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牛钉子户,索要3亿险些导致央企破产,如今成为孤岛
深圳最牛钉子户,索要3亿险些导致央企破产,如今成为孤岛
这是深圳最牛的钉子户,上个世纪的危楼赔偿金要价3亿,逼得央企险些破产,在高楼林立的建筑中坚守20年,如今的处境却让人唏嘘。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钉子户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深圳最牛钉子户背后的故事吧。
深圳是目前我国十分发达的一个地区,作为最早开放的一批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而纵观现在的深圳市,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发达的现代化都市,无论是建筑道路,还是公共设施,都一应俱全,一点也看不出落后的迹象。
然而如果将时间倒退几十年,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深圳可以说就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小渔村,由于近海,因此当地人大多依靠渔业为生,不过这样微薄的收入也只能勉强温饱,因此当时的深圳极其破旧落后。而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一改之前的样子,其发展也按下了加速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外来务工的人快速涌入,而深圳原有的建筑既矮小又陈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深圳许多地区的政府纷纷行动,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扩大可用建筑:一方面政府鼓励当地人积极改建房屋,加盖楼层,以满足剧增的人口,另一方面,政府也快速规划,将许多过时的旧建加以推翻重盖。
不过对于当地人来说,虽然自己翻新会扩大居住面积,也能增加收入,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也让人头疼:首先就是加盖是否安全,有的房屋长年失修,本身就已经摇摇欲坠,如果盲目加盖,很有可能会造成新的安全隐患;同时自己盖房子还要出钱,而政府拆迁还可以赚一大笔拆迁费,因此重建的呼声越来越高。
因此政府也加紧了重建的工作。罗湖区位于深圳市的中心地段,地区内地形整体较为平坦,适宜居住生活,因此早在1992年,政府就有计划将其拆除,不过由于当时形势问题,城中村的处理方式并没有获得统一的意见,因此罗湖区内的村落拆迁计划也就被一再搁浅。
在2003年左右,随着重建计划的推进,位于罗湖区内的湖贝村也被纳入了拆迁区内。村内的房屋大部分都建造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早就已经变得破旧不堪,村内许多房屋内部设施的老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在前几年甚至还发生了一起因为线路老化而造成的火灾事故。
在过去的几年,湖贝村内的居民多为外来打工人员,还有一小部分为当地原住民,湖贝村地段适宜,无论是交通还是日常生活都十分便利,而且比起周围一个月动辄几千的房租,湖贝村的租金也更加便宜,因此虽然设施老化房屋破旧,但是前来租房的人还是源源不断,有的居民甚至仅靠房租就能获得每年十几万的收入。
湖贝村
湖贝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以说是影响罗湖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块,其周围的房价也高达八万一平米,许多人可能努力一辈子也无法在此地买上一套房子。虽然当时房价并没有那么贵,但是在处理这种重要地段的拆迁工作时,开发商也还是十分谨慎。
罗湖区
为了可以完善的安置好拆迁居民,经过一系列的投标比较,最终湖贝村的拆迁工作落到了一个央企的开发商公司头上。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拆迁工程,开发商给出了每户几百万的拆迁款,要知道在当时几百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有的人甚至仅凭拆迁就成为了千万富翁。
况且村里的房子虽然地段好,但是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与其守着老旧房子,还不如拿着拆迁款买一套不错的新房子。因此对于湖贝村的拆迁,许多的村民都纷纷表示同意,拆迁工作也顺利进行。不过在村里,有一户人家却始终不同意拆迁。
这个钉子户就是开头提到的那户了,他家的房子位于玉兰街31号,是一个三层的旧楼,地处路口,因此人流量也比较大,一楼租户多以商铺为主,剩下的两层则用来居住。比起周围的房子,这里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租金,都很占优势,因此一直是香饽饽,租金收入也十分可观。因此在听到拆迁时,这户人家就立即站出来反对了。
这栋楼也是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旧房子,因此不仅外观看起来老旧,内部线路老化也极其严重。不过虽然已经如此破旧不堪,但是在房子主人的眼里,这更像是一颗摇钱树。因此房子主人的态度也很坚决,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开发商开出的赔偿款也比其他的人家要高出来许多。
不过面对涨价的拆迁款,这位钉子户显然不放在眼里,因此即使是经历了几次的拆迁工程,这栋楼依旧坚守不拆。在当时为了可以顺利拆迁,开发商可以说准备了几个亿的赔偿款,对于拆迁户的要求也是尽可能的满足,然而面对这位钉子户,开发商也犯了难。
玉兰街31号楼的面积也就在500平米左右,按照当时的物价计算,顶天了也就只能拿到一千万的赔偿金,而且其二楼三楼还是加盖的,如果严格计算下来,其拆迁款可能还要更少一些,不过为了可以顺利推进拆迁工作,开发商还是在谈判时就直接拿出了1500万元的赔偿金表示诚意。
不过就算是开发商如此有诚意,也耐不住这位钉子户有一颗想发财的心,面对高昂的拆迁款,他直接放言:要么给出3个亿,要么就休想拆房!而对于当时的开发商来说,这次拆迁可以说关乎公司的生死,因此这位钉子户甚至惊动了公司老总。毕竟拆迁款已经拨出去了,如果无法重建,公司就要面临破产的风险。
在数次谈判无果后,无奈之下,开发商也只能用以往的套路:直接绕过了钉子户,继续进行重建工作。而这位钉子户也尝到了自己的恶果:周围的居民都纷纷搬走,只留下这一户,而且由于周围施工,严重影响了租户的日常生活,其租金也大打折扣。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建工作也接近尾声。在2015年,村内的重建工作已经彻底完成,这位钉子户周围高楼林立,只有这一栋楼,矮小破旧,孤零零地伫立在街头。此时的他再想和开发商谈条件已经是痴人说梦了。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当时这户人家见好就收,那笔拆迁款都够买几套房子了,不过贪婪的人最终会自食恶果。在现在高楼林立的罗湖区内,这栋楼已经变得可有可无,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拆迁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
拆迁关乎一个城市的发展问题,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做一个作为自己、自私贪婪的人,最后也只能一无所获。而如果想趁人之危,趁机敲竹杠的话,到头来,吃亏的也很可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