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抱负 诸葛亮抱瑶的图片
诸葛亮抱负 诸葛亮抱瑶的图片
豫荐你|文【全文1692字,图片6张】
诸葛亮在南阳时,为何常常“抱膝长啸”?专家:他其实在练功!
说起三国,诸葛亮永远是绕不开的人物之一。他是战略家,未出茅庐已知三下三分;他是政治家,治国能力不亚于管仲、萧何;他是军事家,著有《兵法二十四篇》,治军能力堪称后世标杆;他又是一位文学家,写的《出师表》,至今中学还要求背诵。
没有人天生就无所不能。诸葛亮这么厉害,也是需要一番修行的。根据他《出师表》所言,他早年曾在南阳耕地,是个农夫。但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夫吗?一个普通的农夫又成为千古一相呢?据《魏略》记载,诸葛亮在南阳耕种的时候,和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一起游学,其他3人看书看得很精细,诸葛亮却只是看个大概。而且他每天晚上,常常“抱膝长啸”。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大晚上的,诸葛亮为什么不好好睡觉?这个“长啸”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鬼哭狼嚎”的呢?
“长啸”是什么意思?
根据汉语字典的释义,“长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大声呼喊,像老虎一样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南宋时期的名将岳飞,曾经作《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词中说到“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结合整首词,我们会发现,岳飞作诗时的心情是十分悲愤的,所以此时的长啸,应该属于第一种,即像老虎一样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其实这种“长啸”,一般也经常干,相信很多人都会用大声呼喊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烦闷与愤怒。
诸葛亮的“长啸”显然不是这一种,因为此时的诸葛亮,虽然幼年饱受艰辛,但此时的他并未出仕,也不存在所谓的烦闷,也无愤怒可言,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诸葛亮肯定不会天天在那里大喊大叫。
“长啸”的第二种解释,是将口腔聚成圆形,发出清扬悦耳的声音,类似于现在的吹口哨。
曹植的《美女篇》中有这么一句话,“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意思是说,美女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吹口哨时流出的气息宛若兰花的芳香。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中,也曾出现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是一边弹琴一边吹口哨,自己就玩出了一个“笑傲江湖”啊。
诸葛亮的“长啸”是不是这种呢?曹植和王维是文人,也都是文雅的人,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是羽扇纶巾的形象,这其实不是他或者周瑜的专属,而是汉代时的文人雅士的标配。诸葛亮的虽然喜欢文雅,但他更是一个务实的人,这些都从出山后的很多行为都可以看出。他没事大晚上的出去吹口哨,还抱着膝,这种姿势似乎是有些怪异,显然也不是这种。诸葛亮的“长啸”到底是哪种呢?
诸葛亮的“长啸”
在唐朝时期,出现了一本关于养生的奇书,名为《啸旨》,根据这本书的记载,“长啸”并不是汉字解释中的像老虎般大吼,或者像小鸟一样吹口哨,而是一种养生的气功,广泛流传于道家和士林人士之中,比如嵇康、陶渊明等。而到了现代,“长啸”更是道家独有的一种气功,非常人所能学会的。
“长啸”的环境,最好是在长风皓月之下,或是名山大川之中,这样才能借助美好的环境和新鲜的空气,实现内息和外息的交流,达到养生和锻炼身体的功效。
诸葛亮抱着膝,在大晚上对着月亮长啸,似乎的确符合这一特征。易中天老师在《品三国》时,也曾经指出诸葛亮的“长啸”并不简单,应该是一种导引之术。
原来,诸葛亮晚上天天不睡觉,是在练功,说起来实在是难以置信。可能很多人就会好奇了,诸葛亮才活了54岁,他这功练的不怎么样啊!实际上,这种气功需要长期的修炼,诸葛亮出山以后,事务繁忙,特别是刘备托孤之后,每天更是工作十几个小时,连吃饭都不照点,哪儿还有时间继续去练这个功呢?
总结
历史上的诸葛亮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所演,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诸葛亮死后200多年的南朝,一位武器爱好者陶弘景,为了收集古代的刀剑,写了一本《古今刀剑录》,里面记载了南朝以前诸刀剑的名称、拥有者及其下落。
书中有这么一段:
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测。
至于诸葛亮是否是会武功,甚至是否为一位高手,就留给诸君评论好了!
本文系“豫荐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豫荐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人类历史讲述者,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