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痕网

​曹魏最后的荣耀-魏明帝曹叡之四甄宓之死

点击: 来源:百痕网
摘要:曹魏最后的荣耀-魏明帝曹叡之四甄宓之死 书接上文:曹丕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苦心经营,终在公元220年迎来他的春天。这一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赶至洛阳奔丧并继承魏王之

曹魏最后的荣耀-魏明帝曹叡之四甄宓之死

书接上文:曹丕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苦心经营,终在公元220年迎来他的春天。这一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赶至洛阳奔丧并继承魏王之位。而逐渐显露野心的曹丕开始彻底把持朝政集权在握,任命心腹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同年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皇位,改元黄初。

甄宓之死

曹丕在即魏王之位时就封曹叡为武德侯,在曹丕称帝后却未立皇长子曹叡为太子而是平原王,这是为何呢?其中缘由还得从其母甄宓诡异的死亡说起。

曹丕一生有两个重要的女人,一位是温婉贤良的甄宓,一位则是机敏睿智的郭女王,这两位女子在曹丕称帝的道路上贡献颇多:

甄宓的“贤”:甄宓相貌端庄秀丽,且为人善良懂得礼数,深得曹家上下的喜爱。曹操对这位儿媳妇很是满意,对他的孙子曹叡更是关怀疼爱(在电影《见龙卸甲》中曹婴的原型就是曹叡),曹冲的早亡让曹操十分悲痛,但当他看到年幼聪慧的曹叡时,仿佛就看到了当年的曹冲,暮年的曹操可以说将所有的疼爱都给了曹叡,教他行军布阵、教他治国理政,甚至曾对小曹叡说“我基于你可以有三世之业”。

曹操喜爱曹叡,甄宓母凭子贵也深受曹家重视,就如曹冲去世后曹操为其选聘甄氏早亡之女与其成婚相伴就能看出。可谓曹丕能继承大统,离不开甄宓和曹叡的加分。

郭女王的“智”:郭氏字女王,从姓名上就可以看出此女子比不是凡人,郭女王可以说是一位大才女,文学造诣很高而且善于洞察人心,在曹丕与曹植争夺立嗣之位时便作为幕后军师常给曹丕出谋划策,最终助得曹丕登位。但可惜其膝下无子,这便给后来甄宓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郭女王

在曹丕登基后,甄宓作为常年“钉子户”被安排留守邺城,而郭女王却凭借其扎实的“恋爱心理学”功底侍奉曹丕身旁。有道是“以色侍君短,以才侍君长”,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深谙此道的郭女王时常与曹丕交流谈心,慢慢的曹丕也觉得郭女王善解人意,与之相处如沐春风;反观甄宓虽然相貌怡丽,但美女终有看腻的一天,况且甄宓作为留守儿童与曹丕聚少离多,这此消彼长之间纵使之前的情分再深也有抹平之时。这也给后人一个启示——异地恋是不长久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但即使曹丕不再喜欢甄宓,也不至于赐死她,并以糠塞口蓬头垢面,这得多大的血海深仇啊?史学界对于甄宓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有以下三种:

一、深闺怨妇惹人怒

话说甄宓被曹丕冷落,留在邺城当中,作为开国皇后竟然不是待在国都洛阳而是留在原本和袁熙相处的邺城,难免有些失落之意。一代佳人在第一任婚姻被人强取豪夺、第二任婚姻又被冷落一旁,目睹着熟悉的景色却尽显陌生之意。或许是天意弄人亦或是红颜薄命,在邺城独守空房的她愈发悲愤,自怨自艾使得原本贤良淑德的甄宓变成只会怨声载道的怨妇,而这些丧气话传到了曹丕的耳中,让这位开国皇帝大感不悦,最后赐甄宓自尽并让以糠塞口让她到了阴曹地府不能继续吐露怨言。

《三国志·后妃传》: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前使赐死,葬于邺。

二、绯闻缠身遭人议

据野史传言,甄宓在被曹丕掠走之时已怀有身孕,其子曹叡是袁熙遗孤而非曹丕亲生,但曹丕碍于甄宓美色只好吃了哑巴亏,而后的曹操疼爱曹叡,感觉他就是另一个曹冲,曹丕就觉得可以利用曹操爱孙之情为其夺嗣加分。而曹植之所以没有争过曹丕,一部分原因也是鉴于甄宓,曹植此等大才子肯定也是倾慕佳人的,其代表作《洛神赋》有传言就是曹植在洛水旁初见甄宓而写的,后世的一些影视作品或者游戏更是将这段传言发扬光大,就连《三国杀》中甄宓的台词都是洛神赋中的经典语句,这种特殊情意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更有甚者扬言曹丕之所以能战胜曹植是因为甄宓使用的美人计云云,这个就无从考证了。称帝的曹丕要杀曹植而后快,而甄宓却为曹植求情更让曹丕坚信传言并非捕风捉影,最终好面子的曹丕将甄宓赐死,并令其遗容蓬头垢面不许阴间的袁熙惦记。

《三国杀》中甄宓的台词:“倾国 :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洛神 :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阵亡 :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三、听信谗言令人惜

如果说以上两种一个是官宣一个是八卦,那么这个理由更像是一场三国版的宫斗神剧。主角甄宓是为善良之人,配角郭女王是恶毒之人,甄宓有子而郭女王无后,此时的郭女王虽深得曹丕宠爱但也深知一旦曹丕不再世她必定失去依靠,更有可能想当年的戚夫人般惨死。所以腹黑的郭女王决定先下手为强,一方面不断吹枕边风给曹丕洗脑,一方面又请“水军”造势污蔑甄宓。爱情是盲目的,陷入爱情之人更是智商为零,久经宦海的曹丕最后竟听信谗言将甄宓赐死,但命令下达便后悔了,可就像当年曹操杀蔡冒张允一般,后悔也来不及了。而心亏的曹丕怕甄宓到阴间和曹操告状,就只好让人用糠塞住甄宓之后了。

甄宓之死

对于以上三种说法,笔者觉得都有可疑之处:

第一种官方说法,我认为从《魏书》、《三国志》中甄宓的经历上看是前后矛盾的,前面说甄宓“知书达理”,后面说甄宓“有怨言”如此大的转折在史书上竟未交待前因后果,而只几个字却草草了事,显然是隐瞒了什么。

《魏书》:后道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为戒。不知书,何由见之?”

第二种说法则是民间猎奇心理所流传的“花边新闻”,野史往往就是狗血剧的原本,其可信程度不可谓全无也不能尽信然。

第三种说法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漏洞百出,试想一下郭女王如果是赐死甄宓的始作俑者,那之后郭女王领养曹叡岂不是自掘坟墓?郭女王这么精通算计会不知道养虎为患,况且曹叡如此机智会被郭女王几句谎言给骗到?所以此说法也禁不起推敲。

结合以上疑点,笔者想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甄宓应该是知书达理之人,其家族也是世受汉禄,从小的忠君爱国思想让她无法接受曹丕篡汉称帝之事,觉得是丈夫大是大逆不道,便向曹丕谏言让他称汉臣非魏主,结果被权力迷惑双眼的曹丕哪里肯听甄宓之言,甄宓伤心至极便自尽了结,又觉得愧对先人便叫人以糠塞口蓬头垢面。

甄宓死了,曹叡成了没娘的孩子,曹丕便将他过继给郭女王抚养,并在弥留之际立其为太子,托孤曹真、司马懿。(未完待续)

魏明帝曹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