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人后代传(69):诸葛瞻次子诸葛京
三国名人后代传(69):诸葛瞻次子诸葛京
诸葛京,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诸葛亮的孙子,诸葛瞻的次子,诸葛尚的弟弟。蜀汉延熙十三年,诸葛京出生在成都,父亲诸葛瞻和母亲公主,时刻关注着两个儿子的文化成长,长子诸葛尚喜欢兵法战阵,而次子诸葛京则喜欢舞文弄墨,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尤其擅长文学。
诸葛京的幼年时光,正值父亲节节高升之际,诸葛瞻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要求他做任何事勇往直前。诸葛京喜欢祖父诸葛亮的《出师表》,这份表章成为了诸葛京童年时期的启蒙读物,让他更加明白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而在此期间,诸葛京的公主母亲也教会了他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公元 263 年,魏国名将邓艾率军从阴平进入蜀地,意图攻占成都。当时,后主得知消息后,紧急命令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往抵抗。在出征前,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希望能够随军前往,为国家效力。然而,诸葛瞻却只带了长子诸葛尚,对于这个决定,诸葛瞻有自己的考量,他觉得诸葛京年纪尚轻,缺乏战斗经验,如果随军出征,自己会分心,影响整个战局,而诸葛尚年纪稍长,性格坚毅,具备一定的战斗经验,更适合随自己一同应对战事。
此外,诸葛瞻还考虑到,此次迎战魏国大军,势必是一场硬仗。作为将领,他需要为国家、为家族保住实力,以确保蜀汉的延续。留下诸葛京,也是希望在自己不利的情况下,能够让家族血脉得以延续。
在绵竹抵御魏军战斗中,诸葛瞻与诸葛京的哥哥诸葛尚英勇战死,使得与诸葛亮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人仅剩诸葛京一脉。诸葛京得知前线传来的噩耗,心中悲痛不已。父兄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终究未能幸免于难,这场战争的残酷,让原本繁荣的诸葛家族瞬间失去了两位顶梁柱。然而蜀汉朝廷中,又有人劝说皇帝刘禅投降魏国,对于诸葛京来说,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诸葛京站在祖父诸葛亮的画像前,泪水滑落在地,他想起了父亲和哥哥在世时的点点滴滴,想起了他们一同在花园里玩耍的日子,想起了他们一起听父亲讲述祖父辉煌历史的场景。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诸葛京黯然神伤地意识到,与祖父诸葛亮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人如今仅剩他一脉。作为家族的独苗,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家族辉煌的重任。到底接下来要如何抉择呢?在悲痛中,诸葛京要继承父亲和哥哥的遗志,为家族重振雄风,他选择忠于皇帝的选择,与皇帝刘禅一起投降魏国,他相信,在天之灵的诸葛亮、诸葛瞻和诸葛尚会庇佑他,理解他。
蜀汉灭亡后,诸葛京与堂侄诸葛显等人一同被魏国移居到河东,在那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后来晋取代魏国,泰始四年三月,罗宪陪同晋武帝司马炎在华林园参加宴会,席间,晋武帝询问蜀汉大臣的后代子孙情况,是否有适合任用的人选。罗宪于是推荐了诸葛京以及其他诸多蜀汉名臣子弟,他们根据才干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晋升,均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杰出人物。
泰始五年春天,晋国根据诸葛京的才干任命他为官吏,让诸葛京担任郿县县令,诸葛京展现出卓越的治理能力,多次受到赞誉。西晋尚书仆射山涛上书称赞道:“郿县县令诸葛京的祖父诸葛亮,在汉朝大乱、天下分裂的时代,父子俩在蜀汉竭尽全力却未能扭转局势。然而,诸葛京在治理郿县期间成绩斐然,受到各界好评。我建议朝廷提拔他为东宫舍人,以体现公正,同时也能回应以前梁州、益州两地百姓的呼声。”晋朝高层同意,之后诸葛京的官职一路晋升,最终担任江州刺史。
诸葛京在担任江州刺史期间,秉持着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理念,勤政务实,兴利除弊。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需求,积极调整政策,发展经济。同时,注重教育,选拔贤能,提高地方人才培养,使得江州地区百姓安居乐业,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诸葛京始终牢记着家人的教诲,秉持着忠诚、谦逊、勤奋的品质,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为百姓幸福贡献的一份力量。诸葛京的一生,虽然没有像祖父和父亲那样创下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他传承了诸葛家族的优良品质,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赢得了后世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