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李香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为传奇的女星

点击:121 来源:百痕网
摘要:李香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为传奇的女星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张学友的经典粤语歌曲《李香兰》: “恼春风 我心因何恼春风 说不出 借酒相送 夜雨冻 雨点投射到照片中 回头

李香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为传奇的女星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张学友的经典粤语歌曲《李香兰》:

“恼春风

我心因何恼春风

说不出 借酒相送

夜雨冻

雨点投射到照片中

回头似是梦

无法弹动

迷住凝望你

褪色照片中……”

低回婉转的音乐将人带到一种忧伤的意境。其实,这首歌改编自日本歌手玉置浩二演唱的《行かないで》,是电视剧《李香兰》的主题曲。

李香兰,一个标准的中国名字,为什么会被日本人拍成电视剧呢?而且由国宝级歌手玉置浩二演唱主题曲?

其实李香兰的来头可比玉置浩二大多了……

01

当李香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横空出世时,很多人都觉得很惊讶。

她到来的太突然了,好似从天而降一般,一夜之间就红遍了满洲里;她的条件实在是太出色了,容貌娇艳不说,还有一把好嗓子;她的唱法也与众不同,带着点花腔女高音的味道,懂行的一听,就知道受过专业训练。

她的歌曲一首接着一首的推出,全都好听得要命:《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尤其是那首悦耳悠扬的《夜来香》,简直百听不厌:

“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细唱,

月下的花儿都如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

我爱这夜色茫茫,也爱这夜莺歌唱,

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拥抱着夜来香,闻着夜来香,

夜来香,我为你歌唱,夜来香,我为你思量……”

满洲里的百姓们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李香兰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她容貌俊俏,唱的又好;恨的是因为她接受了“满洲电影协会”的包装,歌曲经常在日本奉天广播电台的《满洲新歌曲》栏目中播出。

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何日君再来》尤其惹人非议,因为它似乎暗示着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欢迎和期待: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

人生能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

“简直是丢祖宗的脸啊!”“是啊,这不是做了汉奸了吗?真是太不要脸了!””就是再好听也不能听,这是害人的靡靡之音!“老百姓们私下里议论道。

不过,李香兰对这些不绝于耳的责备倒是毫不在乎,反而变本加厉地演出了一些美化日军,粉饰侵略战争的电影。这越发引发了众怒。

中国的百姓们将她看作关东军的“糖衣炮弹”。可是人们骂的越是厉害,李香兰越红。

她不但在国内红得发紫,还红到了日本。1941年,在日本举办演唱会时,排起了购票的长龙,将整个剧场包围了七圈半。

最为国人所震怒的是,这次演唱会的策划者竟然将李香兰称作日满亲善使节,在宣传画上写着:“为勇士的伤痕献上感谢。”

1942年,李香兰来到上海发展。为中华电影公司、中华联合制片公司、满映拍摄了经典电影《万世流芳》,并且演唱了主题曲《卖糖歌》和插曲《戒烟歌》。就此,李香兰的影响力从满洲扩散到了全国,成为了与龚秋霞、周旋、姚莉、白光、白虹、吴莺音齐名的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

1943年,李香兰来到了台湾,出演了电影《サヨンの钟》。《サヨンの钟》一经推出,马上引起了轰动。当然,国人的骂声也更猛烈了。简直将她看成了汉奸的代表人物之一,恨不得剥皮剔骨,生啖其肉。

1944年,李香兰辞职离开了满洲映画协会,这才让国人对她的恨意稍稍削减了些。此时李香兰的明星地位稳如泰山,似乎已经不需要满洲映画协会的支持了。

1945年,日本法西斯节节败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而李香兰却在上海大光明大戏院举行了一场名为“夜来香幻想曲”的演唱会。

演唱会非常成功,台下高朋满座,没有一个空位,从舞台布置到灯光效果,都在当时首屈一指。无一处不鉴证了李香兰超级红星的超然地位。

在那溢彩流光的舞台之上,25岁的李香兰明艳动人,歌喉婉转,让人永生难忘。

然而,台下的观众看着这个卓越多姿的大明星,却不由得生出一种荒诞之感:作为中国人,她在华夏神州陷入危难之际,为日本人引吭高歌,出演电影,丝毫不以为耻;如今日本国犹如强弩之末,她同样毫不在意,在这里莺歌燕舞。难道这个女人没有灵魂吗?

观众们只看到了表象而已。舞台上的李香兰看似璀璨夺目,实际上心中却充满了焦虑。她对自己可能面临的危险一清二楚。知道前途未卜,然而,此时此刻,她陷入两难境地,明知留下来有危险,却又舍不得离开中国……

在她心头有太多的无奈和压力,没有人能分担,只能自己一个人扛。

在骑虎难下之际,她只能全身心地投身于最热爱的歌唱事业当中去。这很可能就是她的绝唱。所以,她要尽可能地多举办几场演唱会……

02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宣告结束。满洲国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

之后,中华民国政府对汉奸、卖国贼,日本特务进行了抓捕和审判,其中文化汉奸的名单中,就包括一度红遍全国的李香兰。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禁举国哗然。因为就在六天前,李香兰还在上海国际赛马场举办了一场演唱会。

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李香兰已经从万人仰慕的大明星,沦落为了阶下囚。报纸上很快刊发了专题报道:李香兰和女间谍川岛芳子一同被软禁在了在虹口大杂院的收容所里。

“抓得好!”“早就该整治这个不知廉耻的叛国贼!”“应该枪毙这个投靠敌国的妖女!”一时,那些早就厌恶李香兰的民众们欢呼雀跃。

大家静待着事态的发展。仿佛已经买好票,坐在了指定的座位上,等待一出好戏的上演。

曾经为李香兰失魂落魄的歌迷、影迷们则像烈日下的晨露一样,全都不见了踪迹。

1945年11月,上海国民党军政处第一次传唤了李香兰。审讯官质询她作为文化汉奸的罪状,然而李香兰却始终沉默不语,拒不认罪。李香兰的表现彻底激怒了审讯官。

作为一个大明星,一个公众人物,李香兰近年来的所作所为是人尽皆知的,她接受日本人的包装,拍摄日本人投资的电影,四处美化日军的罪行。她怎么厚颜无耻到这个程度,居然还敢否认呢?

“既然你否认自己是汉奸,那你说说电影《支那之夜》吧。”审讯官不想再多费口舌,直接向“要害处”打去。

”《支那之夜》?“李香兰一下子愣住了。

”那部电影是你拍的,对吧?“

1940年满映拍摄的《支那之夜》,的确是李香兰的作品。时年20岁的李香兰在影片中饰演了一个名叫桂兰的少女。桂兰在战争中失去了双亲,却爱上了一个日本军官。这样的剧情设计,无疑有美化日军的嫌疑。还有为日本建国节献唱等诸多罪证也随之一一列举了出来,“汉奸罪”没有任何推脱余地。

见李香兰迟迟不肯表态,已经彻底被激怒的审判员冷冷一笑,准备宣布判决书。

没想到,李香兰突然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话:“可是,我不是中国人,我是日本人。”

原来,李香兰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她原名山口淑子,祖籍日本佐贺县。当年,日本战胜了沙皇俄国,继承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开始向中国东北大批移民。李香兰的祖父山口博向来仰慕中华文化,于是就借这个机会举家搬到了东北,

当时,日本人将中东铁路长春以南路段改名为南满铁路,并成立了”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山口博的儿子山口文雄在其下属的抚顺煤矿做事。身为中国通的他,专门负责教授日本员工汉语和中国文化习俗,同时还兼任抚顺县政府的顾问。

1920年2月2日,山口淑子出生于奉天。山口文雄对其宠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又因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还有个身为中国通的父亲,山口淑子的中文十分流利,几乎与中国人无异。这也为她后来隐瞒身份,假扮中国人提供了便利。

1936年,山口文雄一家搬到了奉天(即今天的沈阳)。山口文雄社交能力很强,结交了许多权贵。山口淑子就拜奉天银行的总裁李际春为干爹。

有一种说法,李香兰这个中文名,就是干爹李际春给起的。还有一种说法,”春兰“其实乃是山口文雄在中国最常用的笔名之一。那么,李香兰又是如何成为歌唱家的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香兰在火车上结识了同龄的俄罗斯犹太裔少女柳芭。两人很谈得来,很快成为了密友。

13岁那一年,李香兰得了肺病,为了帮她恢复健康。柳芭引荐她拜著名的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夫人为师,学习美声演唱技巧。学习美声演唱技巧是否对治疗肺病有帮助,不清楚。可以确定是,这开发出了李香兰的歌唱潜力。就此,波多列索夫夫人将李香兰视作爱徒,细心指导。

作为深受俄罗斯人欢迎的歌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每年都要在奉天大和宾馆开独唱音乐会。这一年,李香兰在老师的演唱会上登台亮相,做暖场表演,结果演出非常成功,赢得了满堂彩。巧合的是,台下正好坐着伪满宣传部门的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认为李香兰条件极佳,有心将她塑造成鼓吹大东亚共荣圈的代言人,日军的宣传工具。于是,才有了红遍大江南北,海峡两岸的大明星李香兰的诞生。

李香兰说出真相后,审查官们都傻了眼。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次审讯会有这样的结果。尽管参演的影片涉嫌美化侵略战争,但是身为日本人的李香兰并不构成战争罪,所以,李香兰在1946年2月恢复了自由身,回到了日本。

04

大难不死的李香兰回到日本后,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如果说,在中国时的她不得不戴着面具生活,深受双重的压力的话,此时的她真正地做回了自己。

也终于可以向外界袒露心扉,对于在中国的往事,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我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只是按照大人们要求的去扮演交给我的角色。我根本没想到其中可能会有什么阴谋……”

“我偶然间被身披‘战争时代’这件外衣的命运所操纵,人生中的每条道路都由不得自己选择。待到察觉时,我已被夹在相互争阋的母国中国和祖国日本中间,拼斗的火花溅满全身……”

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香兰在中国时的痛苦和纠结的心情。

回到日本后,李香兰努力重新开始。她决心进一步开拓事业版图。她参演了舞台剧,在舞台上尽情高歌,为战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日本加油鼓劲儿。

她又接拍了一些电影,甚至一度想去好莱坞发展,但是终于还是放弃了。

她始终对中国怀着深深的感情。“战争毕竟已经过去,应该铭记历史教训,向前看。“秉承这一理念,李香兰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她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是与美国雕刻家野口勇,第二段则是与日本外交官大鹰弘,成为外交官夫人后,李香兰退出了影坛。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复出。

1974年,李香兰在时任首相田中角荣的邀请下,参加了参议员的竞选,正式进军政界。在此期间,全力督促日本政府向二战受害者,尤其是慰安妇做出赔偿和道歉。

1978年,李香兰率领日本环境代表团访华,见到了诸多好友,一时感慨万千。她动情地说:”我有两个祖国,中国和日本,中国是养育我的母亲之国,日本是我的父亲之国。中国是我的故乡,所以这次应该说是‘回’中国。”

直到晚年,李香兰仍旧为中日友好做着不懈努力,不断提醒日本国民,日本曾经对中国造成的破坏。85岁高龄时,她还专门发表了公开信,劝诫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靖国神社。

因为”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