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在异国他乡,“妈妈”成了她留给这世界最后的呼唤和声音
邓丽君:在异国他乡,“妈妈”成了她留给这世界最后的呼唤和声音
01
电影《甜蜜蜜》里画龙点睛的一幕:李翘拉开门准备走进一家店,突然一则报道让她驻足:风靡海峡两岸的著名歌星邓丽君,今日下午在泰国清迈一间酒店,突然因哮喘病发逝世,享年42岁。
那是1995年5月8日,一个让全球华人深陷悲痛的日子,这一天,享誉世界的巨星歌手邓丽君因哮喘发作于泰国清迈香消玉殒。
而在她离世前的最后一刻,曾用微弱的气息呼喊着:妈妈,妈妈……当邓丽君逝世的消息传回台北邓家时,所有人都难掩悲伤失声痛哭。
但有一个人却一言不发,这个人就是邓丽君生前喃喃呼唤的人——她的母亲赵素桂,面对哭成一团的家人,她却显得格外冷静。
这一生几乎所有的时间,她都陪在女儿身边,唯独此时,却是天人永隔,她无法相信女儿已经离开的这个事实。
02
1995年5月14日,不仅是邓丽君的“头七”,更是母亲节,赵素桂第一次来到女儿的灵堂,当亲眼看到长眠于棺木中的女儿时,始终保持镇静的赵素桂,终于崩溃了。
她伏在女儿的棺木上失声痛哭,泪眼朦胧中,一切仿佛又回到了41年前的那个隆冬。
1953年台湾云林县,寒冬腊月时节,处处洋溢着新春将至的气息,刚刚诞下一女儿的赵素桂有些疲惫,由于她人缘极好,左邻右舍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
大家都是带来礼品问候一番便先行离去,唯有一个中年女子久久不肯离开,就在几天前,赵素桂曾对她说,家里已有三个男孩,开销不支。
如果再生下男孩,就把他过继给膝下无儿女的这位邻居,但不成想这次赵素桂却生下了一个女孩。
看着可爱的女娃,赵素桂一时不知所措,旁边的女邻居巴巴地望着她,仍然希望赵素桂能够履行承诺,哪怕是个女娃,也能过继给自己。
赵素桂陷入了两难,女儿实在是太可爱了,她不忍心,情急之下,一向乐观坚强的她抱着女儿哭了起来,女邻居被这一哭吓得不轻,最后只能黯然离去。
而赵素桂大概也不会想到,正是自己当年的这一哭,才让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永远不忘的名字——邓丽君。
03
在妈妈赵素桂的记忆里,女儿自襁褓时就有一张甜美的脸庞,这样的甜美给当时生活拮据的邓家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由于是家里的独女,全家人都把她视为掌上明珠,作为军人父亲邓枢,更是特意请来部队中最有学问的长官,为女儿起了“丽筠”这个名字。
名字的寓意是希望她如青竹般志向高洁、虚怀若谷、节节高升,但后来,由于“筠”字是个多音字,叫起来很麻烦,赵素桂干脆做主,将它改为了君子的君。
童年时的邓丽君明朗安静,非常讨人喜爱,每当家里有客人来访时,她总是叔叔阿姨的叫,让人心生甜蜜,再大一些时,她就从母亲那里学着如何体察人心。
即便受到全家的宠爱和外人的夸赞,她也从不骄纵,因此,朋友们总是对母亲说,这个女儿真是好,像个天使,是天女下凡来报恩的。
曾经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赵素桂也只是谦虚的笑笑,但当时过境迁,往事重提时,她却忍不住红了眼眶。
她说,我宁愿她不是什么天仙天使,也不要她来报了恩,就匆匆回天上去了,我真的宁愿她不要这么好啊。
04
对邓丽君来说,她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妈妈的歌》是1981年邓丽君的专辑《水上人》中的一首,歌中所唱,正是邓丽君童年时期的真实写照。
在邓丽君的记忆里,妈妈最爱听黄梅戏,爱看戏曲电影,爸爸邓枢则爱唱京剧,时常还会拉上几段二胡。
在这个清贫的军人家庭里,年幼的邓丽君最大的消遣就是听收音机里,那不时夹杂着噪声的小曲。
但天赋秉异的她只要听上一两遍,就能完整的哼唱出来,妈妈就是她的第一位听众。
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妈妈都是她台下雷打不动的听众,而她的歌,就是唱给妈妈的。
有一天,照相馆的老板通知赵素桂说,照片洗好了,可以来取了,不明缘由的她去了照相馆才知道,四岁的邓丽君自己跑去照相馆拍了一套“写真”,还告诉老板说,是妈妈让她来照的。
看着照片上的女儿学着模特的样子,摆出了各种姿势,很是有明星范儿,这让她既惊讶又好笑,换做别的父母,撒谎肯定是要挨骂的。
但赵素桂没有这样做,她知道女儿之所以这样说,是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而从照片上,她也看出了女儿天生的表现力。
在当时重男轻女的观念下,赵素桂却恰恰相反,她对儿子严厉有加,对女儿却异常呵护,妈妈的呵护像一把大伞,保护着邓丽君。
05
可是家中很快发生了一场变故,1959年父亲从部队退役,和朋友合伙做生意失败,邓丽君的五弟邓长禧也已经出生,一家七口人的生活彻底没了着落。
邓枢出生于河北邯郸的大名县,会做些北方的面食,他开始起早贪黑的做起了面食生意,赵素桂则在家全力照顾五个孩子。
从小就有音乐天赋的邓丽君,六岁时就跟着父亲朋友的乐队登台演出,每当唱起歌来,她总是无比地快乐,她喜欢周旋、白光。
为此妈妈专门为她买了些歌本,在她十岁的时候,参加了黄梅调歌唱比赛,并一举夺冠,很快找她的演出商就源源不断,邓丽君挣的钱已经够家里开销了,她成为了家里的经济支柱。
她头一次感受到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为家里分忧的喜悦,后来的邓丽君开始辗转各地演出,但无论何时何地,在她的台下,总有一个不变的听众,她就是赵素桂。
母亲的守候,让身处灯红酒绿的邓丽君感到无比安心,而对于赵素桂来说,女儿温暖的笑容背后,那些心酸与不易,只有自己做母亲的最感同身受。
后来的邓丽君红的如日中天,尽管小小的年纪就穿梭于各种秀场,但她却并没有感染丝毫十里洋场的红尘气息,台上的台风别具一格,台下的她待人接物成熟有礼。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她的守护神——妈妈赵素桂,朋友约邓丽君出去跳舞,接到电话的她非常高兴,说马上就来。
拿起包包就要出门,结果回头一看,妈妈也拿着包包跟着出来了,“妈,你干什么?”“我跟你一起去啊,一起去。”
年少成名的邓丽君明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圈子里,母亲既是她的“保护伞”,也是她的“挡箭牌”,正是因为母亲不远不近,就在那里,她才能坦然笑对许多挫折磨砺。
06
也许正是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风格,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邓丽君,后来日本唱片公司有意签她,妈妈回家和爸爸商量,但爸爸以前参加过抗日战争,对日本人印象不好,他不赞同女儿去日本唱歌。
但妈妈觉得女儿可以换个环境去闯荡试试,于是在爸爸的默许下,妈妈赵素桂陪着她飞赴日本,在日本正式出道。
后来因“护照风波”她远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进修之时,妈妈也是陪伴在身旁,这段时光,让她暂时远离外界的喧嚣。
每天一身休闲装,一双帆布鞋,几本教科书就出了门,而妈妈则像从前一样,照顾女儿的起居,每日做些她最喜爱的饭菜。
07
之后的邓丽君在歌唱事业上已是登峰造极,在英法等国都很有影响力,但那时的妈妈由于要照顾病重的爸爸,已不能时时陪伴她左右。
邓丽君和法国男友保罗的事,赵素桂不能全然接受,但她仍然想听听女儿的想法,问女儿是否想嫁给保罗。
但对于母亲的疑问,邓丽君的回答十分平淡:不想嫁,但日子不就是这样过嘛。
听到这样的回答,妈妈赵素桂难掩心酸,这些年忙忙碌碌,兜兜转转,甚至都来不及问上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女儿早已年华逝去,到头来她渴望的或许已经拥有,也或许从未拥有过。
而在泰国的最后日子,妈妈却没有陪伴在身边,或许是因为习惯了妈妈的陪伴,所以邓丽君在生命的最后才会呼唤着妈妈。
08
在整理邓丽君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她曾经写下的歌词,直到此时,人们才从她清秀的字迹中读懂了那些年她心头隐忍的情愫。
“一切都是为了少年的野心而开始,只想惶恐滩逞雄,不理黑暗的陷阱,为何独立细雨中,是否世事难料,英雄末路当折磨,身世浮沉雨打萍,天涯何处有知己,只愁歌舞化作彩云飞。”
很难想象,当赵素桂看到女儿的遗迹时,心绪该是怎样的一番纠结,而“天涯何处有知己”或许就是邓丽君对于这一生情感之路的最好诠释吧。
后来,这段小词被改编成了歌曲《星愿》,在邓丽君的葬礼上,作为为她送行的歌曲而播放,往事历历在目,伊人却不在。
望着水晶棺中沉睡的女儿,赵素桂再次泪如雨下:
丽君,女儿,你听到妈妈在叫你吗,妈妈曾一再地叮咛,要把身体保养好,你就是不在乎,又用已经好多了来安慰妈妈,现在说什么都已太晚了,妈妈真的气你不听话。
记得你父亲过世后两年多的一天晚上,你自香港来电话问我好吗,我奇怪地问你有事吗,你回答说没事,第二日上午十点多,家里门铃响了,打开门吓了一跳,只见你拎着行李回来了,你则调皮笑着说:母亲节要给你一个大惊喜,我才知道当天是母亲节,母女俩过了一个温馨的母亲节。
女儿,你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健康呢,到今天已是“头七”了,我才开始渐渐接受此无情,但愿由于你的不幸,能唤起大家对健康的重视,不再因自己的的疏忽,再造成一个家庭的不幸。
今天是母亲节,由悲痛的我伴我过“头七”,现在,轻轻地告诉你,女儿,安息吧,愿你不再辛劳了,不知道为什么,我胸中总有一团团的痛,这也是我心中永远永远的痛,但女儿,安息吧。
这是邓丽君“头七”之时,赵素桂写给女儿的信,而这一天,恰逢母亲节,她心中充满悲伤的埋怨和无以复加的自责。
09
多年以后,在回忆起女儿时,她说过这样一段话:好几次我们从外地赶回家,看她睡在摇摇晃晃的车里,我就会在心底悄悄地说,谢谢你啊,乖女儿,但这句谢谢,我却始终没有说出口。
丽君对家里真是没话说,她走了以后,我只要一个人待在家里,看到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的影子,她买的房子,我身上穿的衣服,盖的被子,甚至家里的杯子都是她买的。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特别想对她说谢谢,可是,她听不到了。
2004年12月21日,邓妈妈赵素桂与世长辞,享年78岁,母女二人终在天国团聚,也许在天国,她会亲口对女儿说出那句谢谢。
结语
“十亿个掌声”或许都不足以形容邓丽君在华人心目中的地位,正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
她,不仅仅是一个歌手,而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时至今日,再听邓丽君的歌曲,还是会心起涟漪。
或许大多数人关注的是这位超级巨星的感情轶事,但在母亲赵素桂的眼里,她只是自己的女儿,是最最懂事贴心,但自己却没有照顾好的女儿,或许她宁愿她是个普通的孩子,永远陪伴在妈妈身边就好。
邓丽君短暂的一生是荣耀的,也是孤寂的,她的离去,是全球华人的悲痛,更是母亲赵素桂一生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