笑,并不是否定学生,可以看做是得意的笑吧。
张海燕:
子游是知行合一的人吧
孙福万:
@刘祥柏 同意!
崔圣:
同意[強][強]
刘祥柏:
打个比方,读古书,里面会有古音的问题,我于是乎讲一讲其中的古音知识,这时候有人坚持用古音来读书,我觉得我也会忍不住笑了。
孙福万:
让人想起"治大国若烹小鲜",子游这是"烹小鲜若治大国"啊~
刘祥柏: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一定的落差,坚持梦想,也要兼顾现实。
但是能够坚持梦想的人,还是很令人动容的。
小阎:
“过”“度”是很微妙的
孙福万:
@刘祥柏 [调皮]
王德岩:
这里面也有遗憾之情吧,否则何以有牛刀之说?
袁梅:
@刘祥柏 老师,是否也有:对其他二三子的教学艺术?通过问答来启发他们?
刘祥柏:
说实话,你可能见过一个县长拍案而起,当场批示,你见过一个县长,坐在城头上弹琴,说这是在办公么?
段兰华:
@刘祥柏 :那先生觉得该不该用古音读经呢?应该是主张吧!
李伟东:
@刘祥柏 [偷笑]
小阎:
孔子想说:“你玩过了!”??[呲牙][偷笑]
李嘉:
@刘祥柏 没见过县长在墙头上
刘祥柏:
@段兰华 古音可以帮助理解古文、古诗,应该熟悉古音。但是读书是为了理解故人,有了古音知识,就已经能够很好地帮助你理解了,就没有必要字字都按照古音去念。
袁梅:
@刘祥柏 同意老师,变通[强]
刘祥柏:
治理一方需要党政军公检法各部门协调,齐头并进,是个综合工程,礼乐仁政当然非常重要,但是不能走上教条。我想孔子作为有过治国经验的人,是深有体会的,理想应该面对现实。
孙福万:
牛刀小试,也不错~
崔圣:
也许有招徕四方之意?
刘祥柏:
这里孔子应该没有否定子游的意味,反而强调子游说的对。只是说自己跟他开了个玩笑。
咱们只是在猜测孔子为什么要开个玩笑。
我的个人理解是,他觉得自己的学生很令人感动,但是有点理想主义色彩。
王德岩:
同意!按照孔子先富庶后教化的治理次第,不知武城是否已经做到富庶。如衣食未足而以教化为先,其中就会有问题。
刘祥柏:
另外,孔子的一套理论是用于更大的范围,是为了安定天下的,更适合周天子。周天子的制度,是个牛刀,地方治理是个割鸡。所以,治理地方用天子治国理政的方案,不光是割鸡焉用牛刀,可能还有点僭越的味道在里头。
崔圣:
只要使用礼乐得当,不应该有僭越之嫌。
刘祥柏:
但是学生说,学道爱人、学道易使,这个精神是没有错的。孔子当然是非常认可的。
我要说的内容已经说完了。请各位老师继续批评,继续讨论。
最后,我得回到严肃的问题上来:该上班去了。
崔圣:
@刘祥柏 老师辛苦了!谢谢您的精彩导读![強][抱拳]
谢谢各位老师的友情辅导!谢谢各位学友勤耕苦读!
張弛弘弢:
@刘祥柏 同意劉師 [表情]
我冒昧梳理一下——
17.04 夫子的幽默
弦歌,彈琴瑟之弦以唱《詩》 ( 一些電視劇拍成吹著喇叭迎夫子,樂器、目的都有點問題。 )
君子,執政者;小人,平民百姓。若聯繫上章,此章之君子、小人則指除上智與下愚外的中人。
對本章的誤解: 夫子失言了,犯錯了,丟面兒了。我說: 你想多了,解簡單了,該補課了。
請看步驟 ——
1、夫子之武城,聞弦歌。
2、莞爾而笑。
問題一: 夫子為何莞爾而笑? 答:因為他聽到了弦歌,得知學生正在用自己所倡導的禮樂詩書教化百姓。夫子之道,得以傳承和實踐,高興啊,從心裡高興,故微笑[表情] ,美呀! 因為,夫子的理想,照亮可此時的現實。
3、夫子一高興,靈機一動,想,逗逗子游,幽他一默,順便考考他,故曰: 割雞焉用牛刀 ?
4、傻小子言偃可是很嚴肅認真的做了回答: 昔者……,……也。
5、估計這時,夫子的笑容還沒有退去呢,見狀變轉頭曰: 二三子!……,……戲之耳!
問題二: 夫子是聖人,怎能戲之?
答: 聖人也是人,為什麼不能戲之。論語之言,不是法律條文,里面充滿了智慧、幽默、情感、情境、情趣、語氣…… 此,其一也。
夫子的微笑[表情] 輕松的言辭,顯示出的是對禮樂教化的重視。
當時,庠序教育漸廢,雅頌之音不存,子之武城卻聞之,能不悅乎!
責之以“割雞焉用牛刀”,實則深喜之。
此章之情境,跟夫子犯錯、丟面一說,不搭界。
@刘祥柏 依制而行,未用八異(音)舞,何來僭越味道?[调皮]
@王德岩 北京 庶之——>大於富之——>教之 不是說庶、富的階段就就一點教也沒有吧?工作重點?
崔圣:
又一道别样大餐!@張弛弘弢 [強][強]
王德岩:
对,工作重点的问题。夫子虽是开玩笑,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牛刀之说中所包含的遗憾肯定还是有的。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子游可大用,武城未尽其才;一是其道本可行化天下国家,而只小试于武城。
張弛弘弢:
另外,還想請教用切、割、宰、殺四詞的區別。例: “割不正不食” 。
孙福万:
@刘祥柏 [强][强][强]
王德岩:
没有你这道大餐还真感到早餐有缺!@張弛弘弢
張弛弘弢:
@王德岩 嗯!喜之,惜之。錢穆先生認為喜深于惜。 並存為佳?
王德岩:
并存为佳。[握手]
張弛弘弢:
@王德岩 [呲牙] 我就一打醬油的,口重,只要有空,天天來。[调皮]
@王德岩 [握手]
王德岩:
我是山东的胶东人,无论什么菜都用酱油,提味!
刘祥柏:
切,是截断,如一刀切。
割,是分割或割杀,如割袍断义。
宰,是主宰、治理,当然也可以主宰性命。
杀,是死,或者使人死,也就是今天说的杀死。
崔圣:
谢谢@刘祥柏 老师!@張弛弘弢 满意了吧?
王德岩:
宰的主宰、治理后来怎么就有了宰杀的意义了呢?是很晚的事吧?
張弛弘弢:
@刘祥柏 禮謝劉師 回應早[咖啡]奉上
一說,用正確的方式宰殺才叫割,是否有道理?
刘祥柏:
宰,主宰一个国家或地方,就是太宰、小宰、城宰,主宰某些领域,如主宰牲口,慢慢就成了宰杀了。
張弛弘弢:
一激動,都是錯。[调皮]
刘祥柏:
割,就是分割吧。至于正确不正确,公平不公平,属于另一套评价,应该不是词义本身所具有的吧。
張弛弘弢:
@崔圣之 可遇到劉老師了 多請教電兒[呲牙]
@刘祥柏 OK [握手] [表情]
王德岩:
@刘祥柏 [抱拳]说我宰了你!比说我杀了你有更多的权力感!
張弛弘弢:
@王德岩 [呲牙] 割了你 變剮刑了[调皮]
刘祥柏:
宰杀,现在主要是针对牲口,说宰了,自然磨刀霍霍的感觉。
杀,是个中性的词。
王德岩:
日常口语电视电影中还是常用的,黑社会说你去把他宰了就比杀了有劲道。[呲牙]
張弛弘弢:
感覺是這樣的。
孙福万:
我的印象是:古代祭祀,负责宰杀牺牲并分配祭品的人很重要,后来太宰、宰相、主宰等角色就出来了。
宰约等于杀,割是宰后之分割。
馬震宇:
@張弛弘弢 你咋就惦记吃呀,先是宰 然后割 现在又找鱼。[偷笑]
今天这章 想起《庄子》中的盗墓“儒”,文质彬彬的盗,是礼乐教化的盗吗?
穿儒服易,儒行难。(《庄子》 田方子)
夫子点到为止呀。
(本文来源【論語滙】,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微信服务号: xhxwh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