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悬案纪实:周室典籍失踪之谜
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悬案纪实:周室典籍失踪之谜
来源:科技日报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周。
这个朝代有这样一个人,周室典籍因其奔楚而下落不明,成了千古之谜。
这个人,就是王子朝。
王子朝,姓姬名朝,周景王姬贵庶长子,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 gài之兄。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周王室在继位问题上发生内战,王子朝占据王城洛阳数年,嫡次子王子匄避居泽邑;公元前516年秋冬之际,晋顷公出兵支持王子匄复位,王子朝战败后携带周朝典籍、礼器,在召、毛、伊、南宫四大家族追随下,出洛阳城,沿宛洛古道,抄近路直奔楚国都城寻求庇护。
但在他们到达南阳西鄂一带 现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鸭河工区一带时,获悉楚国也在王室继位问题上发生争斗,只得滞留在那里。
9年后,王子朝被周敬王派人刺杀。
他随身携带的大批周典神秘失踪,中华文明自此形成断崖,给中国历史留下了诸多至今还没有解开的谜团。
5月10日—12日,中国先秦史学会在河南南阳鸭河举行王子朝奔楚暨南阳先秦文化学术研讨会,王子朝奔楚造成的一系列千古之谜开始揭去神秘面纱。
王子朝到底葬在何处
河南省南阳市是个人文荟萃之地,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就出生和长眠于该市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
距张衡墓北5公里,有个鸭河工区焦庄村晁庄自然村。
在这个占地480亩,仅5000余人的小村落中,有一座清代古碑称之为不见冢的大墓。
通过展开一系列调查、研究、实地探测和碳十四鉴定,王子朝奔楚暨南阳先秦文化研究会会长白振国团队初步认定不见冢即王子朝墓。
他们指出,经有关部门钻探初步查明不见冢是一处战国早期或春秋晚期的特大型墓葬,符合王子朝所处的时代;墓葬所处位置符合文献记载,召公虎及其族人在召南 今南阳市南召县地区势力强盛,召氏之族拥戴王子朝,又紧邻楚国,王子朝流亡,自然首选召南;不见冢封土原为三层棱台形,顶层面积约两亩,高约15米,陵墓上建有庙宇,封土规格形制合乎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王侯级,与王子朝身份相符;冢名不见,暗藏玄机,指向王子朝。
周王室的国家典籍和周鼎等国之重器,本来传承有序。
王子朝载周王室典籍奔楚到西鄂后,既不能将其归楚,又不能归晋,也不能再还回周王室,无法正常传承,又不忍遗失散落,只得深藏地下。
所以,尽管其墓冢十分高大,清晰可见,后人还是依其事迹将其冢名为不见冢。
周王朝典籍遗失在哪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有准确记载的文明却不足3000年。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使周以前的历史不知所踪。
从这个方面来看,王子朝奔楚造成了周王朝典籍的遗失,是社会的倒退。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大批典籍到达楚地,造成了唯楚有才和南阳人文荟萃的历史景观,郭沫若称赞的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亦所罕见的张衡即是其一,还有鬼谷子、范蠡、张仲景等均出自南阳。
《左传》就评价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打破了周王室文化垄断的局面,造就了大批思想家,继而学派峰起,百家争鸣。
根据历史资料,专家们分析认为王子朝奔楚并非仓皇出逃。
其出走时携带大批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包括黄帝以来尤其是夏商的文物、周代列王的诰命、诸侯各国信符奏章,以及各方的地理、人口、风俗、祭祀、特产等需报告的文书档案资料,意图复国。
但在王子朝到达召南之际,楚国在继位问题上发生动荡,使得王子朝只能滞留召南。
公元前505年,他被周敬王派人刺杀。
王子朝携带的这批典籍因此失踪。
那么,这批典籍去了哪里?由于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王子朝携带的这批典籍没有传承,必然遗失。
遗失方式不外有三,一是秘藏,二是散落,三是损毁。
鉴于这批典籍对当事人的重要意义,白振国认为,散落和损毁的典籍应是极少数,大部分或许都被秘藏。
而秘藏的最大可能就是藏在不见冢。
据村民回忆,在不见冢庙大殿中轴线右侧,原有一间小屋,坐北朝南,高约1.2米,门窗俨然,全用青石雕砌而成。
在土木建筑的庙宇院落较中心位置建造一个石室,这在全国可能都绝无仅有。
我们知道宫殿建筑群中的石室,一般都用来存放国家典籍档案,至今‘石室’成了国家图书馆的雅称。
白振国猜测,不见冢上庙宇中的石室可能秘藏了这批典籍。
参与研讨会的专家们都寄望将来的考古发掘能够证实这个猜测。
《山海经》是不是王子朝命人编纂的
《山海经》《诗经》《易经》,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经。
但与《诗经》《易经》不同,《山海经》既没成书年代,也没作者署名。
历代学者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是:《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末或战国早期;作者非一人而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掌握较全面的海内外文化信息。
但是,这个集体是谁呢?专家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洛阳周王室,一是西鄂王子朝。
白振国推断,周王室是正统王朝,没有理由不署名。
相反,王子朝集体当时被认为是乱臣贼子,因此不敢署名。
此外,王子朝集体中也具备这样的编篡人才。
他们中既有王室成员、世袭贵族,还有供职于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吏及学者,包括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还有老子第一他第二的计然。
计然是当时的地理大家,多次周游列国。
他们携带的周室典籍,也是信息量巨大的《山海经》得以成书所必需的文献基础。
潜心研究《山海经》多年的文化学者周付祥表示:《山海经》应该是由王子朝策划,计然为主编,众弟子参与编纂的。
它应是形于宛 南阳古称,成于宛的。
他说《山海经》中有一段独特记载,可印证作者当时所处的地方。
《中山经·中次十一经》记载48山,仅南阳就有20座左右,其中对丰山的描述有亲历之感。
丰山就在当时的西鄂,王子朝和计然等人应多次到过丰山。
2534年前,从洛阳周王室到南阳西鄂,王子朝奔楚还留下了许多待解之谜,包括追随王子朝的老子是不是隐居南阳;泗水捞鼎的泗水是不是不见冢附近的泗水河……史学家们坚信,随着将来的考古发掘,所有谜底将会大白于天下。
(记者 乔地 大河报记者 郭启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