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扶贫贡献人物(中国的扶贫人物)
中国十大扶贫贡献人物(中国的扶贫人物)
本文目录一览:
1、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有哪些典型材料? 2、脱贫攻坚十佳感动人物事迹有哪些? 3、2020脱贫攻坚有哪些经典的人物事迹? 4、脱贫攻坚人物有哪些 5、脱贫攻坚十佳感动人物事迹是什么? 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8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有哪些典型材料?
1、曾德
曾德,简阳德盛集团董事长,简阳市商会副会长。曾德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带领德盛集团组建帮扶工作组,开展对简阳市新星乡桐麻岭村和飞龙乡方家村的扶贫帮困工作。
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持续开展电商培训,邀请简阳市的领导直播带货,安排公司的销售实体售卖脱贫村农产品。
曾德充分利用好线上线下渠道帮助贫困村及贫困户增收。他还协助市政府完成永宁桑葚、新市藤椒等24个“四川扶贫”商标注册,助力创响“四川扶贫”公益商标。
为帮助方家村和桐麻岭村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曾德的德盛集团联合优势名牌企业,积极帮助两个村打造生态农家乐,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开展乡村绿色生态游,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助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曾德始终坚持教育帮扶和技术扶贫。针对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他在简阳市草池镇秀才沟小学建成希望小学,每年资助10名贫困大学生。针对部分脱贫户缺乏种植养殖技术的情况,他联系大型种植养殖企业到村考察,指导村民推广应用新技术。
针对交通不便导致快递物流无法入村的问题,曾德让德盛物流配送中心承担起乡镇“最后一公里配送”。他还引导村民改变原有的单一种植方式,创新推出“盆摘有机蔬菜”,并将其搬入超市、端上宴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曾德还先后组织多场专项招聘会,为贫困户提供销售员、保洁工、驾驶员、信息员等就业岗位,大力开展就业帮扶,力求实现“造血式”扶贫。
开展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针对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含贫困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对孤寡老人等弱劳动力则实行“保障式”扶贫。
曾德压牢企业联系贫困村及贫困户的帮扶责任。针对两个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他积极推进两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
4年多以来,德盛集团先后捐资捐物2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约300个,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10多万斤。
2、杨帆
杨帆,简阳市扶贫移民服务中心副主任,先后荣获简阳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简阳市“五有五做”好干部等称号。
在扶贫机构重组之初,杨帆第一个主动请缨加入脱贫攻坚队伍。作为综合科负责人,她充分发挥扶贫机构承上启下、协调各方、统筹组织的作用。
担任市扶贫移民服务中心项目科科长、中心副主任以来,杨帆又挑起全市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的重担。
面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难度大、遗留问题多的压力和挑战,她从管理制度入手,组织协调各行业部门、镇(街道)有序稳步推动扶贫资金项目工作。
在没有可供借鉴经验做法的情况下,杨帆结合实践、勇于探索,研习历年文件,牵头修订完善实施细则、工作指南,建立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有效模式,为简阳市扶贫资金项目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作出积极贡献。
杨帆还研究创新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她牵头研究建立“扶贫项目绿色通道”、扶贫项目倒排工期推进制度、项目监管常态化管理制度、扶贫资金项目发现问题跟踪整改制度等,确保扶贫资金项目经得起历史检验。
杨帆主动探索扶贫减贫带贫长效机制。她探索扶贫资金多种投入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在扶贫资金项目规范化管理以及产业扶贫、贫困村集体经济壮大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扶贫是一场攻坚战,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坚持不下去的。”杨帆始终怀着这种激情,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她没有停歇。瞄准简阳市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她正围绕解决相对贫困人口问题以及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继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
3、刘海川
刘海川,成都简阳市雷家镇石岩寺村驻村干部,是石岩寺村群众心中的“草莓书记”“扶贫好青年”。自2018年6月到村以来,刘海川就在石岩寺村致富脱贫的道路上奔忙。
“要想富、先修路”,两年间,刘海川累计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超过1000万元,新建村组硬化道路32.8公里,实现“户户通”,新建蓄水池101口,提灌泵站1座,并牵头建成农业示范园。
脱贫重在增收。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刘海川牵头建成了石岩寺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高品质大棚草莓。他聚焦产业长远发展,打造“石岩草莓”特色品牌,建立产品营销体系,一举成为“盒马鲜生”供应商。
草莓种植户大多都是贫困户,拿不出钱买草莓苗和肥料,刘海川先后贷款8万元,从母亲的手术费里挤出3万元,凑钱借给种植户买草莓种苗买肥料。
按照“分类分级、精准帮扶”的工作思路,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刘海川发展了“家庭养殖”项目,针对全村普通农户推广“茵红李”标准化种植,并成功打造了“石岩土鸡”和“石岩茵红”两个特色农产品牌;
形成了石岩寺村“一莓一鸡一李”的品牌矩阵,让村里“土特产”变成了城里的“抢手货”。
扶贫要扶智。为了让村里的孩子拥有梦想,刘海川利用寒假抢抓工期,将原本透风漏雨、破败不堪的农村小学改建为一所同时拥有塑胶操场、计算教室和图书室的现代化小学。
他还设立专项奖学金,开设驻村干部支教小课堂,建立公益游学机制,开展“走出农村看世界”公益游学活动,让孩子们去看看乡村以外的世界。
在刘海川的带领下,石岩寺村决胜脱贫攻坚,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7%,从贫困村蜕变成为全镇的产业强村。
他也先后荣获简阳市“乡村振兴青年标兵”、成都市“蓉城先锋·党员示范标兵”、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20”感动人物称号。
4、刘建国
刘建国,成都东部新区董家埂镇核桃村党支部书记。幼年丧母的刘建国在家乡父老的关怀下成长,为回报家乡,事业小成的他回到核桃村,临危受命担任核桃村党支部书记。
核桃村是省级贫困村,历史遗留问题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脱贫工作异常繁重。刘建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奋战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线,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繁重的工作曾经让他两度晕倒住院,独生女儿的婚礼也没能亲自操办。
针对核桃村耕地少、村民思想观念落后、人口老龄化严重等实际情况,刘建国想方设法鼓励贫困户勤劳致富,在有限的耕地上最大化地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
刘建国邀请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大的专家实地调研,并与村两委干部反复推敲,最终决定在核桃村发展韭菜产业。面对村民的顾虑及反对,他挨家挨户耐心做思想工作,带领村民到全国最大的韭菜基地实地考察。
通过了解行情、技术,选育优良品种,逐步让村民消除了疑虑。他还与贫困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刘建国坚持不落下一户的原则,将贫困户增收与贫困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核桃村成立了集体专合社,采取“农业经纪人+村集体+贫困户”的合作运行模式;
建立起贫困户务工收入、效益分成、入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群众利用土地入股,享受合作社的分红,帮助贫困户多渠道、长效稳定增收。
刘建国还创新思路,修建冻库储存农副产品,修建彩钢大棚种植金针菇,修建钢管蔬菜大棚种植绿色大棚蔬菜,建成20千瓦光伏发电助力村集体增收,为村民就近务工创造条件……
在刘建国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核桃村顺利通过脱贫攻坚评估验收,实现脱贫摘帽,并先后获得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成都市“三美”示范村等荣誉。刘建国也多次荣获乡村“新乡贤”“优秀支部书记”等称号。
5、吴启红
吴启红是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根据组织安排,吴启红来到简阳市石钟镇民强村挂职驻村扶贫。
他用好挂职广安市前锋区副区长分管扶贫和农口工作积累的经验,以及成都大学的各项资源,全力帮助民强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民强村村民奔康致富。
吴启红在产业发展上谋实招,在民强村牵头发展起了“订单农业”项目,即在成都大学扶贫办和后勤处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民强村与成都大学签订相关协议,根据成都大学的需要下订单,民强村的各项农副产品直接供应成都大学食堂和扶贫产品窗口。
“订单农业”项目稳定了民强村农产品销路。在产业做精做特方面,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了生态鸡(蛋)、黑土豆、黑玉米、年猪等特色农副产品,并试点发展乡村旅游热点“标配”的民宿经济,推动民强村“一三产业”联动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零的突破。
他促进成都大学积极强化和创新在民强村的党建引领脱贫攻坚,配合学校在民强村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院教工支部和民强村党总支结对共建,通过“以购代捐”帮扶民强村困难群众增收。
他还组织学校多个部门到村支教、对村小教师开展师资培训及到村开展法制宣传。此外,他还积极联系学校师生到村实施乡风民俗墙绘工程、举办田园诗歌文化节,助力乡村振兴。
他还发挥专业优势,组建社会实践团,对民强村的房屋结构、道路桥梁、地质条件和环境保护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提交了详细的分析报告和整治意见,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吴启红在民强村脱贫攻坚战线上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人民教师和党员干部形象,连续两年被简阳市授予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脱贫攻坚十佳感动人物事迹有哪些?
脱贫攻坚十佳感动人物事迹:
一、马金莲
女,汉族,35岁,群众,山西省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金莲原是吕梁山区一名贫困家庭妇女,2016年,她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护理护工培训,结业后到北京就业,从一名保洁员干起,经过自身努力成长为家政公司的业务经理。2017年,她返乡创业,注册成立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2018年,她又创办职业培训学校,累计培训1700余人,帮助900余人就业,带动200多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马金莲是农民自主创业并带人脱贫致富的杰出代表。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政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二、王昭权
男,苗族,50岁,群众,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
王昭权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主动脱贫的意志和助人脱贫的义举,书写了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脱贫致富传奇。他克服身体障碍,手脚并用养牛,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
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脱贫”并牵头成立村里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乡邻共同把肉牛养殖向周边村寨辐射壮大。目前,全镇养牛专业户已达776户,其中贫困户306户,肉牛存栏2185头,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值得学习的地方:
他乐于“现身说法”,向干部群众分享不等不靠、不争不要、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养殖经验。他的事迹被制作成视频在全县365个村展播,有力鼓舞并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img]
2020脱贫攻坚有哪些经典的人物事迹?
1、张保才
张保才,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员工,农学硕士。他扎根农村八年,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参与蔬菜产业规划,给当地群众传授蔬菜培养技术知识,指导田间生产;
开展技术培训,积极主动利用各种资源联系蔬菜销售,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张保才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称号。
2017年,种都高科与简阳市(现东部新区)董家埂镇深洞村村委会共同建立了约40亩的蔬菜展示园区。张保才和同事们一起,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摸索每季蔬菜的最佳播种期、定植期。
为克服新建园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他们在蔬菜大棚内育苗,自己动手铺设电热线,首次在深洞村通过电加热的方式育出健壮的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幼苗。
张保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联系村委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会议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对种植户、附近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已先后开展了30多场培训,参加培训的村民超过4000人。
张保才不仅向村民们详细讲解各茬口蔬菜安排特点、不同蔬菜大类管理细节和要点等技术知识,还多次深入种植户的田间地头,实际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张保才的积极争取,种都高科入驻深洞村后全部聘用贫困户担任生产工人,并按季节进行人员轮换。仅此一项,每位贫困户每年平均可以增加收入26800元,有力地助推了深洞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2、曾文玉
曾文玉,成都东部新区芦葭镇扶贫办、经济办主任。
曾文玉负责的经济办、扶贫办任务重、责任大。建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落实脱贫攻坚“四级帮扶体系”,创新“1+N+1”帮扶机制,推出“贫困户积分考核办法”。
在一肩挑起引导全镇经济发展的“箩”的同时,她又一肩挑起脱贫攻坚不落一人的“筐”。
曾文玉创新模拟第三方“督查”,“下深水”,不打招呼,主动出击,模拟第三方机构,下村入户到群众身边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三年来,她制作脱贫攻坚“暗访视频”约300分钟,解决问题约100项。
要想脱贫奔康,发展产业是关键。曾文玉与镇农业中心工作人员一起,深入田间地头,组织技术交流,鼓励农民种植草莓。芦葭镇成立草莓合作社,申请注册草莓商标,草莓种植从2016年的“0”到2018年的“1000”亩,增加产值约1200万元。
为落实全方位帮扶,曾文玉建起低保、特困、60岁以上老人、五保、残疾人等弱势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台账,建立贫困学生动态管理台账。“三免一补”、“雨露计划”、“百工技师”、贫困户就医报销等政策一一得到落实。
曾文玉还牵头实施能力扶贫提升行动,整合职业培训资源,采取定向、订单等培训方式,加大对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者的择业观念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就业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口应培尽培。
曾文玉组织开展“以‘典’带面·感恩教育”宣讲活动,通过发动、宣传、评选、表彰、巡回宣讲5大步感化教育贫困户,把典型事迹编成了快板,把说教与会变成故事会,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
为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解决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曾文玉和同事们一道,想出三个“精囊妙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她还深入实施社会扶贫,积极对接北京邮储银行帮扶芦葭镇的20名贫困家庭学子。
3、肖鹏
肖鹏,成都青白江区福洪镇龙王村党支部书记。他长期在农村工作,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
自青白江区实施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以来,肖鹏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全力推动全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肖鹏注重加强宣传,深入各组调查研究,确定帮扶对象。他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充分保障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他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龙王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他对本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有了很深的认识。
肖鹏积极引导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川明参和黄精,并把劳动力技能培训这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让有生产经验的农户传授经验,指导种植。
他还大力支持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引导贫困户养殖生猪、山羊,种植水果、蔬菜。在肖鹏的带领下,龙王村优化了产业结构、村民拓展了增收渠道。
肖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为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当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导致村道受阻、村民们无法通行时,他因为担心山上的村民采摘的农产品无法运出来而吃不进睡不着。他连夜联系挖掘,一大早便组织群众疏通道路,以解群众后顾之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肖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拼尽全力为农村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出力。
4、张瑾
张瑾,成都简阳市人民法院审管办副主任、青工委主任,2018年6月派驻简阳市禾丰镇安全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驻村伊始,张瑾便发动全村党员组建党员先锋队,全覆盖走访入户,宣传政策法律,收集社情民意,粘贴“连心卡”,拉近干群距离。
她建立微信村群收集意见建议,一有空就在村里四处走访,全面掌握村情民情,带着村社干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张瑾还注重多方听取意见了解实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对策建议。
作为社区规划师,张瑾走访乡贤,实地勘察村里的自然风光及人文古迹,挖掘本村红色文化、民间文化资源。她还提出“水墨桃源 四季安全”的社区治理定位,并设计改造方案,全力展示安全村的特色。
张瑾还千方百计争取帮扶资金,推动实施太阳能路灯安装、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升级、安和小区风貌改造等项目。
为推进农村诉源治理工作,她率先在村级配置“诉讼服务通”设备,精心培育业主委员会等自组织,在田间地头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
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张瑾把发展方向瞄向了特色产业。她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多方考察,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安全村成立四季绿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引驻企业共同打造300亩多穗石柯(甜茶)种植基地,双方出资入股、企业保底收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1583人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6人)。
张瑾还作为产品“代言人”,参与第一书记带货直播等活动,推进农产品进超市、进机关、进展览、进社区、进小区。疫情期间,张瑾建立安全村农产品微信群,链接城乡、平衡供需,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组织村民抢收蔬菜支援武汉13家医院。
张瑾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全面推进安全村乡村振兴工作,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荣获简阳市农村改革先进个人、乡村振兴青年标兵称号。
5、吴志成
吴志成,四川省浙江商会副会长、成都市双流欣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简阳成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草莓种植20余年。
吴志成始终把群众脱贫致富奔康主动扛在肩上,全力助推简阳市金马镇经济发展、产旅融合和乡村振兴。
2016年,吴志成受邀到金马镇考察扶贫工作。在了解到金马镇土壤适合种植草莓、蔬菜等经济作物之后,吴志成下决心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传授草莓种植技术,带领金马镇的乡亲们共同致富。
吴志成在金马镇桤木村建立草莓种植实验基地,主动吸纳贫困户和有意愿群众种植大棚草莓,为他们免费提供种植、滴灌、药物使用等技术,并负责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回购销售。
对确实困难的群众,吴志成的公司采取先帮助垫付种苗、农资等费用,待草莓产出后,公司在收购款中进行抵扣。
这些举措极大解决了贫困户种植草莓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种植草莓收益良好,且没有资金上的后顾之忧,金马镇的群众,特别是广大贫困户种植草莓的热情高涨,金马镇草莓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9年底,吴志成带领金马镇群众种植了1000余亩大棚草莓,亩纯利润2万元以上。
金马镇桤木村是2014年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25人。吴志成牵头成立金马镇双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模式,在桤木村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助推全镇贫困户家庭增收致富,在吴志成的建议下,金马镇在成立双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在各村建立分社,就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和短期用工岗位。3年时间内,合作社安置1000余人就业,惠及近200个家庭近2000余人次,真真正正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脱贫攻坚人物有哪些
杨金枝是一名残疾人,几年前,由于家人老的老、瘫的瘫,生活的重担压的全家人都直不起腰。2018年,派驻到后陈排湾村的工作队专门为杨金枝安排了针织衫加工技术培训,鼓励她带领村里的19名贫困妇女在家门口搞起服装加工。收入增加了,杨金枝脱贫了,她整个人也有活力了。 当年,她在村委换届中被评选为村干部,负责村里的扶贫工作,还先后被唐河县评为脱贫明星示范户和乡镇妇联优秀代表。
杨金枝只是南阳脱贫攻坚工作基层干部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当天现场,还有来自基层的其他四名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人物,其中有刚出校门、又进农门,用知识带动乡亲种红薯搞加工致富的唐河县市场监管局派驻桐寨铺镇李岗顶村驻村队员丁璇子;有大学毕业后因父亲病重在家务农,用电商销旺农产品带富一方的桐柏县毛集镇农民孙保本;还有因地制宜规划村集体产业、带领贫困村脱贫的南阳住建局驻淅川县金河镇彪池村第一书记黄飞等。
他们通过亲身讲述,分享了各自的扶贫故事、脱贫样本,事迹感人至深。
“这些来自基层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身上都闪耀着奋进、向上的拼搏精神,他们的故事将成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强大精神动力。”
脱贫攻坚十佳感动人物事迹是什么?
脱贫攻坚十佳感动人物事迹是:
1、毛相林,男,汉族,1959年1月生。他立志改变全村贫穷闭塞的“宿命”,1997年起带领乡亲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
路修通后,他又带头引路、誓拔穷根,因地制宜,历时15年,带领村民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士气,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他43年不改初心使命,不屈不挠、苦干实干,铸就了“下庄精神”。曾获“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2、白晶莹,女,蒙古族,1963年4月生。
她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等,无偿设计制作出1072件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免费提供给广大绣工及返乡就业大学生使用。
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运营模式,逐步完善了蒙古族刺绣产业的组织架构,共带动科尔沁右翼中旗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3、刘虎,男,汉族,1974年7月生。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创新奖”。
2016年11月任职以来,为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目标,解决当地各族群众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找水源、探路线、定方案、划标段。
在发现身不好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2020年5月,工程全面通水并投入使用,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彻底告别饮用苦咸水的历史。
4、李玉,男,汉族,1944年1月生。他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是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探索出“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
2012年以来,率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每年280余天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授种植技术。
推动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5、张小娟(2019年10月不幸殉职),女,藏族,1985年4月生。2008年6月,她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工作,在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一线入党。
她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被干部群众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2018年底,舟曲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8.24%下降至6.31%。
2019年10月7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年仅34岁。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6、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生,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她胸怀梦想、矢志不渝,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建校12年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7、赵亚夫,男,汉族,1941年4月生,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他40年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创造性提出“水田保粮、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发展高效农业。
2001年退休后,他作为志愿者来到茅山老区戴庄村,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村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800元增长到2020年的34000元。
2013年以来,他和团队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走进陕西、贵州、新疆等地。2018年5月,亚夫团队工作室挂牌成立,培育农村科技人才1200名。
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8、姜仕坤(2016年4月去世),男,苗族,1969年12月生。
在晴隆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他以近乎痴迷的状态探索晴隆精准脱贫道路,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山地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羊、茶、果、蔬、薏”等特色产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山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2012年到2015年间共减少贫困人口8.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7.1个百分点,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9、夏森,女,汉族,1923年9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1982年离休。
她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陕西省丹凤县、江西省上犹县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她强调,“资助的学生不光要看他考入的是几类、几本大学,主要看他的思想道德表现,资助的学生必须热爱祖国!”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10、黄文秀(2019年6月因公殉职),女,壮族,1989年4月生。
她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她巾帼不让须眉,勇敢挑起全村脱贫重任,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2019年6月,她在从百色市田阳区返回乐业县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8
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
1、钟扬: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
2、杜富国: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
3、吕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
4、马旭: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
5、刘传健: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
6、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7、王继才、王仕花: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
8、张渠伟: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
9、张玉滚: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
10、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有利于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4、有利于提高人民的责任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5、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
6、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实践意思,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7、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