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遍及三大洋、参战地域最广、航行里程最长、最著名的战列舰
足迹遍及三大洋、参战地域最广、航行里程最长、最著名的战列舰
黎塞留号的战斗足迹遍及三大洋,是法国参战地域最广,航行里程最长的战列舰,也是法国海军史上最著名的战列舰。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级首舰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铺设第一块龙骨。
在随后的4年内,2号舰让-巴尔号和3号舰克莱蒙梭号相继开工。
黎塞留是法国中世纪著名的红衣大主教。
法国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随后再建造3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到40年代中期,整个造舰计划完成时,法国将拥有8艘较新的战列舰与意大利和德国海军的同类战舰对抗。
黎塞留级在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具有高航速,但续航力不作过高要求;具有足以对付意大利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同时安装用于攻击小目标的副炮;具有较强的水平装甲带,还要增强对空防护能力。
从敦刻尔克级开始,法国战列舰采用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布局方式:2座四联装主炮全部布置在前甲板,后甲板无主炮,只层叠布置数个副炮塔。
黎塞留级战列舰也沿用了这一总体布置方案:它的前甲板装有2座四联装380毫米主炮,后甲板则不设主炮,以品字形布置3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
经过仔细权衡,在黎塞留号上采用了较小口径的380毫米主炮,它的重量较轻,能够以4联装方式安装8门火炮,相应增大了火力密度。
为了避免这艘战舰落入德国之手,黎塞留号的舰员自行决定,脱离傀儡政权的控制。
6月15日,尚未最后完工的黎塞留号带着所能收集到的弹药和零备件,离开布雷斯特,于6月18日抵达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的达喀尔。
1940年法国被德国占领,为了避免这艘战舰落入德国之手,黎塞留号的舰员自行决定,脱离傀儡政权的控制。
6月15日,尚未最后完工的黎塞留号带着所能收集到的弹药和零备件,离开布雷斯特,于6月18日抵达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的达喀尔。
法国沦陷后,处于观望状态得法国战列舰达6艘,而当时德国海军建成的战列舰只有3艘。
这些法国战舰虽然未宣布效忠傀儡政权,但态度大多摇摆不定,万一最终落入德国手中,对英国舰队将是严重的威胁。
为了消灭这些潜在的对手,英国制定了名为抛石机的行动计划,政治劝降和武力解决结合,解除这些海外法国舰队的战斗力。
1940年7月3日,英国不宣而战,对停泊在北非各港口的法舰采取行动。
其中以竞技神号航母为核心的英国舰队袭击了达喀尔。
在战斗中,锚泊状态的黎塞留号用主炮奋力还击,达喀尔的海岸炮台也对英国舰队进行炮击。
在与这3艘3.2万吨,装备15英寸主炮的英国战列舰的交火中,黎塞留号再次被击伤,好在装甲厚实,没有伤筋动骨。
后来在美国的调解下,1942年底,自由法国与黎塞留号舰员最后达成和解:名义上由美国将黎塞留号买下,在美国接受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后再归还法国政府。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号抵达纽约,对舰上设备进行大整休。
1943年10月,黎塞留号改装完毕,划归英国远东舰队指挥,在东南亚及印度洋海域作战。
1944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展开全面进攻。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法国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战场苦战的黎塞留号也奉命返回法国本土。
1944年10月,黎塞留号从印度洋穿过红海及苏伊士运河,返回法国。
法国复国庆典结束后,黎塞留号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战。
1945年8月,黎塞留号参加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对日本沿岸港口与城市进行炮击,并目睹了8月15日东京湾的日本投降仪式。
二战结束后,黎塞留号从英国远东舰队序列中退出,回归美国海军控制,美国继而将黎塞留号归还法国。
1946年,黎塞留号再次从太平洋返回法国。
在回国之前,黎塞留号还执行了最后一次作战任务:在印支战争中,黎塞留号在中南半岛沿岸巡弋,对越南进行威慑。
战后黎塞留号虽然已无大用场,但作为法国海军的象征,它一直服役到50年代。
在参加法国北非殖民地的几次战争中,大多是作为海军的威慑力量使用。
由于战列舰的维护费用过高,1959年黎塞留号退出现役,先是在布雷斯特作为船员训练舰使用,1964年作为废钢出售,最后在意大利拆船厂解体。