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益阳民间艺术-地花鼓

点击: 来源:百痕网
摘要:益阳民间艺术-地花鼓 民间传统娱乐的歌舞之一,因鼓乐伴奏得名,俗称“花鼓”、“打花鼓”。源于明末清初,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益阳城乡广泛流行。它是在本地民歌和民间小调

益阳民间艺术-地花鼓

民间传统娱乐的歌舞之一,因鼓乐伴奏得名,俗称“花鼓”、“打花鼓”。源于明末清初,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益阳城乡广泛流行。它是在本地民歌和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其它的游艺形式逐渐发展而成。地花鼓分一旦一丑的单花鼓、两旦一丑的双花鼓和多旦一丑或多旦多丑的群花鼓。丑角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脸谱在鼻间呈汉字的“小”字或“三”字状,故有此称谓。丑角表演时,头戴无边草帽或它帽,系白裙,执青折扇,多走矮子步。旦角俗称“妹子”,着彩衣裙,戴凤冠,一手舞手帕,一手舞花扇,多用摇步、蹚步、云步、闪步等。其动作源于生活,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人们常用“旦角风摆柳,丑角巴地梭”来形容旦角和丑角的身段特点。地花鼓最具特色的舞蹈动作是车窝子。窝子车起来时,气氛特别热烈。地花鼓音乐以锣鼓打击乐、大筒、唢呐为主,在锣鼓点子声中插以民间小调和花鼓调。分别形成情调柔和的“弦子花鼓”和热烈欢快的“唢呐花鼓”。唱词来自生活气息浓厚的民歌,多为七字句。地花鼓常与龙灯伴演,俗称“龙灯花鼓”或“围龙花鼓”。人们常在节日、婚庆、寿诞时接地花鼓到家欢庆。

2006年6月,益阳地花鼓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附]:花鼓戏是由地花鼓发展而来的一种舞台形式的艺术。益阳花鼓戏大体经历了地花鼓——三小戏——多行当大型戏三个阶段,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促进“长沙花鼓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1959年元旦,益阳市(今资阳区)花鼓戏剧团特地赴京,在怀仁堂演出大型传统剧目《生死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

来源:益阳在线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相关文章

    ​妖精的尾巴 “圣十大魔导”前五你知道有那位

    ​妖精的尾巴 “圣十大魔导”前五你知道有那位

    ​忻州《父子村官》分别十年再聚首

    ​忻州《父子村官》分别十年再聚首

    ​青岩寺在哪 青岩寺简介

    ​青岩寺在哪 青岩寺简介

    ​墨灵音乐:听歌,下载音乐,全搞定

    ​墨灵音乐:听歌,下载音乐,全搞定

    ​海员报名培训需要多少钱

    ​海员报名培训需要多少钱

    ​国乒女队新三驾马车简介之孙颖莎

    ​国乒女队新三驾马车简介之孙颖莎

    ​湖南省株洲市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简介

    ​二次元最常见的六种控,你占了几种?

    ​二次元最常见的六种控,你占了几种?

    ​道晚安 - 是否,你也会偶尔想起我

    ​道晚安 - 是否,你也会偶尔想起我

    ​淄博这旮旯

    ​淄博这旮旯

    ​幸福没有那么容易

    ​幸福没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