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一生放荡不羁,却忠贞不屈
郁达夫:一生放荡不羁,却忠贞不屈
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因此,我们要努力汲取知识,收集能力,绽放自己的清纯之花,让世界万紫千红,希望我的文章能为大家贡献一点力量哦!
在富阳市区有一座公园,低矮围墙,
一方庭院,这就是郁达夫故居。
在郁达夫故居客堂,迎面就是斯人的一幅画像,清瘦、儒雅,萧然独立。
在陈列窗里,两张先后由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烈士证书,
成为今日人们追思郁达夫抗战事迹的一个起点。
一、他的成功万众瞩目,他的心酸几人能懂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可是在郁达夫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追随祖父的脚步,撒手人寰,从此家道衰落,陷入窘迫的境地。
家庭环境对郁达夫的影响很大,
就如他自己说自己是
“一出生结构并不很好而尚未完的悲剧”。
悲惨的童年生活会给人的一生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郁达夫也是。
童年的自卑感加上家庭关系,使得郁达夫对女性有一种天生的依赖。
郁达夫从小是被母亲和一个姐姐一手带大,
说是姐姐其实是父亲的养女,准确的说是他家的婢女。
这样的家庭自然少不了受到邻里的欺负。
每当受了委屈,母亲和姐姐会在一起哭,年幼的郁达夫也跟着哭。
再苦不能苦教育,即使再穷,郁达夫的母亲也要让孩子上学。
从私塾到县城的高等小学堂,再到去日本深造,母亲从没让郁达夫缺过什么。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年幼的郁达夫因为家庭贫困,营养不良,
从来都是班里最瘦小的那个。
郁达夫经常受到同学的冷眼和欺负,
而且刚入县城的那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是我们难以体会到的。
周遭的压力给了郁达夫动力,
即使家庭条件不如别人,即使自身体质不如别人,
但是郁达夫从来不服输,他相信自己的头脑绝对不比别人差。
只有压迫到了最底,爆发才会最响亮吧,那天大家都震惊了。
由于成绩的优秀,郁达夫受到了堂长和知县的提拔,令他和四位其他的同学跳过了一班,升人了高两年的班级里,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外人终究是看些热闹罢了,谁又知道谁家的艰辛呢?
二、求学路漫漫,阡陌有花开
在郁达夫还在日本留学时期,
母亲郁老太太就为郁达夫相中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女子。
她就是孙兰坡,后改名为孙荃。
在传统家庭出生的孙荃是当时极富盛名的才女,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如一泓清水般透彻;
两条乌黑的辫子长垂腰际,显得尤为健硕俊美;
丰满圆润的臀部,寓意着多子多福的前景。
郁达夫的母亲一眼就看上了这未来的儿媳。
当时的郁达夫正在日本求学,接受着新思想的郁达夫怎会爱上一个未曾谋面,甚至还有着三寸金莲的旧式女子?
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又怎能大逆不道?
于是郁达夫就给孙荃写了一首诗隐隐道出自己的心声:
许侬赤手拜云英,未嫁罗敷别有情。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梦隔蓬山路已通,不须惆怅怨东风。他年来领湖州牧,会向君王说小红。杨柳梢头月正圆,摇鞭重写定情篇。
此身未许缘亲老,请守清宫再五年。立马江浔泪不乾,长亭判决本来难。怜君亦是多情种,瘦似南朝李易安。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天边鸣雁池中鲤,且莫临风惜尔音。
孙荃看完信后,立即回郁达夫两首《秋闺》:
风动珠帘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
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
孙荃的才情最终还是惊艳了郁达夫,两颗火热的心最终在学术上得到了碰撞。
即使在能聊得上两句,没有爱情的婚姻始终没有爱情。
1920年,郁达夫在母亲的催逼下回家成亲,他在给大哥的信中写到自己当时的心情:
“弟之未婚妻,本非弟择定者,离婚又不能,延宕过去,又不得不被人家来催,是以弟不得已允于今年暑假归国,简略完婚。”
就这样,郁达夫和孙荃的婚礼在一切从简中结束了,
没有任何仪式,连主婚人和证婚人也没有,
当夜幕降临时,几串鞭炮声响起,
一个小花轿安静地把孙荃抬到了郁家,郁母陪同吃了一顿晚饭,便草草地进了洞房,一切都发生的悄无声息。
结婚当天,郁达夫看着身边淡薄的妻子,没有半点开心,甚至泪眼婆娑的想着:这就是我的女人了啊,我的不爱而又不能不爱的女人!
婚后,孙荃送给他两件礼物,
一个是钻石指环,另一个是意大利制的四圈有象牙螺钿镶着的镜子。
这些东西并没有让郁达夫满意,他着急地回到日本继续完成学业。
后来在日本他为了救赎沦落风尘的前女友,竟将那枚钻石戒指卖掉了。
可以说,郁达夫的婚姻是悲剧的,和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的文人才子一样,他们想摆脱旧的氏族的婚姻,但是往往妥协与现况。
三、忠贞不屈,即使隐姓埋名,身首异处
关于达夫遇难的前因后果,还得追溯到五四时期。
当时郁达夫作为鲁迅的好友,是重要文学团体“创造社”的一名主将,是一位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反法西斯斗争的英勇战士。
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
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
而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1年12月8日,日机突然轰炸新加坡,日军在马来亚哥打峇鲁登陆,作为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中心的新加坡,遂掀起了抗敌保卫星马的群众运动热潮。
文艺界同人迅即成立了星洲(新加坡简称)华侨文化界战时工作团,郁达夫任团长,胡愈之任副团长。
战时工作团的主要工作是开办青年战工干部训练班和组织口头宣传队、流动戏剧队、歌咏队等去进行抗敌宣传。
郁达夫每天晚上熬夜编三个副刊,白天眼中带着红丝,声音沙哑地对着青训班作朝会讲话。
日机不断狂轰滥炸,郁达夫同队员们一起穿梭于晋江会馆、南洋师范学校、战时工作团团部、青训班驻地和学校之间。
为了一心一意进行抗日救亡工作,他把13岁的儿子郁飞托朋友转道送回国内,为的是再无后顾之忧。
郁达夫家庭合照
1942年2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新加坡,郁达夫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渡海撤退到荷属小岛———苏门答腊。
他拎了两只手提箱,对同伴们苦笑着说:
“又把万卷藏书丢了,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杭州‘风雨茅庐’的三万卷书!”
他们到了望嘉丽对岸的保东村,他开始蓄须,学习印尼语,准备长期隐蔽。
1942年3月初,郁达夫与王纪元转移到保东村附近的彭鹤岭。他们开设了一个小杂货店,以作掩护,郁达夫化名赵德清,任店主。
5月的一天,郁达夫到苏门达腊西部高原小市镇巴雅,同战时工作团的几个负责人会面,这里距日本政监所只有33公里。他们化了装,改了姓名和身份。
他们讨论如何在这个没有日本驻军的巴雅隐蔽下来,各找职业作掩护。
此后,郁达夫化名走廉,租了一幢荷兰人住过的别墅住下来,很像是个富商。
他在这里开起了赵豫记酒厂,很快出了“双清”、“初恋”两种酒。
他们以此作掩护,潜伏下来暗暗做抗日工作。
徐州会战中的郁达夫
郁达夫能讲一口纯正的日语,当时当地日本宪兵强迫郁达夫去当翻译,他藉此暗中保护了不少仁人志士和华侨,印尼人,并获悉了日本宪兵的许多罪行,这也是他后来招至杀身之祸的主要原因。
郁达夫与日本人的亲密关系曾一度让群众误解,直到后来多次解释才取得了华侨和印尼人的信赖,他同日本宪兵部和特务们表面上也常有往来,宪兵部的人也常到他家里喝酒、聊天、借钱。
终于熬到日本投降了,从收音机里听到日本人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郁达夫很是高兴,甚至召集当地华侨组织一个欢迎联军凯旋筹备委员会。
但他还是很谨慎的,很少外出。
不料在1945年8月29日晚8时左右,郁达夫正在家中和三位华侨闲谈,来了个讲印尼语的青年,说有事请郁达夫出来商谈一下。
郁达夫随青年出去了几分钟,又回来对客人们说:
“我出去一下就回来,你们请坐一下。”
说完就出去了。甚至连衣服都没换,就穿着睡衣和木屐消失在茫茫夜幕中但此后就没有回来。
他就这样神秘地失踪了。
郁达夫牺牲前在印尼的最后居所
后来,朋友们从棉兰的联军总部获悉,
郁达夫已于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武古丁宜的丹戎草岱荒野中,或是在武吉丁尼秘密隧道中,被推下后面的万丈悬崖而亡。
殉难时不到50岁。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致我最亲爱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