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之一,魔都上海的简称“沪”与“申”
城市记忆之一,魔都上海的简称“沪”与“申”
作者/摄影:莫国良
魔都上海不仅是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同样上海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都会。作为国际大都会,大家一定会对这座大城市的发展进化过程以及有趣的地标的来由感到好奇。笔者相信,在阅读了本文相关信息后,或许你会对上海滩的前生今世的发展认识会有大幅提升。
魔都上海的简称“沪”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上海的简称“沪”也是耳熟能详。那么上海的简称“沪”又是怎么个来由呢?繁体“滬”字应该是个会意字,字面上可以解释为是临水边的聚集地。那么问题又来了,标称为“沪”的临水又会是那条河呢?
或许大家一定会记得“淞沪会战、淞沪警备司令部”等等的历史名词。与“沪”字构成的偏正词“淞”字就是一条江河。完整地说,她就是在上海地图中已经是名不见经传的地名“吴淞江”。
其实在上海的地图册中我们还可以依稀找到她的踪影,她就是黄浦江上游的上海境内的苏州河,及其外白渡桥至吴淞地区的黄浦江的入海处的吴淞炮台湿地那一段水域。假如这个观点被认可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原貌。
魔都上海的别称“申”
相对于上海的简称“沪”来说,“申”的知名度要比“沪”小得多了。其实上海的别称“申”也是叫做“春申”的一条江,其也算是上海的黄浦江的前称。那么这条“申江”又是如何得名的呢?在元朝时期,上海这片地区隶属于松江府的上海县。
上海县的县衙就是在如今的南市豫园商城区域。不知在何时,有一个姓“春申”县令,为了县衙的进出方便,就在“吴淞江”下游冲积淤泥里的河巷地里拓宽。大概拓宽的河道位置也是在现今的苏州河流进黄埔江(外白渡桥)开始,直到现今的十六铺那一段(当时的上海县衙出入门户口,小东门)。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县令的开拓河道功绩,由此也被命名为春申江,简称“申江”。“申”也就成了上海滩的别称。
另外,从上海八十年代中国改革之前的地图上看,上海别称“申”字包含了上海的主要城区。“申”字的方框就是如今的内环线并以“中山路”命名;“申”字口中的一横,就是当时城市的南北分界线延安路,其前身也是当初的“洋泾浜”河道;“申”字口中的一竖,就是当时上海城区的东西分界线,上端为现今的“成都路”,下端为现今的共和新路。由此,八十年代之前的上海城区可以用“申”字来表达,也就成为了上海的别称另一种说法。
日月变迁,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欧洲各国列强用大炮、军舰打开了吴淞江的大门。由于欧洲列强的强势入侵,原本狭窄的“申江”要通行军舰,由此自然而然地被拓宽形成了现今的河道。
新中国成立后,又被更名为现今的“黄浦江”。因此,黄浦江的前身就是春申江,旧中国最著名的“申报”取名就是来源于春申江,“申”也成了魔都上海的别称。
1、城市记忆之一,魔都上海的简称“沪”与“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