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抗体不听话 ,新冠疫苗可能功败垂成
如果抗体不听话 ,新冠疫苗可能功败垂成
核心观点导读:1.新冠病毒能在人体诱发多种抗体,但并非所有抗体都具有保护性。
2.新冠病毒的S蛋白负责与人体细胞表面蛋白结合实现感染,S蛋白抗体由此被视为具有保护力的关键抗体,即中和抗体。
3.新冠S蛋白抗体有两部分:S1蛋白抗体与S2蛋白抗体,其中前者有保护力,但比较难形成;后者没有保护力,却比较容易形成。
4.新冠S蛋白抗体存在多种IgG亚型,最多的新冠抗体的半衰期只有7天——这意味着新冠抗体很快会消失,保护周期很短。
5.新冠病毒抗体还有可能会诱导白介素风暴和血栓而加重病情,这给新冠抗体药物以及疫苗研发带来极大挑战。
截止2020年8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100万,死亡人数超过76万,上升势头不减,已然演变成百年不遇的大流行。
专家预测,新冠病毒很可能会像乙肝、脊灰一样一直存在。
全世界都期盼着疫苗的出台,终结病毒的肆虐。
其中,疫苗或相关疗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了解新冠病毒及其入侵人体的机制。
尤其是病毒在人体产生了哪些抗体?这些抗体又有多少亚型?是否能保护人体免受细胞感染?但是目前上述关键难题始终未解,人类对新冠抗体的了解远远不够。
京天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EO孙乐博士向健康界表示,新冠病毒能在人体能诱导多种抗体,但其中大多数抗体并不具保护性,而具有保护性的S蛋白抗体则又以半衰期最短的IgG3亚型为主,但IgG3亚型激活自然杀伤T细胞和血小板的能力最强,容易诱发炎症和血栓。
这也给疫苗研发带来极大挑战:一期与二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相关疫苗注入人体的安全性以及可以诱发抗体,但有多少是保护抗体?能否提供足够的保护?保护周期有多长?接种疫苗后再暴露在新冠病毒下是否会出现抗体增强的炎症和其他症状(ADE)?目前全球多个团队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在健康人群中测试疫苗的保护作用的同时评价ADE的风险,而其结果将最终决定新冠疫苗的研发是成功,还是失败。
孙乐说。
新冠抗体仍有诸多未解之谜病毒的结构比细胞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蛋白质衣壳包裹着遗传物质。
进入细胞之后,首先要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病毒表面的突触蛋白就像一串钥匙,受体蛋白就相当于锁——只要突触蛋白与受体蛋白结合成功,病毒就能打开细胞膜,劫持细胞的生理结构,随后进行无限自我复制并入侵新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免疫系统会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一些呈现树杈一样Y字形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也就是针对病毒的抗体,树杈部分可以识别病毒的突触蛋白,并抢先与其结合,防止其与受体蛋白结合,以此来组织病毒感染细胞。
据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杨宝学介绍,新冠病毒主要通过表面突出(S)蛋白其中的受体结合区(RBD)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蛋白结合实现感染。
具体来说,新冠病毒的核心是核酸物质,被核衣壳蛋白包裹,再外面是一层包膜,包膜上有突出蛋白、包膜蛋白、膜蛋白。
除了这些维持病毒结构的蛋白质以外,病毒的核酸遗传物质还可以指导其他病毒蛋白生成——这些蛋白不参与病毒结构,不存在于病毒颗粒中,而是存在于被感染的细胞中。
但是对于人体来说,只要是病毒产生的蛋白质都是异己蛋白,人体都有可能产生专门针对它的抗体。
因此,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体内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抗体。
但这些抗体并不是全部都能抵抗病毒。
一般情况下,抗体只有识别病毒表面的蛋白,并与之结合,才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副主任黄波说。
那些不在病毒表面的病毒蛋白,它们产生的抗体便不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而位于病毒包膜中的病毒蛋白,由于抗体无法接触到,即无法与之结合,这部分相应的抗体也就不具保护性。
只有针对突出S蛋白的抗体,才能阻止病毒入侵细胞,发挥保护作用,而这种抗体又被称为中和性抗体——这也成为很多药物和疫苗设计的主要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