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是什么官,枢密使负责什么?和宰相有什么不同?
枢密使是什么官,枢密使负责什么?和宰相有什么不同?
枢密使是什么官?枢密使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枢密使开始于唐朝末年,是枢密院的主官,以宦官担任。到了五代,被士人担任,后来逐渐被武臣控制,办事机制日益完善。为了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枢密使把自己的职位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然而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度再次发生变化,其官职逐渐由武将变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渐缩小。
枢密使是什么官,枢密的职责是:1。辅佐丞相,掌管军政,也就是掌管军务;2.制定军事防御,传达皇帝的秘密指示等等。3.早期宦官多担任枢密使,五代时士人担任,后来他们逐渐被武臣控制。
枢密院,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朝的最高军事机构。唐代设立枢密使,由宦官任命处理公文。后唐时期,枢密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朝时期,枢密院和中书掌管军政大权,被称为“二府”。
在宋代,以文治武的现象不仅处于最高层面,而且还处于中央层面,所谓上行下效,在宋朝体现的淋漓尽致。宋太祖经历了唐末之乱,所以有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所以宋朝几乎都是用文官来压制武官,把武将的权力降到最低,地位变得很低。而集权比较严重的时候,皇帝可以为所欲为,这也是很大的隐患。
由于赵匡胤的北宋是陈桥兵变得来的,赵匡胤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不得不削减地方和朝臣的权力,其中的一个重大调整就是相权,宋朝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丞相权由枢密使、三司使瓜分。
而且在宰相权力被分割的同时,在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又设立参知政事来牵制相权,导致相权进一步弱化,并以此方式进一步强化皇权。
这一时期,中书省、枢密院和三司实际上互不隶属,所以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三司的实权几乎相等,互不隶属。此外在宋初,由于更多的战争,枢密院的权力相对较大。
枢密使是什么官,因此在宋初,枢密使的权力高于宰相。比如,赵普虽然是门下侍郎、平章事,但实际上并没有行使宰相的权利,与此同时,薛居正、吕余庆等都牵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