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床上哔哩哔哩(进去了)
在床上哔哩哔哩(进去了)
我一直没有发现自己是一个吃货。
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能够吃饱已经算是不错了,顿顿吃肉基本没戏,哪里能够奢谈美食。能想到的美食就是各种肉菜。工作后以吃食堂为主,偶尔被同事们带着公款吃吃喝喝,也不过是随波逐流,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主动寻找和开发美食。
真正的改变是在儿子逐渐长大以后。儿子一直被我们定义为一名天生的吃货,整天脑子里不想其他的,就是想吃的。小时候我看他积极主动看很多很难的书,而且还把这些书当经典一样反复咀嚼,我就忍不住给朋友们炫耀儿子看书的难度和深度,结果儿子回头偷偷叮嘱我,“你不要再瞎吹了,我看这些书就是因为想看他们吃的各种东西,这些书都很详细地描述了各种美食。”我也很无语,你看《荒野求生》,《泰坦尼克》和《人类简史》这种纯技术书籍,原来是在找吃的?
由此可见儿子对美食热爱。出于溺爱孩子之心,我总想满足他各种口腹之欲,开始自发自觉去寻找美食,发掘美食,阅读美食的书,看关于美食纪录片,但凡看到介绍好吃的东西,就开始淘宝搜索下单;如果离家不远,也会特地找去。这三年疫情,哪里都去不了,我就每天半夜躺在床上看哔哩哔哩美食视频,这热情就是儿子也比不上了。
还记得几年前,老公在外吃了一顿高级日本料理,特地带着全家去了。人均3000+的日本料理,简直打开了我对于美食的新天地,感慨这世界真的有那么好的东西啊。儿子叫得欢,其实也就能吃下三文鱼和螃蟹,对于其他顶级日本料理都没敢尝试。老公和闺女在吃上面一直保守,吃得也很有限。最后这一餐饭的二分之一可能都进了我的肚子。老公最后感叹,原来我们家食物链的顶端是你啊。
确实如此。除了极少量的东西我实在难以入口,各种东西我都能尝试。作为一个地道重庆人,各种川味江湖菜当然不在话下。之后离家北上,在北京上海都有不短的居住历史,出差求学也算是走遍了国内各个省份以及世界上不少国家,我发现自己适应性其实很强,接受度也很高,好的东西都喜欢吃。说不上高级,说普通吃货肯定够资格了。我不过是不爱写美食文章而已,呵呵。
所以当我拿起蔡澜的《日本美食地图》和《浅尝》这两本书也很正常了吧。
《日本美食地图》是一本出版时间很久的书,我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推荐,特地到淘宝搜索这本书。没想到网上居然也基本是二手书了,别说按照定价打折,价格还上浮了不少。
这本书看得我是有点失望的。名字取得很贴切,美食地图!没有诱人的图片,没有隽永俏皮的语言,也没有吃出来的人生感悟,只是白描地讲述食品,餐厅,酒店,甚至附上了日本各个地区比较细致的游览攻略和行程,还有酒店餐厅的位置。有时候会忍不住比较阴暗地想到,蔡澜是不是收了这些店家的钱,才这么卖力推荐啊。
书没什么好看的,一两个小时可以草草翻过去,把觉得有意思的餐厅酒店mark一下,下次去日本揣兜里,当作高级版的纸质大众点评,就基本完成这本书的使命了。
买《浅尝》,纯粹是我的好奇心作祟。我心里对《日本美食地图》这本书很不满意,可是又很好奇蔡澜凭什么这么有名,就像买股票亏了很多,就非要再入一点来平仓一样,我又下单了两本蔡澜的书(他出的书真的很多,有点无从选择,但是反正都是小品文,睡前或者马桶上读读都可以,那么就随便挑两本内容主题感兴趣的,我居然仍然选了美食类!吃货本色还是神经病找虐?)
看《浅尝》前半部分,我觉得自己快被气死了。基本都是《日本美食地图》的内容,选择了十几二十篇算是比较有意思的部分,把纯粹的行程攻略等部分去除了。我边看边骂,觉得这些文人也太会赚钱了,几十年前的旧文,换个标题和封面,就可以再卖一次。你考虑过你粉丝的心情吗?一直追文,二十年后又需要重温一遍是吗?后文倪匡说蔡澜花钱大手大脚,不过也很会赚,被人骗走八位数,两三年后就“千金散尽还复来”了。这样不停炒冷饭,钱确实容易赚。
看过《日本美食地图》,《浅尝》的part1和2就不必再看,没有看过《日本美食地图》,那么只看《浅尝》也就够了。
后面的部分有点渐入佳境的感觉了。不是罗列谈食品了,而是开始有不少随着年纪增大而生出的感悟来,反倒显出来不少返璞归真的可爱来,嬉笑怒骂,尽是真性情,不像二十年前的文章,有些中年男人的圆滑油腻,读起来添堵。
有一篇篇名《孤僻》,这篇文章很容易看出蔡澜老了,颇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泼辣和无所顾忌,从心底生出戾气来,甚至也不掩饰心中的暗黑部分了,“但也不能老被人欺负,耐心地等,有一天抓住机会,从这些人的后脑来那么深深一刺,见他们死去,还不知是谁干的。”这种文字,从那些还在为生存以及软肋苦苦奋斗的中年人中是看不到的;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是万万写不出这种完全不够光明正大的下作手段的,这种想法,非被生活折磨过的老年人不能有,也非是什么都无所谓的老年人不能有。我在这一段,没觉得蔡澜可恶,反倒觉得他愈老愈可爱了。
书的后半部分基本都充斥这样的情感和腔调。不过蔡澜可能还是有点文人和公知的自觉,到底口出恶言得少了。他怀念小时候吃过的美食,认为现在的食品和早年再也没法比较了,他谴责是因为人工养殖的问题,当然也认为制作者不够用心。其实他可能没有意识到,随着年纪增大,味觉肠胃等也其实在衰老退化了。我父母就时常觉得现在的饭菜不好吃,终归还是老了的缘故。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全世界流通如此便捷,好吃的东西终归是越来越多了呀。古人常以为“人心不古”,怀念礼崩乐坏之前的时代,其实古代不过是永远回不去的一个向往而已了,就像我们永远回不去的童年和少年,我们怀念的不是儿时的美食,而是那个时代年轻的我们。
他吃饭的口味也出现明显变化。二十年前还是大鱼大肉为主,《浅尝》中多次提到他已经是“主食控”,对各种高级食品以及应酬聚会烦恼不堪,只想要一碗白米饭,三两小菜,甚至以茶泡饭,就觉得满足。当然,“人生至味是清欢”,经历繁华,吃遍了全世界浓油重盐的美食,才发现一碗米饭对于中国人而言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这些还没有经历繁华的人,还是继续在舌尖美食多滚几次吧,不然年纪大了,吃着白米饭辛酸,毕竟还有那么多好吃的没有品尝过就吃不下去了,太可怜。
蔡澜的不少想法,我觉得随着年纪增大,倒是可以效仿。比如说,要吃得少一些,但是一定要吃得好一些。“尽量地学习,尽量地旅游,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点,就这么简单。”
他倒是颇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想法,奈何中国人都习惯了“延迟满足”,也许随着年纪增大,我们要放下一点包袱,告诉自己到了“满足”的时候了。
年轻人也有可学习之处。他说,“凡事都要试试,不试,绝无可能成功,试了,成功和失败,一半一半机会,”
“既上了船,就做船上的事吧。”
“不开心不能改变不开心的事,不如开心。”
不过,在对待女性态度上,倪匡说蔡澜是“大男人主义”。他解释说,“大男人主义,才会真正对女性好。”不过我却不这么认为。只读了蔡澜两本书,我认为蔡澜之所以对女性好,不过是把女性放到与他不平等的地位,认为女性是弱小,需要保护的,出于绅士风度,对于女性表面的礼貌罢了,他的文中多次提及和日本女招待的调笑画面,女生看来是不太舒服的。他还有一篇短文《吃相》,描述了不少女生难看的吃相,由吃相更引申到人品,然而吃相明明男女都有,为什么只描述女生丑态呢。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是对于信仰两性平等的人而言,这样的文章仍然让人反感。
如同许知远评价的那样,蔡澜选择做一个“自由快活,享受人生的人”,他自然不枉此生,这也是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