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因为爱情嫁给土匪,容貌还原确实惊艳

点击:100 来源:百痕网
摘要: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因为爱情嫁给土匪,容貌还原确实惊艳 “压寨夫人”是小说和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角色,通常以一种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压寨夫人”本质上是“占山

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因为爱情嫁给土匪,容貌还原确实惊艳

“压寨夫人”是小说和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角色,通常以一种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压寨夫人”本质上是“占山为王”的土匪的家眷,一般情况下,都是土匪下山掳走良家妇女作为压寨夫人。一个山寨之所以要有压寨夫人,不仅是为了满足土匪头子的生活需求,也是山寨的一种精神象征。“压寨夫人”的存在,昭示着这个山寨的实力足以保护好家眷,能让她们过上安稳的生活。所以拥有一位“压寨夫人”,也成了一个山寨实力的彰显。

“压寨夫人”在现代人看来,似乎遥远得触不可及。可谁能想到,在今天的中国,还有一位健在的“压寨夫人”,她就是生活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杨炳莲。而这位老人,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健在的压寨夫人。

出生于民国八年的杨炳莲,是臭名昭著的湘西土匪张平的夫人。人们印象里,因为老人家的特殊身份,她纺的花布格外畅销。同时老人家里还经营着一家麻将馆,生活可以算得上是衣食无忧。这么一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人家,又是怎么和土匪扯上关系的呢?

重金买针线,抱得美人归

清朝末年,清政府内忧外患不断,腐朽的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当时较大的起义有北方的捻军起义和南方的太平天国运动。社会底层的一部分人趁着时局的混乱,带着一众人马啸聚山林,开始了打家劫舍的土匪生活。

到了民国时期,各派军阀割据混战,使得匪患在中国愈演愈烈。而在湖南省,土匪多盘踞于湘西一带。因为湘西位于湖南边缘,是多省的交界地带,而且这里多陡峭的山地,地理环境十分适合土匪躲藏。

杨炳莲的丈夫,土匪头子张平正是生长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张平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家里有水田百亩。但家庭的富裕,并不代表家庭的幸福。小张平的父亲一生致力于考取科举,不幸的是每一次都名落孙山。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之下,张平的父亲终于承受不住失败的心理压力,于是在张平出生后不久,就吞食鸦片自尽了。

张父死后,不愿守寡的张母选择了改嫁他人。就这样,小小年纪的张平只能和祖父相依为命。由于祖父的溺爱,加上生性顽劣,张平从小就是村子里令人生畏的“小霸王”。

9岁时,他就敢用砚台砸破了老师的头。上中学后,依然野性难驯,没挨到毕业就被学校开除了。无所事事的张平干脆放任自流,行事愈加猖狂。为了能让这个浪子回头,家里给他说了一门亲事。于是,在民国十年,张平娶了同村的向氏为妻。然而婚后的张平不仅没有痛改前非,还经常家暴妻子。结果,这段婚姻不满两年,向氏就因不堪忍受无休止的家暴,吞鸦片自尽了。

成年后,张平通过自己的狐朋狗友,高价买了一支手枪,并想方设法当上了当地的团防局长。有了枪的张平更加肆无忌惮,竟伙同三个手下,闯进了与他有过节的张廷富家中,杀了张廷富一家六口。令人发指的是,张廷富的老婆当时临近分娩,张平对她没有半分手下留情,残忍地将其杀害,导致一尸两命。

闯下了弥天大祸的张平,随即被县政府通缉。眼看着在家乡待不下去的张平,辗转投靠了128师的一个旅长舒安卿。舒安卿是军阀陈渠珍的部下,老家在古丈县,和张平正好是同乡。凭借着老乡关系和一手过硬的枪法,张平一跃成为了军中的中尉副官。

1935年,贺龙领导的红军开始在永顺一带活动,深感威胁的当地军阀立即调集重兵来“剿共”,舒安卿的部队也在其列。此时,荣升上尉连长的张平也随军来到了当地。不曾想到的是,就在这县城,他邂逅了自己的第三任夫人杨炳莲。

与一般的压寨夫人的故事不同,杨炳莲并没有被张平强掳为压寨夫人,杨炳莲自己是心甘情愿嫁给张平的。杨炳莲、张平二人的相遇也颇具戏剧性。一天,张平在永顺县城内闲逛,路过一家杂货铺。他抬头往里望了望,只见一位少女站在柜台里。这少女眉清目秀,身材苗条,貌美如花,这娇好的面容一下就吸引住了张平。张平很想结识一下这位姑娘,可苦于无人牵线搭桥。思索片刻,张平便心生一计。

张平走进杂货铺子,从腰中掏出一块银元放在柜台上。对这位姑娘说:“小姐,我买一根针,一根线。”可别小瞧了这一块银元,在民国时期,银元是硬通货。即便是在大城市北京,一块银圆也可以买16斤大米。而在永顺县这种小地方,一块银元的购买力比在北京只多不少。姑娘看着银元,并没有收下,她是担心找不开。张平大大咧咧地说:“没事,这钱你先拿着,不用找了,等我以后在来买东西一起算。”几天后,张平又来到杂货铺,故技重施,同样是拿一块银元来买针线。

就这样一来二去,张平知道了这位姑娘家里的底细,姑娘名叫做杨炳莲,父母是做小生意的,平日里就靠经营这家杂货铺为生。半个月后,张平又一次来到杂货铺,和他一起同来的还有长官舒安卿。乍一看到一群当兵的上门,杨炳莲的父母还以为是来找自己的麻烦。得知张平的来意之后,杨炳莲的父母心里盘算着,有一个当兵的女婿,就有人给自己家撑腰了,所以一口答应下来这门亲事。杨炳莲对张平也不反感,于是顺从了父母之命,嫁给了张平。自此,杨炳莲正式成为他的夫人。

从军官夫人到压寨夫人

杨炳莲嫁进张家后,深受张平的宠爱,从没有像对前两任妻子那样态度恶劣。婚后十年,杨炳莲每年为张平生了一个孩子,一连生了十个孩子,其中有六个男孩儿,四个女孩儿。出于心疼杨炳莲,张平给每一个孩子都请了一位专职奶妈来抚养。

婚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舒安卿的部队奉命上前线抗日,张平本该随军出征,但是他不愿意去抗日,只想在后方躲安生。于是他通过舒安卿的关系,转去古丈县警察局做一名中队长。可张平上任不久就凶相毕露,不断的排斥异己,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由于作恶多端,百姓们群情激愤,不断有人向当地政府告状。面对汹汹群情,政府撤掉了张平所有的职务,并发布通缉令,要逮捕张平。

在张平看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张平领着自己的弟兄们回到了家乡李家洞。在家乡,无官可做的张平决定落草为寇,大干一番。既然要落草为寇,首先得有自己的部队。于是,他纠结了几十个兄弟、一百多条枪,组建起了自己的武装。武装有了,接下来就是选择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建山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平选中了化江溪悬崖峭壁上的一个岩洞作为根据地。为了长期驻扎,张平还在这里修墙建屋,设置路障。最后,张平还延续在部队的习惯,派出几个手下,轮流放哨站岗,以防不测。

在《水浒传》中,宋江落草梁山之后,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张平也是一样,自知当土匪不是长久之计,便想方设法地谋求一官半职。经过一番行贿与运作,张平还真当上了当地的清乡司令部副司令,还兼任了县里是河防大队长。有了这顶乌纱帽,张平的好日子也来了。

“司令太太”的五年

张平走马上任古丈县副司令之后,杨炳莲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司令太太。张家的生活水平直线提高,堪称:米面成仓,骡马成群。

而张平这些财富,都是搜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为了升官发财,张平在自己的辖区内大量种植鸦片,贩卖鸦片后,一部分向上级行贿,一部分用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剩下的留下自己挥霍。除此之外,张平还向百姓们强征各种苛捐杂税,搞得当地百姓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面对张平的暴政,当地百姓是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张平喜欢吃猪舌头,当地人只要是杀猪,就必须把猪舌头献给张平。有一次,一户人家杀猪之后,忘了把猪舌头送给张平。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张平马上带着打手,冲到这户人家兴师问罪。他不仅把主人家捆了起来,还嚣张地告诉主人:“不交猪舌头可以,那就拿自己的舌头代替!”然后残忍地把刺刀戳进了主人的嘴里。其凶残程度,可见一斑。

张平还为自家修建了一栋四合院式的楼房,房间竟多达三十间。从远处看,这栋楼房气派华丽。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张平不仅修筑了高高的围墙,还在院内设置了炮楼,既可以瞭望远方,还可以居高临下,打击来犯之敌。院子里面还设有花坛,别有一番景致。因为仇家太多,张平时刻都小心翼翼的。张平卧室的玻璃是由特殊的材质制成的。在外面看不到屋内的情形,但屋里却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的情况。张平还安排了一支手枪队,专门保护家人的安全。另外还养了12条大狼狗,用以看家护院。

靠着压榨当地百姓,张平一家过着奢侈的生活。在这五年里,杨炳莲丝毫不用为日常生计担忧,每天的生活就是养养狗、打打牌,闲来侍弄花花草草,偶尔去看看戏。

杨炳莲并不知道张平在外面的诸般恶行,但张平在外面做的坏事,多多少少也传进了杨炳莲的耳朵里。虽然经常被张平告诫说:“男人的事,女人少管!”但杨炳莲依然会经常吹吹枕边风,劝说张平少做一些坏事。杨炳莲自己也是贫苦人家出身,知道贫苦人家的不容易,所以经常会帮衬村里的百姓。谁家断粮了,她就会派人送去一点粮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此,杨炳莲在村里还颇得人心。

丈夫死后的岁月

转眼间,到了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岌岌可危。为了挽救颓势,蒋介石想出了一记“昏招”,那就是大肆招安全国各地的土匪,给他们授予官职,为自己对抗共产党。张平亦在国民党招安之列,担任了国民党暂编第11师少将师长,开始为国民党效力,对抗解放军。

1950年解放军进入湘西。同年3月,解放军开始了围剿土匪张平的战斗。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势下,张平节节败退。很快,老巢李家洞就被解放军攻破了。

当时正值元宵节前夕,张平一家正准备热热闹闹地过元宵节。没想到解放军进军如此之快,张平眼见守不住李家洞,慌忙地对杨炳莲说:“共军来了,咱们快逃吧!”可带着十个孩子的杨炳莲知道,这么一大家子人怎么可能逃得掉?眼见杨炳莲没法和自己一起逃走,张平只好宽慰杨炳莲说:“听说共军是不杀家属的,你在家里暂且忍耐,等我日后回来接你。”然后张平就逃走了。

可作恶多端的张平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很快,解放军就发现了张平的踪迹。在解放军和民兵的追查下,找到了张平的藏身之地,并一举击毙了试图逃走的张平。自此,湘西的土匪张平一命呜呼。张平虽死,但因为他平日里作恶多端,所以当地军民余怒未消,将他枭首示众。享受“枭首”这种待遇的,在湘西所有土匪中也是万中无一,可见当地百姓有多痛恨张平。

当地百姓都对张平的死拍手称快,而唯独杨炳莲对丈夫张平的死备感难过。她坚信是国民党欺骗了张平,唆使张平和人民军队作对,这才导致张平最后惨死。显然,杨炳莲并不清楚张平的所作所为。之所以处处维护张平,是因为杨炳莲是真心爱张平的。在她的内心深处,坚持认为张平不是一个坏人。在她看来,张平既顾家,又懂得疼自己,绝不是一个丧心病狂的土匪。

张平死后,家道随之中落。年纪轻轻就守寡的杨炳莲,不光得照顾这一大家子。而且,因为丈夫的缘故,她还被扣上了“土匪婆子”的帽子。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杨炳莲成了“典型”,在各种会议中成为被批斗的对象,遭受了不少委屈。她的孩子们也不好过,或多或少也受了牵连。但好在杨炳莲之前经常帮助穷人,积攒下来一些的好口碑。所以在历次的批斗中,杨炳莲和孩子们都没有受过太大的伤害。当地的政府人员也承认,在张平主政期间,杨炳莲做了不少好事,帮助了不少百姓。所以人们没有过分为难她们一家人。

2014年杨炳莲逝世。逝世后,曾有人根据杨炳莲的照片,用现代的技术还原她当年的容貌。照片可见,老人当年的容颜确实惊艳动人。即便是年老后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但是眉宇间依然难掩年轻时的那份美貌。

老人晚年家庭生活也非常顺心,孙子、孙女也比较争气,都考上了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土匪”这种旧社会的产物,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回看那个土匪横行的年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如今的岁月静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