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养山房:一个“会呼吸的空间”,一位静享时光的主人
食养山房:一个“会呼吸的空间”,一位静享时光的主人
许多人赞誉食养为一个“会呼吸的空间”,而它的主人告诉我们,只是因为他爱茶,想找一个更适合喝茶的地方,于是他来到了山上……一切美好的追寻,只是源于内心最初的向往。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是从图片,还有朋友们的描述中第一次认识它。就像林炳辉先生描述给我听的那个让人觉得温暖的小故事那样:
“有一回,有一个来自上海的、就要高中毕业的小女生,她到食养来用餐。陪伴她一起来的是她的父母亲。这个小女生告诉我们,她一直有一个愿望,想要到食养山房来。因为她看过一个杂志报道,看到一张食养的相片,当时令她很感动,她说她最想要去完成的一件事情就是想去那个地方,就是食养山房。于是,她的父母亲就在她高中毕业那年的生日,带她来到食养……”
我相信,食养山房的那顿料理,一定不仅仅滋养了那个小女生的胃,更温暖了她的内心。
食养山房位于中国台北汐止西北方的五指山中。因为它的禅意、空灵,最大程度上与周围大自然的融为一体,人们赞誉它是一个“会呼吸的空间”。
临近空间处,可见水塘、修竹、弯弯的石板小径。建筑多为钢框架结构,外立面大量采用透明玻璃设计,室内布置简洁。即便坐在茶室内,也能闻到泥土的芳香,整个空间仿佛与四周的山、水、树、云一起生长。
屋内,茶桌、茶壶、茶杯,静心的人。
屋外,小溪、山风、树叶,鸣唱的鸟。
置身食养山房这一方空间,随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更可体会到中式园林的雅趣和独特意境。
这里的员工每天开工前,都会上早课,参禅打坐诵经,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用心做的空间,一定会散发它独有的魅力。就像藏在酒巷深处的一壶好酒,自有人循迹而至。待到有了亲身的体验,你禁不住会想知道,它的主人在哪儿?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设计灵感?想必他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是否,我可以与他聊上几句……食养山房正是这样一处会让人不由自主产生亲近感的地方。
正式提出希望采访食养山房的主人林炳辉先生之前,其实我的内心是有些复杂的。既希望走近他,又不免有些忐忑。因为有食养的名气在,有许多作者访问过他,许多文章写到过他,我不禁会想,学佛、爱茶、参禅的林先生恐怕不会有时间来理会一个素未谋面的记者的访问吧……
然而让我有些意外的是,林先生不仅详尽解答了我所有的提问,而且他的言语如和风细雨,听起来十分舒服和真诚,就好像一位熟识的长者般娓娓道来。
比如我问林先生,您对哪些曾经去过的空间印象深刻?他说:“我最近有去过山西大同,我觉得我最喜欢的是善化寺,善良的善,春风化雨的化,善化寺。是我最喜欢的,看过的最喜欢的一间寺院。”
我忽然觉得有些感动,尚未发问,他已如此贴心、细致地介绍那间寺院名字的写法……其实我想说,林先生的台湾口音很好听。
林炳辉先生原先从事建筑行业,在不惑之年,他的生活轨迹逐渐发生转变。“生活会有所改变,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某些人、事、物的变化,就会想要改变自己的一个生活态度。所以,是因为茶,喜欢茶,才会开始注意环境。我想到更适合的环境去喝茶,所以才会选择到山上。”
“因为有喜好,想要去追寻,所以就会有勇气去深入,并且愿意为之去面对所有的困难。”林先生说,他更愿意把食养山房的选址看作是一个因缘际会。“一个好环境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其实,往往是好环境它要来找你,才有可能。我觉得是我比较幸运,能够在这个山上生活,而且去打造食养。”
十多年来,他把自己对空间美学理解,通过食养山房表达出来。食养是他的作品,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
“在最大程度上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个设计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成为大家倾心于食养山房这个空间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空间的设计的确有个人的偏好,”林炳辉说,之所以有这些偏好,可能养分是来自于他喜爱的文学、美术、电影、音乐,还有中国的禅文化、禅宗的意境,是受这些的影响,去思考如何进行空间设计。“所以,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个食养的空间,它看起来就好像很适合在这里看看书啊,打打坐。这些,可能是平常的生活方式累积出来的。这些生活经验,平常可能比较注意的某些事物,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空间设计的偏好。
林先生为人低调,他说,“其实食养山房很寻常,只是因为这个时代压力太大,大家想要逃到一个桃花源去。”而他所看到的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更勇敢的普通人。
他说,“在那个当下,其实还有很多选择,一般大家可能都会选择比较安全的。但我因为想要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就意味着要跨界,脱离一个正常轨道。在做判断的时候,我觉得,那个当下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跨过去。”
对于“平凡”二字,林炳辉说,“可能你要历经那个波涛汹涌的过程,你才甘愿回到平凡,才会珍惜那个平凡。”
入山经营食养十多年,他创造出独具个人风格的饮食。有的朋友来到食养,喜欢坐在阳光里,静静地喝一杯茶。有的,只为花上数个小时的时间,尝一次用这山间最新鲜的原料烹制出来的美味。
食养山房的食物,口碑一直很好,也很是与众不同,比如必须预约、没有菜单、视觉和味觉浑然一体……许多用餐空间不断在研究、调整、迎合大众的需求,而食养却始终坚持做自己,反而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喜爱。
林炳辉说,食养山房的料理是跟着空间走的。
“因为空间已经出来了,我希望这个料理的感觉可以与空间的线条做一个平衡。所以在这样一个前提的思考下,食养的料理的做法就有它一个新的方向,就是跳脱了很多在用开餐厅的方式去做的一个思考,而是从另外一个方向去考虑,那就是如何把菜做得像一个画面。然后那个味觉,跟空间的那个空灵、单纯,如何去衔接得上……”
在这样一个思考的前提下,食养的事物便有了它自己的独到之处。
同样是半日,在食养的时光里,
仿佛是做着同样的事,却有不太一样的感受,
而仿佛也是同样没有做什么事,却并不觉得这样对待时间是一种奢侈。
林先生告诉我:“是的,开空间一定会有一些,让人很温暖的记忆。”
就像那个上海高中小女生,来食养过的那个最令她难忘的生日。这样的故事,其实还有许多许多……
有句话说,人是最美的风景。来到食养山房的客人无数,那些有故事的人、投缘的人……虽是过客,却都是这些年,这个空间迎来送往的最美好的记忆。而食养也成为许多人生命里一次特别美好的遇见。
图片:由林炳辉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