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丰碑这本书的读后感
丰碑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丰碑这本书的读后感
良心 良知
——李本深为某杂志写的创作简谈
写作是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个人的事情。
小说就是讲故事,有的人讲得很精彩,有的人讲得就索然。
小说原来是引车卖浆者流。现在是什么?不知道。
我只知道写作的人要有良心,良心是什么?就是善良之心,正直之心,恻隐之心,体恤之心,悲悯之心,集合起来,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宝贵、最普世、最趋同的人性美好之光,拿古老的说法,叫做“仁爱之心”,拿现在时髦的说法,叫做“正能量”。人有了良心,说出来的话才能叫做人话。讲出来的故事也才能算是人讲的故事,如果讲得好,那便是人爱听的故事,那就要给你一点掌声。
故事要讲得好,光有良心还不够,写作者还得有足够的良知。不然,你的“正能量”也无从发挥。
良知从哪里来?这倒是个正经八百的问题。追本溯源,最早源自母亲在摇篮边给我们哼的儿歌,在咿呀之声中,我们逐渐懂事,母亲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历史上更有孟母三迁,择善而居之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从善,不被“负能量”污染,不惜三次搬迁,真是了不起的伟大。当代的孟母固然也不少,只是不大有几个人能随意搬迁而已。所以,只能“出于污泥而不染”了。故此得出一个结论,现在要出像孟子那样的人物,应该比登天还难。现在的最高奢求概括起来,其实就三个字:“讲真话”。从人性角度讲,这应该是最低级、最起码的要求了。就这,对于写作的人来说,仍旧还是很难达标的。中国作家里,够得上的人恐怕不太多,莫言似乎应该是其中之一,不是因为他获得了诺奖,而是因为他的作品里讲的基本上都是人话。
《丰碑》发表以来有多种解读,有的把文中的云中山误解为是长征雪山中的某一段。实际上云中山是吕梁山脉北段的分支,当年贺龙率领的八路军129师经常在此活动。李本深在兰州军区创作室工作时,有次陪同他非常尊敬的129师战斗剧社老战士,时任兰州军区文化部赵戈部长散步时,赵戈回忆起当年120师过云中山,天气奇寒,“冻得人直想尿尿,只想哭”,就在云中山上,活活地冻死了两个人,还都是后勤部的人。李本深听后,深受感动,马上回去写出了《丰碑》一文,寄发解放军报。军报刊登后又被《小说月报》选载,再后被选入课本。
下面是《丰碑》全文: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儿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雪雾之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