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让皇帝”是谁?为什么叫“让皇帝”呢?

点击: 来源:百痕网
摘要: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让皇帝”是谁?为什么叫“让皇帝”呢? 说到这个“让皇帝”,他家可是太牛了,皇帝批量生产,他太爷爷是唐太宗李世民,爷爷是唐高宗李治,奶奶是中国历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让皇帝”是谁?为什么叫“让皇帝”呢?

说到这个“让皇帝”,他家可是太牛了,皇帝批量生产,他太爷爷是唐太宗李世民,爷爷是唐高宗李治,奶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周皇帝武则天,五叔李弘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七叔是唐中宗李显,爸爸是唐睿宗李旦,三弟是唐玄宗李隆基。

这个让皇帝就是唐睿宗李旦的大儿子李宪,本名李成器,少年时才气过人,成年后精通音乐,尤其对西域角兹乐章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是历史上第一个让出自己太子之位的人,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人。

在武则天死之后的第六年,唐中宗李显被韦后为首的韦氏集团谋害之后,大唐的局势十分的紧张,韦氏集团的势力在不断的扩大,韦后以自己的偶像则天皇帝为榜样,妄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此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与韦氏集团的势力对抗,最终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二人。李隆基拥护自己的父亲睿宗李旦重新登上了帝位。

这时就给睿宗出了个难题,到底该立那个儿子为太子呢?

按礼法,本应该是立嫡长子李宪为太子,可是三儿子李隆基平乱有功,并且手中还掌握着兵权,如果处理不好,唯恐再生出“玄武门之变”,左右为难,此事不知到底该如何决定。在这时,明智的李宪洞察到了这一切,深知三弟李隆基英明果断,是干大事的料。他以“臣今敢以死请”的决心,“累日涕泣,言甚切至”固请立李隆基为太子(《旧唐书·李宪传》)。他说应该顾全大局,和平时期应先立嫡长,国难之时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三弟平乱有功,理应如此,如若此事处理的不合时宜的话,将会辜负了天下的百姓。各个大臣也认为理应如此,唐睿宗接受了李宪的建议,立李隆基为太子,就这样,李宪把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在睿宗皇帝即位的第26年,把皇帝之位传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 于是,李隆基顺利继承大统,成为了缔造开元盛世的玄宗皇帝。

李隆基登基不久,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感到此侄不是省油的灯,便以废庶立嫡之名,欲以李宪取而代之,此时的李宪却丝毫不为锦绣江山和九五之尊的帝位所动。这正是李宪的智慧过人之处,他知人知己。

历史上因争夺太子或皇位而导致同室操戈的例子数不胜数,扶苏被逼自杀,卫太子全族遭屠,汉质帝8岁被毒死,杨勇被迫自尽......亲眼看到堂兄李重福因争皇位失败而遭碎尸示众,堂兄李重茂做了几天傀儡皇帝后遭废黜,年仅二十岁便不明不白死在了贬地,还有祖爷爷血溅玄武门,虽未亲见,但同样刻骨铭心。假如李宪与三弟争太子和皇位,以三弟李隆基的胆识,加之三弟手中的兵权,十有八九又会酿成一场宫廷血战,不知多少人要人头落地。李宪深知这一点,故才毅然退出“竞争”。

常言道:知人难,知已更难,但李宪既知人又知己,故才有其理智、明智的让太子之举。

放弃太子之位后,李宪专心于自己的爱好,始终保持着谨慎、恭敬的态度,且远离宫中斗争和朝廷事务,因此深受玄宗敬重。兄弟感情至深,经常与其一起赋诗下棋,击鼓吹笛,同床共枕。开元二十八年冬,李宪卧病在床,玄宗令中使送医药和珍膳,接连不断。僧崇一治疗李宪的病,渐渐好转,玄宗非常高兴,特赐僧崇一绯袍鱼袋作为奖赏。当时,申王等都先死,只有李宪独在,玄宗特别加以关怀。李宪曾写的奏表年终整理付史馆留存,每年达数百页。

741年,李宪病逝,玄宗听到李宪病逝的消息之后,非常悲伤,在李宪病逝的第二天就下诏书追谥李宪为“让皇帝”,并且命令有司以皇帝之礼安葬李宪。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知止”是门大学问,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掌握它,而李宪恰恰“有太伯、叔齐之贤”。他那惊天一让,让出了海阔天空:于个人,生前死后备受殊荣,且惠及子孙;于国家,让出了千古称颂的“开元之治”;于百姓,让出了太平安稳的日子。

然而,古往今来,“知止”者少,“知进”者多。从这一点讲,李宪是跨越时空的。李宪让帝位,成为了唐代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李宪不仅在历史上书写了另一个版本的“玄武门之变”,而且也让出了一个开元盛世。#历史##历史冷知识##我要上 头条##我要上头条。##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