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英语怎么写,不是一件“小事”
春节的英语怎么写,不是一件“小事”
春节一片祥和的氛围中,有件事儿闹了个不开心:大英博物馆发布的一条推特信息,邀请公众参与庆祝“韩国阴历新年”(Korean Lunar New Year)活动。这条信息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抗议。舆论压力下,大英博物馆在推特上删除了这条信息。
这件事国内人士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海外华人群体反应比较激烈。部分英国留学生们组织了活动,他们身着汉服,来到大英博物馆内,向外国人宣传春节的来源和文化。还有一些海外华人到相关推特下和外国网友“对线”,为春节的英文表述“正名”。
春节的英文到底该怎么表述,这事儿重要吗?有网友觉得海外华人小题大做,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但搞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有媒体爬梳过,以往外国元首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在向华人拜年时,说的都是“Happy Chinese New Year”,但是在美国遭到了韩裔和越南裔的抗议。为了“尊重社区文化的多样性”,奥巴马在祝贺农历新年时,用“Lunar New Year”(阴历新年)代替了“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越来越多西方人开始使用“Lunar New Year”这个表述,拜登夫妇送祝福时用的就是这个词儿。甚至今年美国驻华使馆发出给中国人拜年的图片,也用了“Lunar New Year”。
“Lunar New Year”充其量是西方政客的“端水”之作,为了政治正确,在节庆名称上去国家化。考虑到各个国家有自己的治理需求,华人对此即便有微词也不过发发牢骚,可现在“Korean Lunar New Year”叫法多了起来,性质就不一样了。或许该问一句:这时候怎么不讲“政治正确”了?怎么不介意冠上国家名了?不用担心华裔不乐意?
比“怎么说”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说?
语言,的确如乔治•奥威尔所言,有其政治性。美国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就说过,全球化已成为“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生活中许多领域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文化变革与文化竞争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不要低估了文化输出的“染色”能力。经过多年努力,韩国已然成为世界文化输出大国,虽然韩国直到1999年才以官方的形式恢复旧历新年庆祝,但今年迪拜“中阿卫视”在网络上一个关于“春节”起源于哪个国家的调研,结果显示21%的迪拜人认为春节起源于韩国。今年国外某款知名足球游戏,热热闹闹地推出了名为“韩国农历新年”的新年任务。球星C罗还因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 “Happy Chinese New Year”的新春祝福,遭到他国媒体的批评。
公允理性地说,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和尊重他国文化并不矛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由中国的历法制定,可以说是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文化IP。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个国家地区把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贴春联、放鞭炮、舞狮子、搞游行、烟花秀……现在有些海外地区的春节年味比国内还浓,这当然是好事儿。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魅力、吸引人,但是“一起玩”和“拿来给我玩”是两码事儿。
如果不能正视中国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就无法心平气和地谈文化互鉴、搞文化交流
。对我们来说,真正的文化自信,一方面体现在自信坦荡地展示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宣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明观,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敢于对文化挪用说不,敢于对感到不舒服的混淆模糊、偷换概念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