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围城》:苏文纨才是那个活得最通透的人
重读《围城》:苏文纨才是那个活得最通透的人
最新一期的《脱口秀大会》,呼兰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调侃了中年危机,他戏谑地说,“老兵不死,只是自相残杀”。
在如今的现实里,很多刚过而立的人,都已经感到了对中年的恐惧,房贷,车贷,人到中年事事多,事事休,而那些后浪们,如潮如涌,留给中年人大器晚成的例子都已经不多了。
呼兰调侃的是这个时代,其实中年危机,在任何时代,都是存在的。年轻的时候,人们谈论诗歌,谈论爱情,谈论穿越世界的旅行,到了青春不在的年代,人们只剩下了日渐疲乏的躯体。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围城》里。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在自己三十六七岁创作的一本长篇小说,当年的清华才子,在这个年纪,又会对人生有什么样子的体悟呢?
我们今天不说方鸿渐,也不说孙柔嘉,我们今天来谈一谈海归女博士苏文纨。
围城
“我喜欢你,你爱上我吧”
苏文纨的故事要从方鸿渐回国的船上开始,到嫁给曹元朗而结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苏文纨那时候已经是三十好几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大龄剩女”。理解苏文纨之后的两个关键,正是“博士”和“年龄”两个关键点。
她是一个博士,留过洋的博士。那个时代留洋的人是很少的,特别还是一个女孩子留洋,这更显得难得了。
苏文纨的爱情观,也建立在这种难得上。她像一个公主,在高高的阁楼上,对入得了自己眼缘的男子抛下了绣球,并丝毫不考虑那个男子爱她的可能性。
她固执的对方鸿渐说,“我喜欢你,你爱上我吧。”
这是她的骄傲。
可是喜欢的人,从来都很难走到最后,互相喜欢都走不到尽头,更何况方鸿渐对于她,根本谈不上喜欢。
方鸿渐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在国外随便读了读书,买了个假文凭,只是作为自己对父亲的一个交代。
苏文纨
他害怕责任,喜欢逃避,宁愿在船上和有未婚夫的鲍小姐调情,给苏文纨错觉,却在真正碰到自己所喜欢的“摩登文明社会的那桩罕物”唐晓芙的时候,最终还是无疾而终。
杨绛后来说道这个唐小姐的时候,她说唐晓芙很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以至于并不想把唐晓芙嫁给方鸿渐这个有着丰富过去的男人来破坏她的少女情怀。
苏文纨如果仅仅是求爱不得,甚至因为自己的求爱不得破坏了方鸿渐和唐晓芙的爱情萌芽,那她倒也是没有那么坏,因为由爱生恨,由爱生妒的故事,我们早就听到了太多。
问题的关键,苏文纨真的有那么爱方鸿渐嘛?
十八岁喜欢一个人,会挽着她的手,陪她夜奔,一起走进这良夜;二十多岁喜欢一个人,会明朗得就像是灿烂的太阳,宁愿为她燃烧自己;
可是苏文纨已经三十岁了,她喜欢一个人,无论是一开始的方鸿渐或者是后来的曹元朗,她爱情的出发点,不是心动,只是适合。
因为合适,所以她会在确认自己喜欢上方鸿渐的时候先打听清楚方鸿渐的家世和背景,从而确定自己是不是应该喜欢。
这很不青春,却很像当今很多人走进婚姻殿堂的原因。
方鸿渐
赵辛楣和曹元朗
在接着读下去的时候,不妨先来问一问自己,如果有这样两个人,站在你面前,你会怎么选?
一个高高大大,神气活现,并且和自己是青梅竹马,也一直暗恋自己,而另一个相貌平平,又矮又没有文化,只是一直苦苦追求自己,你到底会选择谁呢?
苏文纨选择了后者。这对于我们是很难理解的。一个女博士,为啥要嫁给貌也平平,才也平平的曹元朗呢?这还得从赵辛楣和曹元朗对她的态度说起。
赵辛楣对于苏文纨的喜欢是观望的,是绅士的,他的尊严使他完全不能低声下气的求爱,所以他在发现苏文纨的意中人是方鸿渐之后,他无论多喜欢,都停止了自己的主动追求。
苏文纨却一直享受于高高在上的公主感,她希望的爱情是众星捧月,希望有个人能毫无尊严地追求她。
在公主眼里,当发现有一个自己喜欢却不喜欢自己的人存在的时候,方鸿渐的存在本身,就已经给苏文纨相当大的打击了。
而这种打击,对于苏文纨来说,是难以言说的羞耻。
赵辛楣
赵辛楣和苏文纨太熟悉了,苏文纨也知道赵辛楣追求了自己几十年,她一直高高在上,绝无可能对一个一直以来爱慕自己的人,自己处于被追求地位的人暴露“方鸿渐不爱她”这一事实,所以她不可能主动去联系赵辛楣。
而这时候,曹元朗出现了,曹元朗被戏称为“四喜丸子”,苏文纨却对他很友好,友好的原因很简单,苏文纨根本看不上他,在之前更是完全无视了他的追求。他在那个时间段出现之后,刚巧向苏文纨提出求婚。
他不像唐晓芙一样,对恋人要求一个干净过去,他也不知道苏文纨的过去,卑微都来不及,哪里敢另作要求呢?苏文纨接受了他的追求,也只是可以为了保护她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地位。
他俩的订婚,一直到最后,才被赵辛楣和方鸿渐知晓。赵辛楣开始意识到了这场情爱,不过是苏文纨安排的一场恋爱游戏,他对方鸿渐说“咱们都被她玩弄得七颠八倒”。而方鸿渐再没有喜欢这层滤镜的时候,他看苏文纨倒是难得的准了一次,他感慨起来,“女人傻起来真没有底的!”
苏文纨这个人,爱上方鸿渐不是因为爱情,也从来没有对赵辛楣动过自己的情,甚至对于曹元朗,她答应订婚也只是因为,这样的人,在爱情里卑微到了她可以随意操纵的地步。
中年困境:爱情与现实
年轻人渴望追求爱情,喜欢轰轰烈烈,而到了中年,无论当初是多么轰轰烈烈,就只能讲究现实了。有的时候,活得通透其实是一种悲哀,但是不通透却已经不行了,年龄已经摆在那儿了。
无论在哪个时代,苏文纨的年纪早就已经跨进了大龄剩女的行列了,她所值得骄傲的是她的学历,但是一个人之所以高高在上,是因为她有掩饰不住的软肋,她的软肋就是她的年纪。在与方鸿渐的纠葛结束之后,这无疑又刺激了她的这种软肋,强化了她的自卑感。
很多现实中看似不合理的事,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那时那情那景下根本没得选。苏文纨那时候要的也就是男人对她的这份顺从来掩饰她心里的自卑,而这份顺从,方鸿渐给了孙柔嘉,赵辛楣给不了,只有曹元朗能给。各取所需的恋爱罢了。
贾宝玉在《红楼梦》里说,结了婚的女人是死鱼眼珠子。我想这句话放在苏文纨身上,更是可以想见她的未来。
曹元朗不甚有趣,无论是气质,学历,都远不能和苏文纨相配,也远远比不上赵辛楣和方鸿渐。我们可以预料苏文纨的后半生,她注定只能在满足和痛苦之中来回挣扎,夜夜不能眠。
到后来,就完完全全变成了那个贾宝玉口中的“死鱼眼珠子”,从一个极其难得的海归女博士,最终成了一个庸俗的女人。
很多现代女性其实也面对着这样的窠臼,特别是结婚生子之后,曾经的理想,以前的身份,好像就只能变成了“某某的妈妈”“某某的妻子”,整日纠缠于柴米油盐之中。
如果再加上曹元朗这样的不甚有趣的丈夫,那么婚姻大概是真的变成了爱情的坟墓了。也许很多人一开始不曾幻想过这样的婚姻,其实这是很多中年人的常态。
曹元朗与苏文纨的婚礼
唯余怨恨的重逢
后来,苏文纨与方鸿渐在香港有过一次相遇,仅仅一年时间,两人之间的差距就已经看的出来了,这也是我们后来说苏文纨通透的一个重要原因。
仅仅一年,苏文纨的经济水平,身份地位都远远地超过了方鸿渐,两个人以前还在同一阶层,现在却已经让人开始感叹这一年来的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了。
苏文纨一直对方鸿渐的不喜欢而郁闷,这种郁闷后来渐渐变成了恨。她在赵老太太家对方鸿渐更是冷嘲热讽,没有任何犹豫。看到方鸿渐被挖苦的闷闷不乐,怀疑人生,这或许是苏文纨想看的唯一结果。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恋人分手之后,恨往往比爱更有生命力。在赵老太太家,苏文纨把自己以前的不甘,怨恨,嫉妒等许多负面情绪全部汇聚到了一起,统统地刻在了方鸿渐的心里。
苏文纨
方鸿渐这时候过的也其实并不幸福,孙柔嘉在婚前和婚后完全是两个样子,她看到苏文纨后,她觉得自卑起来了,并不断通过言语折辱方鸿渐,来缓解自己的嫉妒并营造出一种自己依旧说了算的假象来维护自己仅有的自尊:
“人家苏小姐多好,又美,父亲又阔,又是留学生,假如我是你,她看不中我,我还要跪着求呢,何况她居然垂青。”
后来回到上海之后,贫贱夫妻百事哀,随着日子越过越差,两口子经常吵架,感情并不好,而苏文纨到底通过通透得到了什么,她是否真的享受这种通透,我们可能也心知肚明。
《围城》中最脍炙人口的话,也正是通过苏文纨的口中讲出的,她说:“你在城外探望,我在城内煎熬。你想进来,我想出去。”
“通透”这座城,她大概是想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