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地宫有多大?深入地下27米,到了夏季依旧阴森诡异
定陵地宫有多大?深入地下27米,到了夏季依旧阴森诡异
定陵地下宫殿是中国著名地下建筑之一,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钧(1573~1620年)的陵墓。明十三陵之一。在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1584年开始兴建,1590年陵墓全部完工。其地下建筑一般称“地下宫殿”(简称地宫),于1957年发掘。定陵的建筑主要有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和地宫等部分。定陵的地宫位于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建筑中的主要部分,其中埋葬着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个皇后。
明定陵是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和两位皇后的陵墓,万历地宫是十三陵惟一发掘的地宫,1956年由郭沫若、吴晗等人力主发掘。定陵的发掘基本上被定性为“一次不可挽回的错误”,国家也因此定下了之后不可轻易发掘帝王陵墓的规定。本组照片反映了目前定陵地宫的真实情况
,定陵历时六年才修建完成,修建时朱翊钧才22岁,因此他也多次前来现场查看。据史书记载,定陵的修建共耗费白银800万两,在相当于当时明朝两年的田赋收入。定陵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总占地面积约182000平方米。
除此之外,定陵陵区周围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祠祭属、神宫监等附属建筑。不过目前定陵的地上建筑由于当年李自成火烧,清军入关的破坏基本上都被不复存在了,“砖石遍地,大火三日不绝”,到1956年被考古发掘时定陵地上建筑仅剩下后院的方城明楼、宝顶和牌坊门了。
那么保护最好的定陵地宫是什么样子呢?1956年,当考古人员来到前殿时,由于第一道石门后面设置了自来石无法打开。最后大家使用了一把称作“拐钉钥匙”的开启工具,才将定陵地宫的前殿大门打开。
定陵地宫修建在地下27米处,由前殿、中殿、左配殿、右配殿、后殿五个部分组成,地宫全部用石筑造,顶部用石发券,地面铺的是高质量的金砖,总面积1195平方米。
地宫前殿。面宽6米,进深20米,顶高7.2米,殿内无陈设物品。地宫的宫殿由五座条石砌成彼此通连的大殿组成。由于深处地下,即使炎热夏季地宫也是湿气重重,阴森诡异
这里是当年停放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的地方,目前棺床上的都是复制品。后殿面积最大,高9.5米,长31米,宽9.1米,地面为磨光的花斑石。当年汉白玉垒成的棺床上停放着三口朱漆棺椁。
目前的定陵地宫中殿内陈设有三座汉白玉石精雕的宝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及青花云龙纹大瓷缸。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神宗和两皇后的棺椁,并陈放26只随葬木箱,不过这些都是复制品。
明代地下宫殿采用了很大的料石砌筑成拱券式的石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压力,采用明挖法施工,将覆盖土夯填密实,又精心做好四周的防排水设施,距今虽已有400年,但无一处塌陷,且很少出现渗漏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