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唐朝吐蕃和亲公主文成公主生平介绍及评价

点击: 来源:百痕网
摘要:唐朝吐蕃和亲公主文成公主生平介绍及评价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 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

唐朝吐蕃和亲公主文成公主生平介绍及评价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文物就是会说话的历史,也是历史的见证,隐藏着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人物,谁留下的文物最多,或者与其有关的文物多,说明他(她)的贡献和影响力最大;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赞布林卡,布达拉宫,都与一个共同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她为唐朝和吐蕃的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谈到吐蕃,起源于7世纪青藏高原,也就是贞观七年开始统一西藏,但这个时候的吐蕃王国国家实力并不强悍,根本没办法和东边的巨无霸唐朝比较,直到后来因为唐朝与蒙古十八部的僵持战争中,吐蕃抓住时机不断的发展并且强大起来,于是继蒙古威胁之后,唐王朝的西方出现了一个重大威胁——吐蕃。唐王朝,这时候是伟大的君主李世民在掌握江山,李世民也想征服吐蕃,可是唐军一到吐蕃境内各种水土不服、高原反应就出现了,军队无法打到他们本土,再加上吐蕃地势非常的高,唐军根本打不进去,而吐蕃呢?反正打不过就逃回来,打得过就去打,于是吐蕃不断的骚扰唐朝,逼得唐朝没一点办法。

唐朝、吐蕃和亲公主,文成公主

到了后来呢?唐王朝为了解决这个西边不稳定因素,就开始和吐蕃交好,并且每一任吐蕃领导人新上任,就可以得到唐朝王室的公主,这就是和亲政策;和亲这种外交手段早在汉朝就流行,通过送汉族美女来稳住异族首领,达到和平安稳的目的,所以,唐王朝也不惜下嫁公主给当时的吐蕃统治者。

贞观八年的时候,唐太宗成功地和吐蕃达成联合协议,唐王室派出公主去和亲,而第一个和亲公主,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闺女,而当时的吐蕃松赞干布看到文成公主是非常地喜欢的,直接给文成公主建造一个宫殿供她居住。

image.png

文成公主在后宫争斗中,脱颖而出

虽然历史上讲,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关系特别的好;但真正历史上,文成公主一到吐蕃就受到了吐蕃贵族和王宫妃子们集体歧视和冷落,更是多的是排挤她;而文成公主是什么人?皇家教育出来的人精,吐蕃这些蛮夷的心机,怎么可能斗得过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使出浑身解数把松赞干布治的服服帖帖,松赞干布甚至多年来一直独宠她。(其实这也可能和松赞干布的审美有关系,毕竟天天看到的都是西藏灰土的美女,早看腻了。)文成公主水嫩嫩的脸蛋,甚至让松赞干布很久不上朝。

搞定了统治者这个目标后,文成公主开始玩起了宫斗,并且成功的扳倒了一些强硬派贵族和妃子,而一些比较权势、并且开明的贵族和妃子,文成公主就主动讨好他们,花了很多金银珠宝,才将他们绑到自己这只船上。

一系列操作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管理阶层有了话语权,文成公主在世这段时期,吐蕃和唐朝几乎没有战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文成公主的功劳;那么解决了上层阶级的问题,文成公主作为一个大唐公主手腕不仅如此,接下来就是对待下层百姓。

文成公主带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大批工匠,农业用的种子和种植技巧,自己手把手地教百姓们如何种植,这一下子百姓也给搞定了,也因此文成公主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护;所以,大家千万别觉得文成公主去吐蕃就是去享福的,并不是!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来帮助大唐的。 文成公主对吐蕃和大唐的关系影响很大。

吐蕃与唐朝的关系

总的来说,吐蕃和唐朝和平时期、作战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与文成公主有关,也与唐朝的解决边境冲突所采用的策略和具体方法有关,这三种方法分别是和亲、会盟和战争;其中和亲也是唐朝廷处理吐蕃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维护社会安定,减少战乱,节省军费开支,和亲最成功的典型案例当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我们继续往下了解。

image.png

第一阶段,松赞干布时期,因为唐朝公主和亲,文成公主利用自己高超的智慧为唐朝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并且那时候的吐蕃还成了唐王朝的坚实盟友,唐朝的商队在河西走廊被劫掠也是吐蕃帮助搞定叛贼,并且还大力和唐朝通商,使得许多吐蕃东西都流通到唐朝,使得贞观年间的长安非常繁华。唐蕃和亲对双发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唐王朝西部边境稳定,赢得了发展的好时机,还能腾出手来对付其他游牧民族;而吐蕃获得的利益更大,在经济、文化、政治上都获利颇丰,文成公主带去了大量的农作物种子,促进吐蕃农业发展;带去的大量工匠等技术人才,促进吐蕃手工业发展,同时将唐朝的耕作方法,纺织刺绣,建筑技术等科学技术进行推广;文化上,双方进行典章制度,精神文化,文学著作等交流,使得吐蕃在各个领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其实,唐王朝之所以同意和亲,是以和亲为手段,在建立和好同盟的基础上,达到停息战乱的目的;文成公主之前,吐蕃向唐朝廷请婚未果,那是唐王朝对吐蕃缺乏了解,认为不会对边境造成太大的威胁,当松赞干布展示出强大的军事力量后,唐太宗为了西部边陲的稳定,同意与吐蕃和亲修好;而对于吐蕃来说,和亲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唐王朝的支持,缓解吐蕃内部争权斗争。第二阶段,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相继去世后

因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去世,新上任的吐蕃统治者开始掀起唐吐战争,在这段时期唐王朝和吐蕃一直是战战和和,无休无止。虽说也陆续有公主和亲下嫁(例如金城公主),但后来的公主没有一个有文成公主那样的智慧,并且后来的统治者也不是松赞干布,这导致唐朝公主到了吐蕃并没有得到尊重和社会地位,反而成为了牺牲品。

从亨元年开始,一直到开元元年,这段时期处于唐朝和吐蕃边打边和的时期,彼此谁都占不到多少便宜,就处于一种战争和和平互相僵持的阶段;吐蕃王国为了让国家走出来,不断的对外扩张,而唐王朝为了守护土地,不断地和侵略者作战,这期间军队互有伤亡,不过导致唐军牺牲最多的因素是水土不服、高原反应而病死的。文成公主去世后,唐朝与吐蕃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唐朝对吐蕃政策从和亲到合盟,其原因如下,文成公主去世时正好赶上唐朝朝廷内部不稳,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都趁机发难,与此相反,吐蕃正处于实力上升期,垂涎唐朝丰富的资源,对战争起到激化作用;吐蕃与唐朝多次战争中,互有胜负,谁也占不到便宜,既要和平,又要解决划定边界问题,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盟策略应运而生。

第三阶段 吐蕃瓦解,唐朝获胜

随着时代不断的变化,吐蕃和唐朝,你和我都占不到便宜,这下可好了,活活把吐蕃给耗分裂了,吐蕃占据的河陇地区被唐军给收复了,随着吐蕃内乱、沙洲起义、吐蕃奴隶起义等内乱开始,吐蕃就不断的开始分裂、内战。

image.png

当吐蕃处于衰落时期,而唐军就捡便宜不断收复了大片土地,把吐蕃好土地都给占了,剩下的高原地区,唐王朝也捡着几个环境好点的地区给占了,到了后来吐蕃就分裂瓦解了,再也没有吐蕃这个国家,只留下一大堆西藏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不过这时期的唐王朝遭遇也好不到哪里去,各种起义和分裂,最终唐王朝被分裂成为了五代十国,也宣告了唐王朝彻底落幕,而五代十国的历史开始揭开;后来的唐军占据的吐蕃地区被五代十国的一些国家给继承了。小结

总之,松赞干布期间,唐朝与吐蕃建立舅甥关系,双方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当松赞干布死后,两方时战时和,边境冲突不断,唐王朝对吐蕃交替采用采取和亲、会盟以及军事等手段,双方时战时和,当吐蕃瓦解后,唐王朝乘机占领吐蕃土地,臣服其部落,此后,唐王朝崩溃被五代十国取代。不得不说,吐蕃和唐王朝的战和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唐王朝一直努力在外交和军事上双重加压给吐蕃,而吐蕃也不断为生存接受和反抗,彼此之间无法真正达到真正的团结和融合。

只能说双方利益关系,而吐蕃和唐王朝的历史也是息息相关,两个国家存在时间差不多长,也差不多是一个时期被分裂瓦解,本以为捡便宜的唐朝殊不知,一场分裂风波也在内部酝酿,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盛极而衰,最终被节度使所分割,所以唐王朝的命运其实和吐蕃差不多,只不过两个国家领土不同、民族不同、制度不同而已。

相关文章

    ​李愬夜袭蔡州之战介绍 唐朝名将李愬介绍

    ​李愬夜袭蔡州之战介绍 唐朝名将李愬介绍

    ​如何评价戏曲家李渔

    ​如何评价戏曲家李渔

    ​辛弃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辛弃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黄海海战的结果 黄海海战失败原因

    ​黄海海战的结果 黄海海战失败原因

    ​英法特拉法尔加海战爆发的原因及过程介绍

    ​英法特拉法尔加海战爆发的原因及过程介绍

    ​明朝内阁首辅:彭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朝内阁首辅:彭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名臣吕岱生平介绍及评价

    ​三国名臣吕岱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德宗李适的贵妃王珠:为爱私奔的贵妃

    ​唐德宗李适的贵妃王珠:为爱私奔的贵妃

    ​李斯是怎么死的

    ​李斯是怎么死的

    ​德国为什么会诞生纳粹主义

    ​德国为什么会诞生纳粹主义

    ​杜牧的一生是怎样的

    ​杜牧的一生是怎样的

    ​老毛奇的战略思想有多高明

    ​老毛奇的战略思想有多高明

    ​为什么张飞的官职、谥号都超过了关羽

    ​为什么张飞的官职、谥号都超过了关羽

    ​王贞仪的故事,王贞仪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王贞仪的故事,王贞仪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太史慈为何不受孙权的重用

    ​太史慈为何不受孙权的重用

    ​刘裕为什么国号不是汉

    ​刘裕为什么国号不是汉

    ​罗隐生平简介与文学成就及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