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别以为美国人是认可投降的,看看阿拉莫之战是怎样战至最后一人的

点击:160 来源:百痕网
摘要:别以为美国人是认可投降的,看看阿拉莫之战是怎样战至最后一人的 凌云 摘要:在很多人的意识里,美国兵是少爷兵,不但要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强大的空地火力支援,而且最是惜命

别以为美国人是认可投降的,看看阿拉莫之战是怎样战至最后一人的

凌云

摘要:在很多人的意识里,美国兵是少爷兵,不但要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强大的空地火力支援,而且最是惜命怕死,所以在战场形势不利就算投降,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并不是什么很严重的问题。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个说法到底从何而来?

图1:再现阿拉莫之战的油画

【公告,本号由原来头条号“知兵堂光亭”搬迁而来,敬请大家继续关注支持】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美国兵是少爷兵,不但要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强大的空地火力支援,而且最是惜命怕死,所以在战场形势不利就算投降,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并不是什么很严重的问题。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个说法到底从何而来?

近日,俄乌战争已经进行了不少日子,战局不利的俄罗斯开始禁止士兵投降。不少公知对俄方的这个政策进行了痛斥,甚至拿出二战中在菲律宾投降日军的美军温赖特中将举例;美国人照样把他视为英雄,投降并不可耻。美国人真的认为投降是英雄?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否则,也不会有一直被美国人歌颂的阿拉莫之战!

温赖特是为了给麦克阿瑟背锅,由于当时美军在菲律宾已经陷入困境,为了不让麦克阿瑟成为日军俘虏,罗斯福才下令将他调到澳大利亚,而由温赖特接替他留在菲律宾指挥。麦克阿瑟也很清楚温赖特就是替自己背锅的,所以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上,特意请温赖特来陪同自己签字,算是给温赖特一个补偿。

但你要是说美国人认为投降无伤大雅,这可就不“很美国”了。

图2: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麦克阿瑟身后左侧的就是温赖特

这就来说说阿拉莫战役。

发生在1835年的阿拉莫之战的规模很小,在中国知名度也不高,但在美国却可以说家喻户晓,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因为当年250余名德克萨斯民兵面对超过3000人的墨西哥军队,战斗到了最后一兵一卒。这场温泉关式的战斗,如今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代名词,“被美国人认为是自由意志下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象征”。因而,美国人的价值观从来不是什么投降无伤大雅,在任何一个国家,军人战至最后一刻的勇敢无畏都是被歌颂的高贵品质。

“我认为不可能有比这儿更美的土地了,大自然将其无限风光在此展现,在一望无际的天穹下,是(德克萨斯)壮丽的宝殿”。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外人看来,19世纪的德克萨斯州一片荒芜,气候也很恶劣,还有印第安人出没,时不时来场突然袭击。但在坚毅不拔的拓荒牛仔眼中,这是他们称之为“家乡”的地方,是地球上最美的角落。他们在这里与狼共舞,繁衍生息。

以前美国的不少领土,原来都是属于墨西哥的,所以才会有新墨西哥州这样的地名。这些领土都是美国通过战争或赎买从墨西哥手里侵占来的。

图3:1836年美国领土示意图

与狼可以共舞,但是与敌人,就只能决战。当时的德克萨斯是墨西哥的领地,原先这里一大片都是不毛之地,直到大量美国人移民到此,这才使这个地方逐渐兴盛起来。墨西哥对这些美国移民有着诸多限制与打压,这就引起了美裔移民的不满,移民希望这片土地由美国统治。但德克萨斯当时还是墨西哥的领土,美国如果直接吞并,这不符合国际法,会遭到国际谴责。

而如果德克萨斯先行宣布独立,然后再与美国合并,如此就不受国际社会的谴责了。时间到了1835年3月2日,德克萨斯宣布脱离墨西哥独立,成立德克萨斯共和国,由前田纳西州州长山姆•休斯顿担任总统并兼任总司令。其实和现在的乌克兰动步顿巴斯地区如出一辙,先成立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宣布独立,脱离乌克兰,以后再并入俄罗斯。

如今顿巴斯独立被西方认为是侵害了乌克兰的主权,其实这和当年德克萨斯独立是一样的,走的仍旧是老套路,那如果说顿涅斯克独立是侵害主权,那么德克萨斯算啥呢?

从墨西哥的角度来看,这些美裔移民是来夺取自己国家领土的,因此墨西哥的统治者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名字太长,以下简称圣安纳)率领几千人前来镇压德克萨斯独立运动。由于敌众我寡,美方移民的民兵撤退到阿拉莫固守,墨西哥军队尾随而来,迅速包围了阿拉莫,阿拉莫之战就此爆发。

图4:墨西哥的统治者圣安纳

当圣安纳率领几千人的墨西哥部队进入圣安东尼奥时,阿拉莫的守军还没有做好准备,似乎人数上的巨大劣势还不够糟糕,许多德克萨斯民兵都只是没有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志愿者。尽管如此,当圣安纳举起那面象征着抵抗者不会被宽恕的红旗时,抵抗者(或者说守卫者)还是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兵没有人选择放下武器。

1836年2月23日,惨烈的围城战从持续的炮轰开始,上千人的墨西哥部队对阿拉莫要塞一周内发射了超过两百发炮弹。在此期间,这座守军不足三百人(二百名左右守军,加上妇女儿童不超过三百人)的城池毫不屈服,尽管美墨战争的统帅山姆•休斯顿下命令他们撤退,而守城将士拒绝撤离。

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德克萨斯民兵们仍然苦中作乐。有人在炮火的间隙为大伙表演小提琴,一个名叫约翰•麦克格雷格的民兵则会用风笛和小提琴组成二重唱。但不论是炮击还是围困,都无法让德克萨斯民兵屈服。在十几天天的前哨站中,民兵便击退了一支有百余人组成,并试图越过圣安东尼奥河的墨军小分队。当墨军向民兵发布投降通牒的时,民兵总是以射击作为回应。

经过十多天的战斗之后,墨军于3月5日发起总攻。圣安纳派出1800多名士兵,分成四路从东北、正北、西北发起了最后的进攻。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成功袭击了3名德克萨斯的哨兵,悄悄摸到了阿拉莫的城墙下方。直到墨军高喊“圣塔安纳万岁!”并发起进攻时,守军才从睡梦中被惊醒。

被惊醒的民兵们没有慌乱,在指挥官特拉维斯的带领下,所有人迅速进入战位,与墨军展开了激烈厮杀。由于墨军大部分是临时招募的新兵,只是在行军途中接受了简单的训练,有人甚至因为后坐力太大而拒绝抵肩射击,所以战斗力i并不强。而民兵们则长期佩枪用枪,很多人枪法娴熟,所以在战斗初期反而占据了上风。那门位于东北角的十八磅炮,也不断轰击采用密集队形冲锋的墨军。由于缺乏炮弹,民兵们就用铰链、铁钉等一切能用的东西装填进炮膛。战斗中,墨军指挥官杜克上校也中弹落马,险些被自己人践踏而死。

图5:阿拉莫简陋的防御

面对民兵的顽强抵抗,墨军在阿拉莫城下陷入混乱,前排士兵犹犹豫豫的不敢前进,又被后排的老兵与军官们推搡着向前。只能硬着脑袋爬上云梯,然后被城头的民兵杀死。在民兵们的顽强奋战下,墨军连续两次攻击都被击退。气急败坏的圣塔安纳,将最后500名骑兵与步兵预备队全部投入战场,发起了第三次攻击。墨军依仗着数倍的兵力优势,从多个方向同时进攻,让势单力薄的民兵们难以招架。城墙、畜栏与炮兵阵地都相继被墨军占领,民兵的指挥官特拉维斯也英勇地战死在了城墙上。

富有勇气和自由牺牲精神的特拉维斯,来自南卡罗莱纳州,看上去像一个花花公子,他总是穿着考究,更令人觉得做作的是,这家伙自命不凡,他23岁就给自己写了本自传。这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纪,人生都还没走完一半呢,写自传干嘛?但特拉维斯似乎并不觉得自己会长寿,他很清楚,战死沙场是武士的本分。他更清楚的是,自己会赢得生前身后名。

守军被逐渐压缩到了教堂附近,但他们还是没有放弃抵抗,反而越战越勇。防御教堂前面矮墙的民兵由于来不及装填弹药,干脆冲出掩体,用匕首、枪托与墨军爆发了惨烈的白刃战。退入教堂的民兵,也提前在教堂墙壁上凿了射击孔,并部署了2门12磅炮,不断射杀着蜂拥而至的墨军。当墨军用大炮炸毁了民兵的火炮,炮兵们又拿起步枪继续抵抗。

看守弹药库的罗伯特•埃文斯在身受重伤时,还想着不让弹药落入敌军手中。他挣扎着想用火把去引爆弹药库,与墨军同归于尽。但却在距离弹药库只有几米的地方因伤重而亡。就在这样一个小教堂里,勇敢的德克萨斯民兵为自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图6:阿拉莫守军的指挥官特拉维斯

惨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墨军才终于控制了阿拉莫全城。大约250名民兵永远倒在了阿拉莫,但他们身边往往躺着更多的墨军。光在民兵克罗克特的尸体边,就倒下足足16个墨西哥士兵。整场战役中,墨军付出了将近600人的伤亡,大大超过了守军的总兵力。当然,简单的数字是无法阐释这场小战役的影响的。因为的卡萨斯民兵们的牺牲,化作了改变历史的力量。在阿拉莫之战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德克萨斯人投身到了争取独立的第一线。

阿拉莫战役一个月以后的圣哈辛托战役中,山姆•休斯顿率领约700名民兵高喊着“铭记阿拉莫!”的口号向1200多人的墨军发起突击。在短短20分钟时间里,就以伤亡39人的微弱伤亡,击毙700多名墨军。他们还俘虏了圣塔安纳,从而迫使墨军撤出德克萨斯。

1835年,德克萨斯正式独立建国,成为不再受到墨西哥统治的“孤星共和国”。1845年,德克萨斯加入美利坚联邦,成为了美国第28个州。也是唯一,一个以独立国家身份加入联邦的州。如今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超级强国。德克萨斯也成为了美国人口、土地与经济第二大州。

对于在德克萨斯独立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的阿拉莫之战,后来也通过电影与设在阿拉莫城里的博物馆一起,向后人静静讲述美国为自由所付出的代价。

1960年就有以阿拉莫之战为题材的《边城英烈传》,2004年又拍摄同样题材的《围城13天:阿拉莫战役》,用电影艺术再现了这段历史。

图7:电影《围城13天:阿拉莫战役》海报

直到今天,阿拉莫之战依然被视作美国历史上的神话,被美国人认为是自由意志下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象征。今天,阿拉莫在美国更是著名的“革命传统i教育”的圣地,每年有200多万人来这里参观、缅怀那些为独立而英勇赴死的德克萨斯民兵。

我们说阿拉莫,说他们向独裁者证明了:无论怎样的风雨,自由之火永不熄灭。说阿拉莫也与珍珠港一样,成了美利坚知耻而后勇的文化标记。可是斗转星移,一晃百年光阴已逝。现在,所谓的“多元主义者”正痛斥着美国先贤,有的提出了要把德州还给墨西哥的论调。在德州以外,还有人打砸抢烧,疯狂破坏19世纪美国将军的塑像。选举中,民主党正叫嚣着包容非法移民、限制持枪权。

图8:今天的阿拉莫

而用鲜血和生命换来自由的德克萨斯人依旧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是坚定不移的深红州。其他州的人大可以胡言乱语,然而随便问一问边界警察就知道,每年抓到的从墨西哥到德州的偷渡者已经把拘留所都塞满了,却没有德州人往墨西哥跑。别的州加入美利坚轻轻松松,云淡风轻,德州人却知道,自己摆脱墨西哥,投入自由女神的怀抱是多么的艰辛——星条旗上能有这么一颗孤星,是多少英雄好汉拼死斗争来的结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