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聊斋志异》之《考城隍》,书生梦中考试,最后得了个神仙官职

点击: 来源:百痕网
摘要:《聊斋志异》之《考城隍》,书生梦中考试,最后得了个神仙官职 本文乃“爱情月亮”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考城隍》乃《聊斋志异》开卷第一篇。自从科

《聊斋志异》之《考城隍》,书生梦中考试,最后得了个神仙官职

本文乃“爱情月亮”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考城隍》乃《聊斋志异》开卷第一篇。自从科举制度形成以来,一个人的一生就少不了要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一部“科举史”,实际上是一部饱含着无数读书人“酸甜苦辣”等人生百味的历史。蒲松龄久困场屋,其考试心结自然难以解得开。这篇小说以“考”字为题,难免要寄托作者某种触痛心肠的人生之感。

《考城隍》插画

小说所叙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名叫宋焘的秀才,在病梦中赴幻域参加考试,并顺利考得了“河南城”,得以成神,却又因母亲年迈,需要尽孝,因而请假返回人世九年。直到母亲病逝后,方才赴任在中国古代鬼神文化中,城隍,或称城隍爷,是冥界守护城池的长官。明清时期,城隍地位不断攀升,成为一个似乎很有实权的神祇。也许由于此神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并多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因此“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常被推举为当地城隍《考城隍》写冥界把“城隍”这一并不甚低的官职拿出来公开招考,大概既代表了那个时代广大民众的心声,也多多少少地反映了作者的愿望。

古代书生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篇小说所叙“考城隍”故事别开生面:一则,它并不发生在阳世,而是在另一个神仙世界里举办的;二则,它不依据“四书五经”命题,不同于明清时代通常的科举考试。小说一开始即交代宋焘卧病在床,恍恍惚惚中,他看见一个吏役模样的人牵着一匹白额马,送来一纸牒文,通知他去参加考试。宋焘疑惑朝廷规定的考试时间还远远不到,而且连主考官也还未到任,怎么就会要开考了?然而,不由得他动问,来者也并不回应,只顾催促着他赶紧动身。无奈之下,宋焘只好勉强抱病骑马随他而去。接下去的故事自然是在幻域中发生的:一路上,宋焘所见到的景致都极为陌生。

宋焘梦见有人叫他去考试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一座如同京师般繁华的城池。考场设在雄伟华丽的宫殿里,庄严肃穆。十多位主考官已经就坐,除了关帝老爷似曾相识,其他都不知道是何许人。衙门的殿廊下摆着桌、凳各两个。似乎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无多,算上宋焘也只有两位。宋焘来时,已经有一位秀才坐在下位上了。考试题目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八个字。宋焘有丰富的应试经验和解题思路,他得心应手地用很快的速度就完成了答题,并顺利交了卷。诸位考官对宋焘的答卷“传赞不已”,显然是很满意。尤其是认为他提出的见解“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非常精辟,掷地有声。

宋焘梦中的考场

在这里,宋焘将“有心”、“无心”纳入人格考察体系,提出了一套新的奖惩标准。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为善为恶要看动机,而不应该简单地仅仅看结果。如此识见,当然非同凡响,故而宋焘被颇具慧眼的众位神仙考官识拔出来。在他们的一致推荐下,宋焘去担任“城隍”这一要职的事就尘埃落定了。当然,这实际上是蒲松龄在借文章立言,既借宋焘答卷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善恶观,又借幻境考官慧眼识才一箭双雕地针砭了误人子弟的现实社会之众考官。

古代科举考试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百事孝先行。接下去,小说转而写宋焘的仁孝之心是如何感动众神的。面对众神决定委派他任“河南城隍”这一美差,宋焘非但没有表现出“春风得意马蹄疾”般的欣喜若狂,也没有表现出求之不得的渴望,反而出人意料地顿首哭泣,乞求众神缓行他们的决定。他的理由是老母需要奉养。众神不仅纷纷予以盛赞,而且还当即慨允,例对他准假九年而让适才同考的秀才暂时前往代理。二位考生叩头道谢后走下殿来,同考的秀才还拉着宋焘的手,一直送到郊外。临别,那考生自我介绍说,他来自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姓张,并赠诗留作纪念。至此,梦醒来,宋焘把张某赠给的整首诗给忘记了,只依稀还记得中间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何以记得?是因为这两句诗正与宋焘当时的心境相映,并能传达出他为人处世之豁达、胸襟之坦荡,以及对名利的淡薄。

电视剧中的书生形象

发人深思的是,蒲松龄笔下的宋焘尽管地位低微但却是个德才兼备的谦谦君子。可就是这样一个有德有才的读书人在现实世界里却一直只是个普通的秀才。现实社会埋没人才,宋焘投考无缘,求职无门,只好无奈地到幻域去走一遭,以期通过一己之才,在幻梦中考取一官半职,从而实现当今所谓的“人生价值”。这不免隐隐约约地带有作者自况的意味。一旦考中,宋焘却又选择先尽孝、再为官。如此遭际和德行,理应也包含着蒲松龄对现实人生道路的思考以及自我解脱的影子。

电视剧中的书生形象

关于《聊斋志异》的结构运思,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指出出于幻域,顿入人间。”作为被蒲松龄放在卷首的一篇小说,《考城隍》堪为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让人物在病卧中进入幻梦,然后围绕“考中”、“尽孝”二端,展开富有张力的叙述。而人物行迹则是由入幻而出幻,再由出幻而入幻。幻内幻外,梦里梦表,交错辉映。整个故事时空不断跳转,使得情节由实入虚,由虚返实,再由实归虚,虚实结合,摇曳多姿尤其是对幻域之考场的那段叙述,不仅场景描绘别开生面,而且还通过答题、赠诗,并镶嵌上“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等哲理性的名言警语,意味隽永,颇值得一读。

参考资料

《聊斋志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