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骑士传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骑士传奇
石黑一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被掩埋的巨人》是代表作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文学成就之一,是当时世俗文学的重要体现。而骑士文学中的亚瑟王传奇则作为骑士传奇中传播最为广泛的一大系统,至今还仍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力,后世对亚瑟王传奇的二次改编极为丰富,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用自身魅力征服了广大的读者,让这种较为古老的文学样式在今日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元素之一。
石黑一雄便通过《被掩埋的巨人》完成了对骑士传奇的戏仿。
《被掩埋的巨人》中出现了众多如亚瑟王、高文、梅林等西方文学中耳熟能详的形象,这些角色来源于凯尔特人的神话传说,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在近现代又在多种形式的改编中大放异彩,而小说中弥漫着的龙、雾气、集体性失忆等奇幻因素更是可以和传奇故事直接相连,令人在意识到这是一部探讨种族战争等严肃问题的小说之前,便陷入一个黑暗而神秘的奇幻世界。
戏仿具有祛魅神话的作用,而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故事正是英语文学中的一座丰碑:
被尊为“永恒之王”的亚瑟王被后世视为英格兰人的英雄先祖,有着终将归来,再次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预言,是民族意识和国家权威的一种体现,而圆桌骑士们以骑士精神为代表的优秀品质,也一直是作家笔下颂扬的对象。这些英雄形象具有神圣感和崇高性,是充满浪漫色彩的理想人物。
但在《被掩埋的巨人》中,他们却被摘除了浪漫传奇中的光环。
石黑一雄采用戏仿的手法,一方面将这些理想形象进行矮化,描写在传奇故事中原本光鲜亮丽的人物背后的不堪,
另一方面又以此为模板,创造出了理想与现实相交织的骑士形象,直面人的崇高与软弱,使得小说在通过两者差异表达反讽意图的同时,增添了种族主义、战争记忆等现实因素的厚重感,将原本局限于民族文化的题材和人物拔高到了具有普世性的高度,达成了他国际化的写作理念,而奇幻因素与严肃文学的完美融合则是一次消除纯文学和俗文学界限的成功尝试,为这条必然的道路做出了具有石黑一雄特色的文学实践。
骑士文学将“忠君”作为核心主题之一,这是一种骑士制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统治阶级为维持自己的地位而创造出的美丽外衣。
为了稳固骑士阶层对国王的忠心,国王的形象往往是完美无缺的,必须要在骑士乃至更下层阶级的心中树立起神圣的形象,升起膜拜之心,“永恒之王”必将从阿瓦隆回归的预言不仅是英格兰人对民族的自豪与希望,更是一种统治阶层希望自己的地位永恒不变的寄托。
因此,作为圆桌骑士所效忠的对象,亚瑟王的形象在传奇故事中是也必须是极具魅力的:他身具优异的皇家血脉,是唯一能拔出“石中剑”的天选之子;
他的性格宽厚大气,对下属爱护敬重又赏罚分明;他永远将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大事之后,和马克国王等反面形象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在亚瑟王传奇中,亚瑟王几乎只犯过一个主观性错误——因争强好胜而违反了比斗时的规则,也为此得到报应,失去了著名的石中剑,但这是亚瑟违反骑士精神的体现,并不影响他身为国王的无限权威,而他也得到了上帝的宽恕,在梅林的指引下获得了新的圣剑。
可以说,亚瑟王是集骑士心中的君主美德形象之大成者。
因此,《被掩埋的巨人》在第一次提到亚瑟王时必定会带来一种令人敬佩的印象,而此时石黑一雄也的确用“伟大的国王”来描绘亚瑟王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并指出是他结束了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之间的战争,让生灵涂炭的英格兰恢复了和平,
但前面铺垫的越美好,在真相暴露后带来的震惊和悲痛就越发深刻——戏仿对象和戏仿者之间的喜剧性落差一直是戏仿这一手法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只不过在石黑一雄笔下,神圣人物的矮化带来的不是令人发笑的滑稽情节,而是引人深思的厚重历史感。
参考文献:[英]石黑一雄:《石黑一雄诺贝尔奖获奖演说:我的二十世纪之夜及其他小突破》,宋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