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吉尔平(罗伯特·吉尔劳姆)
罗伯特吉尔平(罗伯特·吉尔劳姆)
罗伯特·吉尔平是一位生于1946年的美国政治学家,也是一名知名的国际政治学者。他曾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为斯坦福大学资深研究员。吉尔平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关系、军事战略和安全政策等。他曾就职于美国政府,并曾任美国翻译协会主席,其著作被广泛引用并深受赞誉。他曾获得过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金奖等殊荣。
1. 国家利益——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核心动力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国家行为最根本的驱动力,也是英国国际组织外交最核心的动力。
根据国际组织的定义,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依靠成员国的合作来谋求符合共同利益的目标。
即国际组织是主权国家为实现共同利益或个别利益而形成的一套规则体系,国家对国际组织主权的让渡。
是为了使国家利益最大化,综合各种资源,借助国际组织这一平台重新构建国家利益。
一般来说,国家利益包括:促进国家的强盛和经济的发展,谋求综合国力的提高,维护本民族、本国的传统文化等。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两战期间的英国深受现实主义外交的影响,在利用国联开展外交时,英国的国家利益是维护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减缓衰落,促进经济恢复;
在开展英联邦外交时,英国需要应对经济危机和美国的冲击,缓解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在开展联合国外交时,英国首先考虑的是维持在欧洲大陆的主导权。
英国自身外交利益的维护,深刻地体现在了两战期间英国的国际组织外交实践中,是一切外交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欧洲均势——英国外交传统的坚持
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文化和国际权力结构的产物,是时代与国际环境变化下的策略选择。
英国是最早形成外交传统的国家之一,始终遵循着历史传统的固有逻辑,其中,欧洲均势就是其中之一。
英国一直发挥着欧洲政治天平制衡者的角色。英国的均势外交最先发端于都铎王朝的对欧关系。
亨利八世的肖像很形象地体现了英国的欧洲政策:
他右手提着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天平的一边是法国,一边是奥地利;左手拿着一块砝码,随时准备将砝码加在天平的某一边。
经过三百多年的外交实践与调整,对欧洲均势的追求逐渐内化为英国的外交传统(王振华,2003)。
自16世纪以来,均势一直体现在英国的外交活动中。
17世纪,面对海上马车夫荷兰在海上贸易的冲击,英国对外联合瑞典,内部发展海军力量,最终击败荷兰,建立起有利于自身的均势。
18世纪,面对拿破仑称霸欧洲、破坏均势的扩张行为,英国联合其他大陆国家组成反法同盟,经过多次战争,重建了欧洲大陆的均势;
19世纪上半期,在打破拿破仑的“欧洲帝国梦”后,欧洲建立了维也纳体系,建立了以英、法、普、奥、法为主导的均势格局。
英国调整了对外战略,实行“光辉孤立”,孤立于欧洲大陆之间,实现了“英国统治下的和平”。
19世纪下半叶,普鲁士统一,德国成为英国在欧洲大陆最强劲的对手,英国为抑制德国,放弃了孤立政策。
先后签订《英法协定》,《英俄条约》,组成协约集团,最终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英国为防止法国的“过分强大”,坚持“扶德抑法”,在巴黎和会上反对对德国的过分削弱,并支持德国参与国联。
英国外交虽在国际环境和时代变化作用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但英国始终将欧洲大陆的均势追求放在外交的重要位置。
当英国处于实力最为强势的霸权地位或欧洲呈现英国主导下的平衡态势时,英国将自己“置身事外”。
不与欧洲大陆签订约束自己行为的同盟条约,承担“有限责任”(储安平,2005),任由欧洲大国之间相互角逐;
当英国霸权走向衰落或欧洲大陆诸强力量对比发生倾斜而呈现一家独大趋势时。
英国又毫不犹豫的参与结盟,离强合弱,干预欧洲大陆,防范崛起的国家威胁英国霸权。
简单来说,英国不允许欧洲大陆存在“超级强国”,也不允许对强国的过分削弱。
在这一外交传统深刻地体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国际组织外交上。
3. 收缩策略——英国的理性选择
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国际社会的帝国、霸主、大国统治着国际体系。
随着相对权力的增加,新兴国家会试图改变调整国际体系的规则,改变势力和领土划分范围。
而对于霸权国来说,当它达到扩张的极限时,就很难维持自身地位,无法承担继续扩张的成本,也很难遏制最终的衰落。
当霸权国试图恢复体系的平衡,最倾向于选择减少它当时所承担的义务(及相应的成本),即采取收缩策略。
收缩最直接的方法是单方面地放弃国家所承担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某些义务。
其次是与威胁性较少的国家寻求和睦相处或结盟。
本文的收缩策略受到美国国际政治学者保罗·K·麦克唐纳(2011)和约瑟夫·M·帕兰特2011年在《国际安全》上发表的文章《体面的衰落?——大国收缩战略的意外成功》的启示。
收缩是霸权国应对衰落时的策略选择,将“收缩”作为“应对相对权力衰落而缩减其重大战略性责任的政策。”
抽象来看,收缩策略可以解释为霸权国开拓新的资源和维持现有资源的能力有限,只能将有限的资源从次要利益重新分配到核心利益,从而降低对外政策的总成本。
对于收缩策略,学界和政治家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收缩会带来霸权国的滑坡效应。
影响国家的声誉,对国际地位产生负面效应,削弱外交实力,也会受到国内政治的反对。
如果被迫收缩包括一项“重大利益”的丧失,那么该国的完整和安全就陷于危难之中。
所以,部分悲观主义者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收缩是危险的选择。
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收缩给霸权国带来的更多的是益处,是衰落国最理性也是最合理的选择。
任何一种战略的选择,都有其吸引力和潜在风险,这些战略在数千年的国际关系史中也曾在此时或彼时取得过一定程度的成功。
对于两战期间的英国来说,正如罗伯特·吉尔平(2007)所提出的。
全球霸权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不平衡摆在了英国面前,为解决这一不平衡,英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或是增加资源,或是协调资源、减少义务。很明显,英国选择了后者。
无论是外交传统的坚持,还是收缩策略的选择。
这两个主题深刻的贯穿并体现在两战期间英国的国际组织外交上。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