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著名坠龙事件及营口坠龙最详细始末
中国十大著名坠龙事件及营口坠龙最详细始末
1.
最早的坠龙故事发生于夏王孔甲时,所谓天降雌雄双龙于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古代的王族们,最喜欢所谓祥瑞,而龙降下凡间来,自然是要大书特书的事情。当然,孔甲对龙也是相当热衷的,还专门派了个官员刘累到此养龙,封他为御龙氏。
2.
《后汉书·五行志》: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为此建庙立碑。
3.
《晋书·卷一百九·载记第九》载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前燕太祖慕容皝祭龙事件:“时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太宰。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悦,还宫,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
4.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 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 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 ,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5.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值得注意的是,龙出现的地方,大多有水,按照龙出现的频率,若非受到重大意外,是很难出现在人间的。但是无数次的神龙出现事件,往往都以神龙出现又消失为结局。
6.
郎瑛《七修类稿》记:明代成化末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坠落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此龙约一人高,身长数十丈,酷似画中龙,只有腹部呈红色。
7.
《清史稿》 : 康熙七年七月,咸宁有龙游于县署前,雨霁,不能升跃,市人系其颈以游于市。 这帮人的胆子也特大了,除非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神龙,并非如传说中所描绘的那般,长得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反而是一种温顺的动物,若非如此,被人 系其颈以游于市这种耻辱,想必就算是虎豹之类也不能忍受吧。
8.
《永平府志》记: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一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以地方志来看的话,一般是不会作假的,当然也不排除故事的来源,是当地群众的添油加醋,从神龙出现的规律来看,挺有趣的事情是,以龙微图腾的皇帝们居住的宫殿,却少有神龙出现的记载。
9.
1944年松花江坠龙事件。这段往事被刊登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1989年12月《中外书摘》第3卷第4期的《人间奇事》专栏里,题目为《我所看到的黑龙》。从后来的各种描述看来,此次坠龙事件倒更像是小说故事,不过现在的人也没有见到过,谁又能否认这是真的呢?
10
营川坠龙事件 。1934年8月8日,营口发现了一具与传说中的龙极相似的尸体,当地大量居民都称自己见过,并且救过龙。当时的 《盛京时报》 还派人采访,留存有照片等,不过因事件久远,当时东北处于伪满洲国时代,后来也不排除误会的事情,也有不少人提出鲸鱼的说法,但由于留存照片的外貌与鲸鱼相差太远,也未得到肯定的说法。70多年后,中央电视台又对此事件做过探讨,但终未有明确答案。但此事件影响的范围之广,事件之远,却是理所当然的成为人们相信龙存在于世的证据。
营口坠龙详情
1934年7月的一天,年仅9岁的箫素芹正在院子里和几个小伙伴玩耍着。小素芹的父亲是营口当地的一个马车夫,平时给村里的地主们赶赶车,自 家的农活儿做着,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是小康之家了。平时父母对这个女儿十分的宠爱。突然,一个小伙伴指着远方围着的一群人说:“那边的人在看什么,好热闹啊!”小素芹和其他小伙伴都放下手中的沙包和木枝做成的玩具,凑上前去看,只见有不少村里面的大人小孩都站在田庄台上游,手里还对着田里的什么东西指指点点,热闹非凡。小素芹被人群挤在了后面,她只有伸长脖子努力往里看去。突然小素芹眼尖地看到人群中自己父亲的身影,于是高兴地大喊:“爹,我在这里——”小素芹的父亲站在马旁,直到听到女儿的呼喊才收起了一脸的震惊,他挤出人群,把女儿抱起来,放在马上,想让她也看看这奇异而令人惊叹的动物——一条“龙”!
时隔六七十年后,小素芹仍然还记得她第一次看到“龙”后真正的震撼:一条长十几米的动物,正一动不动地匍匐在地上。只见它通体灰白,方头方脑,眼睛大得出奇,腹部有两个爪子伸着,尾巴也蜷缩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有人忍不住上前去接近这条龙了,但是大 概因为龙是祥瑞的象征,倒还没有人有什么邪恶的念头。看到它有气无力的样子,有人猜测,是不是天气太热的缘故呢?于是,小素芹看到父亲和几个叔叔挑着水桶,去最近的一口井提了好些水,浇在了龙的身体上,龙的身子受到水的刺激扭动了一下,吓得离龙最近正在挑水的男子哇哇大叫,看热闹的人群也爆发出一阵哄笑。小素芹兴致勃勃地看了好一会儿,直到母亲来叫她吃饭,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小素芹看到一个凉棚搭了起来,给龙浇水好像成了非常光荣的事情,连最懒的懒汉也积极加入,小素芹虽然还不太能理解,但是她也被村里的气氛感染,觉得荣耀了起来。最令小素芹开心的是,只有过年过节红白喜事才会作法的和尚也开始每日作法、超度,小素芹看得津津有味。
这样下去好几天,直到一个夜晚,天气闷得惊人,小素芹看着头顶阴暗的天色和翻滚的黑云,总觉得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晚上,暴雨骤至,把房屋的每一块瓦片都敲得叮当作响,小素芹躺在自己的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迷迷糊糊地,她 想到了那条奄奄一息的龙,是不是会喜欢这场暴雨呢? 暴雨一直持续到了白天,小素芹央求父亲带她去看那条龙,等他们到了田庄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躺着龙的地方,已经积水了,只留下了空空的被风吹垮的棚子,那条龙就这样失踪了。 大概是因为龙的出现给小素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好多天,小素芹总能在睡梦中看到一条躺在田庄上灰白的龙,唯一不同的是,当小素芹和父亲再接近这条龙的时候,这头龙的眼睛里透出一道血红,它的喉咙发出“呜呜——”如牛临死前的叫声,大张着嘴,朝小素芹扑了上来……小素芹被吓醒了。但是深夜里,她好像听到真的有龙哭的声音传过来“呜——呜——”小素芹紧紧地用被子盖住自己的头,想杜绝耳边这诡异的叫声。 事实上,听到这个叫声的不止小素芹一个人,很多人都议论纷纷,说听到了沉闷的叫声还有噼里啪啦挣扎的响声从芦苇塘那边传来,雨一直下了二十几天都没有停,也没有人敢冒雨去芦苇塘 看个究竟,直到8月8日那天,天空总算是放了晴。
据《营口市志》第一卷中记述:“(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这个动物,就是小素芹曾经见过的“龙”!但是显然它已经不再是活物,而是一具散发着恶臭的尸骸了。营口的暴雨让街道上都积了水,甚至有房屋因此而倒塌。看管苇塘的一个工人顺着怪味找寻,在距离海口十公里处发现了这具已死的身躯庞大的动物。消息一经传出,惹得当地的百姓也纷纷前去围观,当时的政府接到消息,派了西海关附近的一家防疫医院的人员前来处理现场。防疫人员给早已生蛆的尸体喷射了消毒水之后,就把“龙”骨抬走处理,并由当时政府决定,用4个船锚系上绳子,将骸骨围上一圈,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供大家参观。如今流传下来的关于营口龙尸的照片,也多是在那个时候拍摄的。 但那个生物究竟是不是龙呢?据1934年8月12日《盛京时报》记载: ……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为肋骨,每根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全体共二十九段,每段约尺余,全身共三丈余,原龙处,有被爪挖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筋条,至皮肉已不可见矣。”这不就是龙的一些特征吗?但是即使是最有经验的老渔民也没法判断这究竟是什么动物,后来有报道说,营口水产高级中学校渔捞科张老师判定“确系蛟类”。但终究还是没有一个结论。
时隔70年的今天,一位名叫孙正仁的老人捐出了他所说的受赠与少年工作时的东家的五块“龙”骨,希望能够真正揭秘这神奇的生物。甚至在电视台的专题节目中进行了报道。可结果却令人非常失望,专题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鲸鱼搁浅,然后骨骼被人们错认而已,还有人根据《盛京时报》的照片认为“龙”骨只是“牛”的化石,两个“角”,只是长齿而已。还有专家研究认为孙正仁老人捐赠的龙骨石是野马的化石。而这些解释显然都不能令人信 服:鲸鱼怎么会有角和爪?而“牛”骨中不可能有十多米长的蛇形骨骼。最重要的问题:当时是活体腐烂得到的骨骼,而并非古生物化石,新鲜骨骼也不可能成为化石。如果孙老的龙骨来源没有问题,不免令人猜测这究竟是不是龙骨。
最终,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我们不能断定营口出现的巨大生物是不是真正的龙,而中国神话中威严神圣的龙的形象,也会始终被一团迷雾和现实世界隔开。只有在梦中,我们或许才会坚定地相信,那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神奇物种确实存在过。
最后的故事摘自(中国奇异档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