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型人格之-你可能读不懂的逻辑学者型INTP
十六型人格之-你可能读不懂的逻辑学者型INTP
相信热爱钻研折腾的INTP们总有一天会搜到这句话,“INTJ是天才,INTP是神”。
不过跟这句话有种语境截然相反的“贬”,叫做“ INTJ是最冷酷的人,INTP是最温暖的机器人”。
但这并不是冷酷或机器人的行为吧。
在DND阵营测试中,这叫“绝对中立”(并非所有INTP都绝对中立,但会无限贴近这种趋势)。
客观地看着一切,对事不对人。不想刻意改变别人,也不想被别人剧烈改变(除非一切顺应意愿),一切保持原有路线即可。
不想引起注意,不影响别人轨迹。
有人说,内观的过程,曾看见自己站在宇宙裂缝中看着另一个自己,也有人看到母亲肚子里的自己。
且不论幻不幻想,大意即为有个更冷静的自己,更宏观的自己在“冷眼旁观”。这时候的自己最冷静,因为神识出走了,你不是你,你忘记了自己,那瞬间可能会有上帝视角。
身为INTP绝没有如此伟大,只是会看得远一点吧。
就好比《3年A班:今天起全员人质》里苏打说的话,“因为学生只能看到3步以内,所以身为老师更应该(看远一点)保护他们”。
这也说不上是好是坏。INTP放在现代其实很逆天,偶尔有种“被时代戏弄”的一群人的感觉。明明身在现在却非要看着过去或未来,偏偏不在当下。明明人社交很需要情感,却偏偏那么冷感。
你看,I 注定内向,少话。
N是直觉属性,抽象。
T是思考(对应F感情),不够感情化的人,在中国不够社会属性不重人情简直逆天。
P,掌控得好是随机应变,掌控不好,洪荒之力泄露,可就是处理规则不知道会搞出什么事情来(请自行脑补高智商犯罪,如自学化学制造冰毒的毒贩)。
INTP是不是属于原始时代更好一点?头脑冷静,话少灵活,放在古时候狩猎打怪,简直分分钟要成大事。
放在现代嘛,很需要良好的经济条件和高包容度的社会环境支持。
自信成熟(或至少不自卑)的NT群体显然多富足。又者,如果不是社会的高包容度,当别人在专注于面包牛奶,你突然来一句诗和远方,不被指责为装13已经是很让人感动了。
同时,INTP也是最喜欢神游、最不活在当下的一类人。
当别人在用线性思维说/做一件事的时候,INTP可能山路十八弯都走完了,树状发散式的跃迁思维,总是从现实中抽离出去,去回忆过去,思考未来的可能性。
所以别人可能追不上INTP的速度。《秘密》或者类似的“鸡汤”书提到,脑中练习投篮八百遍,其实身体是会记忆和回应的,所以其实也许和真的练了几百遍有同等效果。这种思维也是如此,脑回路转多了就跟实际演练多了一样,想着想着想多了一不小心就比别人早熟了。然后,回不去了。
还有特质,就是容易厌倦。总被误认为浅尝辄止。但随着了解深入,明白非也。
首先,这是所有人的通性,只是INTP类群从喜欢到无感的进程比一般人快而已。
其次,随着进行程度越深入,却茫然不知深入意义(若目的是悦人悦己,浅尝若已愉悦;若为探索快感,后来的机械性操作全然违背了探索的乐趣。总之肯定是与抱持的目的背离了,才会这样);
又者,似乎看到了一些本质(作为“N”属性的直觉型选手,经常会比别人“悲观”,看到一件事情很快就预判可能有不好的结果,但根据经验基本能知道自己无法制止事态发展),就不太想再尝试那种很可能失败的成功了。
推荐NT们听《冬吴》
但就像这种特质的双生体,爱好广泛的同时INTP也更能触类旁通。听《冬吴》的时候常常有这种感觉,老吴能从小米看到苹果,从商业评论最后论到生活哲思,除了丰富的阅历之外,功不可没的应该就是触类旁通、打通所有宇宙规律的逆天技能了。
以前跟别人提INTP类群时,会说爱因斯坦那一类,后来想想似乎不能这么引导别人。INTP只是像某爱因斯坦,并不是特定的该爱因斯坦。据说达尔文是,亚当斯密是,居里夫人是,艾伦佩姬是,王菲很大可能性应该也是。
各个INTP通性为性格不黏腻,清清楚楚爱憎分明,对不感兴趣的泛泛而过,感兴趣的沉浸其中。
但是INTP极能伪装,为了生存,会练习情感功能,并且努力收敛锋芒。所以就算遇到,也不一定能识别。相反,同类会比其他类型的人更容易认出彼此。
同类只是更容易认出,并不一定为互相吸引。但很大程度上,人还是容易被相似或者互补的特质吸引。
但感情强烈的人和理智主导的人看似非常互补,久处之后天平却会倾斜。
前者感情得不到回应,后者则仿佛蓄存的能量被掏空,于是INTP开启冷战、回避或逃避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好方法,是后者不要抱太大期待,尝试换位,后者走出小世界,多说几句(也许会消耗,但努力一下试试),事情会好办很多。
十六型人格给了INTP类群很科学的类群解释,但类群内的同类也并不相同,十六型只是大数据,每个人都很独特。
只有慢慢悦纳自己,慢慢理解独特的自己也是普通人,才能从INTP很“逆天”变成“被选中成为1-3%的INTP,可能是命中注定要做什么”,然后发挥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