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是全球第一个实行监测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是全球第一个实行监测的传染病
导语:流行性感冒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抗原易变性、人群普遍易感和控制难度大等典型特征。虽然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由于人群普遍易感,因此它会影响所有年龄组人群,各年龄组人群发病率在10%~20%之间。于流感的流行强度、变异速度以及对居民健康及社会造成的威胁,该病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实行监测的传染病。
一、流感潜伏期短、波及范围广,严重的患者可因并发细菌性感染而死亡
1、概述
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畏寒、头痛、发热、浑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及咳嗽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可在一周内恢复,但是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则易发生并发症,严重者可因并发细菌性感染而死亡。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中患流感相关的下呼吸道感染者死亡率高达99%。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全球范围内每年约发生300万至500万例流感严重并发症,并导致约29万至65万例流感相关死亡。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2017年我国共有45.6718万例流感病例,发病率高达33.0994‰,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
2、流感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
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病du表面的蛋白质)的组合,甲型流感病du进一步分为各亚型,目前已经从鸟类中分离出A型流感病du的16种血凝素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H1至H16和N1至N9),另外两种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RNA也已在蝙蝠体内得到鉴定(H17和H18以及N10和N11)。
目前在人类中传播的主要是A(H1N1)和A(H3N2)亚型流感病du。A(H1N1)也写为A(H1N1)pdm09,因为它引起了2009年的大流行,并随后取代了在2009年之前传播的季节性A(H1N1)流感病du。
A型流感病du抗原变异性最强,两年左右就可以发生一次抗原转换,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世界性流行,如1918年流行的H1NI亚型流感、1957年流行的H2N2亚型流感和1968年流行的H3N2亚型流感等。B型流感病du虽不存在A型流感病du类似的动物宿主,但以B(Yamagata)或B(Victoria)两种谱系的形式在人类中传播。
乙型流感病du的变异速度相对较慢,常引起局部暴发、小流行等。丙型流感病du的检出率较低,且通常仅引起轻度感染。此外,丙型流感病du比较稳定,目前为止,丙型流感病du发生变异的报道较少,多呈现散发流行。
除了上述流感病du外,某些禽流感病du也已被证实可以跨越种属屏障引起人类感染,如1997年和2005年的人感染H5N1禽流感的发生,2013年和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由于人类流感病du对α2,6-唾液酸寡糖受体亲和力更强。
因而感染人流感病du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而禽流感病du主要结合α2,3-唾液酸寡糖受体,引起下呼吸道病变。流感的发病在全球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流行态势。一般在温带地区,流感大多呈现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如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而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流感流行的季节性不是特别明显。
全年均有流感病du的发生,一年内通常会在秋冬季和夏季出现两次高峰或呈现不规则的爆发,流行高峰难以预测,如新加坡、中国香港。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流感的流行季节一般在冬春季,其他时候多为散发状态,南方地区可以出现夏季流感高峰。但在流感大流行期间,高峰期可发生改变。
3、流感的传播机制
流感病du之所以能在人群中流行主要是由于其能有效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已经确定流感传播的三种机制:气溶胶、飞沫和接触传播。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途径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在空气中形成微粒(气溶胶)以及飞沫核,其中包含的流感病du能在环境中保持几分钟到几小时的活性。
他们可以被吸入,沉降到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也可落至周围人群的口腔、鼻腔或眼睛引起感染。此外,较大的液滴可在环境中快速沉降,虽然流感病du在手上存活的时间很短,但是在非渗透性表面存活时间可长达48小时,因而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腔、鼻腔或眼睛周围获得感染。
二、了解国内外的流行现状,为控制流感的传播,世界各国做了许多努力
在过去100年里发生了4次流感大流行:1918年H1N1流感、1957年H2N2流感、1968年H3N2流感和2009年H1N1流感。其中最严重的是1918年的H1N1流感流行,此次流感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造成约全球1/3的人口感染以及5000多万人死亡。之后的两次流感大流行也分别导致全球400万及200万人死亡。
而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du被证实是一种由人流感病du、猪流感病du以及禽流感病du三种病du基因片段重组后的重配株。此次流感共波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并造成20万人死亡。由于1957年的H2N2流感、1968年的H3N2流感以及1977年重现的H1N1亚型流感均首发于中国,因此中国被认为是新型流感病du的多发地。
为控制流感,我们做出了许多努力。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47年建立全球流感规划(GIP),为会员国提供必要的战略指导、技术支持和活动协调,以使卫生系统更好地应对人群和个人的季节性、人畜共患和大流行性流感威胁。
于1952年建立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GISRS)以进行全球流感监测,随后又于1997年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全球流感病du报告和分析平台。随着全球流感监测与控制网络的逐步完善,抗病du药物、疫苗等的研发与应用,流感防控取得了诸多进展。
但是近年来虽然未出现流感大流行,世界各地仍存在流感暴发,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着新的挑战:①流感已经伴随人类千年,且其传播方式使得流感在现代社会更易流行。城市化、大规模移民、全球运输和贸易以及人口聚集加速了流行病du的传播,这一过程中,任何国家、社会阶层、经济地位以及年龄的人群都会参与其中,也就意味着流感流行的风险在增加。
②流感的大流行性暴发是可预测的也是不可预测的,即流感大流行一定会发生,但至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样的du株流行则是不可预测的,但无论如何,流感的大流行始终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做出应对。
③新型du株可能出现。例如,1997年在人类中首次发现H5N1禽流感A型感染,这种流感病du完全由禽流感病du基因组成。至2019年,全球共有861例甲型H5N1禽流感病例,其中455人死亡。H7N9禽流感是过去在鸟类中发现的一种流感病du亚型,2013年首次在人类体内检出,此后便陆续在禽类及人类中检出。
H5N1以及H7N9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流感感染者相比更加严重,且有研究表明H5N1病du及H7N9病du对抗菌药物出现耐药性。尽管目前在H7N9患者中发现的病du是低致病性甲型禽流感(LPAI)病du,但是流感病du是不断变异的,最近的研究发现,H7N9病du正在向更容易感染哺乳动物的方向转变,因而尽管目前尚未发现禽流感在人群之间传播的案例,我们也应提高警惕。
结语:WHO也提出了新的流感防控目标:1.减轻季节性流感负担;2.尽量减少人畜共患流感的风险;3.降低大流行性流感的影响。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为世卫组织、各个国家提供了一个框架,以便通过从监测到疾病预防和控制等层面来健全国家规划,全面应对流感问题,以加强对流感季节性流行的预防和控制以及为未来的流感大流行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