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阵营军事战略同盟:北约组织有哪些国家
资本主义阵营军事战略同盟:北约组织有哪些国家
北约组织
——资本主义阵营军事战略同盟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是美国得以控制英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希腊和土耳其于
1952年、联邦德国和西班牙分别于1955年和1982年加入该组织。
北约组织的大事记
1949年3月18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筹建
1949年3月18日,美国和西欧国家公开建立一个他们称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集体防务联盟计划,这是一个合法的防御条约,还是一个只会激怒苏联的军国主义计划?持这两种观点的人都提出了强有力的论据。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4月4日,加拿大经与《布鲁寒尔条约》缔约国(英、法、荷、比、卢)谈判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签字国除上述国家外,还有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西班牙分别于1952年、1965年、1982年参加),并据此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8月24日北约经各国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
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条约经各国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1949年4月4日,美、英、法、荷、比、卢、加、丹、挪、冰、葡、意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
1954年9月28日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4年9月28日到10月3日,美、英、法、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加拿大九国在伦敦开会,就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英、美在西欧驻军等问题达成了妥协。
1966年3月9日法国总统戴高乐至函美国总统,要求正式退出北约各军事机构
1966年3月9日,法国总统戴高乐至函美国总统约翰逊,要求正式退出北约各军事机构,并宣布在7月之前撤回受北约指挥的全部法国军队,同时还取消了北约军用飞机在法国过境和降落的权利,限令美军及其基地在一年内撤出法国。
1991年5月28日北约调整军事战略
1991年5月28日,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制订了北约新军事战略的轮廓。
1995年9月28日下午,北约秘书长克拉斯在北约总部主持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了9月20日通过的北约东扩问题报告。这份长达30页的研究报告分别就北约扩大的目的、原则、决策程序、扩大后的共同防务政策、与欧洲联盟和西欧联盟等组织的关系以及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作了详细阐述。
1996年10月22日美国首次宣布北约东扩时间表
1996年10月2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底特律市进行竞选活动时发表讲话称,北约应在1999年前接纳第一批东欧国家为新成员。这是美国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和明确宣布北约东扩的具体时间表。
1997年5月27日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文件在巴黎签署
1997年7月8日北约东扩计划开始实施
1997年7月8日,北约首脑会议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市政议会大厦举行。16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经过5个多小时的讨价还价,决定“邀请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同北约开始就入盟问题进行谈判”,最终使上述三国能够在1999年4月北约成立50周年之际正式成为成员。这标志着酝酿了3年多的北约东扩计划正式启动,冷战后欧洲安全格局也将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1999年3月12日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国加入北约
1999年3月12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美国密苏里州独立城的杜鲁门图书馆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为其新成员。
1999年3月23日北约组织秘书长索拉纳决定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中打击
1999年3月23日晚上,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北约总部布鲁塞尔宣布命令,决定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的空中打击。当地时间3月24日晚8时,北约6架B-52轰炸机向南联盟发射了导弹,同时,北约的70余架飞机接连从意大利和基地起飞,战争序幕就此拉开。
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
北京时间
1999年5月8日早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至少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不幸遇难。当时,南联盟外长约万诺维奇就曾愤怒地指出:“使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北约炸弹是对外交的轰炸。”
北约组织成员国家
美国,北约领头羊,联合国乃至世界说话分量最重的国家之一。
英国,美国最可靠盟友,西欧三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法国,西欧三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德国,曾经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西欧三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经济居欧洲头把交椅。
意大利,现代意大利人在血统上与古罗马人有很深渊源。
荷兰,北约欧盟最早的成员国之一。曾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与英国有特殊历史渊源。
比利时,从尼德兰分出去的南荷兰,主体民族是信仰天主教的荷兰人和法国人。也是北约欧盟最早成员国之一,首都布鲁塞尔是北约象征性总部。
卢森堡,世界最著名的大公国,国家小但是资历却很深。
西班牙,在英国之前曾是世界第一殖民帝国。
葡萄牙,曾经是殖民帝国,也是最贫穷的西欧国家。在抗击摩尔人之后与西班牙分道扬镳自立门户。
丹麦,北欧最富饶的王国之一,地理位置重要,便于遏制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行动能力。
挪威,最富个性的北欧王国,非常富饶,三次拒绝加入欧盟,至今还是非欧盟国家,却能够享受与欧盟国家同等待遇。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北方舰队接壤。
冰岛,由于与挪威有着民族、宗教、文化的渊源,更像是挪威跟班,挪威不入欧盟它也不加入。地理位置重要,正好处于跨大西洋中心地位。
匈牙利,曾经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在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时期,它曾经是华约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曾经是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
80年代后,政体因东欧剧变而变换,几年后加入了西方阵营。
希腊,悠久文明古国,也是西方阵营最早出现的东正教(希腊正教)国家也是东正教(希腊正教)中心。曾经被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具有象征意义的君士坦丁堡至今仍被土耳其人掌控,与土耳其人有着深仇大恨。
波兰,曾经是仅次于原苏联的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华约成员国,同时也曾经是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
21世纪初已经站在西方阵营。
捷克,奥匈帝国一部分,也是大摩拉维亚国的一部分,之后和斯洛伐克组成联合国家。二战中被纳粹德国统治,
1945年原苏联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也是华约成员国之一,原苏联的卫星国。剧变后成为北约接收最早三个前华约国家。
斯洛伐克,重要中欧国家,曾经与捷克组成了联合国家,是大摩拉维亚一部分。地处山区经济不如捷克发达。
斯洛文尼亚,中东欧国家最早一个脱贫致富的国家(第一个加入欧元区第一个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立陶宛,历史上立陶宛公国曾非常有名,之后不断遭受外敌入侵,不过一个必然事件就是原苏联因为东方战线的危机而于
1940年出兵吞并立陶宛。独立后立陶宛投入西方阵营,与俄罗斯有着亡国亡种的国仇家恨。
拉脱维亚,受条顿骑士团影响的波罗的海民族,
1940年被原苏联出兵吞并,近现代境况与立陶宛类似。
爱沙尼亚,宗教上与芬兰有很深渊源,文化上与俄罗斯有很深渊源,
1940年被原苏联出兵吞并,近现代境况与立陶宛类似。
加拿大,跨大西洋重要国家之一,美国的邻居。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也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克罗地亚,曾经并入南斯拉夫,之后重新独立,因波黑战争、斯拉沃尼亚问题,加入北约及欧盟进度大大延缓。
2009年成为北约新成员国,2013年成为欧盟新成员国,即是北约国家,也是欧盟国家。
罗马尼亚,继希腊之后成为第二批加入北约的东正教(希腊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二战后成为华约成员国,以及成为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在
1989年的东欧剧变中,处死了当时的领导人——齐奥塞斯库。随后因为摩尔多瓦被割让问题与俄罗斯有着深刻矛盾。地处巴尔干玫瑰产区。21世纪初的经济情况,非常不好。
保加利亚,也是继希腊之后第二批加入北约的东正教(希腊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也是巴尔干战争的最大失败者。二战后同样成为华约成员国以及成为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至今保加利亚对马其顿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地处巴尔干玫瑰产区。境内有一特殊人群波马克人(土耳其化的保加利亚人)。
阿尔巴尼亚,巴尔干诸国最后一个结束奥斯曼统治的国家,也是受土耳其影响最大的国家,阿尔巴尼亚人大多转宗伊斯兰教。因此它也成为继土耳其之后第二个伊斯兰教主体的北约国家。
土耳其,地跨欧亚两洲,曾经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向披靡,差点灭亡西方文化。第一个加入北约的伊斯兰教国家。地理位置重要,起到遏制俄罗斯黑海舰队作用,是美国在近东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土耳其军队是北约第二大常设部队,仅次于美国军队,有五个分支超过一百万的军警人员的综合实力。土耳其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不包括以色列)。
黑山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上的一个多山小国,于
2006年5月21日,就行国内公民是否独立投票,2006年6月3日黑山国会正式宣布独立。
2006年6月28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黑山为第192个联合国成员国。
2017年3月28日,美国参议院举行表决,批准黑山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