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芙蓉镇,中国的畲乡之窗
浙江的芙蓉镇,中国的畲乡之窗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设县于明代第七位皇帝代宗朱祁钰景泰三年,即公元1452年,兵部尚书孙元贞以“山谷险远,矿徒啸聚”为由,奏析青田县柔远乡及沐鹤乡,取景泰辑宁之义,始置景宁县,属处州府。
另说取景泰年号,再加“宁”字,寄托了天下安宁之意。
1984年6月,景宁县批准设立为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
景宁县大均村,也是大均乡政府驻地,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号称“中国畲乡之窗”。
一条老街,横穿村庄东西,被誉为“浙江的芙蓉镇”。
大均村,背倚龙岗山,溪流环村而过,三面临水,状如半月,左右均称,故名大均村。
文人雅士则给了大均村之名另一个说法,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之;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故名大均村。
环村而过的溪流名叫小溪,下游在丽水市青田县鹤城镇湖边村与大溪相汇为瓯江,流经温州市入海。
大均村虽然被誉为“中国畲乡之窗”,但是村民大多不是畲族人。
大均村民多姓李,属于汉族人。
唐末五代十国期间,天下纷乱,李氏徙此沿小溪而居,已历千余年,渐成大村落。
村口的古樟树与村庄同龄,故名唐樟。
村里的李氏宗祠与众不同,建于明代中期,为纪念三位进士而建,除设正门外,左右各有一门,共三门。
李琮,天顺六年即公元1464年中进士,官至左布政司;李璋于公元1502年中进士,官至山西副御使;李镦于1523年中进士,官至光禄少卿。
清代光绪年间,有个名叫李光远的人,富甲一方,建造了当地最精致的宅第。
雕梁画栋,可惜精雕细刻的一些人物雕饰,六七十年代被人为破坏了。
古宅仍在,人事已变迁。
畲族人,最早居于广东潮州一带的山区,通常称为“山哈”,随后逐渐向福建、江西迁徙,唐末乱世分迁于浙南山区,避乱生存。
畲族人都居住在偏僻的山里面,都是木房子。
现在都集中统一搬迁到山下的新房子里了,大均村一溪之隔的泉坑村,就是从山区迁移下来的畲族人聚居村。
浙江省宁波市内也有一个畲族人较多的村庄,名叫印家坑村,隶属奉化区尚田街道,现在已经打造为宁波市内的少数民族特色村。
大约五百年前,明代中期,印姓人家从浙江黄岩迁此居住,逐渐成村。
三百年前,公元1721年,即清康熙六十年,原居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象洞镇一带的畲族人,有个名叫蓝佩伟的人,响应清政府“融满汉”之号召,举家迁移至浙江奉化印家坑村居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畲族人通常都居住于偏僻的山区里,搬家新址之后,当地人通常都把他们称作“山哈”,意思是指山里来的客人。
奉化区印家坑中的畲族人家姓蓝,村中现有蓝氏七十余人,生活习惯已经和当地人相融,看不出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