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风筝》人物志之好老婆延娥

点击: 来源:百痕网
摘要:《风筝》人物志之好老婆延娥 风筝这部剧中塑造的女性角色众多,戏份多的有几十集,戏份少的几分钟,但无论戏份多少,其实只要愿意静下心来挖掘,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鲜活的角色

《风筝》人物志之好老婆延娥

风筝这部剧中塑造的女性角色众多,戏份多的有几十集,戏份少的几分钟,但无论戏份多少,其实只要愿意静下心来挖掘,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鲜活的角色,这之前我剖析过剧中惊鸿一瞥的中共潜伏女英雄曾墨怡,今天我想说说国军阵营里的一位女英雄——延娥。

延娥,本名曹依非,湖北黄陂人,21期中统特工干训班学员,编号037,教员黄文道,同期的学员还有彭程、宋玉莲,1941年7月干训班毕业后奉命潜入延安,其后因为某种原因,一直在文工团里当演员,直到1946年3月17日郑耀先一行人,以中央日报社记者进入延安后,延娥帮助他们隐藏带来的电台,其特务身份才浮出水面。

与其他女性角色登场相比,延娥的出场有点悄无声息,甚至还带着那么点随意,作为白毛女演员的延娥,第一次出现在本剧的时候,我都以为她是个连台词都没有的群众演员。

之后为了保护藏在戏服里的电台,延娥当机立断、冒险出逃,此时我依然觉得这姑娘应该会在不久之后就领盒饭,但出乎意料的是,延娥靠着小强般的生命力,愣是在这个电视剧里活了40多集(按删减版算的)。

而在这么长的篇幅里,我甚至觉得导演用在她身上的笔墨比军统一号人物韩冰还要多,由于韩冰影子身份的特殊性,整部剧对她的表现都十分晦涩,必须要通过细节上反复串联才能理解,而反观延娥,导演对她的表现方式明显就平铺直叙的多了。到此,大家心中或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延娥这个女人有何德何能,能值得导演在高手如云的风筝剧中,对她大书特书?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脑海里冒出看到过的一篇自媒体文章,里面称宫庶之所以找延娥当恋人,是因为延娥的温柔体贴。看到这个观点,我有点哭笑不得,这种浅显、快餐式的结论,既小看了宫庶,也小看了延娥。虽然宫庶是个大龄单身直男,但以他在军统的社会地位及个人能力,只要他愿意,女人应该是不缺的,而且以他那自视甚高、孤傲寒星的性格,绝不是女人单纯用温柔体贴就能吸引到的,在这里我就不过多展开。

出身燕京、智计过人的精明人宫庶,啥时候会做赔本的买卖,宦海沉浮、阅人无数的他,最终会选择延娥作为自己的伴侣,本身就说明延娥的卓尔不凡,事实也正是如此以延娥的人格魅力,完全配的上柳导给的浓墨重彩。

一、贤妻良母属性

延娥应该是本剧中最符合中国传统观念中贤妻良母的人设,她几乎拥有贤妻良母的所有属性,全部可以浓缩成四句话: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带的出去,领的回来。

首先,从外貌上来说,剧中的延娥虽不像林桃,是那种一眼就惊艳的女人,但也算是端庄得体,再配上她的自然大方的谈吐、从容豁达的气质,让她又多了几分秀外慧中,十分符合正妻的标准!

其次,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是单兵作战还是统领一方,延娥的表现又是极为出色。

工作中,延娥是十项全能的好帮手。迷茫时,她是为你导航的灯塔;困顿时,她是为你解惑的智者;成功时,她是为摇旗呐喊的观众;逆境时,她是为你鼓劲加油的亲人

生活中,延娥是温柔体贴的贤内助。经历简单爱学习,三观契合作风正,吃苦耐劳不娇气,性格浪漫懂生活,勤俭持家不奢靡,通情达理会疼人。

这种素质的女人,不就是多少中国男人,心心念念的贤妻良母么?

二、坚韧不拔属性

延娥的坚韧,是她最显著的一项属性。纵观全剧,延娥这个可怜女人,一直都是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下工作的。

重庆解放前,作为潜伏延安数年之久的中统女特工,延娥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磨难和考验,特别是相比于潜伏在作战部队的韩冰及常志宽,延娥的处境则更为凶险和艰难。

一直在外围游荡的她不仅仅要面对中共在技术层面对渗透人员的审查,还要解决在物质匮乏的延安生存下去的基础问题。

我并不清楚延娥的这种坚韧是与生俱来,还是后期培养,但就是靠着这种坚韧,在无数个孤军奋战、生死徘徊的夜晚之后,换来的是在未删减版里,延娥对营救自己的刚子带着泪花说的那一句自嘲的台词:“有好几次都想把裤腰带解下来,上吊用”

这里插一段删减版没有交代的背景,延娥去文工团的真正原因实际上是,她在1943年的整风扩大运动中被定性为了失足者,与其他被作为犯人的人一起发配到了文工团进行改造。这期间,延娥在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要远远大于同一时期的韩冰,而且这种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

不过,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不少身世清白的假特务倒下了,她这个真特务反倒熬了过来。苦成这个样子,九死一生的延娥,心里却并没有对党国怀有愤懑。当刚子问她为什么不逃走时,她坚定地回答到:“就算是一枚闲棋冷子,没有上峰的命令,我也要潜伏下去。”

如果说女英雄曾墨怡的从容就义是一种勇敢,那延娥的这种坚韧又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勇敢,这或许就是那句话: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在重庆解放后,延娥的这份坚韧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她先是在田湖被捕后挑起了领导中统山城交通站的担子。经她多方奔走、联络,与快要分崩离析的军统,建立了联合指挥部,逐渐稳住了两边的阵脚。

但好景不长,随着局势的变化,宫庶出逃、孝安被杀,刚有起色的处境又开始变得风雨飘摇,可以依靠的恋人和同志,死的死、逃的逃,延娥感觉自己的命运仿佛又回到了起点,甚至比之前更糟,事实上,这种先甜后苦的形势转变,才比之前更考验人的韧性。

就在我们都以为基本可以ng的情况下,延娥凭借其超越常人的韧性撑住了危局,她收罗好仅剩的一些人马,把他们拉到了山上,靠着中共论持久战的理论,在大陆封锁补给、台湾不闻不问的情况下,硬是又支撑了数年之久,撑到了宫庶的再次到来。

回过头来看延娥的斗争之路,就像是我党的革命之路一样,都是在黑暗中行路,很久都看不到光明,不同的是,她以一介女流之力,一次又一次在绝境中,承受了许多男人都承受不不了压力和痛苦。

即便是多年后,长大成人的高君宝,无路可走时找到延娥,表示想要参加她的队伍时再次出现在镜头前的延娥,虽然已经力不从心,但脸上仍保留着她最后的坚韧和乐观她的这种精神,时长让我会忘记了立场,忍不住对她产生钦佩之情。

三、共产党员属性

延娥是最像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员。

剧中曾对最顶尖的情报人员有过描述,国共双方的顶尖潜伏者,其表现形式一定是:比军统还军统,比布尔什维克还布尔什维克。郑耀先是这个路数,江万朝是这个路数,韩冰也是这个路数,所以他们藏得深、藏得久。

按这个理论来说,就国民党潜伏在中共的卧底之中,韩冰应该是最像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员,那为什么我会说延娥比韩冰还像共产党员呢?因为从我个人角度来看,韩冰并没有体现出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的属性。

在对本剧之前的解说中,我·确实也说过很多次信仰这个词,但随着不断学习感受,我现在觉得,之前这个词被自己用泛滥了,剧中很多人都还没能够到达到信仰这个层面,最多的只能算是阵营之别,更多的坚持也只是从对各自阵营的忠诚来讲,而并没有上升到信仰的高度。

明白自己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并始终深信不疑它的正确性,并能够为之奉献一切,甚至是生命,这是我现在理解的信仰!

通过人物志的梳理,在本剧中,真正能够让我感觉到,有那种超越阵营的精神力量的人并不多。曾墨怡算一个,郑耀先算一个,陆汉卿算一个,田湖算一个,延娥也算一个。

或许连延娥自己都没有察觉,实际上她的思想早在延安潜伏时期就已经被潜移默化。

这个论断其实在她出场没多久就有端倪,当时刚子带着她,一起去坟地埋下她刚从演出后台偷出来的电台,长期等待任务的延娥,对刚子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可能真成死子,这不你就来了。

这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里面包含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精神内核。

不要小看了这句话,它一旦和信仰结合在一起,就能让你在黑暗中对抗绝望,这也可以看成是延娥超强韧性的精神内核。

按着这个思路,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延娥,总能在恶劣的斗争环境下,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她能够让残败不堪的局面下形成组织力和凝聚力,用的已经是共产党的思想武器。

而且随着对理论学习的越发深入,延娥的精神气质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抱着与田湖相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心态学习中共理论,到后来潜移默化的实践运用,再到后来的心甘情愿地为之倾倒。

延娥通过学习完成了自我改造,最终实现了自己内心逻辑的自恰。要不然,你们觉得,还有什么样神奇的精神力量,可以使得延娥在后中统时期,能在没有物资支援的绝境下,带着残兵败将在山林里苦撑数年。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宫庶后来从香港返回大陆,再见到延娥时,延娥对他说出那句:我有了信仰。

这个信仰显然已经不是那名存实亡的三民主义。

所以我说,剧中被誉为布尔什维克中的布尔什维克的韩冰,表面上一直都处在红色文化的正中心,但其内心并不能真正理解共产主义、共产党的伟大,她更多的只是形式上像一个革命者。

延娥与她不同,延娥是用真心在感受、领悟、实践、升华。

最后的结语

作为信仰者,延娥比田湖更宽容,也更真诚。她是剧中唯一能够真正坦诚接纳对手的理论主张的人。可惜的是,像延娥这样一名端庄、智慧、豁达的进步女性,没能在人民的立场上,实践她心中的信仰,最后死在了营救恋人宫庶的法场上,让人唏嘘不已!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了,由于时间仓促,文案里可能有些过于主观,有不足之处,请多见谅,有什么建议,也欢迎大家留言点赞、评论、转发、一键三连,关注我,不定期更新风筝人物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