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中国十大产粮大镇排名(中国十大产粮大镇排名榜)

点击: 来源:百痕网
摘要:中国十大产粮大镇排名(中国十大产粮大镇排名榜) 本文目录一览: 1、我国十大粮仓排名2、最新的全国产粮大县的名单谁有?3、中国产粮大省排名4、全国十大产粮县?5、求中国十大

中国十大产粮大镇排名(中国十大产粮大镇排名榜)

本文目录一览:

1、我国十大粮仓排名 2、最新的全国产粮大县的名单谁有? 3、中国产粮大省排名 4、全国十大产粮县? 5、求中国十大产粮大省排名 6、中国多鱼米之乡,四川、湖南、江苏、黑龙江究竟谁才是第一粮仓?

我国十大粮仓排名

如下:

1、黑龙江: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号称“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粮食产量连续十年全国第一,是我国农业大省,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黑龙江粮食产量为7541万吨,粮食主产区为西部的齐齐哈尔地区、北部的黑河地区、南部的哈尔滨地区、东部的佳木斯地区、中部的绥化地区。

2、河南: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产粮大省,更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主力军。河南粮食产量为6826万吨,产粮区主要分布在豫北平原、豫东平原、豫南平原。

3、山东:

地处齐鲁大地的山东,作为农业强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是保障全国粮源供应的重要“根据地”和“大粮仓”。山东粮食产量为5446.8万吨,粮食主产区主要位于鲁西、鲁南区域,该区域平原面积广阔,靠近大河地区灌溉方便。

4、安徽:

安徽地处华东地区,主要分为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和全国主要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徽粮食产量为4019.2万吨,主要分布皖北、长江沿岸和巢湖流域。

5、吉林: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世界闻名的黑土带,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吉林省粮食总产量为3803万吨,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

6、河北:

河北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我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小麦与玉米是其中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河北粮食产量为3796万吨,主要分布在冀中和冀南地区。

7、江苏: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形以平原为主。江苏以种植小麦和水稻为主,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总产量连续七年保持超过3500万吨。江苏粮食产量为3729万吨,主产区主要位于苏北地区。

8、内蒙古: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狭长型。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发展优势得天独厚,是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和六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内蒙古粮食产量为3664万吨,集中种植区域分布在东部的大兴安岭沿麓地区和西部的土默特、河套灌区。

9、四川: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更是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唯一的主产区。四川粮食产量为3527万吨,主要粮食产地分布在成都平原、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沿岸及安宁河谷一带。

10、湖南: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湖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自古就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湖南粮食产量为3015万吨,产量较大的地区分别为益阳、岳阳、邵阳、常德等地。

[img]

最新的全国产粮大县的名单谁有?

中国产粮大县排名:

中国二十大产粮县:

(粮食产量1 - 5名)

榆树市(吉林长春)、农安县(吉林长春)、公主岭市(吉林四平)、梨树县(吉林四平)、扶余市(吉林松原)、

(粮食产量6 -10名)

五常市(黑龙江哈尔滨)、前郭县(吉林松原)、长岭县(吉林松原)、肇东市(黑龙江绥化)、双城市(黑龙江哈尔滨)、

(粮食产量11-15名)

德惠市(吉林长春)、昌图县(辽宁铁岭)、平度市(山东青岛)、兴化市(江苏泰州)、讷河市(黑龙江齐齐哈尔)、

(粮食产量16-20名)

阜新县(辽宁阜新)、龙江县(黑龙江齐齐哈尔)、滑县(河南安阳)、巴彦县(黑龙江哈尔滨)、霍邱县(安徽六安)

800个产粮大县名单:

依兰县连续三年获全国产粮大县称号:

人民网哈尔滨2月25日电(杨海全、通讯员胡春风)记者从依兰县全县经济工作暨财源骨干企业表彰会议上获悉,2013年,哈尔滨市依兰县农业经济突破发展,总产值实现68.9亿元,同比增长41.2%,粮食总产实现31.29亿斤,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产粮大县称号。

2013年依兰县全县GDP完成144亿元,同比增长15.5%,总量哈尔滨全市排名第6位,增幅全市排名第1位。财政总收入完成13.6亿元,同比增长23.3%,总量全省排名第11位,全市排名第4位。

2013年,依兰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出行等民生问题。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91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12人。新建廉租房100套、5000平方米,发放住房补贴400万元。改造泥草房及危房7512户,老旧楼34栋、13万平方米,困难群众及弱势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学校基本建设不断加强,投资9610万元,建成职教中心和2所公立幼儿园,新建5所中小学教学楼,维修改造学校27所。新建县医院和卫生监督所投入使用,县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百姓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据悉,依兰县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实现170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总收入实现14.9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8亿元,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2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50.4 亿元,同比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38元,同比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69元,同比增长12%。

中国产粮大省排名

我国产粮大省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十三个省份。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

根据2011年粮食总产量(亿斤)排名如下:

1、黑龙江

在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92.6亿斤的基础上,连续越过800、900、1000、1100亿斤四个台阶,到2011年的1114.1亿斤,比2007年增长60.9%,年均增长12.6%。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1年我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9.8%,这个比重继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次上升了0.6个百分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2、河南

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大省,2011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108.5亿斤,比上年增产21.1亿斤,连续8年实现增产,连续6年超过1000亿斤。粮食生产的长足发展和巨大进步,不仅有效解决了河南省1亿人的吃饭问题,还每年调出400亿斤以上的食用原粮和制成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3、四川

四川是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常年粮食消费及转化量约780多亿斤,确保粮食自求平衡既是中央对四川的基本要求,也是四川对全国粮食安全肩负的重大责任。2011年四川省粮食总产达到734亿斤,连续5年增产,时隔12年再创历史新高。

4、江苏

江苏2011年粮食总产657亿斤,比上年增产10亿斤,实现建国以来首次“八连增”,八年累计增产163亿斤,粮食总产由全国第五位上升为第四位,粮食单产由全国第五位上升为第二位。

5、河北

河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9429.17万亩,比2010年增加5.87万亩;平均亩产672.94斤,比上年增加41.34斤,增长6.54%,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总产634.52亿斤,比上年增加39.34亿斤,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

6、吉林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2011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达到634.2亿斤,比2010年增加65.7亿斤。

7、安徽

安徽是全国粮食主产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前列。多年来,安徽省牢固树立国家粮食主产区的责任意识,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2011年安徽粮食产量620亿斤以上,连续4年超过600亿斤,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安徽省每年有150多亿斤粮食外调,5年累计销往省外粮食超过843亿斤。

8、湖南

湖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有责任、有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2011年,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保持在600亿斤以上,为全国粮食总产“八连增”作出了新的贡献。

9、湖北

“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开始,湖北就一直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中国粮食生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湖北粮食总产达到477.7亿斤,实现建国以来首次“八年丰”,亩产突破386.3公斤,再创历史新高,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10、内蒙古

2011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内蒙古粮食生产历史性的8连丰。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477.5亿斤,较上年增产45.9亿斤,增长10.6%,单产增长贡献率达到95.3%。粮食总产较2003年增产205.3亿斤,短短8年时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增200亿斤。

11、山东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11年,山东省粮食生产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克服了病虫害多发重发和台风、洪涝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全省粮食生产继续稳步增长,总产达到885.26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九年增产。

12、江西

江西是全国产粮大省和粮源净调出省,近年来年均外调商品粮100亿斤左右。2011年江西省粮食生产获得全面丰收。江西省粮食播种面积5475.1万亩,比2010年增加16.4万亩,增长0.3%;单产374.9公斤/亩;粮食总产410.6亿斤,增产19.6亿斤,增长5.0%。

13、辽宁

2011年,辽宁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4754.7万亩,较上年增加20万亩。玉米、水稻是辽宁省两大主栽高产粮食作物,2011年辽宁省种植面积总计增加61.9万亩,为辽宁省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达到407.1亿斤,实现连续八年丰收,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扩展资料

在粮食产量方面,北方地区的省份贡献较多。

北方地区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一些省份是产粮大省,如黑龙江(总产最高)、吉林(单产最高)、河南、山东、辽宁等省。

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春小麦等农作物,华北地区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东北地区主食为大米,出产优质的东北大米。华北地区主食为面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粮食主产区

全国十大产粮县?

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

2006-1-2 16:20:00 中国食品产业网

河北省藁城市

藁城市

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生产能力

河北省藁城市总人口7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5万人,耕地82.1万亩。藁城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好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科技普及、资金投入和技术服务力度,乘势而上,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2.9万亩,粮食总产53.5万吨,粮食单产、粮食优质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贡献量等多项指标位居河北省各县(市)前列。

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一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充分发挥藁城市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繁种上的优势,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结构优化升级,全市优质麦面积达到了45.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种植优质麦比普通小麦亩均增收100元,全市共计增收4500多万元。二是推广普及了小麦保优节本栽培技术,取得了确保亩产过千斤,亩节约成本33元的较好经济技术指标。三是进行了种植形式改革和示范,将原来的“三密一稀”“两密一稀”种植形式改为15厘米等行距种植,优化了小麦生长发育的地力布局和空间布局。四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减次灌溉节水高产”技术。五是实行了“病虫草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全面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持续增产能力。一是抓好农业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实施了优质粮食丰产工程、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等国家和省市农业项目,加快农田建设投入。二是加大市、乡、村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市、乡两级财政投入资金3000万元,对粮食生产实行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行电、水、路、林、田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一改三化一整治”工程。

黑龙江省五常市

全方位实现粮食生产标准化

黑龙江省五常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也是产粮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72.8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60.4万亩。辖11个镇、13个乡、260个行政村。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1.63亿斤,被评为全国10个粮食生产标兵县之一。2005年全市粮豆薯作物面积360万亩,比上年增长5.4%,2005年粮豆薯总产34.1亿斤,比去年增加8%,粮豆薯平均单产948斤,比去年增长2.4%。其中水稻总产17.1亿斤,比去年增加4%,水稻单产1096斤,比去年增长2%。玉米总产13.76亿斤,比去增加8.8%,玉米单产1146斤,比去年增长8%,大豆单产320斤,比去年增长3.2%。2005年粮食商品量24.1亿斤,比去年增加9.3%,人均占有粮食5102斤,可向外调出商品量19.7亿斤,比去年增加9.3%。全市实现产值5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仅粮食生产一项,人均增收2500多元。

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升级。一是在生产资料投入上实现高标准。今年的物资投入充分体现节约、优质、高效和精量的原则,严把质量关,确保投入标准。水旱田全部应用优质高效新品种。把优质品种的选育推广作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几年来,先后培育出松粳二号、五优稻一号、五稻三号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品种。

建立2.5万亩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对优质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种子繁育,保证了良种供应。二是在整地上实现标准化。该市坚持抢墒整地,松、翻、旋、起垄和镇压连续作业。今年全市整地面积150万亩,达到待播状态面积180万亩。三是在播种、育苗、栽培上实现高标准。在今年粮食生产上,该市严把播种、育苗、栽培质量关。在旱田生产上,采取机械精量播种和人工细摆种,给种子萌发创造适宜条件。水田生产上,实行“三早一抢一保”。通过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抢上头茬水,保证标准。四是在灌溉和收割上实现标准化。全市大面积推广了旱耙、旱整地、浅湿灌溉等节水技术,可节水40%。

安徽省霍邱县

做强产业提高效益

霍邱县位于安徽西部,200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总产位居全省第一。

霍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发展,把优质粮油生产确定为振兴霍邱县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县确立了“稳定面积,优化布局;良种良法,主攻单产;做强产业,提高效益”的总体发展目标,粮食生产仍然取得了可喜成绩。

全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发展优质水稻基地10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80万亩,发展优质稻订单60万亩、优质小麦订单30万亩。全县日产量50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116家。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县政府给予扶持奖励。全县已发展了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7家,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20家,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00多家。为了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实施优质稻开发“1511”工程,即在5年时间内,优质杂交稻制种面积发展到1万亩,年产杂交稻种500万斤,种植优质稻100万亩,生产优质稻10亿斤,进一步拉紧水稻生产的产业化链条。

强化技术服务,努力提高产量水平。一是建立了粮食作物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发布制度。县农委专门成立了粮油作物品种引进品试鉴定委员会,筛选适合本县推广的主导品种。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在全县实施了“5122”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即全县500名农业技术人员接受一次技术知识更新培训;重点培训1000户种养大户;培训农民20万人次;农民增收200元。三是大力开展高产攻关活动。组织各级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服务,积极开展粮食作物“万、千、百”优质高产攻关活动。四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建了“霍邱县农技推广协会”,以协会为纽带,把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产业化龙头企业联为一体。五是大力推广适用技术。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农业技术的推广。

河南省滑县

发挥优势加快“四化”进程

河南省滑县位于豫北平原,属小麦主产区。2005年该县发挥产区优势,深挖增产潜力,灾害之年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粮食总面积250.7万亩,比上年增加了7.4万亩,平均单产438.8公斤,比上年增加了5.2公斤,总产110万吨,比上年增加了4.5万吨。

创建“11331”工程,推进良种化进程。依托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滑县种子公司(一个龙头);组织全县种子生产者创建了滑县种子协会(一个协会);通过大力实施“11331”工程,该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

丰富服务手段,推进良法应用步伐。实施科技入户,构建“5320”体系。下大功夫开展了10个乡(镇)、100个村、1000个示范户、20000个辐射带动户的科技入户工作,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滑县特色的“5320”农技推广新体系。

开展两次行动,推广配方施肥。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秋季行动,县、乡、村配套建立了“放心农资”超市和测土化验工作点;2005年粮食生产共推广配方施肥190万亩,其中配方肥应用面积60万亩,较好地起到了科学施肥、节约成本的作用。

推广关键技术,科学指导生产。针对农情,邀请部、省专家实地会诊,制定相应对策,分派技术人员包乡包村,科学指导粮食生产,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投入的合理化。

滑县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将进一步发挥农业大县的优势,大力推进粮食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四化”进程:

科技化。依靠“11331”良种工程和科技入户为主的良法工程,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化水平。

标准化。逐步建立完善各种粮食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增强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品牌化。实施“品牌”战略,叫响“滑丰”种子品牌,做强“华州”粮食品牌,通过品牌带动,努力使滑县粮食再上台阶。

产业化。依靠龙头带动,拉长产业链条,打好粮食强县基础。

湖南省湘潭县

狠抓组织领导狠抓粮食转化

湖南省湘潭县耕地100.62万亩,其中水田93.76万亩,全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年产粮8亿公斤以上,粮食总产量多年来居湖南省首位。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183.645万亩,同比增长2.4%,粮食总产量90.9万吨,同比增长2.8%;人均粮食占有量达826公斤,比2004年增加15公斤,全年为社会提供商品粮47万吨。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可提供商品粮总量各项指标均达历史最好水平,居全省前列。

湘潭县狠抓组织领导,强化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成立了县发展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县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把粮食生产作为县委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

抓政策落实,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广泛宣传贯彻了中央1号文件。在全县形成共谋粮食生产发展大计的热潮。同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严格执行用地“六不准”,确保了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

抓技术服务,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重点做到了物资准备到位、资金保障到位、生产资料质量保障到位。

抓粮食转化加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全年共转化粮食总量达47万吨,粮食转化率达51.7%。一是作为饲料用粮。二是大力扶植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引导龙头企业投入建设粮食生产基地。采用以村组为单位,与龙头企业签订定点生产、定单收购、基地建设的合同,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种粮的比较效益稳步上升。

抓基础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水库除险保安等防洪保安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公路硬化步伐,新建通村公路12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将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

吉林省榆树市

榆树市

依托资源强化产业带建设

榆树市是吉林省农业大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2005年,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榆树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8.4亿斤。该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做法是:

依托资源优势,全市进一步强化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立西部百万亩高淀粉玉米生产基地,沿“一江两河”建立了5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沿东部丘陵地带建立了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三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全部实现良种化、标准化种植,并对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机械化生产等实用技术组装配套。目前,三大基地突显优质优势,已成为德大、大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质原料基地。

全市现有中低产田面积5.5万公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对此进行了大力改造。在全面实行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达到每公顷施用农肥30立方米。全市化肥施用量35万标吨,比去年32万标吨增加了9.3%;配方施肥应用了“稳磷、增氮、增钾、增锌”的技术,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此项技术的实施实现了粮食增产1.5亿斤。

通过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推进工程,逐步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百万亩全程机械化,降低斤粮成本0.06—0.10元,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可增产粮食1亿斤。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今年全市粮食产量由2004年的46.5亿斤增加到今年的48.4亿斤,增长了1.9亿斤,其中:玉米增产1.02亿斤;大豆增产0.4亿斤;水稻增产0.4亿斤,其它粮食作物增产0.08亿斤。实现了全市粮食总产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既定目标。

江苏省兴化市

实施项目建设创新生产技术

兴化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2004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市)荣誉称号,为努力发挥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优势和作用,2005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努力走“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发展路子。

2005年全市粮食生产呈现“三增”的特点:一是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60.33万亩,较上年增加12.78万亩。二是粮食产量稳步增加。亩均粮食单产450公斤,较上年的439公斤增加11公斤。三是农民种粮效益继续增加。在粮价较上年小幅下跌的形势下,全市种植业总产值31.44亿元,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1645元,种粮纯收入870元。

以产业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优质粮食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全市组织实施了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示范区、国家粮食水稻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的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90多万亩,优质中、弱筋小麦生产基地80多万亩,优质啤酒麦原料基地20多万亩。

以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为支撑,努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大力组织实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工程,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一是抓住良种补贴实施机遇,努力加大高产、优质、多抗品种的推广应用。二是大力推广优质粮食高效栽培技术,巩固提高三麦免耕机条播、测土配肥、水稻旱育稀植、水稻机插秧、抛秧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市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90%以上。三是病虫害防治和抗逆减灾技术取得显著成效,面对今年三麦、水稻病虫害发生严重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形势,全市上下强化植保预警体系建设,坚持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全面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病虫害损失率在3%以下。

山东省兖州市

依靠科技搞好技术服务

山东省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位于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玉米优势产业带内。

2005年,兖州市按照“保护耕地,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坚持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应用”的粮食发展思路,不断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实现了持续增产增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80万亩,总产达到了43.4万吨,比上年增产0.8万吨。粮食人均占有量1018公斤,商品率达到70%,通过粮食加工利用和市场流通等形式,全年提供商品粮总量达30万吨,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全市已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市、镇两级现有农业技术干部800多人,农技人员实现了定岗、定编,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达到了队伍稳、人心稳、事业心强。

建立完善科技示范带动体系。建立了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超高产攻关示范田和1000块高产示范田,重点示范推广了10个强筋小麦和高淀粉玉米品种、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夏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和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抓好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该市选聘了100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承包100个村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示范户,辐射带动1万名科技明白人。该市还投资20多万元在全市建设了20个农民科技书屋。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中心,开通了兖州市农业信息网、兖州市农业蔬菜信息网,建立了农业110快速反应系统,及时向广大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

扎扎实实地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据统计,今年全市配方施肥覆盖面达95%以上,肥料施用量减少了10%左右,化肥利用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

深挖潜力实现八大突破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辖13个镇43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32万亩,年均粮食面积在160万亩左右,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2003年至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05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17.97亿斤,同比增长2.27亿斤,其中小麦总产7.5亿斤,同比增长1.9亿斤;水稻总产7.18亿斤,同比减少0.47亿斤,杂粮总产3.29亿斤,全区人均占有粮食1790斤,粮食商品率75%,人均收入达到3860元,比上年人均收入3700元增加了160元。

今年,该区强化措施,狠抓了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实现粮食生产全面丰收。主要做法:“实现八大突破”。

在国家惠农政策宣传上实现新突破,增强粮农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

在引导粮农调整上实现新突破,实现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2005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92.4余万亩,比上年154.9万亩扩大37.5万亩。总的调整趋势为调增主导(大宗)粮食作物面积,稳中有增小杂粮作物面积,全区粮食面积的增长为全区粮食产量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业科技推广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提高品质和总产。2005年以来,该区大力实施科教兴粮战略,努力提高农作物生产科技含量,全区实用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95%,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

在农业科技培训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确保粮食生产“一优两高”。

在粮食政策落实上实现新突破,极大地调动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粮食流通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加工增值水平。把龙头加工企业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来抓,以发挥较大的带头作用,提高全区粮食生产加工水平。

在组织领导上实现新突破,实行粮食生产奖励制。2005年,全区粮食生产层层实行包保责任制。

四川省中江县

突出项目管理搞好设施建设

四川省中江县是一个丘陵农业大县。耕地104万亩,其中水田38万亩。2004年农业总产值4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5元,全县粮食总产71.21万吨。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中江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粮食生产两年跨两大步,今年粮食总产、单产和商品率创历史最高纪录。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25元,比上年增长270元。

200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82.66万亩,比上年增加7.86万亩,增4.50%;亩产417.5公斤,比上年增10公斤,增2.48%;实现粮食总产76.26万吨,比2004年增5.05万吨,增7.1%,比2003年增8.08万吨,增11.9%。

为了加强粮食生产,中江县全力实施增粮增收科技项目。

2005年,在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中,选定10个镇、101个村、1000个村民小组进行试点。示范作物水稻面积共2064亩。培育了100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2890户农户,示范户水稻单产比前三年平均提高12.3%,每亩水稻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5.6%以上。建立了百亩超级稻核心区,亩产分别达到703.6公斤和715.3公斤;在10个试点镇建立的千亩超级稻示范区,面积达到2060亩,亩产达到671公斤;辐射带动了全县8万亩水稻应用超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核心农户3152户,其中粮食生产核心农户2000户,培训主体农户31520户。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2005年,中央、省、市、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并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全年总投入2.95亿元,投资1140万元建设标准粮田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投入1100万元,改造面积1.93万亩,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

求中国十大产粮大省排名

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其中玉米4318亿斤、减少73亿斤,下降1.7%;稻谷4171亿斤、增加30亿斤,增长0.7%;小麦2595亿斤、增加19亿斤,增长0.7%;其他粮食作物1274亿斤、增加58亿斤,增长4.8%。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气候条件好,生产措施得力,粮食单产水平增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榜单来看,2017年全国31省市粮食总产量最高的省份前三分别是黑龙江、河南和山东,其中黑龙江总产量高达6018.8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多鱼米之乡,四川、湖南、江苏、黑龙江究竟谁才是第一粮仓?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宋·孔平仲《禾熟》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虽然包括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等,但占主导地位的几千年来一直都是种植业。我们用全球7%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

从最早的黄河沿岸,到之后的江南地区,中国历史上的粮仓根据经济发展以及地形开发也一直在变化着,像是四川、湖南、江苏、黑龙江、河南等地,都是如今比较出名的大区,像是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等都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那么谁到底才是新中国第一粮仓?

你肯定想不到,是位于东北的黑龙江。

根据《2019年中国产粮大省》的数据显示,排名前十的产粮地区分别为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河北、江苏、内蒙古、四川、湖南。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件事情没有,这些产粮前十的地区,在地理分布上基本上都集中在东北、长江沿岸、以及黄河沿岸。

我们先来说说黄河沿岸。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全部都属于黄河沿岸地区,我们翻看一下秦汉以前的中国地图就能发现,当时的国家重心基本就分布在这一片。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凭借着充沛的水源,广阔的平原地形,以及温带适宜的气温,这里在种植方面始终占领着重要的地位。

黄河沿海的主要种植作物是小麦,这里也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主要本土粮食,而提到小麦种植就必须夸一夸河南。据农业部数据统计,河南的耕地仅占全国的6.2%,却生产了10%的国内粮食总量,其中小麦产量更是占全国的1/4。难以想象的是,如此多的粮食竟然来自于曾经的痛苦与无奈——黄泛区。

1938年,为了保卫武汉,阻拦日军南下的步伐,黄河花园口大坝被含泪炸毁,浑浊的黄河水在黄淮平原肆意泛滥,形成了跨越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黄泛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不仅直接造成了近90万民众的死亡,还有1200万百姓被迫背井离乡,黄河彻底改道。

新中国成立后,黄泛区委员会成立,在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的努力下,黄泛区得到了有效治理,曾经代表着苦难的黄泛区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不仅家园重建,还形成了拥有土地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的黄泛区农场,再度让河南成为了产粮大省。

相比起黄河动不动耍个"小脾气",长江无疑是温柔了许多。长江地区虽然不是最早的粮仓,但这里种植水稻的历史却很早,在7000多年以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姆渡人就已经开始了水稻种植之路。

后来由于中原地区战乱,北方的人口开始大量南迁,广大的长江地区被开发出来,尽管南方地区多丘陵,但在长江沿岸拥有大量的湖泊,这些湖泊形成了不少鱼米之乡,比如说天府之国成都,再比如说"湖广熟、天下足"的洞庭湖地区。

"复支运法,乃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淮安仓。"可以说明清时期的两湖地区乃是全国的主要产粮基地,每年调拨的"湘米"高达500万石左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粮北调"都是国内粮食作物的主要调运方向。

既然黄河地区跟长江地区种植历史如此悠久,也占据了天时地利,那为何黑龙江却成为了如今的第一产粮大省,以及同样位于东北的吉林产粮数量也很多?因为这片塞外"新江南"不仅有天时地利,更占据了人和跟机械的便利。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里,东北气候寒冷,在南方可能一年三熟的粮食作物,在这里可能只有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一熟,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里每天高强度的温差,天然就使得一些害虫失去了生存环境,粮食得以茁壮生长。

从方面来看,东北地区土地平整开阔,且这里水源也很充足,著名的三江平原不是最佳的种植环境吗?更何况这里的土质好啊,东北"黑土地"谁种谁知道。

在历史上东北一直属于苦寒之地,很少会有人想到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粮食种植,"北大荒"的名声可不是瞎说的;但新中国建国之后,在五十年代立刻开始了大规模的垦荒活动,"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这里如今都是采用各种高科技进行大面积种植,天时地利人和加上机械的力量,使得从不毛之地发展成为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肥沃土地。

如今我国的粮食种植不再是单单的以小麦或者水稻为主,各种经济作物以及外来粮食作物也开始陆续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像是一些不太适合种植粮食的地区,如今也可以依靠着种植土豆、玉米这些来提高土地产量,如今我国可是土豆大国,位列全球土豆产量第一,玉米则成为了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我们的粮食越来越多,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世界十大热门车型(世界十大热门车型排名)

    ​世界十大热门车型(世界十大热门车型排名)

    ​中国十大钨矿标本采集(中国十大钨矿山)

    ​中国十大钨矿标本采集(中国十大钨矿山)

    ​世界十大假戏真质(世界上最假的明星)

    ​世界十大假戏真质(世界上最假的明星)

    ​中国十大预制菜排名(预制菜哪家好吃)

    ​中国十大预制菜排名(预制菜哪家好吃)

    ​中国十大女诗人有谁(我国十大女诗人)

    ​中国十大女诗人有谁(我国十大女诗人)

    ​中国十大战神李靖(中国十大战神李靖图片)

    ​中国十大战神李靖(中国十大战神李靖图片)

    ​世界最富的十大地区(世界最富有排名)

    ​世界最富的十大地区(世界最富有排名)

    ​中国诗坛十大新闻(中国诗坛杂志)

    ​中国诗坛十大新闻(中国诗坛杂志)

    ​世界十大急症病例(世界十大急症病例最新)

    ​世界十大急症病例(世界十大急症病例最新)

    ​中国十大典型冤案(中国十大冤案被判处死刑)

    ​中国十大典型冤案(中国十大冤案被判处死刑)

    ​中国十大悬案有啥(我国十大悬案)

    ​中国十大悬案有啥(我国十大悬案)

    ​中国十大硬核防疫标语(有创意的防疫标语)

    ​中国十大硬核防疫标语(有创意的防疫标语)

    ​中国最长的十大皇帝(最长的中国王朝)

    ​中国最长的十大皇帝(最长的中国王朝)

    ​世界十大武功泰斗排名(世界武功排名前十位)

    ​世界十大武功泰斗排名(世界武功排名前十位)

    ​中国十大悬疑公司(中国十大悬疑公司)

    ​中国十大悬疑公司(中国十大悬疑公司)

    ​中国十大美人谷在哪(美人谷介绍)

    ​中国十大美人谷在哪(美人谷介绍)

    ​中国十大骗局工程案例(工程骗局 骗吃骗喝)

    ​中国十大骗局工程案例(工程骗局 骗吃骗喝)

    ​中国最惨十大企业排名(中国最出名企业)

    ​中国最惨十大企业排名(中国最出名企业)

    ​中国十大书坛人物(中国书坛三大家)

    ​中国十大书坛人物(中国书坛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