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80后小伙隐居嵩山最高峰8年,怎么做到的?|豫记

点击: 来源:百痕网
摘要:80后小伙隐居嵩山最高峰8年,怎么做到的?|豫记 28岁的王一空(化名)是豫东人,他20岁时来到嵩山峻极隐居修行,至今已有8年。在山上,他不与外界联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功

80后小伙隐居嵩山最高峰8年,怎么做到的?|豫记

28岁的王一空(化名)是豫东人,他20岁时来到嵩山峻极隐居修行,至今已有8年。在山上,他不与外界联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功、打坐、读书等,过着清苦贫乏、与世隔绝的生活。

文 | 刘客白 图 | 刘客白 宋瑮泯

世俗生活

嵩山峻极峰海拔1491余米,有台阶4000多个。走蜿蜒的山路、登高低不同的石阶,经老母洞、中岳行宫等景点,才能抵达峰顶。

王一空所隐居的洞穴,位峻极峰东南,大概十几分钟的路程。这是一个极其隐蔽的山洞,上方有悬崖,前方有大片的树林遮挡,游客很难找到。

王一空出生农村,家里条件一般。读完小学、初中,18岁的那年,他参加了高考。由于平时学习不怎么努力,成绩出来时,大专线没过。

农村孩子考不上大学,出路只有一条。像诗人郑小琼所描述的:“我看到进车间的女孩子们一天天变成流水线中的角色,变成流水线的一部分”。高考失利的王一空,跟随村里人,进了深圳的一家电焊工厂。

说是工厂,其实是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加工车间。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一直干到晚上10点左右。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让王一空极度劳累,时常生病。

3个月后,他换到一家轮胎厂,上班时间虽然没有之前的长,但很卖力。之后,他先后换了数家工厂。瘦弱的他,始终驾驭不了高负荷的体力工作。

“在东莞的一家橡胶厂,一名工人被胶浆浇到了身体,他在地上打滚,喊救命,在一旁的人束手无策,之后,他的浑身一半以上被烧坏了。”回忆起工厂生活,王一空一脸的恐惧。

工人之间勾心斗角,他更也无法忍受。一次,关系很好的工友,向领导告他故意损坏了数控机床上的齿轮。因此他被罚了半个月的工资。其实,那不是他干的。类似这样的事儿,发生了好几次。

他有点厌倦了这样的世俗生活。“人与人之间太多的阴谋,不如做道士,远离尘嚣,归于自然。”

隐居山洞

“道教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行方法,我很推崇,追求‘长生不老、济世救人、得到成仙’宗旨,我很向往。”王一空说。“从小对道士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上山,仿佛命中注定的。”

2008年秋,他带着打工攒的几千元钱,先是到四川的峨眉山,又到终南山。同年冬,他又来到嵩山,并且决定长久隐居于此。

这个山洞的洞口1米多宽,高1.5米左右。进入洞内,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黑乎乎的,如果不是晴天,几乎没有一点光线。洞内空间有10多平米,壁上不时地有水珠滴下。除了一墩塑像,就是一张木板,木板的被褥又破又旧,这就是王一空睡觉的床。

居于山洞,吃是大事。王一空不吃肉,不吃炒菜。他的一日三餐很简单,稀饭、面条、野菜。上山的前两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下山买一些米、面等。之后,他已无钱,全靠朋友的资助。

在山上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

2014年冬,嵩山地区下雪,一周未停。“下雪前几日,吃的已快没,雪后就断粮了,我就拔了一些草放进锅里,再放点盐,煮煮吃,这样填饱肚子有很多次,也习惯了,还吃过树叶、树皮。”王一空回忆。

吃水,要到2公里外的山泉里挑。山路崎岖,一趟需要近半个小时。山泉里通常都有水,冬季,下雪路滑无法挑水时,他就吃雪水。

在山上呆久了,王一空认识白芍、白术、丹参、桔梗、板蓝根、紫苑、夏枯球、三七等几十种草药,并且了解他们的功效。平时,他会煎熬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当茶水喝。所以,他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也能自治。

穿,王一空更不讲究,除了唯一的道服,其余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他心里想的都是如何把道学修深。

练功修道

早晨5点不到,几声清脆的鸟叫声,由远而近,划破山上一夜沉寂。

此时,王一空已经起床,并开始了一天中的静坐。距山洞不远,千米高的悬崖边,他盘腿而坐,双目紧闭,双手平放于膝上,或合十置于胸前。任凭山风声,或者游人的吵闹声从他耳旁划过,他静如止水。

王一空说,在道教中,静坐,是修道的入门。静之要诀是心字,静心是入门的要诀,若心不能清静,则一切修行之法,无从谈起。所以,静坐在静心。要做到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忆,眼前事情不牵挂。

从最开始在静坐中心生杂念,如今,他亦能做到真正的静坐。这样的修行,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一次至少3个小时,日日如此。

静坐结束,开始练功。山上的一块空地中,他蹲着马步,握紧的拳头有规律地出动,嘴里发出呼喊声,招式看起来不专业,但很有力度。

在山上,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小腿上总是绑着沙袋。长久的锻炼,让他已不同于常人。

从嵩阳书院步道登峻极峰,正常人的速度至少需要3个小时,而王一空1个小时便可到达。在山上,遇陡坡或者狭窄的路段,他如履平地。

下午至傍晚,到了该读书学道的时候。《道德经》是王一空的枕边书,其作为中国道家学派现存的开山之作,他深爱有加。有时他就坐在山洞外、有时他就在洞内趁着射进去的光,小声默读。

他每读一段,就会放下书深深体会其中的奥妙。“很多事情看起来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自身的否定,但是平常人都没有那个见微知著的能力。”读《道德经》让我认识到这一点。

王一空说,整本书虽然只有5000多字,他已读几十遍,但还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奥秘,需要用一生的精力去领悟,也许才会悟透。他相信只要用心修炼,就会达到一定的成就。

8年中,王一空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

道教圣地

在道教中,嵩山不像武当山、三清山那么有名。但其境内中岳庙是道教圣地之一,有“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称。

其建筑共面积十万多平方米,是五岳中现存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中岳庙的四岳殿台在五岳中独树一帜,渗透着“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观念。

另外,嵩山境内的崇福宫(前身太乙观),建于汉武帝元封元年,距今有两千年历史,是历代著名道学方士栖身传教之所。北魏寇谦之、唐朝刘道合、宋朝董道绅,金代邱长春等均在崇福宫主持过道场。

如今,在嵩山修道的人,不像终南山、王屋山那样,游客走在山中,不时的就会遇见一个道士。但这并不能否认,嵩山道教文化的渊源。

之前,有摄影师把王一空修道的照片放到网上,有网友留言:“这样清苦的修行坚持多年,我佩服这位小道长,不管今后他能否成就自己的理想,或是最后依旧回归红尘,这段为执着而坚持的经历都是一生难忘的。”

王一空说,他一定会坚持下去,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平时,王一空更乐于做实事、帮助别人。下雪天,他主动清除路上的积雪。山路有塌方或损坏的地方,他主动去修。这一切,他很少跟人提起。

去年5月份,暴雨如注,他正在山上赶路,遇到一驴友不慎落入十几米深的悬崖,腿骨折,9个人没一个敢下去救人。王一空徒手攀着岩石下到悬崖下,冒着也会摔下的危险,把人救了上来。

后来,那驴友已成他的朋友,会不时的给他送来生活物资。帮助的人多了,他的朋友逐渐多了起来,开始不再为吃的发愁。他可以一心修行。

有手机的他,只是看时间,不与外界联系,他不想被外面的世界打扰,他只想做一名隐居的道士。

作者简介:

刘客白,85后,河南登封人,写诗,搞摄影,著有诗集《下午的诗学》。曾从事编辑、记者等工作,现为自由职业者。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

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